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智利在依托全国性教育信息化计划培养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素养方面独具特色,采取了"先基础后应用,再专题研讨""将培养内容融入专题研讨会""关注技术的教育应用,而非技术本身"等培养策略,制定有"政府主导,高校参与"和教师与学校管理人员协同共进等保障措施。在丰富、完善培养策略与保障措施方面,智利的实践经验对我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培养具有积极借鉴意义。
摘要: 当前,我国农村幼儿园教师主要以非公办教师为主。农村非公办幼儿教师作为支撑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其待遇状况直接关系到幼儿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提升。我国农村非公办幼儿教师待遇普遍较差,主要表现为:教师工资低、收入少,社会保险严重缺失,职称评定缺乏通道,在职培训和评优评先受限。导致这一状况出现的原因在于:农村非公办幼儿教师身份在政策层面上的缺失,我国对幼儿教师实行"双轨制"的管理制度,对农村非公办幼儿教师的财政投入力度不足。为改善农村非公办幼儿教师的待遇,应提高其工资收入水平,制定最低工资标准和健全工资制度;建立社会保险制度,明确政府、幼儿园和个人的分担比例;落实职称评定制度,将农村非公办幼儿教师纳入统一的职称评审范围;增加农村非公办幼儿教师在职培训和评优评先的机会,促进其专业水平不断提升。
摘要: 通过文献分析及对幼儿园园长进行开放式调查问卷和访谈,编制《幼儿园园长课程领导力问卷》,对浙江省、福建省470名园长进行问卷调查。利用探索性因素分析方法建构幼儿园园长课程领导力的结构要素,并通过结构方程模型中的验证性因素分析探讨理论模型建构的合理性。结果发现:幼儿园园长课程领导力是四因素结构,即愿景激励、领导魅力、智力激发、个性化关怀;问卷的克伦巴赫α系数、分半信度以及题项与各因子得分相关显著,表明问卷具有较好的信效度。
摘要: 教师职业认同作为教师发展研究领域的核心概念,在学界往往界定不清。这与以往研究者在概念结构分析中重"归纳"轻"演绎"、重"认同"轻"职业"有关。从职业社会学视角来看,教师职业既指教学情境中的工作角色,也指社会生活中的阶层身份。因此,教师职业认同包含了工作角色认同和社会身份认同双重内涵。区分教师职业认同的工作角色与社会身份内涵,有助于推动教师职业认同研究及教师教育实践的发展。
摘要: 面对不同专业背景的师范生,以被压迫者剧场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和心流理论为基础,开展表演构建的创新探索有利于提升教学资源的生成性、多元性和包容性,符合师范生教育政策导向、教师专业发展诉求和课程优化需要。表演构建的组织实施包含6个步骤,"如坐针毡"是其中的关键环节。历时7个学期,覆盖16个专业1 160名师范生的研究实践证明:师范生教育学公共课开展表演构建对于提升课程的师生参与度和师范生的逻辑思辨能力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创新教学形式的同时也体现出一定的研究品质,值得在师范教育阶段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