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文学刊
当代中文学刊
《当代中文学刊》系开放获取期刊,本刊是研究中国文学和文化的学术刊物,侧重于近代以来的文学和文化研究,鼓励中文学科内部各专业的贯通,倡导中文学科与其它人文社会科学的交融,以弘扬人文精神、提倡学术创新、促进学术繁荣为宗旨。本刊集学术性、思想性为一体,旨在给世界范围内的科学家、学者、科研人员提供一个传播、分享和讨论该领域内不同方向问题与成果交流的学术平台。

ISSN: 3008-0282

《当代中文学刊》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



提示文字!

注:我们将于1~7个工作日告知您审稿结果,请耐心等待;

您也可以在官网首页点击“查看投稿进度”输入文章题目,查询稿件实时进程。

  • 职业化演剧与市民化创作的互动——以夏衍、曹禺和于伶的剧作为例 下载:48 浏览:395
  • 吴彬 《当代中文学刊》 2018年2期
  • 摘要:
    中华剧艺社是抗战时期出现的著名剧团,为抗战剧运作出了杰出贡献。中艺的剧目建设,以专业作家和编外作家为主。由于作者队伍的特殊性,直接影响到剧社的剧目建设和演剧活动。夏衍的剧作,突出族群意识与离奇情节;曹禺的剧作,贴近市民生活与观众心理;于伶的剧作,"诗俗化合","涉笔成趣"。作为市民作家,他们的作品适应了观众需要,成为剧社演出剧目的重要来源。职业化演剧捍卫市民化创作,这是话剧发展的特殊规律。
  • 鸳蝴派杂志《民众生活》与袁牧之的佚剧《米田共》 下载:63 浏览:505
  • 杨新宇 《当代中文学刊》 2018年2期
  • 摘要:
    袁牧之是中国电影史上不可多得的天才编导,他的舞台出身和话剧创作为他后来的电影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但学界对他的话剧作品的研究,尚不充分。据潘孑农回忆,他曾创作过话剧《粪》,不过"后来未见发表"。其实1931年的《民众生活》上曾刊登过一篇未署名的剧本《米田共》,可确定即袁牧之作品,但这样一部剧名不雅的左翼作品,何以发表在一份鸳蝴派杂志上,也颇耐人寻味。
  • 基于篇章修辞结构的自动文摘连贯性研究 下载:43 浏览:264
  • 刘凯 王红玲 《当代中文学刊》 2018年2期
  • 摘要:
    尽管抽取式自动文摘方法是目前自动文摘领域的主流方法,并且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抽取式自动文摘形成的摘要由于缺乏句子之间的合理指代或篇章结构,使得文摘缺乏连贯性而影响可读性。为提高自动摘要的可读性,该文尝试将篇章修辞结构信息应用于中文自动文摘。首先,基于汉语篇章修辞结构抽取摘要,然后使用基于LSTM的方法对文本连贯性进行建模,并使用该模型对文摘的连贯性做出评价。实验结果表明:在摘要抽取方面,基于篇章修辞结构的自动文摘相比于传统的抽取方法具有更好的ROUGE评价值;在使用基于LSTM连贯性模型评价摘要连贯性方面,篇章结构信息在自动抽取文摘时可以很好地提炼出文章的主旨,同时使摘要具有更好的结果。
  • 婚恋·女性·都市——论1940年代海派话剧中的情感剧 下载:38 浏览:356
  • 尹诗 《当代中文学刊》 2018年1期
  • 摘要:
    海派情感剧是海派话剧的重头戏。其呈现的情感面貌无论是茫然无望、渴望逃离时的悲情噩梦,还是新旧共存、苟合求全中的但求安稳,在当时流派纷纭的话剧文坛都具有着独特的异质经验和意义内涵。其中的女性命运、都市诱惑,以及新旧文化交替中认同的转变与矛盾等都得以生动展示。而剧本动人的故事藉由剧场演出的艺术化方式,让观众感受到了现代都市里的欢乐喧哗,并使得观剧成为市民的现代娱乐生活方式,亦建构了城市生活的公众休闲与流行风尚。
  • 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研究者的戴望舒 下载:39 浏览:355
  • 杨焄 《当代中文学刊》 2018年1期
  • 摘要:
    戴望舒在创作、翻译之余,也将大量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对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整理、推广和研讨之中。在其身后整理出版的《小说戏曲论集》中汇集了三十余篇论文及札记,展现了他毕生研究古典文学的主要成果。将其研究置于近现代学术的流变递嬗之中加以衡量,能够充分呈现出他在域外文献的发现与研讨、方言俗语的考释、作家生平考察以及作品内容评析等方面所取得的卓异成就和深远影响。
  • 《教育今语杂志》与章太炎的学术实践 下载:54 浏览:496
  • 王锐 《当代中文学刊》 2018年1期
  • 摘要:
    《教育今语杂志》的主要成员为陶成章、章太炎及章门弟子。钱玄同负责撰写发刊辞及章程,其间透露出他对乃师学说的吸取,而章太炎则成为在上面刊登文章最多的人,该刊某种程度上成为了辛亥革命前夕太炎学派宣传自己观点的主要平台。它是光复会借复古来鼓吹革命的一个具体实践,其中许多谈论历史话题的文章,都有着很强的现实指向。庚子以来,教育改革成为朝野上下一致关注的热点话题,章太炎目睹几十年来西学大量涌入中国,他强调教育当从"自国自心"出发,即根据本国的历史脉络,熟悉本国学问在这一时代的得失,将本国学问传授与青年一代,使之具有对中国的认同,域外人士的评价之语,不足以成为决定本国教学方针的根据。
  • 海派作家谭惟翰与木偶戏 下载:43 浏览:467
  • 郭红军 《当代中文学刊》 2018年1期
  • 摘要:
    谭惟翰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海派作家,也是一位语文教学法专家。他写小说也编电影剧本,多部电影剧本被搬上银幕;当过中学语文教师,后来又在华东师范大学研究语文教学法。因为在语文教育方面的建树,他海派作家的身份几近被淹没。近年来关于张爱玲、予且等海派作家的论文中有时会提及他,大都是一提而过。他在文学艺术多个领域都有所涉猎,1942年,他受娱乐公司邀请为犹太木偶戏艺人高天伦翻译剧本《木偶天堂》,并为高天伦剧团改编了剧本《木偶奇遇记》。此外,他还以高天伦为原型写了小说《木偶的悲哀》,描写了民国时期外国木偶戏艺人在上海的从艺生活。
  • “莩甲新意,雕画奇辞”——九叶派作家群现代诗剧审美范式研究 下载:86 浏览:497
  • 董卉川 《当代中文学刊》 2018年1期
  • 摘要:
    1940年代,中国文坛上先后出现了《诗创造》和《中国新诗》,经常在两刊发表作品的作家有杭约赫、辛笛、陈敬容、郑敏、穆旦、袁可嘉、杜运燮、唐湜、唐祈,围绕两刊逐步形成了一个以上述九人为主的作家群。到了1980年代,有的评论家称其为"九叶诗派",还有的称其为"'中国新诗'派"。虽然他们在40年代没有明确打出结社组团的旗号,艺术个性也不尽相同,但他们在诗学追求和诗歌创作中表现出了相似或相近的艺术风格,以九人为核心,外围还有部分作家与他们的艺术风格相似。他们的诗歌创作和评论近年受到高度评价,其中还有一项引人瞩目却又被忽视的艺术成就——现代诗剧创作。他们笔下现代诗剧的体裁审美范式表现为"诗的戏剧化",结构审美范式体现为情感结构,语言风格审美范式展现为复义——相反相成。通过对他们现代诗剧审美范式的研究,可以发现积极学习、响应和引进英美新批评派的理论主张。在"诗的戏剧化"理论影响下,他们的现代诗剧创作既带有鲜明的现代主义色彩,又植根于现实土壤之中,同时承继了中国传统诗歌、新诗的优良传统,并结合了中国现实生活与传统文化,实现了现代化与本土化的融合,为中国新诗和现代诗剧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加入编委加入审稿人
当代中文学刊  期刊指标
出版年份 2018-2025
发文量 673
访问量 116872
下载量 36587
总被引次数 342
影响因子 0.882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