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高等院校在军民融合战略中的定位及发展对策 下载:78 浏览:456

李燕1 邹洋2 都业爽3 高新华4 《中国科学与管理》 2018年9期

摘要:
高等院校是国家国防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学科、人才、创新基础研究优势,是支撑国家装备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本文以高校在贯彻落实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为切入点,详细分析了当前影响军民融合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借鉴新的交叉融合研究背景下的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下载:97 浏览:363

白璐 李艳辉 《物理进展》 2019年12期

摘要:
本文结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应用物理系在新的交叉融合研究背景下的电动力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的过程及经验,介绍了在实践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开展并扩充课堂内外的知识体系、增加教学与科研的广泛融合、扩展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等课程改革的实践探索过程中的多种尝试和思考。这些相关的研究为新时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学生在新的交叉融合背景下掌握知识、提高教学的质量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共同性的重建与共产主义观念 下载:78 浏览:461

袁立国 《哲学研究进展》 2018年10期

摘要:
在现代性视域内,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的建构意在克服资本主义所导致的社会共同性缺失和私人社会的兴起。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的理论本义是"共同性",它是实现人之经济生活与政治生活、个性存在与类存在相统一的共同生活。在思想渊源上,"共同性"奠基于启蒙所建构的内在性。马克思以唯物史观和政治经济学批判在双重维度上深化了启蒙。第一个维度是批判性的,即坚持内在论立场,彻底终结现代性的内在与外在、政治与自然的辩证法,把启蒙的核心价值推进到解放的层面;第二个维度是建构性的,即从内在性生成主体性,以主体性(无产阶级)作为共产主义的存在论前提,把资本主义现代性扬弃为全球自由联合体。

技术市场中影响技术供需主体选择合作方的关键因素识别 下载:66 浏览:427

王方1,2 李华1,2 张毅3 《中国科学与管理》 2018年1期

摘要:
技术市场的"大数据(Big Data)"时代已经来临。针对我国在"大数据"环境下建设全国统一大技术市场过程中技术供给与需求信息收集和发布标准或规范缺失问题,通过文献分析的方法,初步构建了技术市场中影响技术供需主体选择合作方时的因素体系,并结合对陕西省30所高校、25家企业和8个科研院所等的调研数据对其进行了修正和量化。最后,运用灰色接近关联度分析模型计算得出了影响技术供给方选择技术需求方时的10大关键因素和影响技术需求方选择技术供给方时的10大关键因素。

关露与汉译小说《虹》的传播 下载:89 浏览:488

朱佳宁 《文学研究》 2018年3期

摘要:
《虹》在最初发表时就已经受到我国翻译者的关注。《虹》的广受欢迎,主要源于其思想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契合了战时鼓舞民心的迫切需要。《虹》是关露接任刊物《女声》主编后刊载的唯一一部汉译文学作品,将这样一部世界反法西斯文学的名篇刊载到沦陷区刊物上本就冒险,她在刊物中特意针对这部作品进行了一些"隐蔽式"处理:借用了苏联与日本尚未正式宣战的契机发表作品;巧妙运用《女声》杂志本身的特点为《虹》的刊出打掩护;通过与"编者按"的配合,将作品的重点模糊化;还突出强调翻译作品的来源是日本。

贵金属纳米颗粒-二维过渡金属硫化物复合纳米结构:制备技术与光电性能综述 下载:85 浏览:419

吴治涌1 水世显1 张显1 杨鹏1,2,3 万艳芬1,2,3 《新材料》 2019年5期

摘要:
过渡金属硫化物是由过渡金属元素和硫族元素构成,结构通式为MX2,其中M和X分别代表过渡金属和硫族元素。与石墨烯类似,过渡金属硫化物也是二维层状材料,层内由共价键键合形成六角网状结构,层间由范德华力相互作用堆积而成。然而,纯的石墨烯的零带隙限制了其在大多数电子和光电子上的应用。相反,已有研究表明,MoS2由块体材料厚度逐渐减小为单层材料时,其能带结构由间接带隙转变为直接带隙。同样,电子输运测试结果表明,二维过渡金属硫化物具有高的载流子迁移率、大的开关比等。但是二维过渡金属硫化物光吸收及光发射强度低,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该材料在光电领域的应用。为了突破二维过渡金属硫化物自身光吸收和光发射强度低的局限性,科研工作者将贵金属纳米颗粒独特的等离激元共振效应作为激发泵浦,增强二维过渡金属硫化物的光致发光效率,使贵金属纳米颗粒-二维过渡金属硫化物复合纳米结构展现出独特的光学性能和电学性能,为其在光学、生物、存储、电学以及催化等领域的应用开辟了新的道路。目前,对贵金属纳米颗粒-二维过渡金属硫化物复合纳米结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利用贵金属纳米球、纳米棒、纳米岛、纳米盘、纳米天线、纳米核壳等结构对光进行汇聚,激发贵金属纳米结构中的表面等离激元,再将能量转移给二维过渡金属硫化物,进而在其中产生高强度的光吸收和光发射,对其光学特性产生明显的调制作用,并研究该复合纳米结构的光致发光和光生电流的增强特性。前期报道中主要采用电子束刻蚀、旋涂、浸润等方法来构筑复合纳米结构,但以上方法构筑的复合纳米结构中贵金属纳米颗粒沉积位置不可控,无序的纳米颗粒易在过渡金属硫化物的边缘和缺陷位置沉积,导致基面位置纳米颗粒厚度不均匀,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该复合纳米结构的应用。另外,当前关于贵金属纳米颗粒的形貌、尺寸、排列方式及间距等结构参数对复合纳米结构光电性能的影响的研究较少。本文综述了几种贵金属纳米颗粒-二维过渡金属硫化物复合纳米结构的构筑方法,并综合对比了不同构筑方法的利弊,评述了其光致发光和光生电流强度的改变,最后结合本课题组的研究工作展望了贵金属纳米颗粒-二维过渡金属硫化物复合纳米结构的发展前景。

不同晶面的氢终端单晶金刚石场效应晶体管特性 下载:53 浏览:425

张金风1 徐佳敏1 任泽阳1 何琦1 许晟瑞1 张春福1 张进成1,2 郝跃1 《现代物理学报》 2020年4期

摘要:
通过微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淀积技术生长单晶金刚石并切割得到(110)和(111)晶面金刚石片,以同批器件工艺制备两种晶面上栅长为6μm的氢终端单晶金刚石场效应管,从材料和器件特性两方面对两种晶面金刚石进行对比分析.(110)面和(111)面金刚石的表面形貌在氢终端处理后显著不同,光学性质则彼此相似.VGS=–4 V时,(111)金刚石器件获得的最大饱和电流为80.41 m A/mm,约为(110)金刚石器件的1.4倍;其导通电阻为48.51 W·mm,只有(110)金刚石器件导通电阻的67%.通过对器件电容-电压特性曲线的分析得到,(111)金刚石器件沟道中最大载流子密度与(110)金刚石器件差异不大.分析认为,(111)金刚石器件获得更高饱和电流和更低导通电阻,应归因于较低的方阻.

电磁诱导透明暗孤子的耗散变分束缚分析 下载:59 浏览:350

谭康伯 路宏敏 官乔 张光硕 陈冲冲 《现代物理学报》 2019年7期

摘要:
基于电磁精确控制的考虑,对半导体固态系统中电磁诱导透明所形成的暗孤子态进行了动力学研究.在此涉及多物理场的复杂系统中,通过变分技术对耗散与非线性相干作用下相应的同态暗孤子动力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耗散削弱作用与相干耦合作用之间所形成的系统性平衡约束对暗孤子时空演化的精密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一种抛物线型内插滤波器的FPGA实现 下载:82 浏览:414

李玉峰1 邓军2 曹博2 李洁洁2 《无线电研究》 2018年10期

摘要:
软件无线电中,插值滤波的算法是利用DSP来实现的,虽然其执行起来可移植性较好,开发周期较短,但存在运行速度慢、效率低的问题。使用硬件来实现有诸多优点,如运行速度快、效率高、可提高数据吞吐量和降低功耗。提出一种针对该算法的硬件实现方法,将内插滤波算法适配到一个合理的VLSI体系结构中。在拉格朗日立方插值器的基础上,为获得内插估计值而采用的分段抛物线内插滤波器,采用Farrow结构来提高滤波器的运算速率,并在FPGA上仿真,运行实现。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正确、有效。

基于不同散射机制特征的海杂波时变多普勒谱模型 下载:45 浏览:343

张金鹏1,2 张玉石1 李清亮1 吴家骥2 《现代物理学报》 2019年3期

摘要:
海杂波的多普勒谱建模对采用多普勒处理技术的雷达进行有效的海杂波抑制和目标检测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分别考虑Bragg,白冠和破碎波三种散射机制对应的多普勒谱分量的特征,对三种谱分量的频移和展宽进行分离,并引入附加速度频移量,提出了基于不同散射机制特征的雷达海杂波时变多普勒谱模型.该模型假设谱强度为受观测时间区间影响的随机变量,能够同时适用于平均多普勒谱与短时多普勒谱建模.通过分别对黄海海域实测的岸基P,S波段海杂波平均多普勒谱与短时多普勒谱建模测试,结果表明该模型相对传统模型的建模精度更高,尤其体现在短时谱的观测时间较长和平均谱形式较为复杂的情况下,建模误差显著减小.

高度不平衡数据的代价敏感随机森林分类算法 下载:57 浏览:336

平瑞 周水生 李冬 ​ 《人工智能研究》 2020年6期

摘要:
在处理高度不平衡数据时,代价敏感随机森林算法存在自助法采样导致小类样本学习不充分、大类样本占比较大、容易削弱代价敏感机制等问题.文中通过对大类样本聚类后,多次采用弱平衡准则对每个集群进行降采样,使选择的大类样本与原训练集的小类样本融合生成多个新的不平衡数据集,用于代价敏感决策树的训练.由此提出基于聚类的弱平衡代价敏感随机森林算法,不仅使小类样本得到充分学习,同时通过降低大类样本数量,保证代价敏感机制受其影响较小.实验表明,文中算法在处理高度不平衡数据集时性能较优.

基于深度学习的芯片图像超分辨率重建 下载:67 浏览:381

范明明1 池源2 张铭津1 李云松1 《人工智能研究》 2019年8期

摘要:
考虑到卷积神经网络可以通过训练过程引入图像的先验知识,文中提出基于深度学习的芯片图像超分辨率重建.利用卷积神经网络改善迭代反投影法的初始估计图像,通过迭代过程引入图像序列间的互补信息,建立芯片图像的样本集.实验表明,在不同放大倍数下,改进算法的客观评价指标平均值均较高,在芯片图像中的电路密集处,改进算法的主观视觉感受也较好.同时,文中算法适用于自然图像.

保持二元关系不变的概念约简 下载:68 浏览:471

曹丽1 魏玲1 祁建军2 《人工智能研究》 2018年11期

摘要:
受形式概念分析中因子分解的启发,借鉴属性约简的思想,从概念角度上思考,提出保持二元关系不变的概念约简.首先给出保持二元关系不变的概念约简的定义及概念协调集的判定定理.然后根据形式概念在保持二元关系不变的概念约简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将形式概念分为核心概念、相对必要概念、不必要概念.最后分别研究3类概念的特征,从二元关系和算子角度考虑,得到三类概念的相关结论.上述结果有助于进一步的算法研究与应用及更深入的理论分析工作.

人脸画像合成研究的综述与对比分析 下载:91 浏览:486

王楠楠 李洁 高新波 《人工智能研究》 2018年1期

摘要:
人脸画像合成通常是在给定一些训练画像-照片的前提下,将一张输入的人脸照片转换为画像的过程.目前并没有一个系统性的实验对比分析揭示当前此过程面临的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思路.文中对具有代表性的各类方法进行综合深入对比与分析.人脸画像合成方法归纳为2类:数据驱动类方法(即基于样本的方法)和模型驱动类方法.数据驱动方法由3类方法组成:基于子空间学习的方法、基于稀疏表示的方法和基于贝叶斯推断的方法.模型驱动方法直接学习照片到画像的映射关系.文中给出一些之前文献中并未发现的有意义的结论和展望.

语义通讯——智能时代的产物 下载:98 浏览:490

石光明 李莹玉 谢雪梅 《人工智能研究》 2018年1期

摘要:
通讯技术从信源信道编码,到载波调制机制,再到超宽带通讯,这些信号层面的通讯技术已逼近香农界,以传送数据或信号波形的当前通信技术往哪里发展?文中总结新型人工智能技术对通讯技术变革的引导作用,提出新的通讯方式,即语义通讯.相比当前通讯中的"形式通讯",语义通讯的核心是"达意通讯"或"内容通讯".它通过知识库的建立实现类似的目的,即"达意"通讯而非数据通讯,并且通过信息发送方与接收方之间知识库的匹配,实现信道的混用,提高容错率.这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人工智能通讯方式,即类脑通讯的方式.这种以"达意"为基础的类脑通讯将极大地减少实际需要传输的数据量,有效解决大数据时代对通讯技术带来的挑战.文中提出语义通讯的构想,并阐述语义通讯的基本特征,语义的基本元素、语义编码和解码,待研究内容以及需要解决的挑战问题.

含有分数阶PID控制器的随机动力系统可靠性分析 下载:73 浏览:437

李伟1 张美婷1 赵俊锋2 黄冬梅1 《动力技术研究》 2019年1期

摘要:
随着粘弹性材料在工程结构中的广泛应用,刻画工程结构中粘弹性材料遗传特性和长记忆性的分数阶微积分成为研究的热点,特别是具有分数阶微积分特点的PID控制器更是从理论上和应用上受到关注.本文研究高斯白噪声激励下含有分数阶PID控制器的随机结构动力系统的可靠性问题.利用慢变过程的特征以及广义积分的性质,对分数阶PID控制器在数学上进行了近似处理,之后应用能量包络随机平均法确定了可靠性函数满足的后向Kolmogorov方程以及首次穿越时间统计矩满足的广义Pontryagin方程.结果表明:在分数阶控制器中,较小的分数阶α和较大的分数阶β均可以得到较为理想的可靠性结果,并且这些均与蒙特卡洛仿真结果一致,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基于排队模型的网络性能仿真与安全评估技术 下载:57 浏览:461

刘立芳1 赵丽莎1 齐小刚2 熊伟3 《建模与系统仿真》 2018年7期

摘要: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网络安全威胁层出不穷,各国对网络安全越来越重视。在分析总结网络安全威胁的原理特点后,给出三种主动安全威胁模型,即饱和安全威胁、删除安全威胁、篡改安全威胁。利用OPNET仿真工具建立多业务通信网络模型,其中网络节点模型是基于排队论而建立的模型。实验仿真设置不同业务强度参数以便获得不同网络状态下的网络性能状态。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网络安全威胁效果进行评估。

一种宽带小型化的双圆极化天线设计 下载:57 浏览:445

宋道军1 齐照辉2 尹应增3 《天线研究》 2024年5期

摘要:
设计了一种覆盖X频段的双圆极化天线,通过1个3dB电桥分别给2个垂直交叉放置的Vivaldi天线馈电来实现双圆极化。为了实现宽带小型化,在Vivaldi天线表面开槽并且电桥采用耦合形式实现。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天线整体尺寸为0.48λ×0.48λ×0.5λ(λ对应最低频率处波长),能够在8~12GHz的频带内实现天线驻波比(VSWR)<2,轴比为3dB,带宽为40%的左旋和右旋圆极化。

一种星载天线金属网PIM性能的波导测试方法 下载:51 浏览:444

崔镇1,2 马小飞2 施锦文2 李维梅2 周兰兰2 彭健2 《天线研究》 2024年5期

摘要:
金属网的无源互调(PIM)是大功率星载网状天线的一项重要性能参数。传统的金属网无源互调测试主要采用空间辐射法,但空间辐射法需要的金属网样件尺寸大,测试效率低。对此,提出一种基于三端口模块波导测试系统的金属网无源互调性能测试方法。为验证测试方法的有效性,搭建了基于三端口模块的金属网PIM性能测试系统,并对传统型和改进型2个金属网样件进行了PIM性能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改进后的金属网PIM性能提升了50dB以上。本文提出的金属网PIM性能测试方法使用的三端口测试系统集成度高,性能稳定,系统搭建效率高。相比传统的空间辐射测试法,本文方法的测试样件尺寸减小了一个数量级,为快速研究新型低PIM金属网提供了有力支持。

信息化校园多媒体教室管理思考 下载:70 浏览:533

韩谨 《课程教育研究》 2019年8期

摘要:
本文紧密结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多媒体教室现状,旨在建立信息化多媒体教室管理体系,探索多媒体教室管理的新方案。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