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高过载MEMS环形陀螺制造与测试 下载:14 浏览:428

张英杰1,2 康强3 曹慧亮1,2 石云波1,2 刘俊1,2 《传感器研究》 2020年7期

摘要: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抗高过载环形振动式陀螺,分析了其工作原理和振动特性。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中建立了该环形陀螺结构的模型,进行了振动特性分析,仿真分析结果显示该环形陀螺工作模态与干扰模态最小频差Δf2=248 Hz,驱动和敏感模态频率Δf1=5 Hz。并且根据冲击动力学原理分析了此结构在半周期正弦加速度冲击载荷作用下的冲击响应,谐振结构最大位移为14.142μm,结构所受的最大的应力为68.396 MPa,可以正常稳定工作。通过基于SOG(Silicon on Glass)的微加工工艺制造了陀螺样机并完成了初步的测试,模态测试与有限元仿真结果中的模态频率最大误差是4.9%。实验室过载测试结果显示陀螺在15 800 g过载下,陀螺工作频率和频差未发生大的变化。

基于CPCI总线通用测试设备设计 下载:15 浏览:436

张晓雷 贾晓晓 赵冬青 刘东海 《传感器研究》 2020年7期

摘要:
:针对传统地面测试设备数据接口种类繁多,不同数据接口速率差异大及实用性等问题,研制了一种基于CPCI总线的通用测试设备。该设备采用模块化设计思想,设计了4种通用型CPCI板卡:主控卡、数字量信源卡、模拟量信源卡及电源卡。测试设备在上位机软件的控制下进行指令、状态的交互和不同类型数据的传输。由于电源卡上不存在高速信号,主控芯片采用C851F061单片机芯片,其余板卡上主控芯片采用在高速信号处理方面更稳定的FPGA芯片。各个标准板卡之间设计2组串行通信总线,通过CPCI背板自定义总线进行交互。经大量试验测试,证明了该设计在不同功能需求下的可靠性和通用性。

封装残余应力对MEMS加速度计输出特性影响 下载:15 浏览:437

焦静静1 石云波1 赵永祺1 张婕1 米振国1 康强2 《传感器研究》 2020年5期

摘要:
针对微机械系统(MEMS)加速度计封装过程中引入的残余应力进行测量和分析。采用简支梁模型对有无残余应力下的传感器敏感结构进行挠度计算。最终使用拉曼光谱仪和霍普金森杆进行试验,验证了残余应力会降低加速度计的输出灵敏度,有效的封装能抵消部分芯片制作过程中的残余应力,提高传感器的灵敏度的结论。

基于FPGA的无线传感器信号传输模块的设计 下载:10 浏览:469

亓岳岩1 王刚2 王智友2 张会新1 《传感器研究》 2019年12期

摘要:
为了提高传感器信号传输的可靠性,降低布线的复杂性,同时使飞行器的有效荷载比得到提高,设计了一种以FPGA为主控制核心的无线传感器信号传输模块。该模块采用ADS8365作为A/D转换的核心,CC3200作为无线通信工作的核心,将三向振动传感器获取的信号通过A/D转换传送到FPGA进行滤波、编码处理后由CC3200将数据转换为WiFi通信协议格式后进行无线传输。实际测试结果显示,模块的误码率低,无线通信距离远,采集精度以及可靠性高,已成功应用于实际项目中。

基于FPGA的增益可调微弱信号采集系统设计 下载:15 浏览:432

高文学 孟立凡 《传感器研究》 2019年10期

摘要:
针对以往采集电路中放大倍率固定,适用的采集环境单一,不可灵活调理实际微弱信号的现状,设计了基于FPGA的增益可调微弱信号采集系统,该系统以FPGA为核心,以集成运算放大器OP37G,模拟开关DG611DY组成增益可调放大电路,具备了×0.5,×2,…,×100,×200等10种放大倍率可编程控制的功能,以高精度模数转换芯片AD7865为采集芯片,实现了高精度微弱信号的采集。试验结果表明:系统在多种微弱信号环境下经增益电路放大后,各通道采样精度均能达到0.1%。系统可灵活应用于多种微弱信号采集环境,稳定可靠,已成功应用于某微弱信号测试场合。

高精度桥式传感器信号调理电路设计与实现 下载:22 浏览:419

曲皎 王红亮 童一飞 《传感器研究》 2019年8期

摘要:
针对桥式传感器数据采集系统中桥式传感器输出的信号微弱、噪声大,不能直接进行A/D采集的问题,为了提高数据采集系统的精度,设计了桥式传感器信号的调理电路。设计采用FPGA作为主控芯片,实现了整个调理电路的程控,并给出了电路的硬件设计;具体介绍了程控桥式传感器接口模块、程控放大模块和程控滤波模块的设计,放大增益范围为0~60 dB可调,滤波截止频率范围为0~50 kHz可调,操作方便,灵活性高,成本低,有着非常好的交流和直流性能。经仿真和实验验证,直流精度优于0.1%,能广泛应用于相关工程领域。

基于热释电探测器的人体红外感应单元设计 下载:14 浏览:423

梁烁1 刘文怡1 历智强2 白嘉2 彭晴晴3 《传感器研究》 2019年8期

摘要:
针对现有的人体定位系统中红外感应单元探测距离小、信号处理复杂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热释电探测器的红外感应单元。通过锗窗口光学透镜对热释电探测器进行调制,减小感应视场角度,提高感应方向性和抗干扰能力,设计信号调理电路对输出信号进行放大滤波。采用锥形外形结构增强聚焦能力,拉长探测距离,便于实现大范围定位。实验结果表明红外感应单元的最远探测距离达到45 m,并绘制了红外感应单元的感应视场图。

固贴式薄膜体声波传感器的仿真分析 下载:22 浏览:420

吴永盛 苏淑靖 翟成瑞 马晓鑫 袁财源 《传感器研究》 2019年2期

摘要:
针对布拉格反射栅的特点,选用ta-C作为高声阻抗材料,Al N作为低声阻抗材料。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对布拉格反射栅薄膜体声波传感器(BAW-SMR)建模并对建立的模型进行固体力学和静电学的有限元仿真分析,得到了传感器的谐振频率、不同布拉格反射栅对数下传感器的导纳特性曲线、阻抗特性曲线以及形变位移图。通过对比分析得出当前条件下布拉格反射栅对数为4对时,传感器的阻抗特性曲线平滑,谐振频率为3. 258 GHz;当布拉格反射栅对数为3对或5对时,阻抗特性曲线存在寄生谐振。针对存在寄生谐振的传感器,选取具有3对布拉格反射栅的传感器进行优化,通过改变传感器上电极的尺寸和厚度来消除寄生谐振,实现了对寄生谐振峰的有效抑制,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一种无线无源低温传感器的设计与测试 下载:10 浏览:429

闫丹1,2 熊继军1,2 杨勇3 陈晓勇1,2 《传感器研究》 2018年12期

摘要:
设计并制作一种可应用于低温环境的无线无源温度传感器。传感器的基板材料为玻纤增强环氧树脂(FR4),中心频率为2.4 GHz。利用微波传输原理,通过监测传感器的谐振频率变化实现温度的测量。经过理论计算和高频结构仿真软件(HFSS)确定了传感器的物理参数,通过搭建低温测试系统实现了传感器在低温环境下的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在0-40℃的温度范围,传感器的谐振频率与温度成线性变化关系,谐振频率由2.366 GHz增大为2.382 GHz。对传感器进行3次重复测试,证明了传感器具有好的重复性。传感器绝对灵敏度为401.67 k Hz/℃。实验结果证明了传感器设计的合理性和测温的可行性。

电子测试技术在民航发动机维修中的实践运用解析 下载:242 浏览:1450

​马建立 《电路系统研究》 2023年7期

摘要:
科技在不断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电子工程行业在我国发展十分迅速,在工程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的背景下,民航飞机制造所采用的现代化技术手段也在逐渐的增多,我们对民航飞机日常进行的维护维修工作也要随之进行适当的调整与转变,从而更好的适应当前飞机维修工作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电子测试技术也逐渐在飞机维修过程中的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基于此,本文对电子测试技术进行了阐述,并对电子检测技术进行了分析,为广大学者提供参考。

电子测试技术在飞机维修中的实践运用 下载:277 浏览:1789

​周超华 《电路系统研究》 2023年2期

摘要:
航天事业的发展脚步不断加快,许多先进技术、设备和材料等应用到了飞机的制造,有效提升飞机的质量。飞机制造水平在不断提升的过程中,维修技术也需要不断进行优化和完善,为飞机维修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这对飞机应用的安全性有着直接影响。电子测试技术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其包含的技术种类比较多,将其应用到飞机维修中,可以对各项设备的状态和应用情况进行掌握,维修人员可以结合测试结果进行针对性的维修,有效减少了飞机安全事故的发生。

飞机维修中电子测试技术的应用研究 下载:176 浏览:2507

王博华 《航空航天学报》 2021年7期

摘要:
我国航空航天事业日臻成熟,飞机的结构越来越复杂,这对飞机维修提出了不小挑战,将电子测试技术应用到飞机维修中,能更好地协助工作人员完成维修工作,基于此,本文分析常见的电子测试技术,研究电子测试技术在飞机维修中的应用,以供参考。

飞机维修中电子测试技术应用研究 下载:89 浏览:1692

徐明 《中国科学研究》 2022年5期

摘要:
随着飞机使用量增加,飞机事故也开始频发,不仅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还使乘客生命受到威胁,严重阻碍飞机行业的发展。所以必须重视飞机维修,确保飞机运行安全,降低乘客乘坐风险。电子技术是新兴科技,可通过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实现设备的自动化,在各个领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对飞机维修中电子测试技术的应用进行研究。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