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费城“《圣经》暴乱”事件渊源探析 下载:88 浏览:486

王静 《历史研究进展》 2018年5期

摘要:
历史上根深蒂固的反天主教传统使美国人在早期民族和国家构建中形成一种认同,即美国是新教国家,合法的美国公民必须是新教徒。19世纪三四十年代,这种认同受到冲击。经济和阶级的剧烈变动,以及大量天主教移民的到来,改变了美国原有的公民构成,瓦解了工人阶级的团结,加剧了新教徒焦虑,他们担心这些变化威胁到已形成的新教公民身份。1944年,当新教身份的核心象征《圣经》受到天主教徒攻击时,新教徒和天主教徒的敌意达到历史的高峰,终于导致费城《圣经》暴乱爆发和反天主教政治团体产生。

浅析《日瓦戈医生》中的宗教性——以主人公日瓦格为例 下载:245 浏览:2679

​许东金 《国学研究》 2021年11期

摘要:
鲍·列·帕斯捷尔纳克是俄罗斯著名诗人、作家,1958年他凭借《日瓦戈医生》这部长篇小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这部小说通过日瓦戈一生的曲折经历,讲述了20世纪上半叶俄罗斯人民的多舛命运,反映了这一历史动荡年代的种种社会现实。作品虽然描写了当时社会风雨飘摇的现实状况,但是却反映了一些精神层次上的深刻思想,其体现的宗教性尤为突出。此篇文章就以主人公日瓦戈身上所体现的代表性宗教精神为切入点,以此来探究《日瓦戈医生》中的宗教性。

浅析《圣经》中译过程中的翻译策略 下载:178 浏览:2288

冯婧 《中国文学》 2021年7期

摘要:
《圣经》在中国的传播最早可追溯至唐朝时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译者在将《圣经》或者基督教文献翻译成中文的过程中也采取了不同的翻译策略。本文通过分析《圣经》中译史的三个不同阶段的历史背景,以及译者对翻译策略的选择或改变来说明社会背景、以及各个文化之间关系,特别是强弱对比对翻译策略的影响。

毛泽东著作翻译和《圣经》汉译对比 下载:110 浏览:1305

阴莉莉 《哲学研究进展》 2023年1期

摘要:
中国翻译历史上圣经汉译和《毛泽东选集》的翻译,从规模、投入、影响上看都是盛大的两场集体翻译。这两种翻译在组织上分别采用了“翻译室”和“译委会”的形式。本文采取历史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从集体翻译的组织形式、人员构成、翻译程序、译者主体性方面进行比较,尝试找出这两场成功翻译的共同之处,希望能对当今社会的合作翻译的发展有所帮助。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