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研究
肿瘤研究
《肿瘤研究》系开放获取期刊,主要刊登有关肿瘤免疫学、肿瘤病因学、肿瘤病理学等领域的论文,本刊支持思想创新、学术创新,倡导科学,繁荣学术,集学术性、思想性为一体,旨在给世界范围内的科学家、学者、科研人员提供一个传播、分享和讨论肿瘤研究领域内不同方向问题与发展的交流平台。

ISSN: 3078-9362

《肿瘤研究》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



提示文字!

注:我们将于1~7个工作日告知您审稿结果,请耐心等待;

您也可以在官网首页点击“查看投稿进度”输入文章题目,查询稿件实时进程。


  • 11例中枢神经细胞瘤影像学和病理学特征分析 下载:45 浏览:326
  • 王湘连1 刘伟1 杜敏1 叶媱1 高洪波1 郑向鹏1 周道安2 《肿瘤研究》 2020年10期
  • 摘要: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细胞瘤(CNC)的影像学和病理学特征,为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借鉴。[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2012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中枢神经细胞瘤患者11例,其中男性6例,女性5例,中位年龄26岁。术前均行磁共振平扫及增强检查,术后行病理学镜下观察及免疫组化检测。11例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6例给予术后放疗,肿瘤剂量50~59.4Gy。[结果] 11例患者磁共振检查T1均为等或低信号,T2高信号,增强后不均匀强化,8例伴有钙化,10例伴囊变,7例伴血管留空影。全组患者ADC均值为603.27×10-6±175.69×10-6mm2/s(范围319×10-6~923×10-6mm2/s)。其中6例患者被误诊,原因是其发病部位、T1WI及T2WI信号特点与室管膜瘤、脉络丛乳头状瘤等疾病相似,因此需结合发病年龄、强化特点、钙化、囊变和ADC值,以及病理特点进行鉴别。11例患者组织学表现为神经毡样结构,间质血管丰富,核周空晕("煎蛋样外观"),免疫组化Syn阳性9例,NSE阳性8例,NeuN阳性11例,10例患者Ki-67为1%~5%,1例为10%。随访23~95个月,6例手术全切,5例次全切。全组2年无进展生存期(PFS)为90.0%,5年PFS为77.1%,中位复发时间45个月。[结论] CNC在术前易与室管膜瘤、脉络丛乳头状瘤,以及少突胶质细胞瘤等疾病混淆。磁共振特征为肿瘤多伴有出血钙化、囊变、弥散受限。依靠磁共振基本可以明确诊断,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病理学特征为镜下核周空晕和神经毡样结构。免疫组化标志物Syn和NSE在准确诊断中起着重要作用。
  •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合并肺癌48例临床分析 下载:30 浏览:263
  • 迟晓蕊 郭彦君 王镭蓉 孙洋 《肿瘤研究》 2020年10期
  • 摘要:
    [目的]总结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合并肺癌(IPF-LC)的临床表现、诊断及预后情况。[方法]收集48例IPF-L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48例患者中男性43例、女性5例,平均发病年龄74岁,临床表现以咳嗽(35/48)、咳痰(31/48)、憋气(26/48)为主。46例患者胸部CT中26例患者肿块发生在肺纤维化病变较为明显的周边区域,20例患者出现在右肺下叶。实验室检查以癌胚抗原、细胞角蛋白19片段、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升高较多,病理类型以鳞癌(21/38)、腺癌(10/38)为主,且大部分患者发现时处于Ⅳ期。治疗过程中38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肺部感染,11例出现Ⅰ型呼吸衰竭,2例出现Ⅱ型呼吸衰竭。24例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6.3个月。[结论] IPF-LC患者的临床表现缺乏一定特异性,容易造成漏诊。对特发性肺间质肺纤维化治疗过程中应密切随访,及时排查肿瘤可能,尽可能提高患者疗效。
  • 肠内营养粉联合甲地孕酮治疗101例恶性肿瘤相关营养不良 下载:62 浏览:352
  • 王玺 张琰 白俊 何莉 王希方 侯银银 雷雨 安改丽 侯磊 余敏 王维佳 段宝军 《肿瘤研究》 2020年10期
  • 摘要: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粉联合甲地孕酮治疗恶性肿瘤相关营养不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16年6月至2017年8月共纳入101例营养不良的恶性肿瘤患者,其中甲地孕酮组(n=53)口服MA 160mg,每日1次,肠内营养粉(ENP)联合甲地孕酮组(n=48)口服ENP55.8g,每日3次,MA 160mg每日1次,治疗时间12周。主要观察指标为体重指数、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食欲、血清前白蛋白和血清白蛋白水平的变化,同时观察两组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甲地孕酮组与肠内营养粉联合甲地孕酮组患者基线资料无显著性差异。甲地孕酮组与肠内营养粉联合甲地孕酮组对体质指数及上臂中部周径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甲地孕酮组相比,肠内营养粉联合甲地孕酮组显著性改善ECOG评分、食欲、血清前白蛋白及血清白蛋白水平(P<0.05)。两组不良事件的发生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肠内营养粉联合甲地孕酮组可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恶性肿瘤相关营养不良的方法。
加入编委加入审稿人
肿瘤研究  期刊指标
出版年份 2018-2025
发文量 721
访问量 160328
下载量 60589
总被引次数 852
影响因子 1.821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