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适应乡村需要、追求规模效益和倡导价值多元的背景下,贯穿整个20世纪、影响至今的美国农村小规模学校改革发展经历了快速合并、延缓合并到复兴重建的曲折历程。这一历程反映出美国农村小规模学校合并运动发展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乡村教育发展的需要、理论探索与实践推动。美国不断探索农村小规模学校发展的有效路径,力求保证教育质量,注重规模效益,坚持多元价值取向。这给我国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坚持辩证态度和多元价值取向,避免盲目和冲动,以科学理论支持农村学校发展,以实践智慧推动农村学校发展。
摘要: 知识经济时代,提升高等教育竞争力是当前各国增强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共同选择。深入分析印度提升高等教育竞争力的优势与障碍,发现其既有高等教育总体规模较大、工程技术领域办学水平较高、经济发展对高技术人才需求很旺等优势,同时也面临经费短缺、结构失衡、设施落后等制约因素。印度提升高等教育竞争力的政策类型包括宏观层面的教育基本政策、中观层面的规划性政策以及微观层面的操作性政策等三类,国家政府、工商企业界、高等教育系统自身是印度高等教育竞争力的主要推动力量。独立后,印度高等教育规模快速扩张、影响力显著提升,但是也存在着规模扩张与质量不对等、入学机会与资源不同步、体系结构与需要不匹配等问题。
摘要: 教师职业幸福感,关乎教师专业成长和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调查显示,马来西亚华文独立中学的教师,虽然工作压力大、薪资不高,但教师职业幸福感总体状况良好。进一步分析发现,教师职业幸福感与职务、婚姻状况等因素不存在显著相关性,但与性别、年龄、学历、教龄、薪资等因素存在显著相关性。在分析教师职业幸福感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完善学校管理制度是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基本策略。
摘要: 在既有的学理探究中,对于师幼关系这一发生在公共教育领域特定角色之间的教育关系,人们惯于从亲密性的角度加以分析,将师幼关系与亲子关系类比,使师幼关系的理论探讨散漫化、简单化和浪漫化。在实践中,师幼距离过近,导致教师公正客观教育观念的淡化、"爱"的教育情意的散漫以及随意教育行为的滋生。事实上,师幼关系与亲子关系有实质性不同,既具有"私人伦理"属性也具有"公共伦理"属性,其公共属性主要表现为公正性、义务性、专业性。为澄清理论研究与幼教实践中有关师幼关系的一系列问题,需要对师幼关系的公共属性加以明确,以公正性为基本前提,以专业性为支点,以实现师幼关系的义务性要求为目标,从而唤起人们对教育世界中师幼关系合理边界的觉知与尊重,提升教师的职业素养、道德品质与实践能力。
摘要: 对520名免费师范生积极心理品质与教师职业价值取向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发现:(1)女生在学习积极心理品质中的责任心维度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男生,文科学生在乐观学习态度维度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理科学生,不同年级、家境的免费师范生在学习积极心理品质总体和勤奋学习精神维度上的得分存在显著性差异;(2)女生在教师职业价值取向中的社会支持、职业声望维度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男生,不同年级、家境的免费师范生在教师职业价值取向中的职业承诺、社会支持和职业声望维度上的得分存在显著性差异;(3)免费师范生的学习积极心理品质与教师职业价值取向呈显著正相关,学习责任心和勤奋学习精神是免费师范生职业承诺、社会支持和职业声望的有效预测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