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中国人口老龄化会减少住房需求吗? 下载:68 浏览:479

丁洋1 郑江淮2 《中国科学研究》 2018年6期

摘要:
一般认为,人口老龄化会减少住房需求,但我们发现,在人口老龄化的开始阶段,住房需求非但不会减少还会增加,只有当老龄化达到一定程度时,需求才会下降。利用中国2005-2015年的宏观数据可以证明,随老龄化率提高,住宅成交套数一开始确实是增加的,只有当65岁以上人口占比达到18%时,才开始减少。由此推算,至少在未来20年内,老龄化都是刺激而不是减少住房需求的。这个结论具有重要意义,它提醒我们,不要指望人口老龄化来自动平抑住宅价格,房地产调控须臾不能放松,同时要引导好老年人的住房需求。

刑民交叉实体问题的解决路径——“法律效果论”之展开 下载:41 浏览:241

陈少青 《中国法学研究》 2020年8期

摘要:
刑民交叉实体问题的最终落脚点是,刑民规范的适用是否相互影响以及在何种范围内相互影响。或者因为民事违法概念的体系定位与适用缺陷,或者因为会导致法秩序统一性原则的形骸化,处理刑民交叉实体问题的"违法论"路径欠缺合理性。刑民交叉的连接点不是违法性,真正的连接点是法律效果;以评价对象为主线,刑民交叉实体问题的解决路径应从"违法论"转向"法律效果论"。只有当刑法和民法评价的法律事实具有同一性时,二者的法律效果才可能无法兼容。此时,若刑民规范目的整体一致,对法律主体的惩戒或保护方向相同,则只需对刑民法律效果进行综合考量;若刑民规范目的明显对立,对法律主体的惩戒或保护方向相反,则需要在案件事实层面进行拆分,为刑民规范适用划定不同的案件类型,从刑民交叉回归刑民分立。

金融科技背景下金融监管范式的转变 下载:78 浏览:491

周仲飞1 李敬伟2 《中国法学研究》 2018年12期

摘要:
金融科技在提高金融效率、丰富金融产品的同时,也带来了金融风险泛化。传统金融监管范式下的金融规则通常系危机型立法和监管的产物,以"命令和控制"为特征,无法应对金融科技带来的泛金融化、金融风险频发、金融体系内生和外生风险等问题。金融监管范式的转变势在必行。金融监管新范式要求在专门金融监管机构之上建立跨业风险监管机构,防止风险在金融体系内外传递;要求采用适应性监管,在金融立法机构、金融监管机构和被监管机构之间合理分配金融规则制定权;要求采用试验性监管,以应对监管介入的时点难题;要求采用数据驱动监管,对金融科技进行实时或者准实时监管,为解决监管滞后探索新的途径。

PPP项目异化为地方融资平台的纠正及其法律路径 下载:65 浏览:248

于海纯 安然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20年11期

摘要:
PPP项目在实践中异化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表现为项目准入异化为地方政府的行政许可、项目内容异化为地方政府的融资渠道、项目运行异化为地方政府的行政管理。异化源于PPP立法对项目及政府角色的定位不够明确、政府在传统管理模式下形成路径依赖而社会资本尚未成为有效的博弈力量、地方政府正常的融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应通过法治建设纠正PPP的异化现象,完善财政部门对项目和咨询机构的监督、审计部门对项目的审计监督,完善项目退出机制、建立健全"出库"制度,明确公私投资主体之间的风险分担机制,加强对项目的信息披露监管,在加强预算约束的前提下合理放开地方政府的融资渠道。

国际商事仲裁追加当事人制度研究 下载:68 浏览:371

刘彤1 张瑜2 《争议解决研究》 2020年5期

摘要:
在国际商事仲裁程序中追加当事人,比照诉讼法中的第三人制度,在理论及实务探讨中通常被称为仲裁第三人制度。国际商事仲裁第三人制度,总体上实务发展先行于理论成果。虽然国际商事仲裁机构在其仲裁规则中建立第三人制度已成为一种趋势,但各机构仲裁规则对第三人加入仲裁所规定的条件和方式并未形成统一,甚至有很大区别。面对仲裁第三人制度在仲裁实务中的现实需要,建立和完善我国商事仲裁第三人制度就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西部地区科技创新环境对德国在华投资影响分析 下载:54 浏览:421

妮莎 《中国科学与管理》 2019年6期

摘要:
通过论述西部地区科技创新环境的改善以及德国企业在华投资的特点,分析德国企业投资西部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而预测随着西部区位优势的不断凸显,特别是科技创新环境的进一步完善,德国企业将会扩大在西部地区的投资,并深化双方多领域的创新合作。

中国特色小镇的特色指标体系与评价 下载:33 浏览:462

王长松1 贾世奇2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19年5期

摘要:
探究特色小镇的特色指标体系与空间分布特征,对保持小镇特色的鲜明性,驱动小镇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协调发展,进一步推动全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运用扎根理论构建特色小镇的特色指标体系,对首批127个特色小镇进行评价,并分析特色小镇及特色主成分在空间上的分布特征。研究发现:特色小镇的特色指标体系可以归为6个主成分,其中小镇经济水平和品牌影响力、创新创业实力两个因素对特色小镇的影响最为显著。首批特色小镇可以划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传统文化支撑,且经济实力雄厚的小镇;第二类特色小镇凭借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承接大城市部分功能,发展特色产业;第三类是各省市依托国家政策选拔出具有潜在优势的试点镇。

石刁柏内生真菌的多样性研究 下载:58 浏览:388

梁寒峭1 王卓月2 尹俊玉3 白飞荣1 刘洋1 《中国食品与营养》 2018年10期

摘要:
为探索百合科天门冬属石刁柏内生真菌的多样性及组织分布特点,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内生真菌与宿主活性成分互作机制奠定基础。研究采用组织块分离法,对石刁柏不同部位的内生真菌进行了分离鉴定。通过分离率、分离频率、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等分析石刁柏内生真菌的分布特点和多样性。共分离得到内生真菌88株,经形态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归属为5纲8目10科13属,其中,镰孢菌属和青霉菌属为根和茎部优势菌群,分别占总菌株数量的37.50%和31.82%;不同组织的石刁柏中,根部位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R)最高,分别为1.45和2.03,均匀度(E)最低为0.59。叶与茎的相似性系数稍高,达到0.55。表明石刁柏不同部位中内生真菌分布及组成存在较大差异,且具有一定的组织的专一性。

内涵式发展视阙下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研究 下载:53 浏览:481

赵峰 薛璐婕 《中国科学与管理》 2018年11期

摘要:
"双一流"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要实现内涵式发展需要进行再认识。从内涵入手,分析培养过程中的观念和实践方面的问题,并尝试提出针对性的建议,深化创新理念、强化实践相融,完善评价机制和多方协调体系等,从各个方面深化推进改革,帮助做好这一人才培养工作。

未来软科学发展研究:新需求、新思路和新方法 下载:75 浏览:444

方梦然1 江兴2 《中国科学与管理》 2018年9期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政府也亟需决策咨询服务,软科学研究积极开展面向应用的战略性、前瞻性重大公共管理问题研究,为政府及相关部门科学决策提供智力支撑。基于未来软科学发展的要素,分析了国内外软科学研究的现状,及未来软科学发展的新需求、新思路和新方法,最后提出了推进软科学发展的决策建议。

从“政治发展”到“民主化”——比较政治学视域下的区域研究 下载:32 浏览:408

戴长征1 李宏佳2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18年12期

摘要:
"民主发展"是比较政治学视域下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以所谓"第三波民主化"浪潮为分界点,可将研究历程分为"政治发展"和"民主化"两个阶段。在"政治发展"理论范式下,研究问题为发展中国家如何实现现代化。研究者将政治行为体二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致力于得到一般性的研究命题,并未考虑到发展中国家的内部发展差异,但是民主化的区域性研究思路已经初步显现。在"民主化"理论范式下,研究问题为非民主政体国家如何进行民主转型和民主巩固。近年来,研究者们则在后发国家转型前政体的区域性差异,以及民主化的区域特征和地区性限制方面投入了更多关注。虽然两大理论范式都使用区域性研究方法,但是研究目标和侧重点方面的差异却导致两者在一定程度上处于分割状态。为了确保学术发展的延续性,应考虑如何在两者之间建立联系,这是比较政治学研究应进一步注意的方向。

从“政治发展”到“民主化”——比较政治学视域下的区域研究 下载:45 浏览:505

戴长征1 李宏佳2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18年11期

摘要:
"民主发展"是比较政治学视域下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以所谓"第三波民主化"浪潮为分界点,可将研究历程分为"政治发展"和"民主化"两个阶段。在"政治发展"理论范式下,研究问题为发展中国家如何实现现代化。研究者将政治行为体二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致力于得到一般性的研究命题,并未考虑到发展中国家的内部发展差异,但是民主化的区域性研究思路已经初步显现。在"民主化"理论范式下,研究问题为非民主政体国家如何进行民主转型和民主巩固。近年来,研究者们则在后发国家转型前政体的区域性差异,以及民主化的区域特征和地区性限制方面投入了更多关注。虽然两大理论范式都使用区域性研究方法,但是研究目标和侧重点方面的差异却导致两者在一定程度上处于分割状态。为了确保学术发展的延续性,应考虑如何在两者之间建立联系,这是比较政治学研究应进一步注意的方向。

企业在线危机沟通效果影响因素研究 下载:54 浏览:271

屈启兴1 齐佳音2 宋绍义3 孟祥花4 陈曦5 《当代管理》 2020年11期

摘要:
Web2.0环境下用户生成内容(user-generated content,UGC)管理已经成为客户关系管理领域和企业危机管理的重要内容和难点。然而目前大多数文献都是围绕企业或政府沟通策略与沟通效果的研究,极少涉及到在线回应内容因子并且缺少对危机沟通效果的衡量指标的研究。本文采用危机情境传播理论,从公众认知视角来衡量企业在线沟通效果,进而以危机情境传播理论模型为框架,从企业、危机UGC和企业在线回应内容三个层面开展了对企业在线危机沟通效果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从而挖掘影响企业在线沟通效果的关键因素。实证结果表明,企业对危机UGC越早回应,越能够获得好的沟通效果。另外,企业在线应对时的信息简洁度和信息发布频率均正向影响用户正向情感浓度。

投贷联动模式发展研究 下载:56 浏览:414

李卉 《当代市场营销》 2019年12期

摘要:
国家实施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使大量科创企业涌现,但科创企业轻资产、高风险、未来发展不确定等特点导致其融资困难,投贷联动由此应运而生。文章通过梳理国内外现存数种投贷联动运行模式,探索在新时代环境下投贷联动的进一步完善方向,更好地服务于科技型中小企业。

媒体报道、媒体公信力与债务成本 下载:63 浏览:352

夏楸1 杨一帆2 郑建明3 《当代管理》 2018年9期

摘要:
本文首次将媒体公信力引入媒体研究的分析框架,分析媒体报道和媒体公信力对债务成本的影响,以及媒体公信力在媒体报道与债务成本之间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媒体报道数量与债务成本显著负相关,正面报道能够降低企业债务成本,负面报道则会增加债务成本。企业债务成本随着新闻转载量的增加而下降,报道中含有不明来源的消息会导致债务成本上升,但国有和官方媒体对债务成本的影响并不显著。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公信力的提升能强化正、负面报道对债务成本的作用。本文的研究拓展了信息中介影响债务成本的研究,对于加快媒体融合,更好发挥信息中介的公司治理作用,促进资源配置具有政策参考价值。

普通消费者口碑和专家评论对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影响研究 下载:52 浏览:400

孙瑾 陈静 《经济与管理学报》 2020年2期

摘要:
在线评论作为营销信息中新的要素,已成为当下消费者购买产品或服务时的重要因素。文章根据获得诊断性模型和调节导向理论,引入自我调节导向作为调节变量,探讨在线评论信息源对品牌评价和购买意愿的影响。文章采用情境模拟实验方法,考察了普通消费者口碑和专家评论对消费者的品牌评价和购买意愿具有不同的影响。具体来说当消费者处于促进调节导向时,普通消费者口碑比专家评论更容易使消费者产生良好的品牌评价和购买意愿;当消费者处于预防调节导向时,专家评论比普通消费者口碑更容易使消费者产生良好的品牌评价和购买意愿,其中感知诊断性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中介作用。文章整合了不同领域的理论,拓宽了不同来源的在线评论对消费者影响的理解力,而且研究结论对网站的营销人员如何管理在线评论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资产质量影响企业权益资本成本吗? 下载:72 浏览:496

张修平1 李昕宇2 卢闯3 宋秀慧3 《会计研究杂志》 2020年6期

摘要:
本文基于资产负债观的会计理念,应用2003-2013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探究了资产质量对企业权益资本成本的影响。研究发现,良好的资产质量有助于企业获取更低的权益资本成本。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以及管理层和股东之间的代理问题是这二者关系的中介机制,改善资产质量能够降低企业的信息不对称程度、缓解代理问题,进而降低企业权益资本成本。此外,本文发现在会计准则改革之后,企业资产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且其对权益资本成本的影响更为显著。

客户集中度与企业投资效率 下载:76 浏览:481

王丹1,2 李丹3 李欢4 《会计研究杂志》 2020年2期

摘要:
本文从企业供应链客户风险的角度,研究了大客户集中度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客户集中度高会使得企业面临大客户依赖风险,管理层决策会趋于保守进而公司投资效率降低,主要表现为投资不足的程度和概率加大。进一步研究发现当公司失去大客户的风险较低(如大客户为关联企业或重复购买客户)、大客户财务困境风险较小(如上市公司客户的比例较大)或者公司自身议价能力较强(如企业在同行业中市场份额高)时,客户集中度对企业投资不足的正向影响得以缓解。我们发现上述结果并非由于大客户存在使得上市公司面临融资约束所致,反而这类企业为了规避客户集中风险,预防性地持有更多现金;此外,上述结果也并非由于企业缺乏投资机会所致,该结果无论在投资机会多或者少的样本组中均成立。本文为系统性理解大客户集中度对企业运营产生的影响提供了启示。

环保投资对就业的带动效应及政策含义 下载:66 浏览:362

苏丽锋 《可持续发展与创新》 2019年4期

摘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并将污染防治攻坚战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新时期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环境质量明显提升,但对于环境保护工作给就业带来的短期冲击效应也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深刻分析和厘清环境保护工作对就业乃至高质量发展的积极带动效应,是进一步做好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前提。本研究从学术视角分析了我国20年来环保投资对就业的影响效应,论证了环保投资对就业规模扩展的积极作用及其机制,对于认识新时期环境保护工作的社会价值,制定针对性政策预案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中国上市公司送转动机研究:操纵迎合还是估值提升? 下载:76 浏览:497

胡聪慧1 于军2 高明3 《会计研究杂志》 2019年7期

摘要:
中国上市公司的送转行为一直颇受争议,本文从相对估值角度重新考察了上市公司的送转动机及其经济后果。本文利用反映经理人估值预期与股价差异的指标,将送转动机划分为估值提升和操纵迎合两类。研究发现,平均而言,当经理人认为股价被相对低估时,上市公司更可能实施送转。进一步地,估值提升类送转的短期公告效应显著高于操纵迎合类;操纵迎合类送转的短期公告效应虽为正,但一年内便会反转。这表明投资者可以识别不同的送转动机。最后,送转企业送转后内部人减持的规模显著高于未送转企业,这一现象对于操纵迎合类送转企业更加显著。本研究对理解上市公司送转行为、制定与送转和内部人减持相关的监管政策具有重要启示。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