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
中国建筑
《中国建筑》系开放获取期刊,主要刊登建筑学领域相关的高水平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本刊支持思想创新、学术创新,倡导科学,繁荣学术,集学术性、思想性为一体,旨在给世界范围内的科学家、学者、科研人员提供一个传播、分享和讨论建筑学领域内不同方向问题与成果交流的学术平台。

ISSN: 3079-9155 (Online)
ISSN: 3008-0053 (Print)

《中国建筑》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



提示文字!

注:我们将于1~7个工作日告知您审稿结果,请耐心等待;

您也可以在官网首页点击“查看投稿进度”输入文章题目,查询稿件实时进程。

  • 寒冷地区城镇住宅节能关键问题分析——以北京36户实测住宅为样本 下载:52 浏览:418
  • 张竞予 刘念雄 《中国建筑》 2018年12期
  • 摘要:
    北方住宅节能是我国建筑节能的重中之重,对北方住宅节能中关键问题与不利因素的分析,有利于抓住现状问题,推动住宅节能实际效果的改善与优化。该研究在北京市选取了不同采暖方式的3个住宅小区、共45个样本家庭进行长达一年的热环境测试和问卷调查,调研内容包括室内外热环境、建筑基本信息、住户行为模式三个方面。根据调研数据,大致分析北方城镇住宅的能耗组成以及各项能源消耗情况。然后分别从住宅建筑特征和居住者行为模式两个层面,分析北方城镇居住建筑中各类能耗的实际表现和现状问题。最后,总结北方城镇居住建筑中不利于节能的关键问题,并初步提出可行的改进措施。
  • 城市符号在林区城市综合公园设计中的运用 下载:53 浏览:465
  • 陈科平 范传俊 《中国建筑》 2018年11期
  • 摘要:
    旨在探索借助景观途径将林业发展中留存下来的特有的林区城市符号在综合公园设计中加以运用的方法。从研究城市符号和城市综合公园的关系出发,分析了林区城市特点,对林区城市符号的探寻和运用手法进行了研究,并以加格达奇北山公园为例,对其各景观分区中城市符号的具体运用进行了详细阐述。系统地提出了林区城市符号在林区综合公园设计中的运用方法。研究对于城市林区符号表达、保护和传承有着重要意义,也为城市公园设计和林区城市建设研究和实践提供一定参考。
  • 工业建筑叙事的空间特色营造——以长沙湘江风光带工业建筑改造为例 下载:58 浏览:484
  • 刘乃芳1 张楠2 王英姿3 《中国建筑》 2018年11期
  • 摘要:
    工业建筑如何在城市空间的改造中显现自有特色是一个日渐需要关心的问题,该文对工业建筑叙事进行定义,接着说明影响工业建筑的三个重要因素:即物质要素、非物质要素和主体对空间特色的认知。然后,以长沙湘江风光带两个工业建筑改造为例进行案例分析,从物质要素的保护与更新——场景式叙事和非物质要素叙事——营造特色性认知空间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紧扣实例,分析其叙事特色凸现的得与失,以期对城市工业建筑改造的空间特色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 三角洲城市雨洪规划研究——以新奥尔良“Dutch Dialogues”工作坊为例 下载:56 浏览:473
  • 戴伟1,2 孙一民3 《中国建筑》 2018年11期
  • 摘要:
    三角洲城市是一个综合、复杂的人工—自然系统。基于传统工程调控理念下的集中式排洪模式忽略了城市结构与地形条件的制约,在处理三角洲城市雨洪问题时会产生若干问题。该文回顾了2008新奥尔良"Dutch Dialogue"工作坊,提出其核心亮点在于突破传统理念的束缚,由雨洪规划为调控手段实现城市结构、地形与排水设施的协同,利用新的城市蓝绿发展网络以及新的雨洪管理分区作为城市发展的基本骨架,为三角洲城市解决雨洪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
  • 基于街区制的新住区规划探索 下载:52 浏览:479
  • 王灿1 王志远1,2 《中国建筑》 2018年10期
  • 摘要:
    住区是居民生活生存的重要载体。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活也有了越来越高的追求,而城市住区的发展见证了社会发展的变革。该文通过对国内外街区型住区建设的现状分析,基于中国实际情况,运用当代城市规划理论,探索中国居住小区向街区型住区过渡的规划转变,并提出街区型住区实施策略。
  • 基于生态设计的蔡甸什湖湿地公园概念规划 下载:59 浏览:476
  • 苏巾芳1 纪芳华2 裘鸿菲1 《中国建筑》 2018年10期
  • 摘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湿地资源的破坏情况日益严重,导致污染加剧,湿地面积减少,生态功能退化,湿地资源保护迫在眉睫。通过对规划场地进行土地利用分类,分析现状问题,确定什湖湿地公园生态设计的目标,并进行了总体规划布局,提出了水环境治理、水生态系统建设、动植物保护的生态修复与重建及海绵体构建等策略,以期提升城市湿地公园的生态旅游与社会环境价值,为城市湿地公园的建设提供参考。
  • 基于城市空间特征下的长沙交通路网模式优化 下载:58 浏览:488
  • 杨鹏飞1 谢浩东2 《中国建筑》 2018年10期
  • 摘要:
    城市空间结构与路网模式的一体化是建立城市可持续交通、综合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关键。文章首先从交通路网模式与城市空间匹配、交通路网模式对城市空间引导作用两方面,对长沙城市路网模式与城市空间之间的互动影响情况进行了较深入分析,然后对长沙城市空间结构特征和发展态势做出了基本判断,在此基础上,结合长沙城市空间独特特征,分别对其主城核心区、主城区、新城组团、都市区提出了与其城市空间结构相适应的交通路网模式优化策略,从而为我国城市如何从其城市空间特征分析入手,探索与之相协调的交通路网模式提供相应的经验借鉴。
  • 湾区明珠——中山南朗温泉度假城规划与城市设计 下载:56 浏览:480
  • 李凯 《中国建筑》 2018年10期
  • 摘要:
    中山翠亨新区是港珠澳大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南朗温泉度假城是其生态旅游核心。该文以温泉度假城为例,从城市设计、建筑形式、地域文化、自然景观几方面详述了其设计策略和方法,基于对珠三角滨海湿地生态和河网水系景观的形成和形态特征的分析研究,提炼原生态的湿地、红树林、河网水系为主要设计元素,探索以景观城市主义的理念和方法实现生态修复、文化传承和城市空间可持续发展的完美结合。创造城市和大地景观浑然一体的特色旅游新地标,对于港珠澳湾区的开发建设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特朗勃集热墙在蒙古国“极寒学校”中的应用与节能实效研究 下载:61 浏览:476
  • 谭令舸1 张锡尧2 《中国建筑》 2018年9期
  • 摘要:
    集热蓄热墙是一种有效利用太阳能进行供暖的设计,在全球能源危机的背景下,被动式太阳房在建筑节能领域正得到广泛应用。以蒙古国寒区学校为例,从热工角度分析集热墙的工作原理、传热方式,计算围护结构得热失热和建筑年采暖热耗值,比较不同材料的蓄热性能及应用特朗勃墙被动式集热设计的节能实效。针对严寒地区的气候特征,剖析其热环境调节策略,以期对被动式太阳能技术的推广产生积极意义。
  • 昆明南强历史街区传统建筑风貌的保护与传承 下载:68 浏览:479
  • 邓湾湾 杨大禹 《中国建筑》 2018年8期
  • 摘要:
    随着滇越铁路的开通,昆明商埠孕育而生。作为商埠核心的南强历史街区,呈现出本土传统建筑与西洋外来建筑风格与文化的交融碰撞,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随着城市发展与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加之对传统文化的忽视与城市监管缺失,导致街区内的建筑风貌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如何留住城市特有的地域文化特色,有效地保护与传承这些展现城市"遗传基因"的不同建筑风格已迫在眉睫。该文对南强历史街区的传统建筑及其文化特征进行深入剖析,以期针对其存在问题,探讨一种既适应于现代城市发展建设,又体现城市文脉精神的理论思考。
  • 城市更新——绿色主题的中山电子商务产业园设计 下载:65 浏览:487
  • 李凯 《中国建筑》 2018年8期
  • 摘要:
    绿色生态是当今社会发展的潮流,以此作为城市更新的理念和策略可以更有效地解决许多城市问题。该文以中山电子商务产业园改造设计为例,提出基于亚热带地理气候条件,以立体绿化技术为主要手段,采取建筑和绿化景观相结合的旧工业区改造策略和方法。实现了生态修复,文化传承和可持续城市发展的完美结合,创新具有岭南地域特征的城市更新模式。探索了现代景观都市主义理念及其实践意义,体现了绿色生态发展理念。
加入编委加入审稿人
中国建筑  期刊指标
出版年份 2018-2025
发文量 716
访问量 166527
下载量 51065
总被引次数 782
影响因子 1.681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