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学报
中国海洋学报
《中国海洋学报》系开放获取期刊,主要刊登物理海洋、海洋化学、海洋地质、海洋生物四大学科及海洋交叉学科和海洋工程环境等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具有创造性的、代表我国海洋科学技术高水平的原创文章。本刊支持思想创新、学术创新,倡导科学,繁荣学术,集学术性、思想性为一体,旨在给世界范围内的科学家、学者、科研人员提供一个传播、分享和讨论海洋学领域内不同方向问题与成果的学术交流平台。

ISSN: 3079-1510

《中国海洋学报》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




  • 北极理事会科学合作新规则的法律解析 下载:64 浏览:474
  • 白佳玉1 王琳祥2 《中国海洋学报》 2018年6期
  • 摘要: 北极地区的环境保护、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经济的有序发展有赖于对北极的科学认知。广泛开展北极科学合作已成为北极国家的共识。2017年北极理事会部长级会议上,北极国家签订《加强北极科学合作国际协定》。该协定对科学活动采用广义的解释,对适用的地域范围则模糊化处理。依据条约的相对效力,其仅约束缔约国的科学活动,但该协定可在第三国同意的前提下为其设定权利,扩大了北极科学合作的主体范围。适用地域范围的模糊化处理有利于未完成海洋划界的重叠区域及未明确外部界限外大陆架上的科学合作,但科学活动不构成对任何权利主张的法律依据。那些关乎全人类共同利益的科学合作也为北极利益攸关国的参与带来机遇,为共建可持续发展的北极提供科学交流与合作的契机。

  • 论海域使用权设定抵押权的立法改进 下载:77 浏览:466
  • 罗施福 《中国海洋学报》 2018年6期
  • 摘要: 海域使用权的抵押是实现海域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途径。我国关于"海域使用权抵押权的设定方式""抵押登记""不得设定抵押权的范围""不得抵押的财产设定抵押权的法律效果"等规范存在着不足与缺失。如,我国立法遗漏了"法定抵押"这一抵押权的设定方式;在抵押登记规范方面过度强调了登记机关的审查职权与审查责任,而忽视了当事人的意思自治等。这种状况的存在对海域资源市场化将有重大的阻滞作用。从合理性与应然性考虑,我国应当提高相关规定的效力位阶,同时进一步明确海域使用权法定抵押权这一取得方式,修正并调整"不得设定抵押权的海域使用权"的范围,明确规定不得抵押的财产设定抵押权的法律后果为抵押权无效。

  • 论海南渔民《更路簿》的调查发现与文化特征 下载:75 浏览:465
  • 阎根齐 《中国海洋学报》 2018年6期
  • 摘要: 海南渔民的《更路簿》经过了四十多年来的专家调查,迄今已发现42种,极大地丰富了《更路簿》的研究内容和文化内涵。通过对这些版本的梳理和研究,发现以前许多人给《更路簿》下的定义是不准确的。《更路簿》记载的在各个岛礁之间来回航线,形成了蜘蛛网式或放射性的格局;海南渔民航线密集的区域是渔民的捕鱼区或称渔场;与渔民的南海诸岛航线与海上丝绸之路航线有交叉和重合。

  • 我国海洋文化的时空特征研究——基于地名的由来及其演变过程 下载:64 浏览:458
  • 陈晔 《中国海洋学报》 2018年6期
  • 摘要: 海洋蕴含着丰富的资源,我国海洋文化绚丽多彩,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呈现出显著的区域特征。以往研究,尚未找到能对海洋文化的时空特征,进行准确刻画的方法。地名是一种社会现象,其形成有着深刻的地理、历史和文化背景,直接或间接地反映着该区域的文化。从地名的由来及其演变过程,对我国海洋文化的时空特点进行研究,具有一定创新性。借助二元选择模型研究发现,我国是一个大陆国家,总体而言大陆文化为主,海洋文化处于边缘。我国海洋文化延续性较强,近代以来,随着人们海洋意识的不断提高,我国海洋文化得到较快的发展。

  • 论南极条约体系关于南极争端的解决机制 下载:70 浏览:487
  • 郭红岩 《中国海洋学报》 2018年6期
  • 摘要: 《南极条约》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南极的法律地位,但其第4条冻结了各国的南极领土要求,使各国关于南极领土的争端逐渐缓和并搁置下来。从1959年至今,以《南极条约》为核心的南极条约体系逐步建立,为各国南极活动提供了法律依据。但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生效和适用,因其没有明确与南极条约体系的关系,使本来平静的南极又动荡起来,各国在南极活动过程中除了可能的关于南极条约体系解释和适用的争端,还潜藏着因南极领土主张国对南极海域主张"领海"、"专属经济区"或"大陆架"引发的争端。本文着重分析南极条约体系对南极争端的解决原则和方法,并提出完善南极条约体系在南极争端解决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加入编委加入审稿人
中国海洋学报  期刊指标
出版年份
发文量
访问量
下载量
总被引次数
影响因子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