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研究杂志

中医研究杂志

《中医研究杂志》系开放获取期刊,主要刊登最新中医学术研究动态和临床运用新进展相关的论文,提倡学术争鸣,活跃中医学术。本刊支持思想创新、学术创新,倡导科学,繁荣学术,集学术性、思想性为一体,旨在给世界范围内的科学家、学者、科研人员提供一个传播、分享和讨论中医领域内不同方向问题与发展的交流平台。
ISSN: 3078-9400
qikan3@ccnpub.com
(邮箱投稿时,请说明投稿期刊名)

《中医研究杂志》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



提示文字!

注:我们将于1~7个工作日告知您审稿结果,请耐心等待;

您也可以在官网首页点击“查看投稿进度”输入文章题目,查询稿件实时进程。

基于ANSYS的某塔机动态特性分析 下载:45 浏览:425
摘要:
利用有限元法,以某平头塔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动态特性。通过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塔机的前六阶固有频率值分别为:0.131、0.190、0.351、0.485、1.287、1.334 Hz;各阶振型表现为:塔机的第一阶振型为起重臂的上下摆动,第二阶振型为起重臂的前后摆动,第三阶振型均为整机结构的左右摆动,第四阶振型为整机结构的前后摆动,第五阶振型为起重臂的一阶弯曲振型,第六阶振型为起重臂的二阶弯曲振型。分析结果为该起重机动态性能的优化奠定了基础,为其他同类结构的设计提供了参考。
基于有限元法的立柱式吊车结构静态特性分析 下载:48 浏览:427
摘要:
基于有限元法,借助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某立柱式吊车金属结构的静强度、静态变形、抗倾覆稳定性等静态特性指标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得出,该立柱式吊车金属结构在工作时承受的最大工作应力小于材料的许用应力,承受的最大变形值也在允许的范围内,起升货物时不会发生倾覆。因此,该吊车的静态特性指标满足使用条件。分析结果为该吊车金属结构的进一步优化提供了依据。
误差对3K型行星齿轮系静力学不均载特性研究 下载:52 浏览:429
摘要:
建立了3 K型双联齿行星齿轮传动系统静力学模型,运用当量啮合误差原理,计算了载荷不均匀系数,获得不同齿轮偏心误差、安装误差与载荷不均匀系数间的关系曲线,进而分析了不同误差对传动系统均载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3 K型双联齿行星齿轮传动系统中,不同齿轮的偏心误差、安装误差单独作用时对传动系统不均载特性的影响呈不同周期性变化;齿轮的偏心误差、安装误差越大对传动系统不均载性影响越大;单个行星轮齿厚误差单独作用对传动系统的影响最大。
针刺联合滋阴活血通络方对非增殖期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细胞因子VEGF、IGF-1的作用 下载:33 浏览:271
摘要:
目的:研究针刺联合滋阴活血通络方对非增殖期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疗效,以及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非增殖期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13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6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滋阴活血通络方,观察组65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针刺治疗,两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连续3个疗程。检测治疗前后患者VEGF、IGF-1、视力、黄斑中央区厚度(CMT),评价中医证候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VEGF、IGF-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视力高于对照组,CMT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项中医证候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3.85%,61/65)高于对照组(81.54%,53/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针刺联合滋阴活血通络方治疗非增殖期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疗效确切,能够显著提高患者视力,改善临床症状,其机制可能与抑制VEGF、IGF-1水平密切相关。
中药熏洗方对奥沙利铂周围神经毒性减毒作用的临床研究 下载:78 浏览:357
摘要:
目的:针对接受奥沙利铂化疗后出现的周围神经毒性,从临床角度观察中药熏洗方对FOLFOX改良方案治疗胃肠道恶性肿瘤时产生的周围神经毒性的减毒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2年1月武汉市第一医院肿瘤科使用FOLFOX改良方案化疗的胃肠道恶性肿瘤初治患者75例。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将患者分成治疗组37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接受单纯化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自化疗前1天开始使用中药熏洗方熏蒸/浸泡四肢,每日1次,连用8天。两组均以21天为1个观察周期,连续观察2个周期,第二周期观察结束后,评价两组周围神经毒性、其他毒副反应的发生情况以及肿瘤标志物CEA、CA724的变化情况。治疗2个周期后,将对照组中出现周围神经毒性反应的27名患者在其第三周期、第四周期化疗期间给予中药熏洗治疗。第四周期观察结束后,评价其周围神经毒性在用药前后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在第一周期和第二周期的研究中,周围神经毒性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方面均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在其他毒副反应的发生以及肿瘤标志物CEA、CA724的变化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对照组第三周期和第四周期治疗中,接受中药熏洗治疗前与治疗后周围神经毒性严重程度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毒性反应明显改善。在安全性方面,2例出现明显的皮肤过敏反应,但在停药后症状自行缓解。研究中未见患者皮肤出现破溃。结论:中药熏洗方对于奥沙利铂周围神经毒性具有明显的减毒作用,安全性高。
基于“中药-腕踝针-肌力训练”的三联疗法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临床研究 下载:64 浏览:315
摘要:
目的:探讨中药内服外用、核心肌群训练联合腕踝针对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西药内服和常规传统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药内服外用,再配合Bobath理念引导下核心肌群训练和腕踝针治疗。两组的变化情况均以2周为1个疗程,连续2个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疼痛、腰椎活动度、肌肉耐力测试、日常生活能力的变化情况以及临床疗效。结果:在疼痛(VAS、Oswestry腰痛指数)以及腰椎活动度(腰椎前屈的指地距离、Schober试验)两个方面,两组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上述4个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3个月,电话随访观察组疼痛两指标亦优于对照组。在肌肉耐力测试方面,两组在腹肌、背肌耐力测试中均较治疗前有改善(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背肌和腹肌耐力测试优于对照组,统计学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方面,两组均优于治疗前,但治疗后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疗效评定方面,观察组治愈2例,显效23例,有效14例,无效1例,显效率62.5%(25/40);对照组治愈0例,显效16例,有效18例,无效6例,显效率40.0%(16/40);两组显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内服外用,再配合核心肌群训练联合腕踝针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疼痛情况,提高关节的活动度,缩短患者在院治疗周期,提高恢复疗效,同时促进卫生资源的有效利用。
基于治未病理论运用中医体质学说防治HR-HPV持续性感染 下载:49 浏览:255
摘要:
"治未病"理论是中医学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医体质学说作为体现治未病理论的一种学说,在临床疾病的防治中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持续性感染是妇科临床常见的疾病,具有潜在感染率高、病程迁延、易反复发作的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基于治未病理论探讨中医体质学说在HR-HPV持续性感染中的应用,通过纠正偏颇体质达到预防和治疗的目的,可以提高对HR-HPV持续性感染的诊治水平。
原发性肝癌生物标志物与中医微观辨证学创新和发展 下载:60 浏览:326
摘要:
肝细胞癌(HCC)是世界上第六大常见的癌症,并且是第四个癌症相关死亡原因。尽管在HCC诊断处理上取得了重大进步,但仅1/3的新确诊患者适合于治愈性治疗。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对HCC生物学的理解增加,不断有新的标志物被发现。由于具有非侵入性、目的性及能反复评估的潜力,血清标志物是非常有潜力监测和早期诊断HCC的工具。在科学发展的契机下,多学科交叉对这一疾病的早期诊断、预防和预后预测模式与中医辨证论治思想在某些方面有相同之处,或可为中医对疾病整体观与微观辨证之间的关系架起研究的桥梁,从而发展建立客观可行的中医辨证模式,亦是中医传承和创新发展的重要手段。

版权所有 © 2025 世纪中文出版社  京ICP备202408603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