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学报
农业学报
《农业学报》系开放获取期刊,主要刊登农牧业各个学科应用基础研究、应用技术、区域综合开发和软科学方面的研究报告、专题论文、研究简报、学科进展述评等文章。本刊面向全球、分学科地、及时地、有见地反映农业科学研究新成果、前沿动态,以推动农业科研、教育和生产的发展。本刊支持思想创新、学术创新,倡导科学,繁荣学术,集学术性、思想性为一体,旨在给世界范围内的科学家、学者、科研人员提供一个传播、分享和讨论农业领域内不同方向问题与发展的交流平台。

ISSN: 3078-9222

《农业学报》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



提示文字!

注:我们将于1~7个工作日告知您审稿结果,请耐心等待;

您也可以在官网首页点击“查看投稿进度”输入文章题目,查询稿件实时进程。

  • 青花菜钙依赖蛋白激酶基因BoCDPK1的克隆与表达 下载:94 浏览:508
  • ​邬菲帆 王佳怡 戴晨宇 杨如棉 徐鹏杰 管铭 张慧娟 蒋明 《农业学报》 2020年3期
  • 摘要:
    钙依赖蛋白激酶(calcium-dependent protein kinase,CDPK)为Ca2+传感蛋白,在植物生长发育和逆境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克隆青花菜BoCDPK1基因的基础上,开展序列分析、系统发育分析和表达分析,为后续的基因功能鉴定和抗逆育种奠定基础。该研究以青花菜为材料,利用PCR法克隆1个CDPK基因,利用生物信息学对序列进行分析,并采用qRT-PCR研究该基因在霜霉菌和核盘菌侵染下的表达模式。测序结果表明,BoCDPK1的基因组DNA全长为2 414 bp,具6个内含子,编码区全长为1 647 bp,编码548个氨基酸;BoCDPK1有1个STKc和4个EF手性结构域。多序列比对结果表明,BoCDPK1与芸薹属植物同源序列的相似性最高,仅个别氨基酸残基存在差异,它们在系统发育树上聚于一组。qRT-PCR结果表明,BoCDPK1的表达受霜霉菌和核盘菌的诱导,表达量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规律。在霜霉菌的诱导下,BoCDPK1的表达量在72 h达最大值,为对照的3.4倍;而在核盘菌侵染下,BoCDPK1的表达量在36 h达最大值。该研究明确了青花菜BoCDPK1基因的序列特点、系统发育关系和表达特征。
  • 基于叶片质外体相关成分和酶活性响应的龙葵耐Cd机理研究 下载:84 浏览:514
  • ​王小明1,2 陈爱玲1 董璐1 石玉军1 郑刘长1 赵连慧1 张瑞琪1 张芬琴1,2 《农业学报》 2020年3期
  • 摘要:
    为探讨龙葵(Solanum nigrum L.)耐镉(Cd)机理,采用基质培养法,研究了50μmol·L-1 Cd(CdCl2·2.5H2O)处理120 d对其生长和叶片细胞壁果胶、木质素含量、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纤维素酶(Cx)、NADH-过氧化物酶(NADH-POD)、愈创木酚过氧化物酶(GPOD)和松柏醇过氧化物酶(CAPX)活性以及质外体汁液中过氧化氢(H2O2)含量和GP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Cd处理显著抑制了龙葵地上和地下部的伸长生长、降低了根的干物质积累(P<0.05),但茎的分枝增多,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和胞间CO2浓度无显著变化(P>0.05);细胞壁结合酶NADH-POD、GPOD和CAPX活性以及果胶含量显著增高(P<0.05),而PG活性显著下降(P<0.05),Cx活性和木质素含量无显著变化(P>0.05);质外体汁液中H2O2含量显著增加(P<0.05),GPOD和SOD同工酶谱及活性无显著变化(P>0.05);CAT同工酶谱带增宽,APX同工酶谱带数增加,二者活性均显著升高(P<0.05)。说明50μmol·L-1 Cd较长时间处理龙葵植株,其地上部分生长仍处于良好状态,表现出对Cd毒害的耐性,这与Cd处理后叶片细胞壁果胶含量和结合酶GPOD以及质外体汁液中APX、CAT活性升高有关,推测这是龙葵耐Cd的一种机理。
  • 叶面喷施硅肥对谷子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下载:90 浏览:510
  • ​陈茜午 温蕊 张永虎 《农业学报》 2020年2期
  • 摘要:
    探索叶面喷施液体硅肥对谷子生长及产量的影响。【方法】设置硅肥不同的喷施浓度(0.6、0.9、1.2、1.5 L/hm2),分别在拔节期、抽穗期、灌浆期对抗倒伏能力较弱的谷子品种金苗K1进行喷施,通过田间调查、室内考种及测产进行比较。【结果】随着硅肥施用浓度的增加,生育进程加快、生育期缩短,喷施浓度为0.6~1.5 L/hm2时,各处理的生育期分别为118、118、117、117 d,比对照提前2~3 d;各处理产量均较对照增产显著(P<0.05),增产幅度20%~25%,同时喷施硅肥后谷子的抗倒伏性强于对照。【结论】液体硅肥的喷施可以较小程度地缩短生育期、提高产量、一定程度上减少倒伏情况的发生。
  • 不同氮磷钾肥料配施比例对上海青生物量的影响 下载:94 浏览:502
  • ​蔡武宁 李小艳 袁奇 朱坤 《农业学报》 2020年2期
  • 摘要:
    研究上海青最优氮、磷、钾肥料配比。【方法】结合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化,采用"3414"肥料效应部分方案设计上海青施肥试验,比较了不同施肥处理下上海青生物量和土壤养分含量。【结果】N2P2K2的施肥方案下上海青鲜重和氮、磷、钾含量均高于其他处理,且有利于维持土壤营养结构并防止土壤碱化,确定了N2P2K2的施肥方案效果较好。【结论】在此基础上以P2K2水平为基础开展氮肥效益曲线拟合,修正上海青最优施肥方案为2.373∶2∶2,此时可食部分鲜重和上海青氮、磷、钾含量均靠近极大值点,收益最高。
  • 不同干旱胁迫处理对燕麦产量和叶片超微结构的影响 下载:99 浏览:518
  • ​张志芬 付晓峰 刘俊青 杨海顺 何江峰 王力伟 《农业学报》 2020年2期
  • 摘要:
    探究燕麦在形态结构上的耐旱特性。【方法】试验设置土壤含水量分别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5%、45%、30%的3个水分处理,观察干旱胁迫对燕麦品种蒙燕1号的产量、不同生育时期干物质量和灌浆期叶片表皮细胞和叶肉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重,燕麦产量显著下降;干旱胁迫对叶片干物质量的影响大于对茎秆和穗的影响;叶片下表皮结构对干旱胁迫更为敏感,随着干旱胁迫时间和程度的增加叶片表皮气孔数量减少、气孔面积减小、表皮毛密度下降、表皮短细胞数量增加、表皮细胞饱满度降低。随着干旱胁迫时间和程度的增加叶肉细胞面积减小、叶绿体数量和面积减小、核染色质凝聚程度逐渐增加、叶绿体内部类囊体基粒和基质结构逐渐解体、线粒体逐渐膨胀;长时间重度干旱胁迫导致叶绿体形状各异,叶绿体之间出现团聚现象。【结论】燕麦对干旱胁迫适应能力较强。
  • 旱地番茄连作障碍机理研究进展 下载:93 浏览:521
  • ​李小霞 靳鲲鹏 李万星 李丹 韩文清 苏秀敏 王佼 王秋兰 曹晋军 《农业学报》 2020年2期
  • 摘要:
    旱地番茄因含糖量高、酸度低、沙瓤细腻、营养价值高等特点而受到人们广泛热爱,但连年种植,易引起连作障碍,给旱地番茄栽培带来严重危害。针对旱地番茄存在的连作障碍问题,文章从土壤功能的退化、真菌土传病害的发生和化感物质的影响3个方面阐述了连作障碍的原因,分析了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和微生物种群结构变化对连作障碍机制的影响,探讨了土传病害的致病机理和化感物质的主要成分及来源,提出克服旱地番茄种植的连作障碍措施,并对旱地番茄连作障碍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展望。
  • 全生物降解膜的降解及其对马铃薯产量性状的影响 下载:94 浏览:512
  • ​贺鹏程1 刘宏金2 魏静1 张怀平1 王玉龙1 张雷2 郭晓宇2 陆大连3 《农业学报》 2020年2期
  • 摘要:
    为筛选出适宜内蒙古乌兰察布市气候条件和种植模式的全生物降解膜,探究不同全生物降解膜的降解情况及其对马铃薯产量性状的影响。【方法】以6种全生物降解膜为供试材料,以普通地膜(CK1)和裸地无膜(CK2)为对照,共设置8个处理,进行了不同全生物降解膜的比较试验。【结果】6种全生物降解膜均有不同程度的降解,以T2和T4处理降解效果最好,T1和T3处理次之;在马铃薯生育前期,各覆膜处理的土壤温度均显著高于裸地无膜(CK2)处理(P<0.05),全生物降解膜的保温效果与普通地膜相比差异不大;各覆膜处理的大薯个数、平均大薯重、产量和商品薯率均显著高于裸地无膜(CK2)处理(P<0.05);除T2处理外,其他全生物降解膜覆盖处理的平均大薯重和产量均显著高于普通地膜(CK1)处理(P<0.05)。【结论】全生物降解膜具有代替普通地膜的生产潜力,就目前试验结果来说,建议在乌兰察布市马铃薯生产中使用T4降解膜。
  • 77%乙·莠·滴异辛酯悬乳剂除草剂对春玉米田一年生杂草的防除效果 下载:97 浏览:510
  • ​苏雅杰 赵存虎 杜磊 云晓鹏 田晓燕 白全江 《农业学报》 2020年1期
  • 摘要:
    为了早期防除一年生单子叶、双子叶杂草对春玉米生长发育的危害,明确试验药剂对一年生杂草的防除效果及其对春玉米的安全性。【方法】选用三元混配除草剂77%乙·莠·滴异辛酯悬乳剂和单剂900 g/L乙草胺乳油、38%莠去津悬浮剂、87.5%2,4-滴异辛酯乳油对春玉米田进行土壤封闭处理防除杂草试验。【结果】77%乙·莠·滴异辛酯悬乳剂不同用量[1 732.5、2 310.0、2 887.5、4 620.0 g(a.i)/hm2]处理可以有效地防除田间一年生杂草稗草、狗尾草、反枝苋和龙葵,施药后45 d各处理总株防效均在96.9%以上,优于各单剂处理的防效,而且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同时,三元混配除草剂各处理增产作用显著,与空白对照处理相比增产幅度达35.4%~50.8%。各药剂处理对春玉米生长无不良影响。【结论】利用该三元混配除草剂进行春玉米田土壤封闭处理,田间选择用药量1 732.5~2 310.0 g(a.i)/hm2,可实现一次用药有效控制一年生单子叶、双子叶杂草、避免杂草与春玉米生长早期竞争水肥、节本增效的目的。
  • 百里香乙醇提取液对黄瓜枯萎病的抑菌作用 下载:97 浏览:510
  • ​张禄1 康利平2 刘佃林2 《农业学报》 2020年1期
  • 摘要:
    揭示百里香乙醇提取液对黄瓜枯萎病病菌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乙醇萃取,利用索氏抽提装置对百里香(Thymus mongolicus Ronn)茎叶鲜样、茎叶干样、鲜花进行提取,然后将提取液稀释不同倍数,并添加到PDA培养基中,进行黄瓜枯萎病病菌的培养试验,同时对黄瓜枯萎病病菌生长情况及抑菌效果进行观测。【结果】黄瓜枯萎病病菌在添加百里香乙醇提取液培养基上的生长速率降低;百里香各部位乙醇提取液对黄瓜枯萎病病菌均具有抑制作用,且抑菌率因部位和稀释浓度不同而不同,在培养144 h后,百里香茎叶鲜样乙醇提取液稀释2倍的处理抑菌率最高,达45.51%,抑菌效果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强。【结论】百里香乙醇提取液对黄瓜枯萎病病菌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且具有开发成黄瓜枯萎病抑菌剂的潜力。
  • 不同马铃薯品种抗疮痂病的田间鉴定与评价 下载:97 浏览:517
  • ​赵远征1 徐利敏1 聂峰杰2 贾瑞芳3 王东3 张笑宇3 吕英4 李宇晨3 郭景山5 刘璇2 《农业学报》 2020年1期
  • 摘要:
    明确不同马铃薯品种对疮痂病的抗性水平,以便进一步筛选抗病品种。【方法】利用田间接种方法,对48个马铃薯品种进行疮痂病的田间抗性鉴定。【结果】高感品种共17个,分别为冀张薯8号、冀张薯22号、黄金薯、荷兰806、早大白、中薯12号、中薯10号、红美、兴佳2号、晋薯16号、云薯801、中薯3号、中薯4号、冀张薯20号、思凡特、丽薯6号、尤金;中感品种共5个,分别为中薯18号、冀张薯5号、大西洋、N3、中薯19号;中抗品种共18个,分别为中薯21号、中薯26号、冀张薯3号、青薯9号、费乌瑞它、中薯2号、后旗红、康妮贝克、冀张薯12号、希森X、中薯15号、中薯6号、克新1号、夏波蒂、MX-8、中薯9号、希森3号、N5;高抗品种共8个,分别为布尔班克、希森5号、冀张薯14号、中薯13号、冀张薯15号、超荷、N1、希森6号。人工接种疮痂病菌对中薯15号、冀张薯14号、费乌瑞它、夏波蒂的单薯重有一定的影响,但对其余44个马铃薯品种单薯重并未造成影响。【结论】48个供试品种中无免疫品种,大部分品种表现为高感或中抗,疮痂病菌对多数品种单薯重无影响。
  • 内蒙古阿荣旗耕地土壤养分现状与分布 下载:92 浏览:524
  • ​平翠枝 罗方 张传玲 李晓东 王宇 《农业学报》 2020年1期
  • 摘要:
    进一步提高和巩固内蒙古阿荣旗耕地质量。【方法】于2017年对阿荣旗12个乡(镇)以及农场和林场等耕地养分状况进行调查。【结果】根据2017年阿荣旗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标准,全旗耕地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51.14 g/kg,属于1级(高)水平;全氮含量为2.43 g/kg,属于2级(较高)水平;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为44.01 mg/kg和255.29 mg/kg,均属于1级(高)水平。阿荣旗耕地土壤养分含量差异较大,各养分指标的变异系数在17.63%~37.76%,其中,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小、有效磷的变异系数最大。1982—2006年相同点位的调查结果显示,耕层土壤(0~20 cm)的有机质、全氮、速效钾含量明显下降,有效磷含量有所提高。【结论】通过本次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为加强阿荣旗耕地质量保护与建设、改良利用土壤、科学施肥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 施用有机肥对土默川平原盐碱土土壤盐分及养分特征的影响 下载:88 浏览:423
  • 张雅贞1,2,3 李跃进1,3 景宇鹏2 李秀萍2 史培2 栗燕芳2 卢旭东2 连海飞2 王庆蒙1,2,3 《农业学报》 2019年12期
  • 摘要:
    为探究不同有机肥施用量对土默川平原盐碱土土壤盐分及养分特征的影响,以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托克托科研基地盐碱土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有机肥施用量对盐碱土土壤盐分、pH值、脱盐率、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等指标的影响及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有机肥施用量分别为36 t/hm2和54 t/hm2时土壤盐分和pH值降低的最为显著,土壤脱盐率分别为12.63%,11.77%;随有机肥施用量不断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不断增大,土壤全氮、碱解氮、速效磷含量先增加后减少,其中有机肥施用量72 t/hm2对0~2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的最显著,较对照提高了35.40%~38.73%;有机肥施用量54 t/hm2对0~20 cm土层土壤全氮、碱解氮、速效磷差异显著,分别较对照提高了20.62%~97.98%,16.81%~20.27%,57.50%~69.93%;施用有机肥通过影响土壤有机质、全氮等化学指标来影响土壤盐分和p H值,其中土壤pH值与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土壤全盐与全氮、碱解氮、速效磷呈极显著负相关。
  • 皮燕麦新品种蒙燕3号的选育及农艺性状分析 下载:49 浏览:241
  • 张志芬 付晓峰 刘俊青 杨海顺 《农业学报》 2019年12期
  • 摘要:
    蒙燕3号为皮燕麦新品种,通过传统杂交选育而成。2009—2011年在内蒙古、河北、新疆、青海、吉林等省(自治区)的8个试点进行多年多点试验,其平均产量4 190.7 kg/hm2,比对照青引1号增产16.1%;2013年在河北张北县、新疆奇台县、山西右玉县、内蒙古武川县4个试点进行生产示范试验,其平均产量为3 736.5 kg/hm2,比对照青引1号增产29.20%。蒙燕3号在内蒙古武川县、甘肃合作市、青海西宁市试点产量较高,可在上述试点及与此相近生态区域种植。该品种2015年通过小宗粮豆鉴定委员会认定,命名为蒙燕3号(编号2015019)。
  • 内蒙古赤峰市马铃薯新品种引进及适应性分析 下载:69 浏览:431
  • 宋昌海1 张利民1 田文峰1 刘杰1 于卓2 姜超3 《农业学报》 2019年12期
  • 摘要:
    为筛选出适合内蒙古赤峰地区种植的马铃薯新品种,以当地种植品种克新1号为对照,对引进的9个马铃薯新品种的物候期、植株形态特征、产量性状等指标进行观测。结果表明:10个品种在赤峰地区均可完成生长发育全过程,且植株形态特征表现良好,各品种商品薯率为73.80%~94.19%;早熟品种华薯4号折合产量为38 588 kg/hm2,显著高于对照品种(P<0.05),中早熟品种云薯902折合产量为40 334 kg/hm2,极显著高于对照品种(P<0.01),这2个品种综合性状表现突出,可以进一步在内蒙古赤峰地区试验种植。
  • 不同栽培方式对白及分蘖及产量的影响 下载:25 浏览:284
  • 杨根林 高云 谭凤琼 关云琳 高云贵 胡佳莫 冷应天 《农业学报》 2019年11期
  • 摘要:
    为了摸清白及不同栽培方式下的分蘖及产量,并为白及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对白及不同的栽培方式试验,统计分析不同栽培方式对分蘖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大棚栽培的苗木保存率较高;每丛块茎数大田栽培优于大棚栽培;块茎鲜重间作栽培与大田栽培较大、大棚栽培较小;间作栽培的每丛平均芽数高于大田与间作栽培;大田栽培及大棚栽培的产量高于间作栽培。结论为间作栽培的分蘖能力优于大田栽培和大棚栽培,大田栽培与大棚栽培之间每丛芽数差异不显著;而间作栽培产量明显低于大田栽培及大棚栽培,大田栽培与大棚栽培产量差异不显著。在生产实践过程中,可以通过不同的栽培方法获得种苗及块茎等不同的目的产品。
  • 40%精异丙甲草胺·烟嘧磺隆·莠去津可分散油悬浮剂防除春玉米田杂草效果 下载:35 浏览:181
  • 田晓燕1 杜磊1 赵存虎1 白全江1 苏雅杰1 云晓鹏1 王相恩2 《农业学报》 2019年11期
  • 摘要:
    为了明确40%精异丙甲草胺·烟嘧磺隆·莠去津可分散油悬浮剂对春玉米田一年生杂草的防效及玉米的安全性,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方法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40%精异丙甲草胺·烟嘧磺隆·莠去津可分散油悬浮剂600,900,1 200,1 800 mL/hm24个不同剂量处理对杂草的防除效果随剂量的增加而提高,且施药后30 d各处理对杂草的防除效果比施药后15 d的防除效果均有所提高。施药后30 d,该药剂对稗草、藜、反枝苋、龙葵的鲜重防效分别为93.1%~100.0%,93.6%~100.0%,95.4%~100.0%,97.0%~100.0%,对杂草的总鲜重防效为94.9%~100.0%,且3个对照药剂处理的总防效均低于该三元混配试验药剂。40%精异丙甲草胺·烟嘧磺隆·莠去津可分散油悬浮剂在900~1 200 m L/hm2下,对玉米安全,无药害发生,除草效果良好,并具有一定的增产作用,可以作为春玉米田的主要除草剂进行使用。
加入编委加入审稿人
农业学报  期刊指标
出版年份 2018-2025
发文量 699
访问量 225687
下载量 79521
总被引次数 908
影响因子 1.157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