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录用
冰心与我祖父周作人的早期交往
下载:59 浏览:364
逃亡即抗争:立体战与《火》三部曲的日常生活书写
下载:46 浏览:414
汉字分化的三种内涵析论
下载:39 浏览:197
沦陷区文学期刊研究的方法问题——以《万象》的全部笔名分析为例
下载:59 浏览:402
何为源文本? 谁是译者? 如何界定译作?——从译场制度管窥佛经汉译的过程
下载:37 浏览:227
论夏丏尊对芥川龙之介《中国游记》的翻译
下载:62 浏览:398
方玮德佚文《略谈一九二五年后苏联作家的统一》校读
下载:55 浏览:422
宋末襄樊围城陷落的一个内部原因——以李曾伯、贾似道关于襄樊战略地位的矛盾为起点
下载:63 浏览:245
摘要:
南宋前期襄樊作为京湖战区前线,防务一直被重视。端平三年(1236),襄阳物资城防尽为叛军劫毁,遂被弃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李曾伯恢复襄樊,重视襄樊在京湖战区中的战略地位,这一主张与前任贾似道维持现状、重视鄂州的战略相分歧,引发矛盾。在贾似道的阻挠下,宝祐二年(1254)李曾伯去职,重视襄樊战略地位的措置未能完成。同年,贾似道嫡系吕文德获得京湖战区军事指挥权,恢复了贾似道的主张。宝祐六年(1258)贾似道重返京湖战区主持鄂州会战,开庆元年(1259)鄂州偶然性撤围,给人以鄂州战略成功的假象,贾似道大权独揽,趁机打压清算李曾伯旧部将领。襄樊围城的两个关键事件,李曾伯旧部刘整面临清算、降元献计围襄,高达援襄被贾似道阻止、终以江陵降元,都与此有关。李曾伯与贾似道对襄樊战略地位认识的分歧以及由此带来的矛盾纠葛,是襄樊被围陷落、京湖战区覆灭的内部原因之一。
“人的文学”“贵族的文学”观的希腊渊源
下载:52 浏览:373
胡先骕与胡适论战始末考论
下载:47 浏览:384
摘要:
1919年胡先骕写《中国文学改良论》,批判文学革命,这不仅缘于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中嘲讽其诗作,更是为老师林纾助阵。1920年下半年作长文《评〈尝试集〉》,前四节集中批评胡适诗作及其诗学观点,后四节以人文主义思想匡正新文化运动的浪漫主义倾向。该文直到1922年由《学衡》两期连载。但是胡适、周作人等新文学作家读到第一期即做出回应。《评〈尝试集〉》的诗学主张及人文主义理念在此次论争中并未得到有效呈现。胡先骕第三篇论战文章《评胡适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就胡适白话文运动理论中文言与拉丁文、白话与欧洲各国国语的比附关系进行辨析,呈现二人理解欧洲文艺复兴的不同方式。胡先骕理解的欧洲文艺复兴,延续清末以来"国学复兴"的传统,以"向后"的方式在古代典籍中重寻构建现代文明的资源;胡适则以"向前"的方式推动启蒙运动,建设现代民族国家。
论“恢复党权运动”与《请看今日之蒋介石》的写作
下载:63 浏览:404
从文学青年到革命作家——论胡也频与丁玲早期创作的相互影响
下载:58 浏览:356
在“民族”与“国民性”之间——试论鲁迅“民族”观念的变迁与困惑
下载:55 浏览:363
论林语堂对中国文化传统的阐释
下载:65 浏览:410
类型、功能与叙事策略——红色叙事中的“酷刑”
下载:67 浏览:484
八十年代作家回忆录的分类——以《新文学史料》为中心
下载:65 浏览:388
走向开放包容的左翼文学阵营——《文学季刊》及其相关刊物考论
下载:63 浏览:474
茅盾与《妇女杂志》第六卷革新
下载:51 浏览:357
意外的收获——刘梦苇诗作拾遗记
下载:47 浏览:404
刘梦苇与《青年文艺》的关系考述
下载:65 浏览: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