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大π共轭分子四苯基二苯并荧蒽及二茚并苝的有机光电器件研究进展 下载:78 浏览:441

余俊乐1,2 郑燕琼2 唐杰1,2 杨芳1,2 王超1,2 魏斌2 李喜峰2,3 石继锋2,3 《新材料》 2020年8期

摘要:
近年来,有机半导体的开发及应用推动了有机光电器件的迅速发展。其中小分子半导体器件相比聚合物半导体器件具有更好的重现性和可控性,制备工艺更多样化,界面调控更简单且机理更清晰。然而,小分子半导体在成膜设备和成膜工艺方面要求相对更高,尤其是工艺参数对膜中分子聚集态和取向性有显著影响。目前,小分子半导体材料存在的不足在于:(1)常规制备工艺难以获得分子排列高度有序的薄膜;(2)可同时蒸镀和溶液加工的小分子半导体相对缺乏;(3)光吸收范围相对较窄且激子扩散长度较短。2009年首次报道的二萘嵌苯类小分子半导体四苯基二苯并荧蒽(Tetraphenyldibenzoperiflanthene,DBP)及其衍生物二茚并苝(Diindenoperylene,DIP)凭借优异的光电性能,如DBP在可见光区强吸收、双极传输特性、高空穴迁移率、强水平分子取向趋势、高光/热稳定性以及DIP的双极传输特性、垂直分子取向和高结晶性等,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近年来,研究者们主要从设备改造、制备工艺、器件结构和材料匹配等方面进行尝试,不断提升基于DBP和DIP的有机光电器件的性能。DBP和DIP在有机光伏电池、有机发光二极管、有机晶体管中被有效应用。主要通过热退火和溶剂蒸气退火工艺提升DBP光伏电池的光电流、填充因子,并将DBP作为受体匹配合适的给体或将DBP与非富勒烯受体匹配后获得更高的开路电压。在基于DBP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和有机场效应晶体管方面,主要研究了器件性能与缓冲层传输特性、发光层结构、基板温度和沟道长度等之间的关联性。关于DIP薄膜,近几年的研究工作将角度倾斜沉积、温度控制、退火工艺、分子模板等手段引入到薄膜分子取向调控中。并利用DIP的双极传输制备了基于DIP给体或DIP受体的光伏电池,获得了较高的电池效率(5. 8%)。此外,通过易结晶的DIP诱导其他半导体材料的分子排列提升有机场效应晶体管的迁移率。本文系统综述了DBP和DIP的材料特性及其在上述多种有机光电器件中的重要研究进展,并对其研究趋势进行了深度展望,以期为这类小分子半导体的分子设计及应用提供参考。

基于束间动态干涉的快速匀滑新方法 下载:65 浏览:390

熊皓1 钟哲强1 张彬1 隋展2 张小民2 《现代物理学报》 2020年10期

摘要:
针对高功率激光装置中靶面辐照均匀性的高要求,提出了一种利用束间动态干涉改善辐照均匀性的快速匀滑方法.基本原理是利用共轭相位板阵列对存在一定波长差的多束激光附加相位调制,从而使各子束在远场两两相干叠加以产生动态的干涉图样,进而引起焦斑内部散斑的动态扫动,在ps时间内抹平不均匀性.以典型惯性约束聚变装置中的激光集束为例,通过建立基于束间动态干涉的快速匀滑物理模型,定量分析了相位板类型、相位调制幅度和束间波长差等因素对焦斑动态干涉图样的影响及规律,进而对其束匀滑特性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基于束间动态干涉的快速匀滑方法可以有效地实现多方向、多维度的焦斑内部散斑快速扫动,且通过与传统束匀滑技术的联用,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达到更好的焦斑均匀性.

可作为碳纳米管片段的共轭芳烃大环的设计合成 下载:92 浏览:514

周启峰 江波 杨海波 《应用化学学报》 2018年6期

摘要:
设计合成可作为碳纳米管片段的共轭芳烃大环近年来吸引了化学家们广泛的研究兴趣,人们希望从这些共轭芳烃大环出发,通过利用"自下而上"的策略合成单壁碳纳米管。需要指出的是,传统制备碳纳米管的方法,如电弧法、化学气相沉积法等,都很难形成均一的单壁碳纳米管。而这种"自下而上"的策略为高效合成尺寸均一的单壁碳纳米管提供了可行的方法,这种合成方法因此成为了当下合成单壁碳纳米管的热点,但也仍是一大挑战。本文从二维碳纳米环、碳纳米带和三维碳纳米笼三个方面概述关于这类共轭芳烃大环研究的新进展,着重介绍了共轭碳纳米环的设计原则和合成方法,并突出介绍了多环芳烃碳纳米环。多环芳烃通常具有优良的光电性质,以其为基元构筑的共轭碳纳米结构不仅可以作为碳纳米管的合成前体,而且其自身也会表现出新的光电性质。

含有七元碳环的有机共轭分子在光电材料中的应用 下载:92 浏览:504

史丹丹1,2 张西沙1 张德清1,2 《应用化学学报》 2018年5期

摘要:
苯环是构成有机光电材料的主要单元,非苯系的七元环共轭体系则在有机光电材料中应用较少,直到最近几年才开始受到关注。由于七元环的前线轨道与六元环的明显差异和七元环容易被氧化而形成稳定的芳香性环庚三烯正离子的特点,它的引入可能给有机材料带来特殊的性能和应用。本文首先从历史的角度回顾了七元共轭碳环的发现、合成与结构研究。然后,对七元碳环共轭分子的结构骨架进行了分类,并对这些结构骨架的合成方法进行了总结。对七元碳环共轭分子在近红外吸收、有机场效应晶体管、有机太阳能电池、刺激-响应等领域的应用进行了重点介绍,并对该领域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北部湾盆地乌石凹陷剪刀式开合构造特征及成因 下载:65 浏览:402

李才 胡林 杨希冰 平贵东 董贵能 《天然气进展》 2020年6期

摘要:
北部湾盆地油气勘探已取得丰硕成果,但进一步扩大勘探成果难度不断增大。为了明确该盆地乌石凹陷东区反转构造带的成因机制,指导南海北部油气勘探,以乌石凹陷隆起带构造特征为研究对象,结合构造物理模拟实验,分析了其特点及形成机制,提出了乌石凹陷东区渐新世末期具有东挤西张的"剪刀式开合"构造特征。实验结果很好地再现了统一构造背景下,同时形成伸展和挤压"剪刀式开合"构造的成因机制。研究结果表明:①乌石凹陷东区反转构造带渐新世末期形成两组一侧伸展、一侧挤压的"剪刀式开合"构造;②构造整体上以东北部挤压形成的大范围宽缓背斜为轴,两侧发育两个构造变形区,均表现为西侧伸展、东侧挤压的特征;③构造变形区越向西区延伸,断裂的活动性越强,伸展量越大。结论认为,乌石凹陷东区区域挤压应力作用下共轭断层及其分隔断块体发生旋转是控制研究区开合构造样式差异的成因;受先存基底断裂分割,此类块体旋转在北部湾盆地南部坳陷普遍存在,正好与迈陈凹陷具有西挤东张的特征相对应。

一类基于Wolfe线搜索下的谱共轭梯度法 下载:66 浏览:233

李亚敏 景书杰 牛海峰 《数学应用》 2019年9期

摘要:
在已有文献β的基础上得到了一个新的谱共轭参数,从而构造了一个新的谱共轭梯度法.并且新方法的搜索方向不需要任何线性搜索条件而自动下降.利用标准Wolfe线搜索,在一般假设条件下,验证了该方法是全局收敛的.

正规子群求解方法的一个注记 下载:46 浏览:152

陈一萍 《数学应用》 2018年9期

摘要:
Cayley定理是抽象代数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定理.因为这个定理建立了抽象的有限群G和一个具体群S_n之间的联系.即G同构于S_n的一个子群.所以,对于S_n的子群的研究就显得尤其重要.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只是通过定义来求S_n或是S_n的子群的正规子群往往是很困难的事情.本文给出了在群论和表示论中经常用到求S_n的正规子群的一种方法.通过这种方法,希望可以加深学生对相应知识的理解.

一维非稳态导热反问题反演管道内壁面温度波动 下载:55 浏览:282

熊平1 艾红雷2 卢涛1 王新军2 《核工业与技术》 2018年10期

摘要:
以一维圆管壁厚为研究对象,基于有限差分法的瞬态导热正问题以及基于共轭梯度法的优化算法来构建一维瞬态导热反问题数学模型。采用C语言编写通用计算程序,以正问题所得到的外壁面温度波动值作为导热反问题的已知条件,并引入随机测量误差,探讨测量误差对反演结果精度的影响。将反演值与作为边界条件的内壁面温度理论值进行对比分析。对比结果显示,内壁面反演值与理论值吻合较好,表明该瞬态导热反问题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演得到内壁面温度波动值。

D-A卟啉衍生物结构和光谱性质的理论研究 下载:25 浏览:265

许丽艳1,2 孙迎凯2 郭生伟1 王晓蓉1,2 王金金2 马志民2 汪彬2 《化学研究前沿》 2019年6期

摘要:
本文采用密度泛函方法对卟啉/四苯并卟啉与蒽醌、噻吩构建的D-A共轭体系进行理论研究,通过对4个卟啉衍生物几何结构的优化、轨道能级的计算、理论吸收光谱以及磷光波长的模拟,发现噻吩是一种使此体系吸收光谱红移与变宽的有效片段;四苯并卟啉母环为马鞍形结构,因而导致整个共轭体系不再呈现大平面结构;此D-A共轭体系存在温和的电荷转移过程;另外,通过对三线态的模拟,此系列衍生物的理论磷光波长范围位于1000~1200 nm之间。

间苯二甲酸酯的5-位非共轭连接修饰策略对材料电致变色特性影响的研究 下载:69 浏览:299

张宇1,2 殷语阳2 孟鸿2 《光电子进展》 2020年4期

摘要:
酯类小分子作为在应用领域颇具竞争力的电致变色材料之一,目前仍处于不断的开发和性能优化中。文中对一系列间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的光电化学性质、电致变色性能以及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发现了以非共轭酰胺键作为桥梁连接间苯二甲酸酯和其他共轭基团的修饰策略既不会对材料的光电化学性质和变色效果产生明显影响,同时又能够明显提高材料的热稳定性以及着色过程的响应速率,是一种有利于提升该类材料实际应用潜力的分子设计策略。

基于FCM和CG-DBN的光伏功率短期预测 下载:75 浏览:501

李正明 高赵亮 梁彩霞 《电力研究》 2019年11期

摘要:
针对光伏输出功率非线性、波动大、不稳定等特征引起光伏功率短期预测不精确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相似日聚类和利用共轭梯度法(CG)改进深度信念网络(DBN)的组合模型预测方法。首先利用FCM聚类算法将原始数据按照隶属度进行相似日聚类,随后根据类别进行CGDBN预测模型的建模,最后利用该模型进行光伏输出功率的短期预测。本文将方案应用于浙江龙游发电站,并将预测结果与传统预测模型进行了比较。最终得出,FCM和CG-DBN组合预测模型在光伏功率短期预测中的性能优于其他模型。

一种基于双谐振结构的新型宽带标签天线 下载:55 浏览:447

周晔晔1 华昌洲1 陆振君2 《天线研究》 2021年4期

摘要: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宽带标签天线,其工作频段完全覆盖了欧洲、中国等其他地区的超高频RFID频段。采用T-match结构进行馈电,激励标签天线产生高低频双谐振模式。利用空间折叠方法,标签天线的主体结构弯折成U型,来实现天线的小型化。同时,使用Ansoft HFSS软件进行仿真,产生的两个谐振频点分别为850MHz和920MHz;-10dB阻抗带宽为110MHz(从830MHz~940MHz),达到了宽带RFID标签天线的要求。对T-match结构中水平和垂直匹配支节进行优化,使标签天线和RFID芯片(13.5-j145Ω)达到共轭匹配,实现最大功率传输与最高辐射效率(850MHz为96.9%,920MHz为97.4%)。本文提出的标签天线,尺寸为102mm×70.5mm×0.15mm,集成在厚度为0.6mm的介质基板上。

共轭聚合物分子BODIPY光电性能理论研究 下载:413 浏览:3446

李珊1 张美娜1 李源作2 《光电子进展》 2022年10期

摘要:
利用密度泛函和含时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多聚物分子k2作为太阳能电池供体材料的光电性能随着n值增大的变化趋势(n=1、2、3),对其基态几何结构进行优化,在基态结构优化的基础上,计算模拟了能级、能隙、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等参数。结果表明,k2-2和k2-3分子的能隙减小,吸收光谱红移,荧光能量增大,表现出更好的光电性能。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