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前的大学生道德教育领域普遍存在着道德相对主义思想和观点。道德相对主义对人们现实的道德生活造成了困扰,也对大学道德教育提出了挑战。大学道德教育应该对道德相对主义作出回应,在方法论层面,要引导学生认识具有绝对意义的道德价值原则;在方法层面,要培养大学生以正义为前提的道德判断能力。具体可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方面引导学生将正义化为道德意义上的"定言命令",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基于正义建构共识性道德规范。
摘要: 学术权力是学术委员会制度建构的合法性基础。《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规程》为学术权力从"依附"走向"独立"奠定了政策基础。当前由于不同高等教育政策法规间存在矛盾,导致在高校内部治理实践中学术权力碎片化,学术委员会难以发挥"作为校内最高学术机构"的功能。要实现《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规程》所确立的政策目标,需要基于学术权力的"统整性"重构学术委员会制度,借此助推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建设。
摘要: 粤港澳大湾区已上升为国家战略,高等教育融合发展是提高湾区软实力的重要途径。粤港澳三地高等教育具有互补性与区位性,高等教育合作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但三地高等教育空间异质性明显,高等教育融合发展存在一些障碍。要推动湾区高等教育融合发展,就必须加强顶层设计、国民教育、战略规划等强制性制度同构;实施教育联盟、大学集群等模仿性制度同构;建立合作平台、拓展合作模式、健全制度保障等规范性制度同构。
摘要: 加强高校内部制度建设是推进高校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当前,我国高校根据自身实际,制定了一系列内部制度,但仍存在制度体系不完善、内容不合理、程序不规范、监督不到位等问题。在理念层面,高校内部制度建设应当合法合规、合情合理、合时合势、合章合款。在行为层面,高校内部制度建设应当基于大学"政治权力、行政权力、学术权力和民主权力"四种权力,参考我国关于根本法、基本法、普通法的法律位阶分类,围绕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具体制度三个层次,构建一个以大学章程为统领、以政治为方向、以行政为保障、以学术为本位、以民主为基础、以执行为重点的协调统一的制度体系。
摘要: 基于2007-2016年我国省级数据,从投入总量和生均投入两个方面衡量高等教育的经费投入,使用面板数据回归方法,分析了经费投入对地区高等教育绝对规模和相对规模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实现了稳步增长,财政性投入增长较快而非财政性投入增长缓慢;经费投入总量对地区高等教育规模具有正面影响,其中非财政性投入的影响更大;生均财政性投入的增加有助于地区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张,而生均非财政性投入与地区高等教育规模不存在显著关系。未来我国应稳步增加生均财政性投入,适当提高学费水平,积极鼓励民办学校投入、捐赠等非财政渠道的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