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学报
农业学报
《农业学报》系开放获取期刊,主要刊登农牧业各个学科应用基础研究、应用技术、区域综合开发和软科学方面的研究报告、专题论文、研究简报、学科进展述评等文章。本刊面向全球、分学科地、及时地、有见地反映农业科学研究新成果、前沿动态,以推动农业科研、教育和生产的发展。本刊支持思想创新、学术创新,倡导科学,繁荣学术,集学术性、思想性为一体,旨在给世界范围内的科学家、学者、科研人员提供一个传播、分享和讨论农业领域内不同方向问题与发展的交流平台。

ISSN: 3078-9222

《农业学报》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



提示文字!

注:我们将于1~7个工作日告知您审稿结果,请耐心等待;

您也可以在官网首页点击“查看投稿进度”输入文章题目,查询稿件实时进程。

  • ‘阳光玫瑰’葡萄果实质量分级评价研究 下载:88 浏览:505
  • ​程大伟 何莎莎 李正阳 顾红 李明 郭西智 陈锦永 《农业学报》 2020年11期
  • 摘要:
    为明确高品质葡萄需满足的果穗质量和果粒质量条件,为河南地区‘阳光玫瑰’葡萄等级评定提供参考,对河南省6个地市20多个‘阳光玫瑰’葡萄种植园进行随机采样调查,根据果穗质量和果粒质量进行分级,对不同级别‘阳光玫瑰’果实的多个指标进行了测定,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阳光玫瑰’葡萄果穗质量的变化范围为337.62~1415.25 g,果粒质量的变化范围为6~18 g;主成分分析得分较高的果穗质量级别主要为800~900 g,得分较高的果粒质量级别为14~15 g;主成分分析得分与果穗质量和果粒质量均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总酸含量均呈显著负相关;当‘阳光玫瑰’的果穗质量为800~900 g、果粒质量为14~15 g时,其果实的综合品质较好。
  • 玉米萌发成苗期渗透调节机制的研究进展 下载:94 浏览:504
  • ​陈珊 毕鑫屹 刘美玲 李楠 崔震海 张敖 阮燕晔 《农业学报》 2020年10期
  • 摘要:
    稳定和增加玉米产量有助于确保我国的粮食供应安全,而良好的种子萌发和成苗是玉米高产的基础。玉米种子萌发和成苗受春旱影响严重,渗透调节是该时期抵御干旱的关键机制之一,不同玉米基因型的渗透调节能力存在差异。在玉米萌发成苗期,积累的渗调物质包括无机离子和有机物质。其中,钾离子是主要的无机渗调物质,其吸收和分配受膜钾转运蛋白和质子ATP酶调节;可溶性糖是重要的有机渗调物质,其形成和运输受淀粉酶、磷酸蔗糖合成酶、蔗糖转化酶等的调节;随着干旱胁迫的延长,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脯氨酸和甜菜碱对抗旱性的贡献逐渐增大;脱落酸(ABA)是种子萌发期渗透调节作用的重要调节者,ABA的作用受其合成、分解能力和信号通路组分变化的影响;玉米的渗透调节能力也受ZmPtil、ZmPtil-1、ZmCIPK2、ZmSAMS1、ZmC2H2-1等基因表达的调节。
  • 海藻酸磷酸二铵对夏玉米产量及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下载:94 浏览:501
  • ​郭娅1 于洪波2 尹焕丽1 王丹丹1 李岚涛1 王宜伦1 《农业学报》 2020年10期
  • 摘要:
    为探明海藻酸磷酸二铵在夏玉米上的应用效果,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磷酸二铵和海藻酸磷酸二铵推荐施磷量及减磷20%对夏玉米产量、养分积累及磷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夏玉米施磷显著增产10.3%~28.5%;海藻酸磷酸二铵较磷酸二铵处理增产7.5%,磷肥表观利用率、农学效率和偏生产力分别提高11.2个百分点、13.1 kg/kg和13.1 kg/kg,氮磷钾积累量分别增加10.2%、15.5%和14.7%;海藻酸磷酸二铵减磷20%与磷酸二铵推荐施磷量处理的玉米产量、氮磷钾积累量均无显著差异,磷肥表观利用率提高2.7个百分点,偏生产力显著提高32.8 kg/kg。豫北潮土中产区海藻酸磷酸二铵具有增产效果,磷肥利用效率有所提高,施用海藻酸磷酸二铵减磷20%可保证夏玉米产量。
  • 洋葱AcSVP基因的克隆及其表达分析 下载:92 浏览:511
  • ​陈微1 惠林冲1 李威亚1 杨海峰1 郇国磊2 何林玉1 缪美华1 陈振泰1 潘美红1 《农业学报》 2020年10期
  • 摘要:
    为了研究SVP(SHORT VEGETATIVE PHASE)基因在洋葱花芽分化和发育中的作用,本研究以洋葱"70-1"为试材,克隆得到了1个SVP同源基因,命名为AcSVP,并采用荧光定量PCR对该基因的表达模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AcSVP包含1个741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246个氨基酸。氨基酸同源比对结果显示,AcSVP的氨基酸序列与水仙的相似性较高。系统进化结果也显示洋葱的AcSVP与水仙的亲缘关系较近。实时荧光定量分析表明,AcSVP在洋葱未开放的花蕾中表达量最高,在花薹抽出前的叶中次之,在花中的表达量最低。根据以上研究结果推测,AcSVP可能参与调控洋葱的花芽分化。
  • 基于SSR分子标记的78份核桃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下载:84 浏览:504
  • ​敬丹 骆翔 陈利娜 李好先 唐丽颖 曹尚银 《农业学报》 2020年10期
  • 摘要:
    以78份核桃农家品种及栽培种为材料,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从25对SSR引物中筛选出8对引物对78份核桃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为核桃种质资源保存和利用、培育核桃优良新品种提供参考依据。结果显示:共检测到55个多态性位点,平均每个位点检测到的等位基因数为6.875个,等位基因的变化范围为1~16个,每个SSR位点的多肽信息含量(PIC)在0.075~0.228,平均为0.151。基于遗传相似系数,利用UPGMA方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供试材料之间遗传相似系数介于0.605~1.000,当遗传系数为0.704时,可将78份资源分为5部分,分析发现栽培种与农家品种以及不同地理来源的核桃品种界限不明显,存在相互渗透的现象。78份材料间遗传距离较小,平均为0.23,遗传相似度高。用Structure 2.2分析群体结构发现最佳亚群体数为2,分别包含25和53份核桃资源。
  • 不同耕作方式配施有机肥对植烟土壤特性及烤烟品质的影响 下载:89 浏览:518
  • ​文锦涛1 程传策2 张晓强1 简盛义1 黄宁1 李余江1 肖丽娜1 李文渊3 《农业学报》 2020年9期
  • 摘要:
    为改善贵阳烟区的土壤质量,提高烟叶品质,研究了不同耕作方式配施机肥对土壤特性及烤烟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土壤方面,T2处理(深耕+油枯20 kg+烟草专用有机肥30 kg)相较其他处理提高了土壤可溶性碳含量及烟草生长前期脲酶活性;在植株方面,T1处理(深耕+油枯15 kg+烟草专用有机肥20 kg)有利于烟草茎围生长和叶面积及烟株的株高,同时T1和T2处理均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烟株单株有效叶片数,提高烟叶产量;在烟叶品质方面,T1处理有利于协调烤后烟叶化学组成、致香物质组成,且T1处理的经济性状优于其他处理。综合分析表明,深耕有利于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的提升,T1处理对植株的生长、烟叶产量和品质及经济效益的效果更佳,更适宜推广。
  • 29年生大花序桉生材性质的研究 下载:94 浏览:506
  • ​覃卫星1 刘衡2 黎巍1 潘雅琪2 黄现松1 符韵林2 《农业学报》 2020年9期
  • 摘要:
    为研究中大径大花序桉人工林木材的基本木材性质,采用排水法和质量法测定了29年生大花序桉的树皮率、心材率、密度以及生材含水率。结果表明:29年生大花序桉树皮体积百分率和树皮质量百分率均随树高的增加而升高,其平均值分别为17.5%、14.58%;29年生大花序桉心材率随树高的增加而降低,其平均值为51.09%;29年生大花序桉基本密度和生材密度随树高的增加变异规律不明显,其平均值分别为1.13、0.75 g/cm3,生材密度南向和北向自树皮向髓心均呈降低趋势,而基本密度是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平均值分别为1.13、0.75 g/cm3;29年生大花序桉生材含水随树高的增加先降低然后趋于平缓,自树皮向髓心南北向均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其平均值为53%。
  • 套袋处理对红阳猕猴桃果实品质及贮藏性的影响 下载:94 浏览:518
  • ​王斯妤1 陈东元1 王璠2 吴庭观1 曾明1 邱家洪1 刘伟1 《农业学报》 2020年9期
  • 摘要:
    以"红阳"猕猴桃为试材,采用红色单层袋(A)、深黄色单层袋(B)、外红里黑复合袋(C)、浅黄色单层袋(D)4种果袋处理,研究了其对果实品质和贮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套袋处理能有效地提高"红阳"猕猴桃果实单果重、干物质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AsA含量、固酸比,降低可滴定酸含量、硬度、色度值,保持或延长了果实的贮藏期。B处理的效果最优,表现出高品质、耐贮藏的特点,贮藏期较其他处理长7 d以上;D处理具备较高的AsA含量;C处理次之;A处理在各方面的表现均较差。由此可知,在"红阳"猕猴桃生产中,应用深黄色单层袋具有可行性。
  • 不同播种期对设施菜薹商品性和生产周期的影响 下载:91 浏览:503
  • ​蒋明敏1 宋英2 朱建明1 佘旭东1 《农业学报》 2020年8期
  • 摘要:
    以菜薹早熟类型品种矮脚45天、中熟类型品种苏薹2号、中迟熟类型品种油绿702和迟熟类型品种冬薹为试验材料,每月穴盘育苗1次,4叶龄定植于大棚。重点观测主薹质量(衡量商品性的重要指标)和生产周期等指标,结果表明:菜薹产品要具备基本的商品性和合适的生产周期,2月下旬至4月下旬可以播种与冬薹熟性相似的迟熟类型品种,4月下旬至5月下旬可以播种与油绿702熟性相似的中迟熟类型品种,5月下旬至9月上旬可以播种与苏薹2号熟性相似的中熟类型品种,9月上旬至10月中旬可以播种与油绿702熟性相似的中迟熟类型品种,10月中旬至11月中旬可以播种与冬薹熟性相似的迟熟类型品种,11月下旬至次年2月中旬所有参试类型品种的商品性均欠佳而不适合播种。
  • 间套作大蒜对大棚连作西瓜生长及土壤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下载:84 浏览:513
  • ​吴绍军 孟佳丽 沈虹张 黎杰 周玲玲 田福发 余翔 《农业学报》 2020年8期
  • 摘要:
    以西瓜"迁丽2号"为试验材料,通过单作西瓜(CK)、西瓜间套作大蒜(T1)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大蒜间套作对西瓜叶片抗氧化酶、生长、产量和土壤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套作大蒜后,植株的蔓长和叶片数略有减少,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西瓜枯萎病发病率显著减少;西瓜的叶片保护酶SOD、POD、CAT活性增加(P<0.05),膜氧化产物MDA减少;植株的单瓜重和亩产量增加;土壤中细菌、放线菌含量显著增加,真菌和尖孢镰刀菌显著减少(P<0.05);土壤转化酶、脲酶、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活性均显著增加(P<0.05)。因此,间套作大蒜,改善了土壤微生态,提高了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多样性,提高了土壤酶活性,提高了植株抗氧化酶活性,最终促进西瓜生长,减少了植株枯萎病发病率,在西瓜绿色优质可持续栽培方面有一定指导意义。
  • 基于标准化降水指数的保定旱涝演变特征分析 下载:86 浏览:499
  • ​魏丽欣 陈永红 高万泉 张良玉 刘浩 《农业学报》 2020年8期
  • 摘要:
    基于1979~2018年河北省保定市19个气象站的月降水资料,采用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分析年、季的旱涝特征。利用SPSS 19.0软件,结合GIS空间技术和数理统计理论,分析了保定市旱涝时空分布规律和变率。结果表明:保定地区1979~1999年旱涝变化幅度较大,2000~2018年旱涝变化幅度较小。21世纪以来,干旱频率大于雨涝频率,保定市气候趋于干旱化。保定市春旱、夏旱呈弱增加趋势。秋涝、冬涝呈弱增加趋势。空间上分析得出,保定旱涝分为2个区域,为西部山区、浅山区和中南部平原,旱涝在2个区域总体上有相对一致的变化特征,但在某些时段也表现南北相反的特征。西部阜平、涞源在四季中易出现干旱。徐水、满城、顺平、望都、清苑、市区在四季中易形成雨涝。20世纪80年代后期、90年代中期旱涝变率较大,21世纪以来旱涝变率较90年代明显变小。4个区域(东、西、南、北)旱涝变率趋势大致相同。21世纪以来,南部旱涝变率逐渐增大。
  • 汝城白毛茶白茶加工工艺研究 下载:94 浏览:507
  • ​钟兴刚 黄怀生 黎娜 粟本文 《农业学报》 2020年8期
  • 摘要:
    为了探明汝城白毛茶白茶适宜加工工艺,以汝城白毛茶群体单芽为原料,试验设30、36、48、60 h共4种萎凋时间,以及萎凋后堆放0、4、8、12、24、48、72 h共7种处理。样茶感官审评与品质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汝城白毛茶白茶较为适合的加工工艺及参数为:鲜叶原料加温萎凋36~48 h,萎凋后堆放8~12 h且50℃初干2 h,80℃足干1 h;产品白毫满披,花香浓郁,具有鲜、爽、甜、厚、甘、醇等高档白茶特点。
  • 不同果袋及套袋方式对热农1号芒果果实品质的影响 下载:94 浏览:510
  • ​孟富宣 段元杰 方海东 杨玉皎 吕陟远 郭淑萍 刘海刚 《农业学报》 2020年7期
  • 摘要:
    以热农1号芒果为试材,研究了内黑外黄褐色粘底双层袋、白色微透光单层袋、双层袋黄袋转白色微透光单层袋、白色单层无纺布袋和不套袋5种处理后芒果品质差异。结果表明:套袋能明显改变热农1号果实的外观品质,减少果皮擦伤,增加果面光洁度。3种果袋透光率内黑外黄褐色粘底双层袋<白色微透光单层袋<白色单层无纺布袋,内黑外黄褐色粘底双层袋、白色微透光单层袋、内黑外黄褐色粘底双层袋转白色微透光单层袋的L*、c*和b*值增加有利于果皮亮度、饱和度的增加,果实偏黄呈黄色或黄绿色。套白色单层无纺布袋的a*值最大,最有利于热农1号芒果花色素苷的积累,果面大面积呈紫红色。不同果袋及套袋方式对热农1号果实的可食率、果皮厚度和硬度的影响不明显,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降低,果实糖酸比、维生素C含量明显增加。综上所述,内黑外黄褐色粘底双层袋和无纺化纤布袋有利于芒果外观和内在品质的改善,可根据需要在未来研究和生产中推广应用。
加入编委加入审稿人
农业学报  期刊指标
出版年份 2018-2025
发文量 699
访问量 225687
下载量 79521
总被引次数 908
影响因子 1.157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