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巴西生物安全法和监管体系建设及对我国的启示 下载:18 浏览:206

郑颖2 陈方1 《中国科学研究》 2020年6期

摘要:
巴西是世界第二大转基因作物国家,其生物技术在农业领域已应用十分广泛。巴西于2005年颁布实施了新版《生物安全法》,以定义巴西科技研发和生产过程中生物技术安全应用的指导准则。本文追溯了巴西生物安全立法过程,总结了该法的内容要点,并梳理了该法令颁布后为适应生物技术发展而颁布的相关新法令和规范,描述了巴西生物安全监管、教育和信息体系的主要构成,较完整地展现了巴西生物安全法律体系和实践经验。巴西生物安全立法为其生物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分工明确的生物安全监管体系为科研提供了支撑作用;巴西所实施的保障公众参与权和知情权以及实施生物安全普法教育等重要举措,都能为我国制定生物安全及相关法律法规提供有益参考。

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相关基因orf290功能域的初步研究 下载:76 浏览:480

姜慧 杨梦醒 陈为 刘学群 王春台 谭艳平 《生物技术研究》 2019年9期

摘要:
探讨线粒体基因orf290主要功能结构域与水稻配子体细胞质雄性不育的关系。[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ORF290功能结构域,构建其不同功能结构域的表达载体,完成遗传转化,采用碘-碘化钾染色法观察阳性植株的花粉育性及小穗育性,统计分析ORF290功能结构域与育性的关系。[结果]与保持系相比,各功能结构域的转基因植株农艺性状的差异不明显,花粉育性及自然结实率均有所降低,35S::orf290(T0代)、35S::Rf1b 5'-orf290(T1代)、35S::Rf1b 5'-orf216(T0代)和35S::orf216(T0代)花粉育性(结实率)分别为:50. 7%(46. 5%)、33%(42. 15%)、38. 7%(37. 9%)和60. 8%(50%)。[结论]结果表明orf290是细胞质雄性不育相关基因,且ORF290功能结构域位于C端,N端具有线粒体定位信号。

抗草甘膦转基因作物分子育种策略 下载:77 浏览:492

张云彤 王瑞楠 孙墨楠 贾惠舒 李晓薇 刘伟灿 李海燕 《生物技术研究》 2019年7期

摘要:
杂草生长茂盛给农田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而草甘膦的高效除草则有利于防治农业杂草。培育抗草甘膦作物也为农业杂草管治带来了便利。近年来,已从微生物、植物中均挖掘到了草甘膦抗性基因并用于开发抗草甘膦转基因作物,该文根据这些抗性基因作用的不同机制总结了抗草甘膦转基因作物的育种策略及其利弊,并对未来抗草甘膦作物的发展方向进行讨论。

利用社会性科学议题在生物学课程中促进学生的品格和价值观教育 下载:68 浏览:478

刘辰艳1 张颖之2 《生物学报》 2020年3期

摘要:
基于国外包含生态观、道德和社会责任的品格和价值观理论及相关研究,提出了在社会性科学议题情境中促进学生品格和价值观的教学活动框架,并以转基因社会性科学议题为例呈现教学活动的设计,拓展我国品格和价值观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为生态教育、道德教育及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提供新的思路和启示。

橡胶草GGPPS启动子功能区的缺失分析 下载:26 浏览:468

杨露露 朱乐乐 何丽娜 闫洁 《农业学报》 2018年12期

摘要:
在对橡胶草GGPPS基因进行功能分析并克隆得到的GGPPS基因启动子的基础上,采用5'缺失分析的方法研究橡胶草GGPPS基因启动子功能区的顺式作用元件,将构建的pCAMBIA1301-ProTkGGPPS-GUS及各个缺失片段植物表达载体采用农杆菌介导瞬时转化洋葱内表皮细胞验证其活性。结果表明:除了GGPPS启动子全长活性稍微较弱外,其余几个缺失片段(GGPPS1F、GGPPS2F、GGPPS3F)活性均很强,能够高效驱动下游GUS基因的表达,并遗传转化模式植物拟南芥,成功获得各载体转基因苗,为后续研究启动子上顺式作用元件生物学功能奠定基础。

转基因vp28蓝藻口服疫苗半数有效量测定及其对斑马鱼的安全评价 下载:72 浏览:489

徐杨1 谢京昆1 李赟卉1 苏永政1 何培民1,2 贾睿1,2 《水产研究进展》 2021年3期

摘要:
为了探究转基因蓝藻作为口服疫苗来防治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的效果,本研究将转基因vp28蓝藻口服疫苗投喂凡纳滨对虾幼苗,验证其剂量梯度抗WSSV的影响,并测定其半数有效剂量(ED50)。以该剂量为依据投喂斑马鱼,通过测定斑马鱼体内的酶学指标、观察组织切片及养殖水体中氮磷等的变化,来探究转基因vp28蓝藻口服疫苗对水生生物和水体环境造成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随着转基因蓝藻口服疫苗剂量的增加,凡纳滨对虾幼苗抗WSSV的能力随之增强,测得ED50为0.027g。分别使用野生型和转基因型蓝藻配合饲料投喂斑马鱼15d,投喂结束后其生长状态良好、游动正常;投喂前后身体颜色无明显差异,不同组间体长增长不显著。转基因组斑马鱼中过氧化氢酶活力稍低于空白组和野生型组,过氧化物酶活力随着投喂天数的增长而呈降低趋势;水质监测发现,总氮日均波动变化且变化幅度较小,总磷在投喂期间有所提升,15d时恢复到初始投喂日的水平。投喂蓝藻的2组氨氮均要低于空白对照组,氨氮含量的提升对斑马鱼的抗氧化能力存在一定影响;组织切片发现,各组斑马鱼的肝脏、心脏组织细胞无明显差异。研究表明,转基因vp28蓝藻口服疫苗可有效增强凡纳滨对虾抗WSSV能力,且抗病能力随着口服疫苗剂量的升高而增强;投喂斑马鱼后,斑马鱼无明显的毒理效应,且对水质影响较小;转基因vp28蓝藻作为亚单位疫苗投放对水生生物的影响较小,可为后续产业规模应用提供基础。

农业转基因作物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下载:62 浏览:669

王智慧 《农业研究进展》 2024年12期

摘要:
本文旨在探讨农业转基因作物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重点分析了转基因生物技术的育种过程、转基因作物的种类以及当前主要的转基因作物检测方法。通过详细阐述生物表型检测法、蛋白检测法、基因检测法以及其他新兴检测方法,本文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全面的技术参考。随着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的不断增加,转基因作物检测方法的准确性和效率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不仅总结了现有方法的特点与优势,还指出了未来研究可能的发展方向,为转基因作物检测领域的技术进步提供了理论支持。

五味子醇甲对APP/PS1小鼠学习记忆和NF-κB p65的影响 下载:62 浏览:495

宋琳1 朴钟源2 张丽梅2 姚丽芬3 陆一婵4 《中国中医药》 2020年8期

摘要:
目的研究五味子醇甲(SCH)对APP/PS1双转基因痴呆小鼠行为学和NF-κB p65的影响。方法将35只APP/PS1双转基因痴呆小鼠随机分为模型(APP/PS1)组、五味子醇甲(SCH+APP/PS1)组;另以同背景同月龄的C 57 BL/6 J阴性小鼠为空白(WT)组。SCH+APP/PS1组给予SCH悬浊液灌胃(2.6 mg·kg-1·d-1),模型组和空白组给予等量蒸馏水灌胃。各组灌胃30 d进行Mirror水迷宫空间探索试验后取材。HE染色法观察皮层及海马CA1区神经细胞的形态结构。运用DCFH-DA法检测脑组织活性氧(ROS)含量。Western印迹检测法检验磷酸化核转录因子(NF-κB p65, pp65)的表达。结果与APP/PS 1组相比,APP/PS 1+SCH组有效区停留距离及时间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APP/PS 1+SCH组穿越有效区次数和平台区停留距离增加,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PP/PS 1+SCH组HE染色观察皮层有部分神经细胞萎缩、减少,较APP/PS1组明显好转,海马细胞排列整齐度尚可、较均匀。与APP/PS1组相比,APP/PS1+SCH组能降低ROS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P/PS 1+SCH组皮层及海马pp65蛋白相对表达量下调(P<0.05,P<0.01)。结论 SCH可能通过降低ROS含量和抑制pp65保护脑组织形态结构和提高APP/PS1鼠空间探索记忆能力。

督脉电针对APP/PS1双转基因痴呆小鼠行为学和海马区Aβ沉积的影响 下载:82 浏览:510

邵淑君1 李华岳2 邬继红1 唐银杉3 高誉珊4 张淑静4 向杜炼1 《中国中医药》 2020年4期

摘要:
目的观察督脉电针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小鼠行为学和海马区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rotein,Aβ)表达的影响,探讨针刺疗法抗痴呆的作用机制。方法 7月龄雄性APP/PS1小鼠共2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组,每组10只。以相同遗传背景的C57BL/6小鼠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选取"百会""印堂""人中",隔天针刺干预1次,共15次。采用Morris水迷宫观察各组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各组小鼠海马区Aβ表达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逃避潜伏期增长(P<0.01),游泳距离增加(P<0.01),游泳速度无统计学差异,首次跨越原平台时间延长(P<0.01),距原平台平均距离增加(P<0.01),海马区Aβ表达增多(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逃避潜伏期缩短、游泳距离减少(均P<0.01),游泳速度无统计学差异,首次跨越原平台时间减少、距原平台平均距离缩短(均P<0.05),海马区Aβ表达减少(P<0.01)。结论督脉电针干预可降低Aβ沉积,而提高APP/PS1双转基因小鼠学习记忆和空间探索能力。

转基因技术在农业种植及推广中的应用初探 下载:171 浏览:1850

王苗苗 《农业研究进展》 2022年7期

摘要:
在农业种植与推广过程中,转基因技术发挥着重要作用,相关部门以及工作人员要对转基因技术有正确认识,将转基因技术作用发挥出来。与此同时,可以将转基因技术应用在杂草防除、病虫害防治等不同方面中,通过该种方式,能够提升农作物产量,减少病虫害问题出现。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新技术的运用 下载:145 浏览:1734

吴立捷 《林业研究》 2022年9期

摘要: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作为林业生产运营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使用防治技术种类比较多,新型防治技术的出现为这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极大帮助,营林防治技术、无人机技术、数字化技术、转基因技术和雷达技术等在现代林业虫害防治中得到了有效运用,控制了林业有害生物的进一步发展,解决了以往林业有害生活防治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本文主要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新技术的运用进行了探究。

浅谈转基因在生物延长寿命中的应用 下载:1204 浏览:2251

陈宇航 钱思聪 李新虎 《生物学报》 2021年11期

摘要:
延长寿命后生物的生长期问题, 如人类在不延长寿命时, 成长期为18 - 20年,18岁成年,那么当寿命延长到15000岁时,是否成长期会达到1800岁哪?生长这么多年,人类会不会长到100米高哪?宠物熊猫会长的小山一样大吗?可解决物种灭绝问题,假如大熊猫能活过2 0 0 0 0岁,甚至更久,就会繁殖更多后代,就不会濒临灭绝。对人类文明进步的影响,寿命短,人类要学习10 -2 0年,但是,人类只能工作30年,然后退休、衰 老、死亡,新的个体仍要重复这个过程, 如果寿命延长到15000岁,那么,人类就有更多的时间学习、工作、生活,为整个世界做贡献的时间就长很多。

人体转基因异种器官移植的法律制度研究 下载:145 浏览:1886

姜雨 《法学学报》 2024年3期

摘要:
异种器官移植是保障终末期器官衰竭患者生命权的有效方案,但存在生物医学技术上的风险性和一系列伦理问题,所以应在获益大于风险的原则下,作为研究性医疗产品通过同情使用制度,使患者得到治疗,同时应通过法律手段来预防可预测的风险,并确定因手术造成损害后果的侵权责任,以保障我国公民生命健康事业的发展。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