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基于MVC模式的高校公共教室预定系统设计 下载:92 浏览:519

李秀明1,2 武怀生1 《软件工程研究》 2018年7期

摘要:
针对高等学校公共教室供需双方日益加重的矛盾而造成资源浪费的现状,结合高校教学业务需求,充分参考其他管理信息的功能和设计思想,设计和开发高校教室预订系统。本文分析了高效教室管理的业务流程和数据流程并形成逻辑模型,基于MVC模式的架构,应用ASP/ACCESS设计并实现了教室预订系统。本系统涵盖教室管理前后台管理控制功能及相应的数据统计和报表功能,满足了高等学校利用信息技术对传统资源的科学管理。文章从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开发和架构阐述了系统开发流程,为中小型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社会转型时期乡土课程的价值定位与开发路径 下载:92 浏览:519

袁利平 温双 《中国教育研究》 2018年2期

摘要:
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积极开发乡土课程,只有秉持"兼农"的农村教育价值取向,才能实现农村教育的科学健康发展。乡土课程在内容选择方面需要坚持多元综合性、可持续发展性以及实践体验性等原则,在开发路径的确定中应着重挖掘优秀乡村文化资源,组建乡土课程开发团队,保持不同文化间的张力,以期乡土课程的实施能够有效缓解农村教育发展问题。

国内STEM教育研究热点及现状述评——基于2013—2019年文献关键词可视化分析 下载:70 浏览:460

武存涛 刘建君 《中国教育探索》 2020年5期

摘要:
本文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2013—2019年收录的296篇深度学习研究的相关学术论文为研究对象,以共词矩阵、相似矩阵和聚类分析为研究方法,采用可视化知识图谱梳理出我国深度学习领域的研究趋势和热点。通过分析,国内STEM的研究热点可以分为四类:STEM教育特征研究、STEM教育理念探析、STEM课程研究、STEM教师发展研究。

底线的坚守与高标的追求——当前道德教育的价值博弈 下载:76 浏览:493

焦龙保 《中国教育探索》 2020年4期

摘要:
近年来,社会上频发一系列僭越底线道德的事件,同时又受到多元价值观的影响,人们开始质疑追求高标道德的传统。在这样的状况下,道德教育的价值取向重新得到审视。毫无疑问,道德教育不仅要教育人们守住底线,还要引领人们实现超越、走向崇高。在这两种价值的博弈之中,应实现理想人格与现实目标的统一,确保道德规范与道德信仰的适切,促进价值引领与体验实践的结合,构建个体良善与社会至善的良性社会生态。

指向深度学习的STEM教学模式构建:理念与设想 下载:72 浏览:493

车苗苗 李少梅 《中国教育探索》 2020年3期

摘要:
STEM教育的最终旨归在于帮助学生达到深度学习的目的,本文在梳理STEM教育和深度学习概念、特征的基础上,厘清STEM教育和深度学习的关系,借鉴PBL教学模式,围绕STEM教育培养目标和NRC深度学习能力维度,从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两条主线出发,关注教学目标、教学准备、师生活动、教学评价等关键环节,构建了以真实问题为基点、以实验探究为主线、以循环反复为特色、以小组合作为基础的面向深度学习的STEM教学模式。

中国西部高等教育百年变迁的逻辑进路与审思 下载:42 浏览:468

陈鹏 李威 《教育研究与发展论坛》 2019年7期

摘要:
从清末兴学至今,中国西部高等教育历经百年变迁。从民国初年学区制构想的初步尝试、抗日战争时期文军西征的因势利导、20世纪50年代院系调整的理性设计,到21世纪初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的战略考量,西部高等教育始终遵循"政治论"高等教育发展逻辑,国家干预在西部高等教育现代化进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在新时代"双一流"建设的宏观背景下,国家在西部高等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角色定位,西部高等教育的内生性发展,西部高等教育与区域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耦合性,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内生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问题等,都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

论学科的存在与建设 下载:93 浏览:528

龙宝新 《教育研究与发展论坛》 2018年10期

摘要:
学科是大学存在的标志。实然形态和观念形态是学科存在的两种形态。学问科类化、学问科目化与学术科层化是学科的核心内涵。学科的内核是核心知识。学科发展的实质是学术、学者、文化间的三体联动。学科建制借助学科组织、学科政策、学科平台等制度性安排参与学科发展进程。学科建设的初心是激发学术原生力,促进知识集群化生长,构建良性学术权力格局,孕育高端学术成果。回归初心的学科建设路径是:用学科结构调整促成学科力量间的动态均衡,用学科政策设计催生学科高峰的来临,用学科团队建设构建学科生命的链接点,用学科实力评估来加速学术知识生长。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政策的演进逻辑与理性选择 下载:74 浏览:520

祁占勇 李莹 《教育研究与发展论坛》 2018年8期

摘要: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政策的发展历经了以全面重建为中心的初步建设阶段、以结构优化为抓手的规范发展阶段、以规模扩张为动力的繁荣发展阶段和以内涵建设为重点的深刻变革阶段;遵循着以简政放权为核心的政策动力机制、以价值负载指导利益分配的政策目标取向、以政策工具为策略选择的政策实施过程保障、以文本话语表达的政策话语文化等演进逻辑。未来我国高等教育政策发展要有协调统一的动力形成机制和丰富充分的多元价值取向,过程保障不断创新政策工具,政策话语不断强化民众参与。

场域理论视角下乡村青年教师学习力的审思与提振 下载:43 浏览:450

孙瑞芳 《国际教育论坛》 2020年12期

摘要:
作为发展乡村教育的新生力量,乡村青年教师是提高乡村教育质量的重要突破口。目前,乡村青年教师学习存在内驱力不足、吸纳力弱、互惠力缺乏以及转化力退化等问题。在布迪厄的场域理论视角下,教师学习力的影响因素包括学校场域、教师惯习与主导资本。提振乡村青年教师学习力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通过学校场域为教师赋权增能,在关怀中唤醒教师的学习内驱力;培育教师共同体惯习,在对话中生成教师的学习吸纳力和互惠力;凸显乡土文化资本,在实践中创生教师的学习转化力。

高等师范院校教育实习基地实习管理模式与质量保障的调查研究 下载:76 浏览:404

王乐 《教师教育与创新》 2019年8期

摘要:
选择1所师范院校的38名实习生和3所实习基地作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观察法和比较研究法,从基地学校的实习管理资质、教学指导安排与模式以及实习生的专业成长与反馈3个方面揭示当前教育实习的管理模式与质量保障方面的问题。研究发现,基地学校存在着指导态度、时间安排与程序设计、内容设置与方式选择、实习评价和师资力量等方面的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3点建议:提高教育实习基地的遴选标准,对实习资质实施动态考评,使基地学校对实习工作足够重视;严格规范教育实习管理,科学安排各项实习工作,创新多元实习模式;合理配置优质教师资源,端正实习指导态度,明确指导教师的责任与义务。

论美国师范专业认证工作的特点与走向 下载:84 浏览:511

龙宝新 《教师教育与创新》 2018年7期

摘要:
专业认证是围绕特定社会活动目的来组建认证组织、开展认证工作的过程,多样化的认证目的、多层次的认证机构、"三步走"的认证阶段勾画出了美国师范专业认证活动的当代轮廓。美国师范专业认证工作的4个显著特点是:纯洁性与民间性、持续性与发展性、开放性与科学性、机构权威性与内在有序性。展望未来,美国师范专业认证工作的走向是:提高专业认证标准,走向基于表现的认证,更加关注实践导向的认证,建立各州与认证组织间的合作伙伴关系。

传统伦理道德教育的当代境遇及其超越——以《弟子规》为例 下载:28 浏览:274

沈艳艳 《国际教育论坛》 2018年6期

摘要:
现代生活的进行离不开对传统伦理道德的批判继承,传统伦理道德中的孝悌、谨信、仁爱精神对现代生活的构建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学校教育中,旨在维护社会秩序的伦理道德教育放弃了对人的关注,不合时宜的伦理道德内容面临合法性危机,自我保全理性下的非理性教育方式弱化了伦理道德教育的效果。为强化传统伦理道德的教育影响力,学校教育必须将人作为教育的主体,对伦理道德内容进行现代阐释,对教育方式进行民主变革。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