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区域绿色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的关系——基于我国省级面板的实证分析 下载:29 浏览:211

党晨鹭 《中国经济》 2019年10期

摘要:
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金融结构优化、绿色金融发展与区域产业结构升级效应之间的作用机理,然后运用数据对我国不同区域的金融结构优化、绿色金融发展和产业结构发展水平分别进行统计描述,最后构建固定效应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

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绿色金融发展策略探究 下载:57 浏览:400

雷博雯 方建珍 《现代经济研究进展》 2020年10期

摘要:
绿色金融作为实现绿色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绿色金融,促进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近年来,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在绿色金融发展方面提出了许多政策,也取得了许多成绩,但与此同时也存在着绿色金融概念不够明确、环保认知缺乏深度、绿色金融体系不够完善、绿色金融产品服务种类单一以及金融专业人才缺乏等问题。本文试图明晰绿色金融内涵,分析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绿色金融发展现状并提出发展建议,拓宽商业银行绿色金融发展渠道,以期推动农村商业银行绿色金融发展。

生态文明视角下绿色金融价值逻辑与实践路径研究 下载:65 浏览:431

严思屏 《现代经济研究进展》 2020年8期

摘要:
金融市场是生态资源金融价值得到充分挖掘的重要平台,有助于解决我国部分地区生态优势无法转化经济优势的长期性问题。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为绿色金融发展提供有利的外部机遇,需要从政府服务和市场机制两方面共同推动。绿色金融价值逻辑体现在内涵要求、前提基础和实践导向上,这与生态文明建设本质是一致的。本文认为,中国绿色金融亟须解决法律法规突破、产品创新、配套政策、评估机制等实践问题,建议从政策法规、产品工具、机制保障方面加强协调,以合力思维推动绿色金融发展。

我国商业银行绿色金融发展难题及对策研究 下载:32 浏览:308

张乐 《当代市场营销》 2020年7期

摘要:
我国践行绿色发展亟需以商业银行为主体绿色金融的支持。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绿色金融发展主要存在发展差距较大、绿色标准不统一、绿色项目利润薄、信息披露不完善等突出问题。文章从政府层面,提出明确绿色标准、严格环保执法、严格约束非绿色项目发展等建议,而企业自身,应着力于坚持绿色产品创新、提高绿色项目回报率、培育全银行业绿色责任意识等方面的工作。

商业银行开展绿色金融项目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 下载:52 浏览:488

姚书淇 孙红梅 《金融研究杂志》 2020年10期

摘要:
金融风险在许多方面影响着商业银行开展绿色项目,产生风险的原因众多,制度体系、机构职能、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因素会不同程度地影响金融企业开展绿色项目,哪些因素是绿色金融发展的主要因素需要进行探讨。以上市商业银行2013~2017年五年数据为样本,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政府的绿色项目支持力度、污染企业审核程度、坏账风险、环境意识等影响因素进行实证,提取出两个主成分因子,将两个主成分归纳为绿色金融发展环境和金融企业内部应对措施两方面。这表明绿色金融发展环境与金融企业内部应对体系作为最主要的两个影响因素对商业银行绿色项目的开展至关重要,并提出针对性建议。

浙江省排污权抵押贷款实践特征分析 下载:45 浏览:374

杨斌 严俊 曹艳 陈佳 《可持续发展与创新》 2018年11期

摘要:
排污权抵押贷款是排污权交易制度的衍生政策,也是绿色信贷的创新产品,更是浙江省绿色金融发展的重要突破口之一。本文在全面调查浙江省排污权抵押贷款实践情况的基础上,归纳总结该项政策的发展历程和现有实施模式,分析其实践特征并剖析主要成因,为今后推进该项政策提供参考。

绿色金融在生态经济带建设中的探索——以玉溪市为例 下载:43 浏览:350

汤茂洋 《金融研究杂志》 2019年4期

摘要:
近年来政策端的持续发力,为绿色金融支持生态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本文对生态经济和绿色金融的概念、玉溪市"三湖"生态经济带经济金融概况进行梳理总结,并对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剖析,最后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金融支持有色产业循环经济融资与风险防控探讨——河池视角 下载:44 浏览:375

骆伦良 《金融研究杂志》 2019年1期

摘要:
在广西有色金属产业因企业污染、破产、停产等因素影响而受重创情况下,有色金属产业升级转型,走循环经济发展之路势在必行。本文以中国有色金属之乡——河池市为例,探讨金融支持有色产业循环经济融资与风险防控问题。文章从调查河池市有色产业循环经济发展及融资状况入手,分析金融支持有色产业循环经济融资面临产业基础弱、缺乏融资配套政策、融资渠道创新不足、信贷风险处置难等四个方面问题,提出了金融支持有色产业循环经济融资的五项措施,针对风险防控工作提出三项建议,意在推进建立银企长期合作伙伴,共建良好融资环境。

我国绿色金融债券的现状及发展思考 下载:69 浏览:740

孙培信 《金融研究杂志》 2025年4期

摘要:
我国在2020年提出了“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以下简称“双碳”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绿色金融体系的参与,需要绿色债券金融工具的资金支持。而在2022年,作为绿色债券重要组成部分的绿色金融债券,发行量再攀高峰达到了2963.57亿人民币的发行规模,发展潜力十足。在此背景下,本文总结了绿色金融债券的三类发行主体,梳理了有关绿色金融债券的政策文件,分析了2016年到2022年绿色金融债券市场的发展现状,并从中提炼出遇到的问题与挑战,最后给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旨在实现我国绿色金融债券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绿色金融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 下载:68 浏览:759

张慧敏 《金融研究杂志》 2025年3期

摘要:
绿色技术创新是推动经济绿色转型、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引擎。为探讨绿色技术创新所面临的“动力”问题,本文将金融发展与绿色技术创新纳入统一理论框架, 本文首先分析了绿色技术创新的内涵;其次,梳理了绿色金融的定义;最后,综述了当前学者关于绿色金融对绿色技术创新影响的观点并提出建议。

绿色金融研究文献综述 下载:76 浏览:785

张雅兰 《金融研究杂志》 2025年1期

摘要:
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恶化与气候变暖等外部因素对经济发展与人类生产生活造成负面影响,绿色发展理念逐步成为全球共识。绿色金融应运而生,并在近年来得到快速发展,中国已经成为国际绿色金融发展的引领者之一。随着我国绿色金融市场的发展,学术界对绿色金融的研究也在不断的丰富。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对绿色金融文献进行梳理:一、绿色金融的概念界定,二、绿色金融对企业的影响,三、绿色金融的发展以及面临的主要挑战。通过总结梳理已有文献,发现绿色金融方面的研究还存着基于经验证据的实证研究不足、对于除绿色信贷和绿色债券以外的其他绿色金融产品研究不足以及关于市场参与者的研究较少等局限。后续文章可以从以上三个角度入手,丰富绿色金融研究,为构建绿色金融体系提出有益建议。

基于环境规制背景下金融法的绿色转型 下载:155 浏览:2556

李晓晓 《争议解决研究》 2021年12期

摘要:
本文以环境规制政策为背景并分析其现状,将环境保护政策与环境法、金融法三者进行融会贯通。提出金融法绿色转型升级面临的困境和不足并从银行、证券、保险业三大金融行业提出建议。具体而言,银行业应该建立相关环保银行和环保基金会;证券业对于证券发行方面的审核应该加入国家相应的环境要求考量,符合要求的企业予以优先考虑;保险业要不断完善环境相关保险法律,将环境保护责任险运用到更多行业去。金融界绿色转型升级可以进一步实现生态—经济—民生的绿色蜕变。

绿色金融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绿色金融的探索和实践 下载:170 浏览:1789

娄永海 《中国经济》 2023年10期

摘要:
绿色金融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经济发展模式转型升级。绿色金融发展符合我国高质量发展的主题,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本文结合绿色金融的内涵、实施路径,就如何多元化开拓绿色金融途径的思索,分析绿色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绿色金融通过为企业绿色创新提供资金,推动绿色产业蓬勃发展,引导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实现产业节能减排、创新驱动的高质量发展目标。基于此,提出绿色金融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建立统一标准,丰富绿色金融产品;完善监管机制,构建科学的约束与激励举措;构建统一交易平台,打通合作壁垒,寻求长足发展。

碳中和目标下绿色金融的发展探析 下载:294 浏览:2926

金杭丹 《中国经济》 2022年3期

摘要:
碳中和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企业个人所排放的温室气体总量与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的温室气体吸收量相同,实现二化碳零排放。我国已于2020年9月22日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出我国将于2030年太排放利达至巅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实现碳中和是我国未来发展的主要目标,也是我国实现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利益。金融作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元素,必须要与碳中和目标相结合,合理规划绿色金融发展业务和绿色金融体系,加强绿色金融监管,以此来构建全社会参与绿色金融达成碳中合目标的重要发展路径。

迈向可持续未来:我国绿色金融的发展与挑战 下载:477 浏览:1547

唐梓钦 《可持续发展与创新》 2023年8期

摘要:
绿色金融作为一种融合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实践,在我国得到了快速发展。本文从绿色金融的概念与特点入手,探讨了我国绿色金融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的挑战。绿色金融的概念包括了以环境和社会可持续性为导向的金融活动,具有多元化、风险管理和长期性等特点。在我国,绿色金融得到了政府政策的支持和引导,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金融创新和工具不断涌现,绿色金融标准和指引也在不断完善。然而,我国绿色金融发展仍面临标准体系不完善、信息披露和透明度不足、监管体系亟待完善、缺乏专业人才和技术支持以及风险管理和评估面临挑战等问题。为推动绿色金融的发展,建议加强标准体系建设、信息披露与透明度提升、监管体系完善、专业人才培养与技术支持以及国际合作与交流。这些经验和启示对于我国绿色金融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绿色金融助力乡村振兴 下载:269 浏览:2880

韩仁杰 《中国城镇》 2023年3期

摘要:
绿色金融在实践与应用中都与我国绿色发展同频共振,也为地区和国家的发展提供了助力。绿色金融指引绿色投资,在乡村振兴这一背景下,将金融资源与乡村绿色发展结合,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钢铁行业碳排放关键因素及绿色低碳发展方向 下载:184 浏览:1851

陈超1 周奇彬2 邢友利3 《低碳研究》 2022年5期

摘要:
钢铁行业作为碳排放量非常高行业的行业之一,是我国双碳目标中重要一环。通过调查长流程钢铁企业碳排放的产排点,为钢铁行业减碳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同时也为钢铁行业的绿色低碳转型升级金融辅导。

商业银行绿色金融业务创新发展的理论、问题与对策 下载:154 浏览:838

​石硙 《金融研究杂志》 2024年12期

摘要:
绿色金融是实现实体经济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桥梁,是促进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推动力量。商业银行作为金融资源配置的重要载体,在国家政策的执行层面发挥关键作用。近年来,我国绿色金融的政策制度不断完善,地方性探索和实践持续开展,各大商业银行的绿色经营理念在不断加强,开展了系列创新尝试。然而,由于法律法规、信息披露、激励导向、创新能力等方面存在不足,商业银行开展绿色金融业务受到一定局限。

以三明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为例分析绿色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机制与路径 下载:124 浏览:812

王祝英 《金融研究杂志》 2024年9期

摘要:
本文探讨了三明市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的发展策略及其在促进乡村振兴方面的实践和成效。绿色金融作为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工具,通过提供资金支持和风险管理,促进了三明市农业现代化、生态旅游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发展。研究表明,绿色金融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和可持续性,也助力了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并显著改善了农村的生态环境。然而,推广绿色金融的过程中也面临着政策完善、技术创新及市场接受度等方面的挑战。文章通过分析三明市的案例,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和改革措施,旨在解决这些挑战,以促进绿色金融的进一步发展和乡村振兴的实现。本研究不仅为三明市乃至中国其他地区提供了实践经验,也为全球推广绿色金融提供了参考。

以优质金融服务做好五篇大文章 下载:132 浏览:778

​陈凤妍 《金融研究杂志》 2024年8期

摘要:
本文在分析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意义的基础上,提出新形势下银行可采取的有效措施,不断加大对国家战略的支持力度,助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