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为破解普惠性资源供给不足、师资队伍建设滞后、可持续发展机制不健全等一系列问题,根据国家教育脱贫攻坚战略部署和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的要求,贵州省坚持公益普惠的价值取向和改革发展的主旋律,编制出台了《贵州省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实施意见》。该意见明确提出:以建立公办、民办协调发展机制来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以理顺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和办园体制来强化政府主体责任,以完善师资队伍发展保障机制来提供较高素质的人力资源,以建立幼儿园质量保障体系来推动区域学前教育提质升级,以健全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机制来促进学前教育持续发展,以建立省级验收督查机制来确保各项目标任务的高质量完成,全方位构建"广覆盖、保基本、兜底线、有质量"的优质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切实办好人民满意的学前教育。本文从"贵州省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编制出台的时代背景、着力解决的重点问题以及全面推行的重要举措这三个主要方面进行综合考察和详细解读,以期为"贵州省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的政策落实和成效分析建言献策,为其他省市乃至在全国范围全方位构建优质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提供参考与借鉴。
摘要: 从近代高校创办至今,我国高校教师职称晋级制度经历了萌芽初创、起步发展、停滞恢复、规范优化、改革完善等阶段,在长期的探索实践中不断变革、改进和完善,逐渐成为衡量及评价教师专业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的重要方式。然而,现行制度仍然存在诸多弊端:评价标准不够科学合理,评价指标对不同院校及学科专业特殊性的考虑不足,评定方式不够机动灵活,评审监督机制不够完善,评定流程较为复杂繁琐,评定结果与人才使用相脱离,聘后管理缺乏激励约束机制。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为深化改革、进一步完善高校职称晋级制度,应借鉴西方发达国家成熟经验,逐渐与国际接轨;进一步修改、明确评价标准,构建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加大评审监督力度,加强评聘过程各环节监督约束;探索构建高端紧缺人才破格晋级制度;建立灵活、便捷和规范的职称评审机制;促进职称评定结果与人才使用紧密结合;建立健全具有激励与约束作用的聘后考核管理机制。
摘要: 近半个世纪以来,发展全纳教育成为各国教育改革的共同目标,就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各国进行了不同形式的探索性改革。意大利凭借学校一体化政策,采取"激进""全面"的改革方式,率先完成了从隔离到一体化再到全纳教育的转变,并最终建立起完全全纳教育体系。在我国,随班就读从民间自发到官方自为,逐渐成为我国改革特殊教育、发展全纳教育的一项重要教育政策。就全纳教育改革速度、范围和步骤而言,意大利学校一体化政策造就的是一种快速推进的激进式改革,而我国随班就读政策追求的是一种稳中求进的渐进式发展。借鉴我国传统文化中"和而不同"的思想,就各国如何确立适切的全纳教育发展方式进行追问和尝试性回答,以期丰富我们关于全纳教育发展方式的理解和认识。
摘要: 在民族地区高校双语教育实践中,多民族文化是一个需要管理者和教育者共同充分考虑的特殊因素。这不仅是由民族地区高校双语教育与多民族文化的关系所决定的,更是由双语教育模式的内在本质和教育价值所决定的。基于多元文化的理念对民族地区高校双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审视和反思,从文化层面剖析民族地区高校双语教育的价值取向,提出民族地区高校双语教育应坚持平等、开放、包容的价值取向。
摘要: 审美能力对发展和完善人的品格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是健全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早期审美能力影响着幼儿早期性格的发展与形成,培养幼儿审美能力的敏感期是幼儿教育阶段。湘西地区储备着丰富的传统民族民间美育资源,然而其在当地幼儿审美教育中的运用与开发还不足。结合湘西当地地域特点、民间艺术特有形式及幼儿实际情况与幼儿教师教育经验,选取了剪纸、苗族刺绣、民间歌曲、蜡染等民间艺术载体,通过幼儿一日生活常规、环境创设、艺术教育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多种方式渗入到幼儿审美教育中,以逐步开启幼儿爱美、求美的心灵,使幼儿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逐步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