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土壤
中国土壤
《中国土壤》系开放获取期刊,主要刊登我国土壤科学及与其相关学科的论著、试验研究报告、研究简报、研究通讯、研究方法等。本刊支持思想创新、学术创新,倡导科学,繁荣学术,集学术性、思想性为一体,旨在给世界范围内的科学家、学者、科研人员提供一个传播、分享和讨论该领域内不同方向问题与成果的学术交流平台。

ISSN: 3079-1502

《中国土壤》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



提示文字!

注:我们将于1~7个工作日告知您审稿结果,请耐心等待;

您也可以在官网首页点击“查看投稿进度”输入文章题目,查询稿件实时进程。


  • 基于GIS的乡村聚落空间分布特征与优化模式研究——以吉林省农安县为例 下载:82 浏览:486
  • 刘军杰1 郄瑞卿1 刘大平2 赵玲1 王婉谕1 《中国土壤》 2020年8期
  • 摘要:
    以吉林省农安县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空间分析方法,探究了乡村聚落空间特征与优化模式,为县域内乡村聚落的空间布局优化提供具体指导。结果表明:2009年至2017年农安县乡村聚落斑块数量和面积都有所增加,但以小规模乡村聚落为主;各镇乡村聚落均为聚类分布,且随着时间变化乡村聚落分布更加均匀,核密度高值区域也逐步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且规模也不断增大;通过构建乡村聚落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优先发展型、重点发展型、内部挖潜型、搬迁撤并型等4种农安县乡村聚落布局优化模式,并应用加权Voronoi图指导聚落斑块搬迁,为进一步建设美丽乡村的居民点优化和调整提供新思路。
  • 基于农户视角的土地整治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下载:86 浏览:486
  • 梁甜甜 王筱明 陈柏成 《中国土壤》 2020年8期
  • 摘要:
    作为土地整治的直接受益者,农户对工程质量的满意程度是评判土地整治工程建设效果的重要依据。本文以济南市2006~2016年实施的土地整治项目为例,基于土地整治项目区农户调查数据,采用顾客满意度调查评价法(CSI)对工程满意度进行评价,并采用二元Logistic模型对影响农户满意度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农户对土地整治的总体效果和各项工程建设管理的满意度评价结果均为比较满意,且生态条件改善满意度评价值最高,项目管理满意度评价值最低,总体来看,平原区农户满意度评价值高于山地丘陵区;16项评价指标的农户满意度评价结果显示,平原区各指标的农户满意度评价结果均为比较满意,而山地丘陵区的田块大小与平整农户满意度为一般,其他指标的满意度均为比较满意。整治前后粮食产量差异、对土地整治的了解程度和是否愿意转入土地3个因素对不同地形区的农户满意度都有较为明显的影响。此外,整治前后生产成本差异和是否愿意支持土地整治工作影响平原区农户满意度,而是否已转出土地和家庭构成影响山地丘陵区农户满意度。
  • 增温对土壤生态系统多重功能性影响的元分析 下载:86 浏览:489
  • 金碧洁 张彬 《中国土壤》 2020年8期
  • 摘要:
    通过对16篇中外文献的23组数据进行元分析,研究增温对土壤生态系统多重功能性的综合影响。结果显示:增温对湿地和高原生态系统的土壤多重功能性产生促进作用,对草原生态系统的土壤多重功能性影响较弱,对森林土壤多重功能性表现为抑制作用;土壤多重功能性对增温的响应随年均温度升高而增强,随年均降水量增加而减弱;本次分析的增温方式中,对土壤多重功能性有较强促进作用的是开顶式增温法;土壤多重功能性对增温的响应随增温幅度和增温时间的增加表现为先增强后减弱的趋势。研究结果对预测和调控土壤生态服务以及制定可持续土壤生态系统管理和保护政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 冻融对东北黑土风干团聚体与水稳性团聚体组成及稳定性的影响 下载:86 浏览:476
  • 牛浩 罗万清 王晋峰 行文静 吴福勇 《中国土壤》 2020年8期
  • 摘要:
    为保护我国黑土资源,实现可持续利用,研究冻融作用对黑土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及冻-融作用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本文以黑龙江省克山、嫩江农田表层(0~20 cm)黑土为材料,通过室内冻融交替模拟试验,分别测定初始含水率和循环次数对黑土风干团聚体与水稳性团聚体组成及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风干团聚体与水稳性团聚体中较大粒径组(> 2 mm)团聚体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呈逐渐减小的趋势,而较小颗粒粒径组(<0.5 mm)团聚体则呈增加趋势。冻融过程中土壤初始含水量显著影响风干团聚体和水稳性团聚体的稳定性。随着初始含水量的增加,冻融显著降低黑土风干团聚体的平均重量直径(MWD)。土壤含水率为50%田间持水量时,冻融明显增加黑土水稳性团聚体的MWD。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风干团聚体小团聚体含量(WSA> 0.25)、团聚体破坏率(PAD0.25、PAD1.0)和MWD均明显降低。本研究结果显示:冻融过程中适宜的土壤含水量有助于增加黑土水稳性团聚体的稳定性。这些发现有助于深入了解冻融过程对黑土侵蚀过程的影响与作用机制。
  • 定向沉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间接法测试土壤中有效硫 下载:86 浏览:487
  • 李仓伟 《中国土壤》 2020年8期
  • 摘要:
    通过试验建立了一种定向沉淀技术结合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土壤样品中有效硫的分析方法。实验对共存干扰离子的消除、共存干扰离子的最大允许含量、方法的检出限、检测范围、精密度和加标回收率进行了研究,确定了土壤有效硫的检测条件。在最佳仪器工作条件下,采用过氧化剂氧化浸提液中的有机质、盐酸分解碳酸根离子、铝盐络合溶液中氟离子、计算中扣除铬等方法,消除了测定过程中的干扰。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法测定土壤中有效硫的结果相对标准偏差(RSD)在1.72%~3.31%之间,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0%~115%。应用本方法对土壤有效态成分标准物质GBW07412a、GBW07413a、GBW07414a、GBW07415a、GBW07416a进行了分析,测定值与认定值吻合较好,偏差范围满足国标要求。与传统的国标比浊方法相比,本实验方法操作更为简便快速,减少了重金属氯化钡的用量,污染小,准确度和精密度高,可用于批量农田土壤和森林土壤样品2.37~1538 mg kg-1有效硫的测定,检出限为0.79 mg kg-1。
加入编委加入审稿人
中国土壤  期刊指标
出版年份 2018-2025
发文量 662
访问量 160235
下载量 30587
总被引次数 408
影响因子 0.882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