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甲亢合并糖尿病患者在临床护理中有效的护理对策研究 下载:54 浏览:861

倪雯 巴倩玉 张丽萍 陈仁先 《护理研究杂志》 2025年3期

摘要:
目的 探讨甲亢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系统性护理干预的血糖控制以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抽取我院收治的甲亢合并糖尿病患者60例分析,根据护理方案分为两组,比较观察组实施系统性护理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护理。结果 观察组经系统性护理干预后血糖控制以及并发症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 对于甲亢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系统性护理干预能够促进患者的血糖控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

合并报表的利弊对经济监管规则的潜在影响研究——以江山制药并表权纠纷为例 下载:78 浏览:445

周华 吴晶晶 戴德明 莫彩华 《中国科学研究》 2018年4期

摘要:
本文运用华源制药和丰原集团争夺江山制药控制权和并表权的典型案例,说明合并报表的合并范围缺乏合理的判断标准,这意味着,合并报表所包含的信息缺乏明确的边界,因此,合并报表的可靠性及其对经济监管的有用性值得怀疑。本文提出,经济金融监管和国有资产管理应当对会计信息的可靠性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从信息真实性出发优化证券信息披露制度和国有资本收益评价规则,进一步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经济监管理论和制度体系。

改良手术方式治疗先天性下睑内翻合并内眦赘皮 下载:57 浏览:367

宋晶1 孙英2 《中国眼科杂志》 2020年11期

摘要:
目的探讨合并内眦赘皮的儿童先天性下睑内翻的不同发病机制及对症治疗的效果。方法 35例(68只眼)儿童先天性下睑内翻合并内眦赘皮,年龄3~15岁。根据不同的临床类型实施不同的手术方法予以矫正。结果无明显内眦赘皮或合并轻度内眦赘皮的先天性下睑内翻者行单纯下睑内翻矫正术10例(18只眼),先天性下睑内翻合并逆向型内眦赘皮者行L型切口内眦赘皮矫正+下睑内翻矫正术11例(22只眼),先天性下睑内翻合并非逆向型内眦赘皮者行Y-V型切口内眦赘皮矫正+下睑内翻矫正术14例(28只眼)。术后随访2~6个月,100%的患眼下睑内翻得到完全矫正。结论儿童先天性下睑内翻合并内眦赘皮者根据其临床体征的不同,采取个性化的治疗,方能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合并肺癌48例临床分析 下载:30 浏览:278

迟晓蕊 郭彦君 王镭蓉 孙洋 《肿瘤研究》 2020年10期

摘要:
[目的]总结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合并肺癌(IPF-LC)的临床表现、诊断及预后情况。[方法]收集48例IPF-L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48例患者中男性43例、女性5例,平均发病年龄74岁,临床表现以咳嗽(35/48)、咳痰(31/48)、憋气(26/48)为主。46例患者胸部CT中26例患者肿块发生在肺纤维化病变较为明显的周边区域,20例患者出现在右肺下叶。实验室检查以癌胚抗原、细胞角蛋白19片段、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升高较多,病理类型以鳞癌(21/38)、腺癌(10/38)为主,且大部分患者发现时处于Ⅳ期。治疗过程中38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肺部感染,11例出现Ⅰ型呼吸衰竭,2例出现Ⅱ型呼吸衰竭。24例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6.3个月。[结论] IPF-LC患者的临床表现缺乏一定特异性,容易造成漏诊。对特发性肺间质肺纤维化治疗过程中应密切随访,及时排查肿瘤可能,尽可能提高患者疗效。

基于TFOS DEWSⅡ标准的单纯红斑狼疮患者合并干眼的相关研究 下载:54 浏览:388

顾正宇 许亚静 李阳 廖荣丰 《中国眼科杂志》 2020年4期

摘要:
目的参照最新国际泪膜和眼表协会干眼疾病工作组第二次会议(TFOS DEWSⅡ)干眼诊断标准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眼部主观症状和客观体征改变,研究SLE与干眼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选择70例SLE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70例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参照TFOS DEWSⅡ标准对患者进行干眼检查,在眼表疾病指数(OSDI)问卷评分的基础上;用Keratograph5M眼表综合分析仪对干眼患者进行非侵入性泪膜破裂时间、泪河高度、脂质层分级、睑板腺面积缺失等评估。分析SLE组与对照组之间的眼表检测参数及干眼发病率的差异,并对SLE干眼进行分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SLE组更易发生干眼(41%vs.23%,P <0. 05)。SLE组的OSDI评分、非侵入性泪膜破裂时间、泪河高度、脂质层分级、睑板腺面积缺失较对照组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的睑板腺开口分级、角膜荧光染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SLE干眼可分为3型:水液缺乏型、蒸发过强型、混合型。结论 TFOS DEWSⅡ干眼诊断标准弥补了传统诊断标准的不足,能够更加全面、客观的对干眼进行诊断。本研究结果显示,与正常人相比较,有更大比例的SLE参与者符合TFOS DEWSⅡ干眼诊断标准,干眼风险增加。

Acrysof Toric复曲面人工晶状体在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合并规则角膜散光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其旋转稳定性 下载:58 浏览:361

钟志伟1 孙康2 《中国眼科杂志》 2019年12期

摘要:
目的探讨Acrysof Toric复曲面人工晶状体(IOL)在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合并规则角膜散光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其旋转稳定性。方法选取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合并规则角膜散光的患者51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植入AcrySof Toric IOL和AcrySof Natural IOL,比较两组患者植入术后1周、1个月、3个月患者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残余散光、观察组IOL轴位旋转稳定性。结果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观察组患者UCVA≥0.8眼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同研究时间点残余散光度对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3个月时,观察组28只眼IOL轴位旋转度均<20°,平均(3.1±1.2)°。结论 Acrysof Toric复曲面人工晶状体应用于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合并规则角膜散光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且旋转稳定性高。

外伤性脉络膜上腔出血合并视网膜脱离的临床观察及手术疗效分析 下载:54 浏览:404

袁满 武丽娜 程谷萌 杨安怀 《中国眼科杂志》 2019年4期

摘要:
目的分析外伤性脉络膜上腔出血合并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外伤性脉络膜上腔出血合并视网膜脱离患者11例(11只眼),均行Ⅱ期玻璃体切除联合后巩膜切开术引流脉络膜上腔积血,术中玻璃体腔硅油填充。术后观察眼部表现及视网膜复位率等情况。结果术后随访6~30个月,11只眼均成功引流脉络膜上腔积血,视网膜平伏在位,大多数眼球均可保存,其中6只眼视力较术前不同程度提高。结论在Ⅰ期手术规范处理的条件下,经Ⅱ期引流脉络膜上腔积血及玻璃体切除、视网膜复位后,大多数严重的外伤性脉络膜上腔出血合并视网膜脱离的患者均可保留眼球,部分患者可获得视功能改善。

视网膜静脉阻塞合并黄斑水肿抗VEGF治疗后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的变化 下载:62 浏览:414

李瑾1 张胜娟2 赵伟3 闫配4 《中国眼科杂志》 2019年4期

摘要:
目的评价视网膜静脉阻塞(RVO)合并黄斑水肿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前后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AZ)面积的变化。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2018年4~6月临床确诊为RVO合并黄斑水肿的44例患者纳入研究,分为治疗组(n=23例,玻璃体腔注射0. 5 mg/0. 05 ml康柏西普)和对照组(不采用任何干预)。对比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以及行相干光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检查,软件自动识别及测量治疗前后黄斑中心凹厚度(CMT)和浅层视网膜毛细血管网FAZ面积的变化。结果随访时间为1个月,治疗组BC-VA较治疗前显著提高,且治疗组患者BCVA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组CMT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治疗组患者CMT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前后浅层视网膜毛细血管网FAZ面积变化无显著差异(P> 0. 05)。结论单次抗VEGF治疗RVO合并黄斑水肿在短期内平均BCVA和CMT明显好转,并且未加重黄斑缺血。

超声乳化联合前房角分离术治疗合并老年性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疗效观察 下载:58 浏览:427

林云志 赵伟 姚勇 《中国眼科杂志》 2019年3期

摘要:
目的回顾性分析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前房角分离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老年性白内障的疗效。方法选取70例(70只眼)闭角型青光眼合并老年性白内障患眼分为两组,A组35只眼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前房角分离,B组35只眼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 d、7 d、3个月、6个月最佳矫正视力、眼压、前房深度、房角形态、并发症等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术后各时间点最佳矫正视力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提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 <0. 05);两组术后各时间点视力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术后各时间点眼压与术前相比均有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 <0. 05);两组术后各时间点眼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间各时间点术后前房深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术后各时间点前房深度与术前相比均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术后各时间点前房角开放程度与术前相比均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 <0. 05);两组术后各时间点前房角度比较,A组较B组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 365,P=0. 000)。各时间点B组手术并发症与A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前房角分离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老年性白内障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经胃镜止血的肝癌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下载:53 浏览:298

吴云海 马玉梅 张丽瑶 《肿瘤研究》 2018年10期

摘要:
[目的]探讨影响经急诊胃镜止血的肝癌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根据转归情况将146例经急诊胃镜止血的肝癌合并上消化出血患者分为好转组和死亡组,对其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好转组135例,死亡组11例,两组患间红细胞比容(HCT)、血红蛋白(HGB)、白蛋白水平(ALB)、血小板计数(PLT)、术前出血量、手术方式、Child-Pugh分级、APACHEⅡ评分及存在门静脉血栓(PVT)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血常规指标、术前出血量、Child-Pugh分级、APACHEⅡ评分和门静脉血栓对肝癌并上消化道出血经急诊胃镜止血患者的预后评估可能有一定意义。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行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的临床观察 下载:56 浏览:399

李梅 谢驰 于燕 方严 《中国眼科杂志》 2018年2期

摘要:
目的观察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观察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从2013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41例(44只眼)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最佳矫正视力≤0.5,眼底C/D≤0.6,动态下前房角镜检查房角关闭范围≤270°,房角镜检查(Scheie):房角呈窄Ⅲ、Ⅳ,晶状体按Emery分级标准为ⅡⅢ度,在降眼压药物治疗下眼压≤21 mmHg,瞳孔基本恢复正常者]均常规行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前房角分离术。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术前及术后1 d、1周,1、3、6个月不同时间段最佳矫正视力、眼压、中央前房深度、前房角结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视神经纤维层OCT检查、视野及其它并发症情况。结果 40例(43只眼)患者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提高、眼压下降、中央前房深度加深、前房角结构加深、开放度增加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差异,角膜内皮细胞计数、视神经纤维层OCT检查、视野与术前比较无显著差异。术后角膜水肿9只眼,前房炎性渗出6只眼,经治疗均在3~7 d内好转、消退。无后囊破裂及玻璃体溢出、无虹膜损伤及恶性青光眼病例。1例(1只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术后视力提高、前房深度加深、前房角开放,但眼压持续在30~40 mm Hg,再次行小梁切除术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前房角分离术对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探讨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手术方式的选择 下载:63 浏览:407

杨翠华 陈玲 陈春霞 《中国眼科杂志》 2018年2期

摘要:
目的探讨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3种手术方式的疗效、并发症及手术选择要点。方法收集我院眼科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84例(84只眼)为研究对象,分为A、B、C 3组,分别行白内障摘除+小梁切除术、小梁切除术+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分析比较3组病例的术后视力、眼压、并发症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 A、B、C 3组术后视力改善率分别为7.4%、75.9%、96.4%,C组的视力明显优于A组和B组,3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3组术后平均眼压分别为(12.67±6.30)mmHg、(10.72±4.37)mmHg、(13.89±3.03)mmHg,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3组均无严重并发症,但C组的并发症明显少于A组和B组;3组的术后住院天数分别为(6.75±2.79)d、(5.52±1.21)d、(2.03±0.58)d,3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C组术后住院天数最少。结论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手术方式应根据临床病态发展并结合多种因素而设计,既要能快速降低眼压及保存或提高视力,又要能做到创伤最小;对于早中期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具有手术损伤小,患者痛苦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效果显著的特点。

利用Word和Exce软件快速制作期刊邮寄标签 下载:41 浏览:350

倪树森 王芳菲 丁月华 《中国新闻传播》 2019年9期

摘要:
目前,期刊的发刊工作仍是杂志社日常工作中比较繁重的一项内容,大量的邮寄地址管理起来有些麻烦,采用Word软件的邮件合并功能,利用Excel表格内容提供数据或从稿件登记表格中提取数据,可以在短时间内轻松方便地制作大量邮寄标签,从而减少简单重复性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主观预备合并之诉法律构造的反思与重构 下载:58 浏览:410

李磊1,2 《争议解决研究》 2019年3期

摘要:
主观预备合并之诉是一种不同于普通共同诉讼及必要共同诉讼的全新的诉讼形态。从二请求之间的实体关系看,主观预备合并之诉以先后位请求之间存在不能并存关系为必要条件。从二请求之间的条件关系看,先位请求的起诉行为是当事人独立的诉讼行为,未附加任何条件;后位请求的起诉行为附有解除条件,当解除条件成就时,即先位请求胜诉判决确定,该诉讼行为丧失效力,后位请求的诉讼系属溯及消灭。从二请求之间的审判关系看,无论先位请求是否有理由,法院均应当对先后位请求一并作出判决。从二请求之间的上诉关系看,应当适用拟制上诉,当事人仅对其中一请求上诉时,应拟制当事人对另一请求也提起上诉。

无创正压通气对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血气分析以及肺功能的影响 下载:57 浏览:258

王冠帅 《诊断医学》 2020年10期

摘要:
目的探究无创正压通气对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血气分析指标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92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无创正压通气,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气指标、肺功能。结果治疗后观察组SaO2、PaO2显著高于对照组,PaCO2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EV1、FVC、FEV1/FVC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采取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可有效改善动脉血气指标,提高肺功能。

老年冠心病心肌缺血合并心律失常动态心电图检查价值分析 下载:68 浏览:273

吴钰珊 韩伟华 温梦微 《诊断医学》 2019年10期

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心肌缺血合并心律失常动态心电图检查的价值。方法选取收治的老年冠心病心肌缺血合并心律失常患者124例,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行常规心电图检查,研究组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检出情况。结果研究组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心肌缺血合并心律失常应用动态心电图检查,可有效提高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检出率,有利于患者及时接受治疗,尽早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脊椎滑脱及患者VAS与ODI的影响 下载:82 浏览:451

罗新乐1 张昊1 周建华1 胡亚威1 顾洪生2 周文钰2 《诊断医学》 2018年3期

摘要:
目的分析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脊柱滑脱实施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96例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脊柱滑脱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保守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手术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优良率为93.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VAS和ODI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治疗后观察组患者VAS评分1.32±1.02分,ODI评分27.01±7.68分,显著优于对照组的5.10±1.09分和分17.25±5.2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FIM评分均得到改善,观察组FIM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脊柱滑脱疗效明确,能够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效果显著。

限制性液体复苏对多发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血液酸度、凝血功能及预后的影响 下载:87 浏览:475

夏祖营 《诊断医学》 2018年2期

摘要:
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对多发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血液酸度、凝血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多发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120例,根据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在救治过程中进行常规充分液体复苏,观察组则进行限制性液体复苏。观察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复苏3h后,对照组血清pH值为6.79±0.07,低于观察组的7.32±0.09,血清乳酸含量、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术后3d并发症与死亡总发生率分别为7.81±0.23mmol/L、11.69±1.52s、37.15±3.75s、61.67%,均分别高于观察组的4.62±0.45mmol/L、10.10±1.56s、29.22±3.66s、2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多发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应用限制性液体复苏可有效调节血液酸度,改善凝血功能及预后效果。

对并购中负商誉会计处理问题的思考 下载:81 浏览:500

王钰涵 《当代市场营销》 2018年10期

摘要:
商誉是指购买成本超过被并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部分,但在实际情况中可能出现被并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值大于购买成本的情况。这种情况称之为负商誉,负商誉的综合性使得负商誉的会计处理十分具有争议性。文章从负商誉的存在性质出发,对负商誉出现的原因进行探讨,并将各类会计处理方式进行对比,以得出提升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的建议。

会计师事务所变更、初始审计费用折价与审计质量 下载:24 浏览:229

张睿1,2 田高良1,2 齐保垒1,2 韩洁3 《当代管理》 2018年3期

摘要:
本文以2007-2014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受托审计上市公司的会计师事务所发生变更时,不同的变更情形中是否存在初始审计费用折价现象,以及该现象对审计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控制了事务所合并对审计费用和审计质量的影响后,同时变更事务所和签字注册会计师时、仅变更事务所而至少一名签字注册会计师不变时均会发生初始审计费用折价现象;第一种变更情形中的初始审计费用折价会损害审计质量,而第二种变更情形中的初始审计费用折价则不会对审计质量造成不利影响。进一步分析表明,在剔除了事务所合并更名样本后,结论依然成立;初始审计费用折价现象在同时变更事务所和签字注册会计师后第一年依然显著存在;在事务所和签字会计师同时变更时发生初始审计费用折价的情形中,更可能发生非标准审计意见规避行为。研究结论对于维持客户关系、保证审计质量、发展审计行业都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15]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