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与营养
中国食品与营养
《中国食品与营养》系开放获取期刊,主要刊登食物生产、食物消费、食品工业、食物营养等方面的发展动态和科技成果;普及宣传营养保健、膳食指南等方面的知识等。本刊支持思想创新、学术创新,倡导科学,繁荣学术,集学术性、思想性为一体,旨在给世界范围内的科学家、学者、科研人员提供一个传播、分享和讨论食品与营养学领域内不同方向问题与发展的交流平台。

ISSN: 3078-9346

《中国食品与营养》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



提示文字!

注:我们将于1~7个工作日告知您审稿结果,请耐心等待;

您也可以在官网首页点击“查看投稿进度”输入文章题目,查询稿件实时进程。


  • 酶促超声提取大蒜中大蒜油及其抗氧化性能的研究 下载:32 浏览:235
  • 张轩 《中国食品与营养》 2019年10期
  • 摘要:
    以蒜氨酸酶相关的酶促反应机制为前提,优化大蒜内源蒜氨酸酶生成大蒜油的酶促反应条件,而后采取超声辅助乙醇提取大蒜中的大蒜油,并对其抗氧化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以30 g蒜泥(精确到0.1 g)计,加入2 mmol/L磷酸吡哆醛溶液、15 mmol/L氯化锰溶液、10 mmol/L甘油、10 mmol/L氯化镁溶液各5 mL,在35℃、p H6.5条件下酶解60 min后再超声萃取,大蒜油的提取率可达0.449%。抗氧化性实验表明:随着大蒜油添加量增大,其抗氧化活性也随之提高,添加量0.01%的柠檬酸与0.04%的大蒜油混合后,其协同抗氧化作用同0.01%添加量的没食子酸丙酯相当。优化的大蒜油提取工艺合理可行,所得大蒜油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 洋葱皮醇提物不同部位总多酚含量及其降脂和抗氧化活性研究 下载:44 浏览:418
  • 唐祥 欧学兰 张世鹏 陈珍 杨春艳 周春阳 《中国食品与营养》 2019年10期
  • 摘要:
    建立洋葱皮醇提物(OPE)总多酚含量测定方法并评价OPE不同部位总多酚含量及其降脂和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OPE总多酚含量测定的最佳显色条件为:显色时间80 min,显色温度85℃,10%碳酸钠溶液用量0.9 mL,福林试剂用量1.2 mL;没食子酸在(1.2~5.0)mg/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为0.9977,平均回收率为100.489%(n=6),计算得洋葱皮总多酚含量为10.830mg GAE/g DW。系统溶剂萃取法后得到正丁醇萃取部位(OPB)、水部位(OPW)和二氯甲烷萃取部位(OPC)的总多酚含量分别是6.526、3.629、0.345 mg GAE/g DW;体外HepG2降脂活性筛选实验中,洋葱皮醇提物各部位均有不同程度的降脂活性(P<0.05);洋葱皮醇提物各部位还具有不同程度的抗氧化活性,其中OPB具有最强的抗氧化活性,比阳性药芦丁的抗氧化活性强。由此可见,OPB具有最高的总多酚含量,最强的抗氧化活性,且具有一定的降脂活性,具有进一步开发利用的价值。
  • WBAXs-SPI复合乳液填充凝胶的制备及其性能的研究 下载:74 浏览:375
  • 张鹏龙 陈复 生殷丽君 张丽芬 《中国食品与营养》 2019年10期
  • 摘要:
    研究了以漆酶和温度为诱导制备WBAXs-SPI复合乳液填充凝胶,并与不同凝胶的性能相比较。结果表明:WBAXs-SPI复合凝胶比单一网络凝胶具备更强的机械性能、更强更稳定的网络结构。由于乳液在凝胶网络中起到填充的作用,所以乳液填充凝胶比水凝胶具备更好的机械性能、更强更稳定的网络结构。而WBAXs-SPI复合乳液填充凝胶即具备双网络结构又具备乳液对网络进行支撑,所以其硬度最高,储能模量G’值最高,这证明其机械性能最好,网络结构最强。但是红外结果表明实验所制备的乳液填充凝胶为非活性填充,所以凝胶的机械性能提升幅度有限。
  • 聚葡萄糖在凝固型酸水牛乳中的稳定性研究 下载:63 浏览:290
  • 黄丽 杨攀 冯玲 李玲 农皓如 曾庆坤 唐艳 《中国食品与营养》 2019年10期
  • 摘要:
    以生水牛乳为原料、聚葡萄糖为功能性添加物,研究不同条件下凝固型酸水牛乳中聚葡萄糖的稳定性。利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凝固型酸水牛乳在不同发酵温度、发酵时间、菌种接种量及冷藏时间下聚葡萄糖的保存率。结果表明:该法可快速准确测定聚葡萄糖的含量,所作葡萄糖标准曲线的R2为0.992,说明葡萄糖浓度在(0~26)μg/mL范围内线性良好;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酸乳体系中酸度越大,聚葡萄糖稳定性越弱,但仍能保持较好的保存率;在不同的发酵温度下,41℃左右的聚葡萄糖分解的较多,温度较低或较高时乳酸菌活性较低,聚葡萄糖在凝固型酸水牛乳中保存率均在75%~98%之间,稳定性良好,可用于聚葡萄糖酸水牛乳的生产。
  • β-半乳糖苷酶的固定化及其在乳清行业中的应用 下载:43 浏览:382
  • 李冠龙 刘晓兰 波利特 《中国食品与营养》 2019年10期
  • 摘要:
    利用海藻酸钠和壳聚糖2种固定化载体对2种β-半乳糖苷酶(Lactozym酶和源于米曲霉的β-半乳糖苷酶)进行固定化,研究了温度和pH对酶活力的影响、游离酶和固定化酶水解乳清中乳糖以及固定化酶的重复利用性。结果表明:与游离酶相比较,固定化酶在最适反应温度、最适反应pH,乳糖水解和重复利用性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相比之下,壳聚糖固定化酶比海藻酸钠固定化酶的效果好,其中壳聚糖固定化源于米曲霉的β-半乳糖苷酶效果更为突出,该酶的最适反应温度50℃,最适反应pH为3.0,在相同加酶量的条件下水解乳清2 h后,乳糖水解率为72.99%,重复利用6次后,乳糖水解率仍能达到68.58%,重复利用性高,减少成本。研究为利用固定化酶工业化水解乳清中乳糖奠定了一定基础。
加入编委加入审稿人
中国食品与营养  期刊指标
出版年份 2018-2025
发文量 692
访问量 150326
下载量 30689
总被引次数 691
影响因子 1.326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