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湘东地区双季稻施用有机肥对土壤镉活性及稻米镉含量的影响 下载:85 浏览:489

薛毅1 盛浩1 黄勇1 欧阳凯1 宋达清2 周清1 张杨珠1 《中国土壤》 2020年11期

摘要:
施有机肥对水稻-土壤体系中镉(Cd)含量及其生物有效性的影响仍不明确。研究选取湘东(长沙、株洲)2个高产双季稻生产样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大田监测施商品有机肥后,双季稻植株Cd含量和土壤Cd、pH的季节动态变化以及双季稻产量变化,探究施用有机肥对双季稻生态系统Cd含量的影响及其调控因素。结果表明,当年施有机肥分别降低早、晚稻糙米Cd含量25.9%~41.1%、28.7%~55.9%,稻草和稻根Cd含量也分别下降14.1%~71.8%和24.0%~43.8%。双季稻植株体内Cd含量的下降可能主要与水稻生育期土壤有效态Cd含量的下降有关。土壤有效态Cd含量以分蘖盛期(13.0%)和孕穗期(12.4%)的降幅最大。土壤有效态Cd含量与土壤pH之间无明显相关性,施有机肥提升株洲点水稻土pH值0.2~0.4个单位,但降低长沙点水稻土pH值0.1~0.4个单位。此外,施有机肥还分别提高早、晚稻产量3.8%~7.1%和5.7%~10.3%,具有实现高产双季稻田稻米降Cd、稻谷增产的效果。

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对稻麦轮作土壤养分利用和酶活性的影响 下载:86 浏览:476

李其胜 赵贺 汪志鹏 杨凯 李辉信 焦加国 《中国土壤》 2020年7期

摘要:
基于等量养分原则,设置全量化肥(CF)、60%化肥+商品有机肥(CFM)及60%化肥+蚯蚓粪有机肥(CFV)处理,以不施肥为对照(CK),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稻麦周年产量、土壤理化性质、碳氮磷循环相关酶活性以及养分利用的影响。连续两年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较全量化肥处理(CF)相比,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处理(CFM和CFV)稻麦周年产量增幅为10.06%~19.39%;有机肥施用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和速效磷含量,增幅4.17%~25.73%;β-葡糖苷酶、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等相关碳循环的酶活性也显著增加,增幅12.99%~60.90%。相比全量化肥处理(CF),有机肥替代处理(CFM和CFV)的水稻各部位养分含量和累积量显著增加,肥料贡献率,农学效率,以及氮肥和磷肥的偏生产力和利用率增幅为3.82%~66.67%。两种有机肥在改善土壤养分和养分利用效率的作用基本一致。总之,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能够保证作物产量,又可以提升土壤质量,提高土壤养分利用效率。

施用菇渣与有机肥对生菜生长和重金属累积的影响 下载:76 浏览:479

陆思文 罗凡 兰国俊 赵景龙 张伟杰 胡雪峰 《中国土壤》 2020年7期

摘要:
采用小区试验的方法,以施用化肥和不施肥为对照,研究了施用金针菇、双孢蘑菇菇渣、猪粪和牛粪有机肥对生菜生长、重金属含量及对土壤养分、重金属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菇渣Cu、Zn、Ni、Cr、Cd重金属元素含量显著低于猪粪有机肥,而双孢蘑菇菇渣的这几种重金属含量又显著高于金针菇菇渣;与施用化肥、施用有机肥相比,施用菇渣能显著提高土壤多种养分和有机质含量,增加生菜叶片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降低生菜叶片硝态氮含量,而土壤和生菜重金属含量与对照(不施肥)无显著差异;施用猪粪有机肥的土壤Cu、Zn含量明显升高,但生菜的重金属Cu、Zn与对照亦无显著差异。总之,施用两种菇渣具有与猪粪、牛粪有机肥相似的培肥土壤、提高蔬菜产量和改善品质效果,所引起的土壤和蔬菜重金属累积风险低于施用猪粪有机肥;但长期施用菇渣的环境分析还需通过多年试验,进行长时间监测才能得出评估结果。

有机肥施用对植烟农田土壤肥力及烟叶质量的影响研究进展 下载:86 浏览:480

王源1 朱毓蓉1 欧阳铖人1 赵正雄1 杨焕文1 王娜1 王戈1 吕芬1 除照丽2 《中国土壤》 2020年6期

摘要:
烟草是重要经济作物之一,其质量与植株代谢水平和营养状况密切相关。高质量的土壤是提供烟株良好营养状况的前提。为获得高额回报,在烟叶生产中投入大量的化肥,严重威胁烟区土壤质量和生态环境。为保护烟区土壤质量和环境,烟草行业逐渐重视有机肥在烟叶生产中的应用。近年来,有机肥施用效果表明:1)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改变土壤微生物环境,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等改善植烟土壤肥力;2)促进烤烟生长,改善烟叶光合特性,改善烟叶外观及内在质量。但是,有机肥施用在理论研究和在实际生产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在总结有机肥对植烟土壤肥力和烟叶质量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有机肥在烟叶生产中需要关注的问题,旨在为今后研究提供参考。

减氮配施有机肥对夏玉米——冬小麦土壤硝态氮及氮肥利用的影响 下载:76 浏览:498

李银坤1,2 郝卫平1 龚道枝1 夏旭1 李昊儒1 《中国土壤》 2019年12期

摘要:
为实现华北平原夏玉米—冬小麦的高产及氮肥的高效利用,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研究了氮肥减量及其与有机肥配施对夏玉米—冬小麦轮作体系内土壤硝态氮分布及氮肥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氮处理(CK)相比,施用氮肥增加了冬小麦和夏玉米的生物量和产量,而在农民习惯施氮基础上减量1/3不会显著影响到生物量和产量。其中减氮配施有机肥(ONM)处理的周年总产最高,相比习惯施氮(CN)和减氮处理(ON)分别提高了1.85%和3.78%。处理CN的0~180 cm土壤硝态氮累积量的周年变化均值达502.7 kg hm-2,分别是处理CK、ONM、ON的2.95、2.17、1.56倍。与处理CN相比,处理ONM显著降低了剖面(0~180 cm)土壤中的硝态氮含量,其中在夏玉米季和冬小麦季的降低幅度分别为18.1%~66.7%和37.3%~87.2%。处理ON和ONM相比处理CN,植株周年总吸氮量无显著性差异,氮肥利用率却得到了显著提高。其中处理ONM的周年氮肥利用最高,比处理CN提高了36.9%。综合分析,减氮与有机肥配施不仅显著降低了0~180 cm土壤硝态氮含量,大幅度提高了氮肥利用率,且有助于增加冬小麦和夏玉米的生物量及产量。

含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SQR9“全元”复合微生物液体肥料研制及其促生效果研究 下载:87 浏览:477

卢云峰 乔策策 许航 高凯悦 李荣 沈其荣 《中国土壤》 2018年8期

摘要:
利用PGPR菌株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SQR9为目标菌株,以氨基酸水解液、糖蜜为肥料功效发挥的增效剂,同时配比一定量的化肥,研制"全元"复合微生物液体肥料,并评估了新型液体肥料的促生效果,以期为含PGPR菌株新产品的开发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全元"复合微生物液体肥料中氨基酸与糖蜜的最适添加量均为20%。肥料存放试验结果表明,"全元"复合微生物液体肥料储存3个月时,功能菌活菌数量≥5×108 CFU ml-1,超过国家标准(5×107 CFU ml-1)。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相比于灌施清水处理(处理1)和灌施不添加解淀粉芽孢杆菌SQR9发酵液其他配方一样的对照水溶肥处理(处理2),"全元"复合微生物液体肥料处理(处理3)显著提高了玉米和白菜的产量,第1季玉米的增产幅度达29.60%和12.02%,第2季玉米的增产幅度达33.48%和13.91%;白菜的增产幅度达25.15%和14.40%。结论:利用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SQR9能够有效研制出"全元"复合微生物液体肥料,且其施用能够显著增加玉米和白菜的产量。

有机肥替代部分化学氮肥对春小麦产量与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下载:76 浏览:386

刘亦丹1 迟凤琴1,2,3 谷思玉1 张久明2,3 张一雯1 匡恩俊2,3 宿庆瑞2,3 《土壤研究》 2020年9期

摘要:
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不同比例有机肥替代化学氮肥对土壤养分及小麦(籽粒、秸秆、颖壳)养分吸收、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寻求有机肥替代化学氮肥的合理范围,以期在提高肥料利用率、增加小麦产量的同时减少土壤过量施用化肥的负面作用。田间试验设不施肥(CK)、有机肥替代100%化学氮肥(N0)、有机肥替代50%化学氮肥(N0.5)、有机肥替代25%化学氮肥(N0.75)及100%化学氮肥(N1)5个处理;其中,100%化学氮肥处理为当地化学氮肥常规用量。结果显示:小麦收获期N0.75处理土壤有机碳含量最高;N0和N0.5处理土壤有机碳含量较CK处理下降,而N0.75处理和N1处理土壤有机碳含量较CK处理增加,但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有机肥替代化学氮肥处理可影响小麦籽粒、秸秆(叶和茎秆)、颖壳中N、P2O5、K2O养分含量,小麦生物量和籽粒产量随施用化学氮肥比例的增加而增加。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施用氮化肥比例与小麦籽粒氮素含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 <0.01);小麦秸秆和颖壳中N含量均以N0.5处理较高,P2O5含量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K2O含量以N1和N0.5处理最高、且处理间差异显著。小麦产量和氮肥表观利用率以N0.75处理最高,分别为5274.0 kg hm-2和53.3%。综上,在东北春小麦种植区域,采用有机肥替代化肥、减少化学氮肥投入25%~50%,可以在提高小麦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同时,增加土壤养分含量。

有机肥替代部分化学氮肥对春小麦产量与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下载:48 浏览:358

刘亦丹1 迟凤琴1,2,3 谷思玉1 张久明2,3 张一雯1 匡恩俊2,3 宿庆瑞2,3 《土壤研究》 2020年9期

摘要:
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不同比例有机肥替代化学氮肥对土壤养分及小麦(籽粒、秸秆、颖壳)养分吸收、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寻求有机肥替代化学氮肥的合理范围,以期在提高肥料利用率、增加小麦产量的同时减少土壤过量施用化肥的负面作用。田间试验设不施肥(CK)、有机肥替代100%化学氮肥(N0)、有机肥替代50%化学氮肥(N0.5)、有机肥替代25%化学氮肥(N0.75)及100%化学氮肥(N1)5个处理;其中,100%化学氮肥处理为当地化学氮肥常规用量。结果显示:小麦收获期N0.75处理土壤有机碳含量最高;N0和N0.5处理土壤有机碳含量较CK处理下降,而N0.75处理和N1处理土壤有机碳含量较CK处理增加,但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有机肥替代化学氮肥处理可影响小麦籽粒、秸秆(叶和茎秆)、颖壳中N、P2O5、K2O养分含量,小麦生物量和籽粒产量随施用化学氮肥比例的增加而增加。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施用氮化肥比例与小麦籽粒氮素含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 <0.01);小麦秸秆和颖壳中N含量均以N0.5处理较高,P2O5含量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K2O含量以N1和N0.5处理最高、且处理间差异显著。小麦产量和氮肥表观利用率以N0.75处理最高,分别为5274.0 kg hm-2和53.3%。综上,在东北春小麦种植区域,采用有机肥替代化肥、减少化学氮肥投入25%~50%,可以在提高小麦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同时,增加土壤养分含量。

绿肥配施有机肥改良新建红壤橘园的效果研究 下载:75 浏览:400

吕晓菡1 章明奎2 严建立1 《土壤研究》 2020年3期

摘要:
为探索亚热带低丘新建果园土壤肥力快速提升方法,在浙西选择一新建红壤橘园,进行了为期2年的种植绿肥与联合施用有机肥的土壤培肥试验。试验设对照、双季绿肥、有机肥及双季绿肥+有机肥等4个处理,各处理化肥用量相同。试验结果表明,从土壤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碳、速效氮磷钾、酶活性及土壤容重和水稳定性团聚体等肥力指标的变化来看,培肥效果:双季绿肥+有机肥>有机肥>双季绿肥。在不施用有机肥的条件下,种植绿肥后土壤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碳、有效磷、速效钾、水稳定性团聚体分别比对照增加13.14%、52.00%、27.08%、18.91%、20.25%,土壤容重下降2.90%,但增幅相对较小;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含量几乎没有变化。在种植绿肥的同时施用有机肥可显著增加土壤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碳、有效磷、速效钾、水稳定性团聚体,分别比对照增加94.46%、276.00%、94.41%、110.81%、86.27%,土壤容重下降9.42%;同时可明显增加土壤全磷和微量元素的含量,全磷、有效态硼、钼、铜、锌水平分别比对照增加27.27%、266.67%、72.73%、155.56%、168.18%。种植绿肥同时施用有机肥的紫云英和黑麦草生物量分别为种植绿肥的1.62~1.90和1.79~1.95倍。分析认为,由于新建红壤果园肥力低下,仅靠种植绿肥等生草技术对土壤肥力的提升有限;施用有机肥和种植绿肥方式相结合是新建红壤果园的快速培肥途径。

施用生物有机肥对红壤水稻土中重金属及微生物量的影响 下载:60 浏览:489

郭碧林 陈效民 景峰 杨之江 刘巍 罗遥 喻清鑫 徐艳玲 温馨 胡世民 《土壤研究》 2019年7期

摘要:
研究了施用生物有机肥对红壤性水稻土中重金属含量、养分含量以及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以期为改善红壤性水稻土重金属污染状况提供科学依据。通过田间小区定位试验,一次性施入不同量的生物有机肥为:0、10、20、30和40 t·hm-2,于2017年9月水稻成熟期采集各处理表层土壤,研究土壤养分和重金属含量及微生物生物量的变化。施用生物有机肥可以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和微生物量碳、氮含量,降低土壤中全量Cd、DTPA-Cd和DTPA-Pb含量,而对土壤全量Pb则没有显著的影响。相关分析表明,在红壤性水稻土中施用生物有机肥后,土壤中的CEC、pH和全氮以及有效磷含量这4种养分显著影响土壤全量Cd、DTPA-Cd以及DTPA-Pb的含量;而通径分析则表明,土壤DTPA-Cd与土壤全氮关系最为密切,土壤有效磷对土壤DTPA-Pb含量的影响为最大。施用生物有机肥可以改善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状况,提升土壤肥力。

牛蒡根酶解物对番茄生长、品质及土壤生物特性的影响 下载:17 浏览:319

寇娟妮1 辛寒晓2 刘丽英1 孙中涛1 《土壤研究》 2019年4期

摘要:
为明确将牛蒡根酶解物用作水溶性有机肥的可行性及其肥效,采用叶面喷施和灌根施肥两种方式,研究了其对番茄生长、品质及土壤生物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相比,叶面喷施和灌施牛蒡根酶解物均可显著提高番茄的株高和茎粗,叶片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抗氧化酶的活力提高,丙二醛(MDA)含量降低;番茄中可溶性糖、维生素C和番茄红素含量提高,有机酸含量降低;根际土壤中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增加,过氧化氢酶、磷酸酶、脲酶和蔗糖酶等酶活力显著提高。牛蒡根酶解物的肥效与其施用浓度有关,与低浓度牛蒡根酶解物叶面喷施和灌根施肥相比,高浓度牛蒡根酶解物叶面喷施和灌根施肥处理的株高增长量分别提高了17.06%和6.20%,茎粗增长量分别提高了12.20%和7.91%,叶片MDA含量分别降低了17.75%和17.79%,APX、CAT、POD、SOD等叶片抗氧化酶活力和过氧化氢酶、磷酸酶、脲酶和蔗糖酶等土壤酶活力提高,根际土壤中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增加,番茄品质提高。牛蒡根酶解物水溶性好,且具有普通有机肥的肥效特征,是一种优质的水溶性有机肥料。综合利用牛蒡根废弃物制备水溶性有机肥对解决因其废弃堆积而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长期配施有机肥对旱地红壤微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下载:64 浏览:454

王艳玲 蒋发辉 徐江兵 刘真勇 高振 《土壤研究》 2018年9期

摘要:
以连续种植花生26年的旱地红壤为研究对象,选取了有机无机配施试验区的NPK(对照),NPK+花生秸秆(还田)、NPK+稻秆(稻秆)、NPK+鲜萝卜菜(绿肥)及NPK+猪厩肥(厩肥)等5个肥料处理土壤,采用吸管法逐级提取了大小粒级微团聚体土壤样品,分析了各粒级微团聚体的有机碳含量变化及其对土壤总有机碳的贡献率,探讨了微团聚体的粒级组成与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分形维数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长期配施有机肥未能显著改变旱地红壤中大小粒级微团聚体比例的分布格局,即0.25~0.05 mm>2~0.25 mm>0.05~0.01 mm>(<0.005 mm)>0.01~0.005 mm,其中优势粒径0.25~0.05 mm微团聚体所占比例为44.3%50.0%。配施有机肥可以显著增加旱地红壤2~0.25 mm,0.25~0.05 mm及0.05~0.01 mm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提高特征微团聚体比例,增大分形维数,且随着<0.05 mm粒级微团聚体数量的增多,分形维数均显著增大。各粒级团聚体有机碳的平均含量大小依次为:(<0.005 mm)>0.25~0.05 mm>(2~0.25 mm)>0.05~0.01 mm>0.01~0.005 mm,其中0.25~0.05mm与0.05~0.01 mm粒级微团聚体有机碳受施肥的影响差异显著。土壤有机碳总量与2~0.25 mm、0.25~0.05 mm及0.05~0.01 mm粒级微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其中0.25~0.05 mm粒级微团聚体对土壤总有机碳的贡献率为55.4%,显著高于其它粒级微团聚体。

生物有机肥料对连作马铃薯根际营养及生长发育的影响 下载:60 浏览:486

王文丽 靳海波 李娟 赵旭 《土壤研究》 2018年1期

摘要:
为了确定生物有机肥料GSJ-1对连作马铃薯土壤养分、生长发育及病情指数的影响,本研究对连作马铃薯的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主要化学指标、马铃薯生长发育指标、块茎产量进行了测定,并且对收获连作马铃薯薯块疮痂病、黑痣病的病情进行了调查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不施生物有机肥料的处理,生物有机肥料GSJ-1能显著改善土壤肥力状况,提高马铃薯生理指标和产量,并有利于减轻马铃薯土传病害(疮痂病、黑痣病)的发生。

不同耕作方式配施有机肥对植烟土壤特性及烤烟品质的影响 下载:89 浏览:527

​文锦涛1 程传策2 张晓强1 简盛义1 黄宁1 李余江1 肖丽娜1 李文渊3 《农业学报》 2020年9期

摘要:
为改善贵阳烟区的土壤质量,提高烟叶品质,研究了不同耕作方式配施机肥对土壤特性及烤烟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土壤方面,T2处理(深耕+油枯20 kg+烟草专用有机肥30 kg)相较其他处理提高了土壤可溶性碳含量及烟草生长前期脲酶活性;在植株方面,T1处理(深耕+油枯15 kg+烟草专用有机肥20 kg)有利于烟草茎围生长和叶面积及烟株的株高,同时T1和T2处理均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烟株单株有效叶片数,提高烟叶产量;在烟叶品质方面,T1处理有利于协调烤后烟叶化学组成、致香物质组成,且T1处理的经济性状优于其他处理。综合分析表明,深耕有利于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的提升,T1处理对植株的生长、烟叶产量和品质及经济效益的效果更佳,更适宜推广。

施用有机肥对土默川平原盐碱土土壤盐分及养分特征的影响 下载:88 浏览:431

张雅贞1,2,3 李跃进1,3 景宇鹏2 李秀萍2 史培2 栗燕芳2 卢旭东2 连海飞2 王庆蒙1,2,3 《农业学报》 2019年12期

摘要:
为探究不同有机肥施用量对土默川平原盐碱土土壤盐分及养分特征的影响,以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托克托科研基地盐碱土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有机肥施用量对盐碱土土壤盐分、pH值、脱盐率、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等指标的影响及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有机肥施用量分别为36 t/hm2和54 t/hm2时土壤盐分和pH值降低的最为显著,土壤脱盐率分别为12.63%,11.77%;随有机肥施用量不断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不断增大,土壤全氮、碱解氮、速效磷含量先增加后减少,其中有机肥施用量72 t/hm2对0~2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的最显著,较对照提高了35.40%~38.73%;有机肥施用量54 t/hm2对0~20 cm土层土壤全氮、碱解氮、速效磷差异显著,分别较对照提高了20.62%~97.98%,16.81%~20.27%,57.50%~69.93%;施用有机肥通过影响土壤有机质、全氮等化学指标来影响土壤盐分和p H值,其中土壤pH值与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土壤全盐与全氮、碱解氮、速效磷呈极显著负相关。

有机肥替代化肥对马铃薯-小麦轮作体系产量及钾肥利用率的影响 下载:80 浏览:407

秦永林1 石晓华1,2 贾立国1 康文钦3 樊明寿1 《农业学报》 2019年9期

摘要:
研究有机肥替代化肥对马铃薯-小麦轮作体系中作物产量、钾积累量以及钾肥利用率和后效的影响,旨在为有机肥替代化肥施肥模式下钾素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文章通过在阴山北麓地区开展不同水平有机肥替代化肥处理的田间试验,研究了马铃薯-小麦轮作体系中产量效应、钾肥吸收以及钾肥利用率对不同有机肥替代化肥处理的响应。结果显示:马铃薯块茎产量和小麦籽粒产量均随着有机肥替代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以有机肥替代化肥处理2(T2)的产量最高,比纯化肥处理(T0)增产达到显著(P<0.05);钾积累量规律相似,在马铃薯和小麦种植季有机肥替代化肥处理2(T2)钾积累量显著高于纯化肥处理(T0)和其他有机肥替代化肥处理(P<0.05),说明适量的有机肥替代量具有增产和增加钾积累量的作用。马铃薯种植季钾肥利用率为7.2%~38.2%,钾肥偏生产力为28.7%~297.9%;小麦种植季钾肥利用率为26.2%~50.9%,钾肥偏生产力为4.0%~26.7%。在马铃薯-小麦轮作体系中,推荐有机肥钾替代化肥钾比例不超过60%,有机肥钾替代化肥钾比例在30%~60%时对马铃薯、小麦增产效果好。

深松与有机肥配施对土壤性质及玉米氮素利用的影响 下载:98 浏览:735

冯亮 《中国土壤》 2024年5期

摘要:
深松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土壤耕作方法,通过破除土壤硬盘层来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的通气性和水分渗透能力,因此得到了广泛应用。有机肥作为一种绿色环保的肥料,能够提供作物生长所需的养分,并且改良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因此,深松与有机肥配施对土壤性质及作物生长的影响,尤其是对玉米氮素利用的影响,成为了当前农业科研的热点。

有机肥料对农田土壤质量提升与作物产量的影响 下载:86 浏览:2161

褚衍仕1 褚衍保2 《中国农业》 2024年12期

摘要:
本研究探讨了有机肥料在提升农田土壤质量和增加作物产量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对比分析施用有机肥料与常规化肥的农田土壤理化性质和作物生长状况,发现有机肥料能够显著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从而促进作物根系发展和营养吸收,最终实现作物产量的增加。研究结果表明,有机肥料不仅能够提升土壤微生物活性,增强土壤的自我修复能力,还能减少化肥的使用量,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对有机肥料应用现状、土壤质量与作物产量的挑战以及有机肥料的改良策略与成效进行详细分析,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指导。

不同施肥方案对猕猴桃土壤地力和果实质量的影响 下载:273 浏览:2807

茁优 叶胜兰 《土壤研究》 2023年6期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有机肥占比施肥对猕猴桃土壤地力和果实质量的影响。通过分析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以及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变化,揭示有机肥施用比例对猕猴桃生长和果实质量的调控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适当增加有机肥占比能够显著改善土壤地力,提高果实产量和品质,为猕猴桃种植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有机肥和木醋液改良对盐碱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下载:294 浏览:3040

张颐同 徐艳 《土壤研究》 2022年6期

摘要:
盐碱地的改良是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议题,其中有机肥与木醋液作为自然及生物刺激素的代表,展现出了对土壤改良的积极潜力。本研究综合分析了有机肥和木醋液对盐碱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影响的最新进展。研究表明,有机肥的长期施用能够有效促进盐碱地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生长,优化微生物群落结构,这归功于其丰富的有机质含量及对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善,如提升土壤保水保肥能力、降低土壤盐分浓度。相比之下,木醋液作为一种源自生物质的天然产物,在盐碱土改良方面的研究较为新颖,其对土壤微生物的作用机制主要体现在初期可能由于不适应而产生短暂的抑制效应,但随着微生物逐渐适应,木醋液能发挥抑菌杀菌功能,同时促进植物生长,间接影响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基于此,本文旨在探索有机肥与木醋液的组合在土壤中的微生物多样性指数,增强了土壤中益生菌的相对丰度,促进了土壤生态系统的恢复与功能提升,为盐碱地的生态修复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有效策略。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