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微型逆变器的仿真研究 下载:57 浏览:364

林永君 何超 《中国仪器》 2018年4期

摘要:
本文研究了微型逆变器的拓扑结构,对光伏电池的特性进行分析,指出对光伏发电质量影响的几个因素,然后根据微型逆变器的拓扑结构进行仿真,并详细介绍了微型逆变器的工作原理,并就反激变换器的最大功率跟踪方法进行了仿真研究。

光伏电站无功功率控制能力检测及优化方法 下载:68 浏览:419

王磊1 胡文平1 时珉2 尹瑞2 《中国电力技术》 2019年11期

摘要:
大中型光伏电站应配置无功电压控制系统,具备无功功率及电压控制能力,针对某光伏电站开展无功功率控制能力检测,发现其响应时间、调节精度不满足GB/T 29321-2012《光伏发电站无功补偿技术规范》的要求,分析该光伏电站无功率控制系统性能较差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对系统优化后再次检测,其响应时间、调节精度满足要求,提升了该光伏电站无功功率控制系统性能,为光伏发电调度提供辅助决策。

高渗透率分布式光伏接入对配电网的影响 下载:67 浏览:419

孟良1 时珉2 胡文平1 尹瑞2 杨潇1 黄晓琼3 《中国电力技术》 2019年7期

摘要:
随着光伏造价的逐渐下降,分布式光伏在配电网的接入容量和局部地区安装渗透率也越来越高,对配电网、尤其是农村地区配电网的稳定运行造成了较大的影响。高渗透率分布式光伏接入后反送电造成配电线损增多,在造成经济损失的同时也造成用户并网点电压抬升,影响了用户的供电质量和用电安全。从电压抬升、线损等方面分析了分布式光伏接入后对配电网影响程度,并对分布式光伏出力特性进行了分析,最后给出了降低分布式光伏接入问题的几点建议。

分布式光伏发电上网负荷自动监控与智能分析 下载:68 浏览:403

卢国杰1 赵小萌2 董朝阳1 范志亮1 《中国电力技术》 2019年7期

摘要:
针对分布式光伏发电上网负荷的特殊性及有效监控手段的缺乏,设计开发了分布式光伏发电上网负荷自动监控与智能分析系统。该系统采用采集终端设备对分布式光伏发电用户上网表计数据进行实时采集,每个采集终端设备都是一个监测点,所有采集数据传送至系统主站进行分析。系统主站应用服务通过逻辑判断及算法推演对采集的实时数据进行智能分析,发现异常用户自动触发声光电报警并对该异常用户进行地理位置定位。

大数据技术在分布式光伏用户管理中的应用 下载:71 浏览:412

张超1 王星星2 张冰玉1 韩桂楠1 高玲玲1 《中国电力技术》 2019年7期

摘要:
依托大数据技术利用科学统计方法进行分析可以对分布式光伏发电的趋势、异常情况进行甄别,对分布式光伏用户管理发挥巨大作用,介绍了箱线图法工作原理,利用该方法分析了某地区分布式光伏用户发电量异常情况,由此说明了大数据技术在分布式光伏用户管理应用中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基于关口计量采集系统的光伏发电T接上网电量差错分析 下载:69 浏览:401

张林浩 马红明 李传 史轮 阎超 《中国电力技术》 2019年3期

摘要:
针对某T接上网光伏电站的电量异常案例,采用了2种方法进行计算分析。利用综合损耗率计算差错电量时详细分析了系统潮流分布、线路和变压器的损耗以及发用电时段等因素,由其他计量点的电量反推出光伏电站的差错电量;利用平均失压百分比计算差错电量时主要考虑三相三线电能表的基本特性,由功率计算公式推导出电量更正系数,从而得到差错电量。两种方法计算结果相近,说明了二者的合理性。

光伏电站防孤岛保护装置功能分析及整定原则 下载:95 浏览:502

时珉1 郭捷2 王晓蔚2 张兵海2 周文2 王磊2 《中国电力技术》 2018年12期

摘要:
从防孤岛保护装置工作原理入手,对其功能进行分析,说明光伏电站防孤岛保护装置由于保护原理和输入电气量的限制存在局限性。在功能分析基础上,给出了装置整定范围,避免了防孤岛功能与光伏电站低电压穿越、电网适应性要求相冲突。最后,提出了防孤岛保护与线路保护和逆变器保护相配合使用的原则。

光伏发电系统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方法研究 下载:98 浏览:498

张立鹏 刘晓倩 《中国电力技术》 2018年11期

摘要:
针对光伏电池输出功率受光照强度及环境温度影响较大,从光伏电池的模型及其输出特性出发,分析优化数学模型、扰动自寻优、智能控制的3类光伏发电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方法,介绍各种方法的原理以及各自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并指出各个方法在实现时的难易程度、经济成本、跟踪速度与精度等因素,最后展望了光伏系统最大功率点研究发展的方向。

电动汽车充电设施一体化检测平台研究与应用 下载:93 浏览:505

杨迪1 郭威2 何冬雨2 李正哲1 胡嘉1 高学哲1 《中国电力技术》 2018年10期

摘要:
现有电动汽车充电设施试验设备存在现场组装复杂,现场试验测试数据只能逐项获取逐项分析、人工分析量大、试验耗时过长、工效低下、试验电源接取困难等问题,提出采用模块集成化与分析智能化的手段,研究电动汽车充电设施一体化检测平台,开发自动测试软件系统,并进行实际应用来实现充电设施全业务流程智能化、项目自动化、操作一键化检测。

大数据挖掘技术在光伏发电功率预测中的研究与应用 下载:92 浏览:508

王鸿玺 李飞 张琳 杨鹏 陶鹏 李翀 徐建云 《中国电力技术》 2018年7期

摘要:
利用大数据挖掘技术对光伏发电功率数据进行建模,并以偏相关分析法对光伏系统发电功率与各个影响因子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选取偏相关系数最为显著的影响因子作为输入样本,综合大数据挖掘技术中混沌神经网络(CNN)、支持向量机(SVM)、多项式回归与鲁棒平滑等多种算法的优点,建立了以混沌粒子群算法优化权重的组合预测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某光伏系统的发电功率进行预测,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和精确性。

“双元制”岗位能力导向课程体系的构建——以面向光伏产业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为例 下载:28 浏览:315

陈耿新1 孙培明1 方春城1 李红光2 《中国职业教育》 2020年10期

摘要:
基于能力本位的课程体系是"双元制"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基础和载体。针对光伏人才紧缺和传统培养方式质量低、成本高的问题,研究、构建面向光伏产业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双元制"岗位能力导向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包括职业素质课程模块、专业知识与技能课程模块、岗位技术技能强化课程模块、职业持续发展课程模块。在此基础上,介绍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的学习领域课程的开发。

光伏型太阳能热泵膜蒸馏装置及其性能分析 下载:39 浏览:44

雷学俭 陈东 谢继红 金程 《装备技术研究》 2019年10期

摘要:
在介绍光伏型太阳能热泵膜蒸馏装置工作原理的基础上,以从海水中制取淡化水为背景,给出了装置的特性方程。计算并分析了当太阳能光照强度变化时,海水进膜组件温度、膜组件性能指标、热泵性能指标、装置总体性能指标的变化规律,可为光伏型太阳能热泵膜蒸馏装置的设计提供参考。

基于分布式电源接入的电网环保经济调度策略研究 下载:74 浏览:490

吴钇宏1 王少雄1 汤德明1 王博2 王颖杰2 《中国电气工程》 2020年8期

摘要:
本文针对光伏发电的波动性和随机性,将其直接并入电网会给电网带来安全和稳定问题,提出将光伏和水电短期联合的环保经济调度策略。以水电启停迅速来调节光伏发电的波动性和随机性,建立一个以水电消耗量最小和网损最小的双目标模型。运用改进粒子群算法在含光伏电站的实际电网系统上验证该模型的有效性。通过仿真结果表明,该策略可以使水电耗水量最小和最大限度地降低系统网损。

钙钛矿太阳电池电子传输层与光吸收层的界面工程 下载:56 浏览:411

单雪燕1,2 王时茂1,3 孟钢1,3 方晓东1,2,3 《应用化学学报》 2019年7期

摘要:
钙钛矿太阳电池(PSCs)自2009年出现至今经历了光伏领域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目前经认证的最高光电转换效率已超过23%,极具应用前景。界面工程是提升PSCs性能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回顾了PSCs中电子传输层和钙钛矿光吸收层间界面工程的主要研究工作,根据作用效果将相关研究按照改善钙钛矿光吸收层质量、提高电子传输层与钙钛矿层间的能级匹配度和提升电池稳定性等三类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并对电子传输层和钙钛矿光吸收层间界面工程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农林废弃生物质吸附材料在水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下载:59 浏览:413

易锦馨1,2 霍志鹏1 AbdullahM.Asiri3KhalidA.Alamry3 李家星1,3 《应用化学学报》 2019年6期

摘要:
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成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巨大挑战之一,化工、冶炼及核燃料循环过程等排放的废水中含大量重金属离子、有机物及放射性核素等,若未经处理即排放会给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吸附法的效率高、操作简单、低成本且无副产物、可循环利用及无二次污染等优点使其成为废水处理的重要方法之一。由于农林废弃生物质成本低、来源丰富、绿色环保且可再生,以其为原料制备的吸附材料被广泛研究。本文主要针对以农林废弃生物质为原料制备的生物炭、纤维素及木质素为研究对象,综述了生物炭的制备及改性方法、天然纤维素及木质素的改性方法及其在水污染治理中的应用现状。从原材料、制备工艺、改性方法等方面总结分析了吸附材料的性能对水中污染物吸附的影响,提出了生物质基吸附材料在水污染治理应用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电气设备的运行可靠性和经济性分析 下载:38 浏览:380

翁荣政 《中国设备》 2020年2期

摘要:
电力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能源之一,电气设备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分析电气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和经济性,介绍电气设备可靠性的评估指标以及实现电气设备的运行可靠性和经济性之间相互协调的方法。

大π共轭分子四苯基二苯并荧蒽及二茚并苝的有机光电器件研究进展 下载:78 浏览:416

余俊乐1,2 郑燕琼2 唐杰1,2 杨芳1,2 王超1,2 魏斌2 李喜峰2,3 石继锋2,3 《新材料》 2020年8期

摘要:
近年来,有机半导体的开发及应用推动了有机光电器件的迅速发展。其中小分子半导体器件相比聚合物半导体器件具有更好的重现性和可控性,制备工艺更多样化,界面调控更简单且机理更清晰。然而,小分子半导体在成膜设备和成膜工艺方面要求相对更高,尤其是工艺参数对膜中分子聚集态和取向性有显著影响。目前,小分子半导体材料存在的不足在于:(1)常规制备工艺难以获得分子排列高度有序的薄膜;(2)可同时蒸镀和溶液加工的小分子半导体相对缺乏;(3)光吸收范围相对较窄且激子扩散长度较短。2009年首次报道的二萘嵌苯类小分子半导体四苯基二苯并荧蒽(Tetraphenyldibenzoperiflanthene,DBP)及其衍生物二茚并苝(Diindenoperylene,DIP)凭借优异的光电性能,如DBP在可见光区强吸收、双极传输特性、高空穴迁移率、强水平分子取向趋势、高光/热稳定性以及DIP的双极传输特性、垂直分子取向和高结晶性等,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近年来,研究者们主要从设备改造、制备工艺、器件结构和材料匹配等方面进行尝试,不断提升基于DBP和DIP的有机光电器件的性能。DBP和DIP在有机光伏电池、有机发光二极管、有机晶体管中被有效应用。主要通过热退火和溶剂蒸气退火工艺提升DBP光伏电池的光电流、填充因子,并将DBP作为受体匹配合适的给体或将DBP与非富勒烯受体匹配后获得更高的开路电压。在基于DBP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和有机场效应晶体管方面,主要研究了器件性能与缓冲层传输特性、发光层结构、基板温度和沟道长度等之间的关联性。关于DIP薄膜,近几年的研究工作将角度倾斜沉积、温度控制、退火工艺、分子模板等手段引入到薄膜分子取向调控中。并利用DIP的双极传输制备了基于DIP给体或DIP受体的光伏电池,获得了较高的电池效率(5. 8%)。此外,通过易结晶的DIP诱导其他半导体材料的分子排列提升有机场效应晶体管的迁移率。本文系统综述了DBP和DIP的材料特性及其在上述多种有机光电器件中的重要研究进展,并对其研究趋势进行了深度展望,以期为这类小分子半导体的分子设计及应用提供参考。

新能源特色小镇规划编制探索——以新余水西光伏小镇为例 下载:31 浏览:323

徐越 彭建东 王晶晶 杨红 《中国城镇》 2019年2期

摘要:
中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产业发展需要找到新的支撑点。面临新一轮的产业革命,新能源产业作为绿色能源产业正处于升级和创新的关键时期。特色小镇是产业发展的载体,对产业升级和城镇化建设有重要推动力。文章通过总结新能源特色小镇发展特点与困境,针对新能源产业发展对于镇的空间、功能及风貌方面的影响展开叙述,结合江西省新余市水西光伏小镇的规划实践,为解决当前特色小镇的发展困境,从产业布局、空间构筑、特色风貌三个方面提出新能源特色小镇规划编制的基本策略。

户外运行17年单晶硅光伏组件性能失效研究 下载:88 浏览:452

赖海文1 韩会丽1 黄伟宏1 董娴2 李冰之1 沈辉1,2 梁宗存1,2 《新材料》 2019年3期

摘要:
本工作对一批由西门子公司生产的SM55单晶光伏组件在深圳海边户外运行17年后的电性能失效原因进行了探究。944块组件的平均最大功率(Pmax)衰减23. 35%,电性能参数变化主要表现为填充因子(FF)和短路电流(Isc)明显下降。观察组件的EL和红外热图像发现,主栅处发亮和电池中间黑区是EL图像中的主要缺陷,而电池脱焊可能是造成这批组件填充因子明显下降的主要原因。通过扫描电镜-能谱仪(SEM与EDS)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对电池表面细栅线进行进一步分析,发现电池黑区部分正面细栅处有醋酸铅等针状物质形成,导致银栅线接触电阻和金属电阻增大。旧组件光伏玻璃表面受到污染后,靠边框部位有粘附性积灰,导致光伏玻璃透光率下降,而边缘处玻璃透光率下降更为显著,从而使得组件的Isc下降。同时采用正常片、EL正常的高串阻与云片高串阻三种电池片制备样品组件,并通过湿热实验来模拟电池制备因素对脱焊的影响,发现EL正常的高串阻电池组件进行湿热试验后,主栅处EL图像出现发亮现象,红外热图像显示EL发亮处温度相应较高。这说明EL正常的高串阻电池在湿热环境下可能会增加主栅处脱焊和腐蚀的风险。

甘肃河西走廊光伏电站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对策研究 下载:57 浏览:319

王喜君 《水资源科学研究》 2019年10期

摘要:
本文通过调查分析已建戈壁荒漠区光伏电站对生态环境的主要影响,结合光伏电站设计与建设的特点,提出光伏电站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对策措施。主要对策为:在可研设计阶段做到全局把控,完善后续设计;在实施阶段强化组织与管理,建立水土保持目标考核制;加强过程控制及专项资金管理;对位配置水土保持措施,持续维护和完善水土保持设施。
[1/16]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