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科技金融对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的影响研究 下载:35 浏览:435

张玉华 张涛 《中国科学研究》 2018年9期

摘要:
本文从产业地理集中与产业集聚角度测度了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水平,并利用2005-2015年我国省际间数据构建了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了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的空间相关性和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水平呈现空间集聚性,且协同集聚水平很大程度上受自身前期惯性的影响;科技金融主要通过研发经费投入和政府科技投入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发展。本文的研究为我国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政策性启示。

球磨机振动监测保护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下载:60 浏览:434

利伟杰 张涛川 李大成 《中国机械研究》 2019年2期

摘要:
重点介绍缓解、解决矿山机械——球磨机的振动问题,通过对振动问题的产生原因及其影响的分析、试验,设计以计算机、数据采集卡、传感器等硬件和LabVIEW、OPC Servers等软件为基础搭建的在线监测保护系统,通过仪器的反馈和实时控制达到缓解球磨机振动问题的效果,提升了球磨机在工业应用上的工作效率,保证了机组寿命,为其行业生产自动化提供了实验基础。

智慧视角下的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顶层设计 下载:74 浏览:416

张涛 黄锐 王妍 《水资源研究进展》 2020年10期

摘要:
《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总体方案》提出利用5~10年时间逐步将永定河恢复为"流动的河、绿色的河、清洁的河、安全的河"。为了支撑《总体方案》的实施,并使智慧水利研究成果深入流域管理实际,海河水利委员会选定永定河进行智慧河流设计,力争运用先进的信息新技术和智慧水利框架体系,支撑永定河流域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工程所确定的生态水量目标、水环境目标、水生态功能目标、防洪目标和跨区域协同目标的实现。本文在充分考虑永定河流域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总体布局的基础上,结合对主流信息技术的应用,对智慧永定河顶层设计的设计思路进行总结,从智慧水利视角提出了支撑具体业务所需的感知、网络、永定河大脑、业务支撑等架构,以期为河流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提供人物交互、科学分析、决策支持等提供支撑。

大汶河流域洪水资源实时调度研究 下载:84 浏览:462

赵洪丽1 张立民2 张涛3 《水资源研究进展》 2020年5期

摘要:
大汶河流域具有一定洪水资源利用潜力,利用东平湖调蓄,按照弃水阶段调水和洪水预见期调水两种调度方式,对不同典型年短历时场次洪水进行实时调算。并利用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外调洪水资源,缓解区域水资源短缺危机。研究成果对于类似河道洪水资源利用具有借鉴参考意义。

大汶河流域洪水资源实时调度研究 下载:64 浏览:505

赵洪丽1 张立民2 张涛3 《水资源研究进展》 2020年6期

摘要:
大汶河流域具有一定洪水资源利用潜力,利用东平湖调蓄,按照弃水阶段调水和洪水预见期调水两种调度方式,对不同典型年短历时场次洪水进行实时调算。并利用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外调洪水资源,缓解区域水资源短缺危机。研究成果对于类似河道洪水资源利用具有借鉴参考意义。

基于可重构流处理器的动态化边缘计算及其产业应用 下载:54 浏览:313

钱雨1 肖立波2 文钧雷1 焦捷1 徐昕2 张涛2 《信息通信与技术》 2019年10期

摘要:
文章分析在智能物联网中边缘计算的特征和主要挑战,以可重构架构流处理器为核心,结合云端协同,提出一种基于可重构架构流处理器的动态化边缘计算方法,实现计算能力在云计算与边缘计算间的动态优化配置。使原本不适合部署传统物联网的领域,可以享受到新一代智能物联网带来的便利和效率提升。

可重构流处理器及其智能物联网应用价值分析 下载:53 浏览:351

钱雨1 肖立波2 文钧雷1 焦捷1 徐昕2 张涛2 《信息通信与技术》 2019年7期

摘要:
面向物联网与人工智能的深度结合,考虑到终端在功耗、成本、生命周期等维度的特性需求,文章提出了一种可重构架构流处理器,该处理器基于动态重构模型,适合于承载深度学习算法,从而为智能物联网提供低成本、低功耗、高性能、高资源效费比、长生命周期等,既利于智能物联网产业的应用,也有利于促成我国在半导体领域上的产业突破。

关于新时期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建设管理的几点思考 下载:83 浏览:505

惠波1,2 王答相3 张涛4 《水土保持与应用》 2020年4期

摘要:
淤地坝是适应黄土高原地区气候与水土资源条件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之一,是黄土高原地区人民群众的原创性贡献,它不仅具有良好的水土保持功效,更是一种独具特色、因地制宜的土地利用方式,在拦泥淤地、减少入黄泥沙和确保黄河安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针对目前淤地坝建设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应该重点从"守底线、补短板、强监管"等方面着手,具体而言就是从除险、销号、转型、慎建等四个方面开展工作,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生命至上,流域人、坝、水和谐的生态文明理念,建立淤地坝安全风险防控技术体系和安全运用长效机制,合理运用飞检、暗访、群众举报、督查等多种手段和方式全面加强淤地坝监管,在短期内扭转淤地坝安全运用管理问题频发的现状,保证淤地坝安全运用和防汛安全,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新型多功能交流接触器及其控制电路 下载:74 浏览:481

张涛 牛丹凤 薛伟斌 战鹰 张书生 《能源学报》 2020年3期

摘要:
现有低压接触器不具备电机缺相或过载时切断控制功能,时间稍长将烧毁电机。文中提出设计简单逻辑控制电路实现缺相过载保护的新型接触器。通过改进接触器电磁线圈回路接线、设计电流互感器和与或门运放检测逻辑判断电路及双向晶闸管控制切断电路与电源电路,实现了电机电压跌落、失压缺相、短路、过载故障时接触器均跳闸切断控制。同时为适应不同电机负载,设计了可变过载阈值的调整电路;为避免晃电故障引起的瞬时电压跌落和瞬时过载引起接触器误跳闸的隐患,设计了延时闭锁电路;最后进行了模具研发和电路仿真与样机试验测试修正,结果验证了具有多种保护功能的接触器改进电路与结构设计的正确性及可行性,且接触器增加空间和成本均很小,可杜绝缺相或过载时损毁电机事故发生。

硼镁铁精矿粉球团工艺参数探索 下载:22 浏览:183

张勇前 宋见峰 张涛涛 陆品发 《矿山工程与技术》 2020年9期

摘要:
通过对硼镁铁精粉和膨润土的性能分析,造球-预热-焙烧等相关工艺参数的研究,探索链箅机-回转窑生产全硼镁铁精粉制备球团的可行性。结果表明:硼镁铁精粉属于高镁高硼高硫低硅铁矿,粒度细,比表面积大,造球性能佳;配加1.0%纳基膨润土,在预热温度及时间950℃、30 min,焙烧温度及时间1 200℃、20~30 min的条件下,能够得到抗压强度在2 500 N/P左右的球团矿;焙烧球团FeO含量较高,达1.5%。

LNG脱苯回收再利用异戊烷的应用探讨 下载:87 浏览:380

郑华 王天将 潘刚 张涛 王晓岩 曾诚 《天然气进展》 2018年3期

摘要:
针对LNG脱苯工艺利用"相似相溶"原理用异戊烷脱苯存在异戊烷消耗量大、成本高等诸多弊端,在不影响正常生产的情况下进行了必要的脱苯工艺改造。经过可行性分析,利用苯和异戊烷的熔点不同这一特性,有效利用LNG产品的冷能脱苯并回收了异戊烷,阐述了工艺改造的流程,订做两台管壳式低温换热器,使其让含苯异戊烷和LNG换热,让苯结晶附着在管束上达到回收再利用异戊烷的目的,从而控制异戊烷的消耗量以降低生产成本。通过脱苯新工艺的实践应用,每年回收异戊烷节省了130多万元的成本,达到了企业降本增效的目的。

部分线性函数多项式模型的联合探测 下载:46 浏览:365

张涛1 万艳玲2 王智文3 《数学应用》 2018年1期

摘要:
本文提出了一个新的部分线性函数多项式回归模型,该模型中响应变量依赖于一个p阶函数多项式和一些非函数型数据的协变量.函数多项式模型、函数线性模型和部分函数线性模型是该模型的特殊情形.本文提出了一个模型探测方法,它能同时探测部分线性函数多项式回归模型中哪些阶是重要的以及哪些非函数型变量是重要的.提出的方法能相合地识别真实的模型并有好的预测表现.数值模拟能清晰地证实我们的理论结果.

考虑虚拟电厂参与的售电公司双层优化调度模型 下载:94 浏览:480

张涛1 王成1 王凌云2 张东方3 章佳莹1 《电网技术研究》 2019年12期

摘要:
虚拟电厂(virtualpowerplant,VPP)技术的发展,使得售电公司规模化利用分布式电源和可控负荷参与市场交易成为可能。针对VPP参与的售电公司运营体系的特点,建立了配网-VPP双层优化调度模型。配网层制定VPP调度计划,优化售电公司运营收益;VPP层采用两阶段优化方法,协调内部各种资源的最优分配,使综合效益最大化,并通过将机会约束转化为确定性二阶锥形式描述光伏及可控负荷用户违约的不确定性。2层优化之间通过参数传递更新运行状态并交替求解,最终得出整体最优方案。分别采用NSGA-II算法和yalmip/Gurobi对2层优化问题进行求解。基于改进的IEEE33节点配电系统算例表明,所提售电公司双层优化模型通过对VPP的合理调度,能够在保证VPP综合效益和所辖配网安全运行的情况下,实现售电公司利润最大化。

复合工况下基于接地性态的轮胎减磨优化设计 下载:75 浏览:498

余旭东 黄海波 张涛 董家楠 《动力技术研究》 2020年7期

摘要:
针对单一变量法易忽略参变量的耦合特性及单一工况法忽视复杂驾驶工况的问题,提出了基于二维环模型的轮胎磨损模型,以接地性态指标为优化对象,在3种复合工况下,使用粒子群算法对轮胎进行减磨优化,获得了轮胎接地性态指标的最优解.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基于接地性态快速有效的预测轮胎磨损.在一定范围内,轮胎接地印迹和非对称指数减小以及轮胎滚动阻力矩增大是轮胎减磨的优化方向.接地印迹长度和滚动阻力将对轮胎磨损产生较大影响,非对称指数对轮胎胎面磨损的影响则要小得多.

汽车车轮周围气流场的数值模拟研究 下载:52 浏览:472

黄海波 余旭东 刘清国 张涛 董家楠 《建模与系统仿真》 2019年12期

摘要:
运动车轮周围气流场对地面扬尘及轮胎磨损颗粒物的运动有很大影响。使用旋转壁面技术模拟车轮滚动,建立了车辆-轮胎空气动力学模型并进行了试验验证,对车轮周围气流场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气流在轮胎-轮罩间隙中存在相汇区并形成涡流,气流主要从相汇处溢出。扬尘及颗粒物主要围绕涡流动并获得动能脱出。气流在前、后轮的泵吸效应显著,但前轮气流倾向于向外侧发散,后轮附近气流场倾向于向上发散。气流在车尾会形成马蹄涡和拖拽涡。

中间Cu层对TA1/X65复合板熔焊接头性能的影响 下载:65 浏览:468

张敏 王晓伟 韩挺 张涛 慕二龙 《材料科学研究》 2018年11期

摘要:
使用Cu-Ag-Mo-Nb药芯焊丝对TA1/X65和TA1/Cu/X65两种爆炸复合板进行熔焊对接,使用SEM、EDS等手段表征接头的微观形貌、元素分布及成分组成,研究了两种试板接头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两种试板的焊缝各层衔接良好,钛、钢与过渡层的界面处均有明显的灰色过渡带,接头没有气孔、夹杂或裂纹等缺陷。SEM、EDS分析结果表明,在两层试板的三角区产生了Ti Fe相。三层试板中的Cu层防止了Ti、Fe的互扩散,使焊缝两侧至过渡层Ti元素和Fe元素的扩散明显降低,钛焊缝中Fe的含量和钢焊缝中Ti的含量也显著降低。对接头性能的测试结果表明,三层试板的三项力学性能指标均优于两层试板。

人工养殖斑鰶不同月龄表型性状的主成分与判别分析 下载:62 浏览:458

平洪领1 张涛1 史会来1 付铁中2 何杰1 李彬1 卢斌1 俞学军1 《水产研究进展》 2024年5期

摘要:
为研究斑鰶不同月龄表型性状的生长规律和特征,及最佳生长季节各性状与月龄的关系。采用主成分和判别分析的方法对2、4、6和8月龄斑鰶的全长、体长、头长、躯干长、尾柄长、眼径、体高、尾柄高、体宽、眼间距和体重等11个性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斑鰶不同月龄各性状指标间呈现不同程度的正相关,各月龄的体重与全长、体长、体高和体宽的相关系数均较大,眼径和眼间距2个性状与其他性状之间的相关系数均较小,8月龄各性状对体重的相关系数均小于2、4和6月龄。斑鰶不同月龄性状的主成分有所不同,各月龄第一主成分均以增重、增长的生长发育特性为主;第二主成分为2月龄指向体宽的发育情况,4、6和8月龄指向眼径发育情况;第三主成分为2和4月龄反映头部发育情况,6月龄反映眼径发育情况,8月龄反映体宽的发育情况。通过逐步判别分析法,剔除掉3个性状指标,建立各月龄的判别函数式,总的判别准确率为99.3%,2、4和8月龄的判别准确率达到100%。斑鰶2~8月龄的体长与体重的关系为W=0.017L2.929(R2=0.981)。研究表明,全长、体长、体高和体宽是影响斑鰶生长发育最重要的表型性状指标,建立了不同生长阶段的判别函数式,生长方式为等速生长(2~8月龄)。本研究为斑鰶的选择育种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建议测量指标。

一种智能无线监测系统在核电站中的应用探述 下载:47 浏览:574

张涛 《无线电研究》 2025年3期

摘要:
本文基于智能无线监测系统中的核心技术展开分析,内容涉及ZigBee技术、蓝牙技术、WiFi技术、非对称加密算法、身份认证技术等,结合智能无线监测系统的应用优势,以某系统为例,对于系统无线采集模块、数据传输模块、网关节点模块、运行温度模块、电流监测模块、RTU电源模块、人机交互模块应用要点展开分析,其目的在于积累无线监测系统设计经验,提高核电站运行过程的安全性。

盐度对中华绒螯蟹繁殖特性及胚胎质量的影响 下载:77 浏览:494

黄晓荣1,2,3 贺露露1,2 冯广朋1,2,3 耿智1,2,3 赵峰1,2,3 张涛1,2,3 谈如1,2 杜楠1,4 庄平1,2,3 《水产研究进展》 2023年6期

摘要:
为探究盐度对中华绒螯蟹亲体繁殖特性及所产胚胎质量的影响,开展了不同盐度(3、6、9、12、15、18、21)下亲体的生殖产卵实验,分析了各盐度下亲体的产卵量、生殖指数和生殖力等繁殖特性及所产胚胎的卵径、重量、生化成分和脂肪酸组成。结果显示:(1)中华绒螯蟹产卵的最低盐度为6,在盐度6~21的范围内,中华绒螯蟹亲本的产卵量、生殖指数和生殖力均表现为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其中盐度18时,亲本的产卵量、生殖指数和生殖力均最高,且与其他各组都有显著差异。(2)盐度6时胚胎直径最大,平均为(391.13±12.27)μm,显著高于其他各组。盐度12时单个胚胎湿重和干重均最高,分别为(50.64±2.80)μg和(14.85±0.31)μg,且与其他各组均有显著差异。(3)随盐度的增加,中华绒螯蟹胚胎的粗蛋白、总脂肪和水分含量都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其中盐度15时,胚胎中粗蛋白、总脂肪和灰分含量均达到最高,平均分别为(20.64%±3.42%)、(8.65%±1.44%)和(1.30%±0.22%)。各盐度下胚胎水分含量无显著差异。胚胎中胆固醇和磷脂含量均随盐度的增加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甘油三酯的含量变化则不明显。(4)中华绒螯蟹胚胎中共检测出19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7种,单不饱和脂肪酸4种,多不饱和脂肪酸8种。盐度6时,胚胎中C20:4n6 (ARA)、C20:5n3 (EPA)和C22:6n3 (DHA)的含量均最高,平均分别为(0.009 8%±0.001 1%)、(0.430 0%±0.004 4%)和(0.065 2%±0.000 8%),且都显著高于其他各盐度组;盐度21时,饱和脂肪酸(SFA)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总量均最高,且与其他各组有显著差异。研究表明,盐度对中华绒螯蟹所产胚胎质量有一定影响,盐度18时中华绒螯蟹的繁殖特性最好。

小脑上动脉动脉瘤的诊断和治疗(附16例报道) 下载:81 浏览:519

​唐晓平 段军伟 赵龙 彭华 张涛 杨彬彬 印晓鸿 李舜 孙浩耕 王远传 罗仁国 《神经科学研究》 2019年8期

摘要:
探讨小脑上动脉动脉瘤的临床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收集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自2013年1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16例小脑上动脉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手术效果及诊治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结果 16例患者中11例因动脉瘤破裂出血而发病,其中单纯蛛网膜下腔出血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伴脑室积血3例,CT及CT血管成像(CTA)检查确诊8例为小脑上动脉动脉瘤、2例考虑为大脑后动脉动脉瘤、1例诊断不清;另5例因眼睑下垂3例、外展神经麻痹2例平诊就医,CT及CTA或MRI检查示2例考虑为脑干腹侧占位病变、3例诊断不清;最后所有患者行三维DSA检查明确诊断为小脑上动脉动脉瘤。5例首先选择介入栓塞治疗,其中1例因椎动脉狭窄迂曲置管困难改为开颅夹闭治疗;2例院外行介入栓塞治疗后因再次动脉瘤破裂出血转入我科行开颅夹闭治疗;9例直接选择开颅夹闭治疗。术后1例因小脑梗死及全身并发症长期卧床,余15例恢复良好,其中2例因脑积水加重行脑室腹腔分流术。结论 小脑上动脉动脉瘤多以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病,也可以动眼神经、外展神经麻痹和脑干旁占位表现发病;对于诊断不明或诊断部位不清又高度怀疑后循环动脉瘤的患者,应及早行三维DSA检查明确诊断;一旦明确诊断,应尽快采取干预措施,介入栓塞治疗可作为首选。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