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人肺炎链球菌快速检测胶体金试纸的研制 下载:86 浏览:479

李杰1 程雨洁1 宋慧茹1 任萌1 王毅1,2,3 杨波1,2,3 胡征1,2,3 《生物技术研究》 2020年1期

摘要:
研制一种快速检测人肺炎链球菌(S. pneumoniae)的免疫胶体金层析试纸。[方法]对肺炎链球菌表面蛋白A(pneumococcal surface protein A,PspA)基因序列(Gen Bank:U89711)作生物信息学分析,选取抗原表位强、种内同源性高的片段克隆表达纯化重组蛋白rPspA,并免疫BALB/c小鼠制备单克隆抗体;以双抗夹心法制备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并对其特异性、灵敏度以及稳定性进行验证分析。[结果]制备的胶体金试纸对rPspA最低检测限达到0. 1pg/m L,可在15min内完成对肺炎链球菌的检测,与其他10种重要呼吸道病原菌无交叉反应;试纸条在25℃条件下保存6个月仍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结论]PspA蛋白具有高度的表面暴露性和较强的抗原性,可作为Sp的检测标志物,以其抗体为基础制备的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适用于Sp菌感染的临床快速检测。

大跨高铁梁拱组合桥轨底标高精调影响因素分析 下载:6 浏览:131

徐汉斌1 李杰1 高清炎2 贺峥1 《工程与技术研究》 2020年10期

摘要:
为明确吊杆张拉、存梁时间、二期铺装等施工因素对高铁桥梁轨底线形产生的影响,以全长309.6 m某预应力连续梁拱组合高铁桥梁为工程背景,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Midas Civil建立全桥模型,对各不同施工因素影响下成桥轨底线形进行研究,并针对主梁实测线形提出轨底精调后续施工建议。结果表明:吊杆张拉对成桥轨底线形影响最大,存梁6个月后徐变效应对后期主梁线形影响很小,轨道板浇筑厚度与轨底标高呈线性变化;针对该桥主梁实际施工完成2.5个月后轨底实测高程偏差,建议采用吊杆一次张拉,且调整轨道板铺筑厚度以确保成桥轨底标高满足设计要求。

超高速动能武器侵彻岩石的毁伤评估与工程防护 下载:63 浏览:465

李杰1 王明洋1 李海波2 岳松林1,3 《物理进展》 2018年12期

摘要:
根据流体弹塑性内摩擦侵彻理论,系统地提出了超高速动能武器打击侵深、成坑范围和地冲击效应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实验获得了超高速弹体以速度为1 000~5 000m·s-1侵彻岩石的侵深、成坑范围和地冲击压力波时程曲线实验数据。将理论计算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理论模型和计算公式的准确性。建立了超高速动能武器打击地冲击效应与浅埋爆炸之间的等效计算关系,提出了抗超高速动能武器打击最小安全防护层厚度的计算方法与"软硬结合、分层配置"的遮弹防护技术方案。

广西桂中南部地区富硒土壤硒含量及其与土壤理化性状的关系 下载:60 浏览:164

柴龙飞1 李杰1 钟晓宇1 郑国东1 欧阳鑫东1 陆康运1 雷天赐2 蔡鹏捷3,4 《土壤研究》 2019年8期

摘要:
为了解广西桂中南部地区富硒土壤的硒含量及其分布特征,明确土壤硒与主要土壤性状指标的关系,选择水田和旱田,分别于0~20 cm和150~200 cm深度取样,测定土壤全硒含量及主要理化性状。结果表明,桂中南部地区农田表层土壤(0~20 cm)全硒平均含量(算术平均值)为0.77μg g-1,93.76%的农田表层土壤属于富硒土壤(0.4~3μg g-1),深层土壤(150~200 cm)全硒平均含量为0.62μg g-1,79.04%的深层土壤属于富硒土壤,研究区内的表层和深层土壤全硒都达到足硒标准(0.175~3.000μg g-1)。广西桂中南部研究区内农田土壤硒含量与土壤的Al2O3、Fe2O3、有机碳呈正相关,与pH值呈负相关,旱地土壤相对于水田土壤富Al2O3、Fe2O3、有机质,低pH值,导致旱地土壤的硒含量高于水田土壤。据此表明,广西桂中南部地区农田土壤有利于种植富硒作物。

基于高考能力要求的遗传类原创试题命制 下载:84 浏览:471

​李杰1 张芸2 《生物学报》 2018年10期

摘要:
目前全国高考Ⅰ卷遗传类试题对学生能力要求较高,教师要在高三复习中注重学生四大能力培养提升。通过具体实例阐述如何利用遗传类原创试题考查和提升学生高考所要求的四大能力,以期对高三教学有所启示。

自动定向式变电站局部放电监测定位方法研究 下载:15 浏览:161

李杰1 王磊1 王应芬1 续所良1 杨志华1 沈晨2 《电气学报》 2020年12期

摘要:
局部放电监测对发现绝缘缺陷与减少设备绝缘击穿故障均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基于固定天线阵列装置的局部放电信号监测定位方法还不能实现空间上多维度、大范围的高准确度监测。为此设计了一种包含机械结构与天线阵列的自动定向装置,并提出适用的局部放电监测定位方法。所述局部放电监测定位系统首先根据信号特征通过N-Q-Φ等图谱判别局部放电信号,再从空间几何关系角度确定输送给机械结构的控制信号,从而控制定向装置不断调整天线阵列指向,并在闭环调节下使信号时间差最终控制在预设阈值以内。此时阵列中央的激光头所指即为局部放电源位置,完成了局部放电源的监测定位。之后建立局部放电监测定位实验系统,并对上述方法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实验系统能有效发现局部放电信号,并能准确快速地定位局部放电源位置,这对实现局部放电大范围监测与定位有重要意义。

低氧胁迫和恢复对长吻鮠脑组织低氧应答基因、生理生化指标和食欲的影响 下载:76 浏览:490

李谣1 杨智茹1 程景颢1 李杰1 宁先会1 王涛1 张凯1 暨杰1 张国松2 尹绍武1 《水产研究进展》 2023年1期

摘要:
为了解长吻鮠脑组织应对低氧胁迫的调控机制,实验运用酶活性测定、H.E染色、qRT-PCR和TUNEL检测等方法,分析比较了低氧胁迫[(0.8±0.1) mg/L] 0、2、4、6 h(标示为H0、H2、H4和H6)和恢复[(7.3±0.5) mg/L]2、4、6 h (标示为R2、R4和R6)下长吻鮠脑组织低氧应答基因、生理生化指标和食欲基因的变化。结果显示,在低氧胁迫和恢复下,长吻鮠脑组织氧传感蛋白相关基因(HIFs、PHDs和Vhl)表达量整体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呼吸代谢酶(HK、PK和LDH)活性在H0时显著升高,SDH和MDH活性在H6时显著降低,恢复溶解氧后,代谢模式由无氧呼吸逐渐转变为有氧呼吸;抗氧化酶(GSH-Px、CAT和SOD)和应激指标(MDA和LPO)在低氧2 h后逐渐升高,恢复溶解氧后氧化应激现象仍然存在。观察脑组织形态发现,在低氧胁迫下长吻鮠脑组织出现了神经细胞肿胀、空泡等受损现象,恢复溶解氧6 h后脑组织受损并未得到有效改善。随着低氧时间延长,脑组织细胞凋亡程度不断增加,凋亡相关基因(Bax、Caspase-3和p53)表达量显著升高,而Bcl-2基因表达量降低,恢复溶解氧后较对照组仍有显著差异。另外,在低氧胁迫0 h和2 h时,长吻鮠摄食率分别下降54%和98%,检测到低氧胁迫能显著抑制促食基因(NPY)和诱导抑食基因(PYY、CCK和NUCB2)表达。研究表明,低氧胁迫和恢复对长吻鮠脑组织氧传感蛋白、呼吸代谢、氧化应激、结构形态、细胞凋亡以及食欲等指标均具有显著影响。本研究结果为阐明低氧胁迫和恢复下长吻鮠脑组织分子调控机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对今后开展该鱼集约化健康养殖和耐低氧新品种选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基于“阳化气,阴成形”理论探讨肿瘤的中医辨治 下载:76 浏览:515

许博文1,2 李杰1 高瑞珂1 朱广辉1,2 吴喆1 《当代中医药》 2020年10期

摘要:
"阳化气,阴成形"理论可诠释肿瘤的本质与病机特征,具有广泛的适用性。以"阴阳"论述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移,在"阳化气,阴成形"理论的指导下,明辨机体与瘤体的阴阳多寡及化气和成形的能力,有目的地充养机体的阳气,消散瘤体的阴气,遏制瘤体的阳气,方能固本清源。治疗时宜分阶段、分表里、分病理类型,辨清机体与瘤体的阴阳状态,适时地扶阳消阴或调阳散积,对临证诊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