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中国环境法治中的政党、国家与社会 下载:76 浏览:481

陈海嵩 《中国法学研究》 2018年7期

摘要:
十八大以来的生态文明建设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环境法治的发展,但与环境法治实践取得极大进步相对照,环境法治研究则存在"理论虚置""解释乏力"现象。政党、国家、社会是影响中国环境法治的核心要素,马克思主义视野下的"政党—国家—社会"关系决定了中国环境法治的基本架构、塑造了中国环境法治的理论内核。在马克思主义"政党—国家—社会"的理论框架下,当代中国环境法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价值诉求,以国家环境保护义务的履行和实现为核心内容,通过授权和委托实现法律制度创新。环境政策法律化现象和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变革中所出现的一些矛盾,在这一理论框架中可以得到更合理的解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现实相结合,有助于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法理论体系、制度体系、话语体系。

阿富汗部族政治与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构建 下载:54 浏览:366

何可人1,2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19年8期

摘要:
自近代以来阿富汗依靠民族国家的力量和政治强人推进现代国家政治进程。阿富汗民族主义发端于拉赫曼国王当政的第二次英阿战争时期。第三次英阿战争后,阿富汗的政治精英们就尝试在社会中植入西方式的现代化,他们主要通过对政治权力的垄断来实施其政策。但是由于对传统政治文化认识的不足,在处理部族关系与民族国家的关系问题上没能根据自己历史和文化的特色进行有针对性的调适,因此阿富汗数次改革不但以失败告终,还导致了国家动荡和外国势力的干涉与入侵。观察阿富汗政治进程的发展脉络不仅要聚焦当下,更要从宏观的历史视角延伸到阿富汗部族政治所建基的游牧文化底蕴。一方面,从游牧民族文化底蕴脱胎而来的部族政治作为阿富汗政治进程的重要特点,既是阿富汗政府继承的政治遗产,也是建构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基础;另一方面,部族政治与政治现代化之间的矛盾又始终贯穿于阿富汗政治进程中,是构建阿富汗现代国家治理体系无法回避的问题。进入21世纪,在处理好与国内部族、军阀、塔利班、美国等关系的基础上,构建国家治理体系或许可以为后冲突社会的治理和现代民族国家建构探索一条新的路径,也能为相关研究拓展新的领域。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总目标下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对策 下载:55 浏览:465

张风春 《可持续发展与创新》 2020年10期

摘要: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全面提升国家治理能力提出了总体目标。这一目标为我国各行各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改善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也不例外。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的第十部分内容均是与生物多样性紧密相关的目标,其中提出了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全面建立资源高效利用制度,健全生态保护和修复制度。为推动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领域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我们必须转变观念,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构建本领域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本文提出了推进生物多样性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支持对策,包括转变观念,认识生物多样性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用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解决生物多样性与发展之间的问题,推动大数据和云计算在生物多样性领域的应用,加强生物多样性相关制度建设,开展能力建设,建立公众参与生物多样性管理的机制,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双赢等。

马克思主义国家治理思想的中国化 下载:165 浏览:1980

段雅楠 《哲学研究进展》 2022年10期

摘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马克思主义国家治理思想和中国实际相结合,提出了一系列国家治理的新思想:以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治理前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理念,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为治理方式,坚持积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治理目标,在全球治理方面坚持共建共商共享原则,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些都极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治理思想,为解决国家治理问题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