摘要: 目的分析三维电生理导航系统(Carto3)指导下导管射频消融术(RFA)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4例PSVT患者按手术方案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各32例。研究组给予Carto3指导下导管RFA,参照组给予X线透视下常规消融法。比较两组的消融成功率、临床相关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消融成功率为96.88%,高于参照组的81.25%(P<0.05);研究组的肺静脉定口时间、环肺静脉消融时间、X线辐射时间均短于参照组(P<0.05)。两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rto3指导下导管RFA治疗PSVT患者可提高消融成功率,缩短肺静脉定口时间、环肺静脉消融时间、X线辐射时间。
摘要: 目的研究不同时间窗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我院的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给药时间不同分为试验组(20例,发病至给药时间<3.0 h)和对照组(20例,发病至给药时间在3.0~4.5 h)。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mRS、NIHS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m RS及NIHSS评分均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上消化道出血及颅内出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采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过程中,发病至给药时间<3.0 h时间窗治疗的疗效确切且安全。
摘要: 目的分析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塞(ACI)对脑血管内皮功能、氧化应激指标及脑神经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50例ACI患者资料,按用药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依达拉奉,观察组给予依达拉奉联合尤瑞克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ET-1、TXB2、Lp-PLA2、8-OHdG水平及NIHSS评分均降低,GSH-Px、CAT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ACI,可显著降低脑组织氧化损伤程度,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和脑神经功能。
摘要: 目的探究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阿替普酶和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对患者神经功能、精神状态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9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A组(48例)和B组(47例),A组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B组接受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A组NSE、8-OHdG、MDA、S100β水平均低于B组(P<0.05);治疗后1、2周,A组MMSE评分均高于B组(P<0.05);治疗后2周、3个月,A组生活自理能力评分均高于B组(P<0.05)。结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较好,可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精神状态,增强其生活自理能力。
摘要: 目的分析慢阻肺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应用序贯机械通气的疗效及其对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双盲法将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74例慢阻肺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37例。对照组实施持续有创机械通气,试验组实施序贯机械通气。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总通气时间、住院时间、PICW后2 h的通气情况。结果试验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4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62%(P<0.05);试验组患者的总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ICW后2 h,两组患者的PaO2、PaCO2、心率及呼吸频率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阻肺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应用序贯机械通气治疗,可有效缩短治疗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提升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