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系开放获取期刊,主要刊登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重视基础理论与应用理论的研究;包括经济、文化、历史等社会学学术论文和成果报道及评述。本刊支持思想创新、学术创新,倡导科学,繁荣学术,集学术性、思想性为一体,旨在给世界范围内的科学家、学者、科研人员提供一个传播、分享和讨论社会科学领域内不同方向问题与成果的学术交流平台。
ISSN: 3079-126X
qikan15@ccnpub.com
(邮箱投稿时,请说明投稿期刊名)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



提示文字!

注:我们将于1~7个工作日告知您审稿结果,请耐心等待;

您也可以在官网首页点击“查看投稿进度”输入文章题目,查询稿件实时进程。

“市民社会”抑或“富民社会”——明清“市民社会”说再探讨 下载:53 浏览:422
摘要:
近年来,一些学者提出明清"市民社会"说,认为明清中国已经出现了一股新生的力量,或能打破中国传统社会的桎梏,走向新的变革时代。其实,从诸多证据看来,明清"富户""士绅"并非"市民"而是"富民",明清时期出现某些"反封建"斗争是富民阶层与国家的矛盾而非市民阶层的资本主义运动,思想领域的一些新动向并非启蒙思想的出现而是宋代"保富论"的进一步发展,明清"公共领域"发展并非是批评政府力量的崛起而是"国家话语"代言人的民间化。明清社会不是有新生力量涌动的"市民社会",也并非缺乏发展动力的停滞社会,而是与宋元一脉相承的"富民社会"。"富民"阶层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动力层、中间层和稳定层,是明清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力量,是大一统国家政权稳定均质运行的保障。
互嵌与合作:改革开放以来的“国家-社会”关系 下载:55 浏览:417
摘要: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的国家权力与社会力量得到双向扩张,但引人瞩目的是,中国的国家-社会关系在各发展阶段并没有出现彻底的"脱嵌"或相互对抗,社会权力运行始终相对"内嵌"于国家制度与权力运行,二者在适度分离中持续互动合作,从而保持了政治上的总体稳定。国家社会关系折射出中国发展道路的重要特点,"共生互嵌""政社合作""分类施治""效能优先"四个角度,清晰地揭示出中国在国家社会关系领域所蕴含的丰富治理经验。然而,随着社会再组织化进程的加速,社会形态的多样化变迁,以及新技术环境下社会权力的复杂运行,中国的国家与社会关系也将面临全新挑战。
中国国家纵横治理结构的原型与转型——基于家户制的视角 下载:56 浏览:433
摘要:
源自于中国家户制传统,国家治理体系表现为纵横治理结构,即以"家"为基本单元的基层社会自治和以"户"为基本单元的政府治理的结合,由此奠定了传统中国国家治理结构的原型,并在不同历史阶段渐进改进和内生演化。尤其是进入现代国家建设后,传统国家的纵横治理结构面临着巨大的转型压力,以"家"为基础的宗族、士绅等力量逐步退出乡村社会,国家横向治理结构逐渐萎缩,甚至消失。与之相对,在国家权力推动下,抑家强户,以"户"为基点的行政权力日益渗透,国家纵向治理愈益强化。不过,受制于国家纵向治理的内在限度,基层社会自治仍然不可或缺。在回归家户制的过程中,以村民自治为载体的国家横向治理得以重新确立,并与国家纵向治理结合,由此形成"乡政村治"的格局。纵观国家治理结构的历史变迁,未来国家治理依然会沿着家户制之上的纵横治理结构进一步丰富与发展,实现基层自治与政府治理的良性互动与有效衔接。
基本公共服务结构性分析与供给侧改革路径 下载:62 浏览:409
摘要:
公共服务是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从公共服务均等化视角来看,基本公共服务的结构要素包括内容结构、空间分布结构和享用群体结构的分析框架。一些地方的基础教育、基本医疗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存在着多维结构的不均衡状况。推进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路径,关键在于区分公共服务基本类型和属性基础上、坚持平等权利原则,明确不同层级政府统筹公共服务的职责分配,整合与优化配置公共服务资源,改革公共服务决策机制,促进社会主体在提供公共服务中的参与合作。
库恩后期的“新康德主义转向”是错误吗? 下载:52 浏览:408
摘要:
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中主要基于自然科学与科学史维度而以一种自然主义模式再构自然科学的解释学,并由此激发了科学哲学的自然主义范式发展。但库恩本人后期却并未再沿袭这条理路,而是转向了强调先验性的新康德主义传统,这一转变造成科学哲学界的很大争论。为客观解读库恩思想的新发展,需要将库恩前后转向与当代科学哲学的整体发展与内在矛盾对照起来理解,特别是要和科学认识论的规范化和自然化语境相联系,才能辩证揭示库恩后期思想转向的真实意义。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期刊指标
出版年份 :
2018-2025
发文量 :
683
访问量 :
142365
下载量 :
46521
总被引次数 :
398
影响因子 :
0.993
为你推荐

版权所有 © 2025 世纪中文出版社  京ICP备202408603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