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基于人民需求视角下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70年四重实践路径探析 下载:59 浏览:396

孙珊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19年12期

摘要:
着眼人民需求视角是服务型执政党的本质需求。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推动主体,在新时代大众化过程中要立足于人民视角,充分考量人民需求,让人民在解决实际问题、满足自身需求的前提下认同、理解、掌握并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新时代条件下,基于人民需求视角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向纵深发展,可聚焦以下四重路径:一是注重传统文化植入,与人民群众常识系统结合;二是加强理论创新,与人民群众话语体系契合;三是紧扣实际需要,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融合;四是围绕目标导向,与人民群众愿望需求吻合。

基于需要视角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探索 下载:70 浏览:472

王欣 《中国教育研究》 2020年2期

摘要:
文章基于需要视角,对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出场、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以及改革开放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进行梳理,并分析历史路径存在的瓶颈。伴随人们需要逐渐"具体""个性""多元",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要以文本的通俗化与分层化满足具体个性需要、以传播的具象化与多元化满足高质多元需要、以工作的实效性与前瞻性满足现实生活需要,合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

新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路径研究 下载:108 浏览:1215

李亦璇 《哲学研究进展》 2024年1期

摘要: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创造之初,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就在朝着理论大众化的方向不断努力,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由少数知识分子、精英阶层所掌握到普通民众也能理解的过程,也是通过实践指导群众,使理论在群众中传播发展和深化的过程,这也就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众化的过程。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用普通民众听得懂、能理解的语言,由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者所宣传、讲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随着世界局势和国情的深刻和复杂变化,出现了许多新问题、新挑战,需要马克思主义理论来阐述,以及赋予它们新的时代意义。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已经成为解释和解决新时代许多问题的必然选择。随着深入的改革开放,越来越多的意识形态冲击给马克思主义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挑战。新时代有新气象,同时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也有新要求,通过多元化的方式方法使马克思主义“飞入寻常百姓家”,使人民群众能够熟练掌握好这个有力的思想武器,研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路径,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若干问题探究 下载:160 浏览:1838

康金明 《哲学研究进展》 2022年3期

摘要:
马克思,伟大的无产主义思想缔造者,与恩格斯一起创造了马克思主义,对后世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马克思主义具有真理性,也不断地在实践和完善中,但对于大多数普通民众来说,特别是对于非党员群体而言,马克思主义是陌生的,甚至有些人认为它有些遥远。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马克思主义思想,提高人们马克思主义素养,引导人们主动参与到社会主义建设中,促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十分必要的。笔者在参考了若干文献基础上,结合自身感悟,探究了如何定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意义,并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若干建议。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