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纳米金对对硝基苯酚的降解行为研究 下载:47 浏览:480

何亚萍 《中国环境保护》 2018年5期

摘要:
为研究不同方法制备的纳米金对对硝基苯酚的降解能力,文章采用5种不同的化学还原法制备纳米金,并研究其光催化降解对硝基苯酚过程。实验结果表明:以抗坏血酸为还原剂时制备的纳米金具有最佳的催化性能。通过晶型和形貌分析表明以抗坏血酸为还原剂时制备的纳米金是以4个纳米球团簇成类四面体结构,使其呈现出了独特的催化降解能力。

POSS/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 下载:86 浏览:440

高党鸽1,2 王平平1,2 吕斌1,2 马建中1,2 《新材料》 2019年3期

摘要:
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POSS)具有中空刚性的笼型或半笼型结构,它作为一种新型的有机-无机杂化纳米粒子,不仅综合了无机组分和有机组分的优点,还具有两者协同效应产生的新性能,成为分子结构设计中最具潜力的选择。当POSS以分子水平或纳米级聚集体较好地分散于聚合物基体中时,能有效提高材料的热性能、力学性能、磁性能、声学性能、表面性能等,使其在生物医学、催化剂、光学材料和介电材料等领域得到快速发展。POSS的制备方法对POSS/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构性能影响巨大。早期POSS/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合成技术不成熟,主要以物理法为主。该法制备的复合材料存在纳米粒子分散不均匀、易团聚的问题,从而影响材料的性能。近年来,研究者不仅关注POSS的结构对复合材料性质的影响,还在不断创新与研究合成技术。随着对POSS结构中Si原子上取代基和高分子链精确控制的实现,化学法制备POSS/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技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大大提高了POSS与聚合物基体的相容性。研究者通过不同的化学法已经能够获得具有明确化学结构及各异官能基团的POSS/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采用核磁共振氢谱、飞行时间质谱、硅谱、傅里叶红外光谱、广角X射线衍射等多种手段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同时还能将POSS以主链、侧链或端基的形式引入聚合物体系中,形成不同拓扑结构的POSS/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如接枝型结构、串珠型结构或星型结构等。化学法有利于充分发挥POSS的优异性能,大幅提高POSS/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合成效率,为进一步探究POSS/聚合物结构与功能复合材料之间的关系提供了理论基础。本文对POSS的分子结构、性能及POSS/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结构、制备方法等进行了综述,重点介绍了POSS/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中包括共混法、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法、乳液聚合法、点击化学法、静电纺丝法等。针对POSS/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进一步的发展方向,笔者认为如何确保POSS在不同聚合物基体中的良好分散性仍然是首要解决的问题;采用更多的表征手段获得复合材料的相关信息,探究POSS上取代基反应程度与复合材料性能之间的关系,对于更有效地发挥复合材料的性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褪除液浓度及pH值对电化学法褪除碳化钨-镍涂层工艺的影响 下载:77 浏览:495

康忠明 朱霞高 陈志坤 李福球 《材料科学研究》 2019年4期

摘要:
对于返修零件的残余涂层及生产中不合格的碳化钨-镍涂层,必须先去除,才能重新喷涂.为有效褪除涂层,又不破坏基体,采用电化学法褪除45号钢表面的碳化钨-镍涂层,通过研究褪除液浓度和pH值对涂层褪除速率及对基体腐蚀情况的影响,确定最优pH值为11~12,褪除液(主要成分酒石酸钾钠和碳酸钠)质量浓度为0.25 kg/L,电流密度为6 A/dm2.采用此电化学工艺可有效褪除钢基体表面的碳化钨-镍涂层,也不会对钢基体造成影响.

S-N共掺杂纳米TiO2可见光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下载:57 浏览:518

邢朋飞1 王金淑2 金建新1 张智强1 王政红1 《纳米技术研究》 2022年6期

摘要:
以锐钛矿型TiO2为原料,硫脲为掺杂源,采用机械化学法经过600 rpm×2 h高能球磨后,以焙烧处理,合成了S-N共掺杂纳米TiO2粉末.所制备的粉末为锐钛矿、金红石和板钛矿的混合相,对波长大于400 nm的可见光具有良好的吸收性能,其吸收边红移至570 nm;在λ>400 nm的可见光照射下,硫脲加入量为10%的样品对甲基蓝的降解率比原料粉末提高了6.11倍.

固相机械化学法制备纳米功能材料的研究进展 下载:67 浏览:426

李云龙1 杨华明2 张向超2 周灿伟2 欧阳静2 《纳米技术研究》 2019年3期

摘要:
机械化学以其独特的优势在纳米功能材料的合成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分析了机械化学的特性,着重论述了利用固相机械化学法合成磁性材料、储氢材料、特种陶瓷、梯度功能材料、形状记忆合金、超导材料、尖晶石型功能材料、氧化物等功能材料的研究现状,以及利用机械化学法合成这些材料的特点,指出了机械化学合成技术的发展趋势。

胶体化学法合成InP量子点 下载:78 浏览:422

吴启明 张道礼 张建兵 陈胜 《纳米技术研究》 2019年1期

摘要:
采用InCl3·4H2O为铟源,P(Si(CH3)3)3为磷源,TOPO为包覆剂,十二烷胺为表面活性剂,通过胶体化学法合成InP量子点.使用TEM对量子点表面形貌进行了分析,利用荧光光谱仪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分析了其光学性质.所合成的量子点具有较好的分散性和表面性能,随着粒径的减小,表现出较好的量子效应.量子点表面性能的好坏是影响其光学性能的一个关键因素。

干化学法与尿沉渣联合用于尿常规检验的临床效果分析 下载:47 浏览:404

刘淑苗 《应用化学学报》 2025年4期

摘要:
探讨干化学法与尿沉渣联合用于尿常规检验的临床效果。方法:2021年1月到2021年12月,以疑似尿路感染行尿常规检验的13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向患者普及检查注意事项,让患者做好准备工作,次日清晨提供四份尿液样本,一份应用干化学法检验,一份应用尿沉渣法检验,一份应用干化学法及尿沉渣法联合(简称联合法)检验,一份应用显微镜法检验。以显微镜法为金标准,统计检出的阳性、阴性例数,计算五项检验参数。结果:显微镜法显示,阳性患者96例、阴性患者34例;干化学法显示,阳性患者77例、阴性患者53例;尿沉渣法显示,阳性患者82例、阴性患者48例;联合法显示,阳性患者93例、阴性患者37例。干化学法、尿沉渣法、联合法的特异性、阳性预测值比较,未见比值差异(P>0.05);联合法的准确性、敏感性、阴性预测值均大于干化学法、尿沉渣法,可见比值差异(P<0.05);干化学法、尿沉渣法的准确性、敏感性、阴性预测值比较,未见比值差异(P>0.05)。联合法的白细胞阳性率、红细胞阳性率均大于干化学法、尿沉渣法,可见比值差异(P<0.05);干化学法的白细胞阳性率小于尿沉渣法,可见比值差异(P<0.05);干化学法的红细胞阳性率大于尿沉渣法,可见比值差异(P<0.05)。结论:在尿常规检验中联合应用干化学法、尿沉渣法,可提高检验准确性与检验敏感性,值得临床推广普及。

干化学法与尿沉渣联合用于尿常规检验的效果分析 下载:76 浏览:484

陈红 《应用化学学报》 2025年4期

摘要:
分析干化学法与尿沉渣联合用于尿常规检验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在我院进行尿液常规检测的90名患者,按照检测方法分为干化学组(30例)、尿沉渣组(30例)和联合组(30例)。干化学组的尿液样本用干化学法进行常规检测;尿沉渣组的尿液样本用尿沉渣法进行常规检测;联合组的尿液样本用干化学法和尿沉渣法联合进行常规检测。通过三种不同的检测方法对红细胞定量和白细胞定量的结果进行分析,比较误诊率和漏诊率,并计算出总误差率。结果:联合组检测定量红细胞阳性率23.33%高于干化学组的16.67%、尿沉渣组的6.67%,联合组检测定量白细胞阳性率43.33%高于干化学组的10.00%、尿沉渣组的3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误诊率3.33%低于干化学组的13.33%和尿沉渣组的10.00%;联合组漏诊率0.00%低于干化学组的6.67%和尿沉渣组的10.00%;联合组错误率3.33%低于干化学组的20.00%和尿沉渣组的1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尿液检测中,将干化学法与尿沉渣相结合,可以显著提高常规尿液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鸡肉深加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下载:45 浏览:648

张丹 《中国科学研究》 2025年2期

摘要:
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品质和营养价值的日益关注,鸡肉深加工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本文首先概述了鸡肉深加工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然后详细探讨了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等鸡肉深加工技术,并分析了这些技术在提高鸡肉品质、延长保藏期、增加营养价值等方面的应用。最后,本文总结了鸡肉深加工技术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探究化学法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下载:320 浏览:3248

张强1 张皙2 《应用化学学报》 2021年11期

摘要:
在环境监测中应用化学法能够有效提高监测结果的准确性,文章首先阐述了化学法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价值,并介绍了在环境监测中化学法的主要方法,同时提出了化学法在环境监测中的具体应用途径,为提高化学法在环境监测中的适用性及精准度提供参考。

分析化学法在环境监测的应用思考 下载:171 浏览:2586

朱丽华 《化学研究前沿》 2021年7期

摘要:
开展环境监测工作期间,相关部门要重视化学分析法的应用,结合环境的实际情况合理应用分析化学法,以期能够实时监督环境的实际情况,了解环境污染程度,一旦发现环境污染超过一定标准,相关部门可以及时采取措施治理,最大程度上降低环境污染对人们生活环境造成的影响。本文就分析化学法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进行研究,为环境治理工作提供准确的数据依据。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