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沙堆休止角与含水量关系探究 下载:65 浏览:474

王涵斌1 史鼎元2 王文玲3 《物理进展》 2019年1期

摘要:
沙堆休止角是表征沙堆稳定性的重要力学特征,其主要影响因素是沙堆的含水量。准确把握两者之间的关系对探索土壤结构稳定性和泥石流滑坡的风险有重要意义。但由于颗粒物质形成沙堆过程的复杂性,以及人们测量手段的不精密,理论分析中的不确定因素多,人们目前还没有给出明确的沙堆休止角与含水量的函数关系。本文通过设计稳定的休止角的生成装置和非接触式的测定方法,获得了一系列相对可靠的实验数据,并初步构造出沙堆含水量与休止角的函数关系,从微观结构上对函数曲线对应的物理过程给出了合理的解释,丰富了人们对沙堆含水量与休止角关系的实验测量方法和理论认识。

二硫化钼薄膜的刻蚀方法及其应用 下载:93 浏览:516

奚清扬1 刘劲松1,2 李子全1,3 朱孔军2 台国安2 宋若谷1 《应用化学学报》 2018年9期

摘要:
过渡金属硫化物因能带结构与层数具有明显的依赖关系而受到广泛关注,尤其是二维二硫化钼MoS2)薄膜因其优良的光电性能而成为研究热点。目前,化学气相沉积法(CVD)和剥离法已成为制备MoS2薄膜的主要方法,但这两种方法均存在难以精确控制MoS2层数的问题,研究证实通过刻蚀手段能够对MoS2薄膜层数进行进一步加工,从而得到单层或特定层数的样品。本文综述了基于不同刻蚀原理的MoS2薄膜刻蚀技术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分析讨论了不同刻蚀技术对刻蚀后MoS2薄膜质量的影响,介绍了MoS2刻蚀方法在场效应晶体管(FET)以及其他光电器件领域的实际应用和发展前景,最后对将来研究中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进行了展望。

一种吸波材料电磁参数的测试与校准方法 下载:63 浏览:354

付平 巩莉 郑华山 《无线电研究》 2019年9期

摘要:
波导馈源系统中的吸收负载通常要求体积小、结构紧凑,需要在电磁仿真软件中进行设计优化,而精确知道吸波材料的电磁参数是进行仿真工作的前提。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吸波材料电磁参数的测试方法,使用矢量网络分析仪和简单的测试工装即可得到较为精确的结果,给出操作过程和计算公式。该方法操作简便,适用于具有互易性和各向同性的材料,对较高频段如ka频段的材料测量也适用。

基于卫星装配工艺的短文本聚类研究 下载:42 浏览:364

崔晴洋1 梁小峰2 倪静1 李帅2 张生1 仲梁维1 《软件工程研究》 2020年10期

摘要:
为了实现机械手对卫星的自动装配,保证在装配过程中机械手能明确每一步的操作类型。本文主要基于对人工作业的卫星装配工艺规程文件进行文本挖掘,以装配工步内容作为短文本进行操作类型的分类。利用自然语言处理中常用的TF-IDF算法与TextRank算法提取关键字,结合基于装配工艺术语的分级加权方法,构建三种不同的词向量模型与词袋空间。最后使用K-means聚类算法,分别对上述三种方案下的聚类结果进行比较与评估。结果表明,基于装配技术术语的分级加权方案表现最好,平均准确率、召回率、F值分别为88.67%、88.71%、88.66%。基于装配技术术语的短文本聚类方法不仅能自动对复杂的操作类型进行自动分类,大大减少了人工干预,而且极大地提升了分类的准确率。

步进频信号慢速小目标长时间积累检测技术 下载:67 浏览:381

原浩娟 史云鹏 高毓泽 《无线电研究》 2019年5期

摘要:
分析了利用步进频信号实现慢速小目标距离-多普勒二维高分辨成像的信号处理方法。针对信号的长时间相参积累容易造成多普勒频谱展宽并最终导致成像结果波形发散的问题,分别提出了时域重采样、频域重采样和多普勒通道对齐3种补偿方法,并对其补偿性能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比较。针对目标运动在步进帧内产生的耦合时移,提出了分多普勒通道补偿的方法。理论分析及仿真结果表明,采用上述的速度补偿方法,可以在不需要任何目标速度先验信息的前提下,利用步进频信号实现慢速小目标的长时间相参积累及距离-多普勒成像。

钎焊温度对纳米银焊膏真空钎焊Ni200合金接头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下载:87 浏览:482

温丽1 薛松柏1 马超力1 龙伟民2 钟素娟2 《新材料》 2019年6期

摘要:
采用改进的多元醇法制备纳米银线焊膏,制得的银焊膏性质稳定,微观形貌多呈线状,通过XRD和DSC对其成分和熔点进行了测试分析。随后采用制得的银焊膏对镍合金片(Ni200)进行真空钎焊试验,分析钎焊温度对钎焊接头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增加钎焊温度可以提高钎焊接头内烧结组织的致密度,促进界面处原子间的互扩散作用,从而提高钎焊接头的抗剪强度。但温度过高时,接头性能略有下降。钎焊接头的抗剪强度在850℃时达到最大值42.5 MPa,较300℃时的抗剪强度增加了约912%。

基于动态博弈视角的企业与研发机构合作策略研究 下载:32 浏览:285

王旭娜1 盛永祥2 谭清美1 吴洁2 《当代管理》 2020年5期

摘要:
企业与研发机构合作过程中,一方是否计划与另一方持续合作会影响其当次合作的努力水平,以及双方的合作收益。本文从动态博弈的视角出发,构建了企业和研发机构之间的合作策略模型,分析了双方不同合作计划下的策略选择与企业对研发机构的激励力度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并通过数值仿真分析了双方在不同激励力度下的收益趋势和策略选择。研究结果表明:双方均考虑下次继续合作有利于双方收益的提升;企业对研发机构的激励力度存在一个合理的区间,在这个区间内双方均愿意考虑下次继续合作;企业对研发机构的成本补贴力度影响双方持续合作的最优激励力度,当成本补贴力度减小时,最优激励力度增大;当成本补贴力度增大时,最优激励力度减小。

超高速碰撞研究在航天领域的应用现状与展望 下载:65 浏览:347

龚自正1,2 高珂佳3 宋光明2 李明4 武强1 曹燕1 张品亮1 《物理进展》 2018年11期

摘要:
简要介绍了超高速碰撞现象及其关键科学问题。综述了航天器空间碎片超高速碰撞防护研究,详细评论了空间碎片防护结构、超高速碰撞下的碎片云模型及撞击极限方程的国内外进展。探讨了小行星撞击地球防御中超高速碰撞问题。展望了超高速碰撞研究及航天应用研究的发展趋势。

新型全介质谐振表面二元超材料吸波体 下载:89 浏览:452

王强1,2 王岩1,2 黄小忠1,2 熊益军1,2 张芬1,3 《新材料》 2019年1期

摘要:
基于干涉理论,利用低介电材料全介质谐振表面(All-dielectric resonance surface,ADRS)设计并制备了一种新型二元结构超材料吸波体(Binary-structural metamaterial absorber,BMA)。优化后的BMA分别在13. 332 GHz、16. 722 GHz和17. 34 GHz处有强吸收。通过阻抗分析、能量损耗分布及场分析的方法解释了BMA的谐振与吸波机理,并研究了ADRS结构参数对吸波性能的影响。分析表明,BMA的三频谐振来源于ADRS的电谐振响应; ADRS的结构决定谐振峰处磁场分布,进而影响吸波性能。仿真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较好。本工作提出的采用低介电材料ADRS代替传统金属谐振表面及难以制备的高介电常数ADRS,极大地简化了超材料吸波体的设计。

X波段10W功率合成放大器的设计与实现 下载:70 浏览:393

薄淑华 刘瑜 现任程 《无线电研究》 2019年4期

摘要:
单个功放芯片输出功率的能力非常有限,通过研究平面功率合成网络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平面功率合成技术的4路功率合成网络。测试结果表明,输出端口幅度一致性较好,输出端口的相位差小于4°,驻波小于1.5,两端口隔离度大于15 dB。设计并实现了工作在X波段、输出功率为10 W的功率合成放大器,并通过实际测试得到放大器的输出功率大于10 W,合成效率大于82%,与设计预期相符。

企业慈善捐赠与税收规避——基于企业社会责任文化统一性视角 下载:66 浏览:326

沈弋1,2 徐光华1,2 吕明晗1 钱明3 《当代管理》 2020年4期

摘要:
本研究基于企业社会责任文化的统一性视角,考察了企业在履行不同类型社会责任时所表现出的一致性。具体而言,研究发现,由于存在一个统一的社会责任文化,更多承担捐赠责任的企业同时也会承担更多的税收责任。在进一步的研究中,发现政治导向中所包含的社会责任文化因素也会通过制度和个人两个渠道影响企业决策。上述研究结论拓展了企业社会责任前置因素在文化层面的探索,对理解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特征有较好的启发意义。

一种基于双树复小波变换的图像去噪算法 下载:75 浏览:406

毕思文1,2 陈浩2 帅通1 李娜1 《无线电研究》 2019年3期

摘要:
针对图像处理的需求,提出一种基于双树复小波变换的图像去噪算法。该算法对图像进行双树复小波变换,对变换后的系数利用最大似然估计和维纳滤波进行去噪,采用最大后验概率来估计双树复小波的方差,利用维纳滤波得到去噪后的系数,通过双树复小波反变换得到去噪后的图像。在分解层计算方差时,均采用在4×4的结构元素内基于最大值和次大值坍缩后的邻域来计算方差。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的PSNR对比其他文献提高0.2 dB左右,运行时间减少5 s。

隔板对流系统的热流特性及热量输入与传递特性 下载:46 浏览:378

林泽鹏 徐圣卓 包芸 《现代物理学报》 2020年1期

摘要:
采用DNS方法对隔板对流装置进行模拟计算,研究系统中热流特性以及热量输入与传递特性.讨论了热流的纵向和横向输运特性,在此基础上对传热通道和狭缝区域的热通量以及对应底板外界输入热通量进行了定量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通道中低温流体向下冲击底板而后转入水平运动,流入狭缝区域并不断被加热,只进行水平的热量输运.流出狭缝后的高温流体在传热通道中汇聚形成向上喷流,进行热量传递.水平热量输运的区域对应的底板外界输入的热通量很大,占总输入热通量的92%,狭缝区域底板外界输入热通量占总量的64%,纵向热量传递区域对应底板外界输入热通量很小.不同几何参数隔板对流系统都具有增强传热效果,狭缝高度较小时对应的增强效果较强.隔板数n=11及狭缝高度d=0.01时系统传热Nu数值最大,是无隔板时的3倍以上.

面向大数据的区块链在清算系统中的应用 下载:86 浏览:493

蔡维德1,2,3 郁莲4 袁波2 邓佑权2 李琪1 郭斌1 《数据与科学》 2019年12期

摘要:
介绍面向大数据的区块链在清算系统中的应用实践,内容涉及区块链共识、区块链交易数据安全传输、区块链数据存储、区块链数据查询、交易数据加解密以及清算核心业务等方面,重点分析了大数据版区块链在清算过程中对复合交易进行拆解合并的架构设计,并从大数据分析层面提出对区块链上的数据做风险决策与评估的潜在价值和重要意义。

CMOS抗辐射加固集成电路单粒子效应仿真研究进展 下载:95 浏览:499

赵元富1,2,3 王亮1 舒磊2 刘家齐1 刘琳1 岳素格1 李同德1 李园3 顾问3 《物理进展》 2018年5期

摘要:
以CMOS存储单元为研究对象,介绍了仿真在CMOS抗辐射加固集成电路单粒子效应机理及电路抗单粒子加固设计方面的研究进展,讨论了特征尺寸的缩小对单粒子辐射效应的影响,提出了利用交叉隔离和错误猝熄的方法改进传统存储单元的加固性能,并通过试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基于贪婪策略的遗传算法求解多星观测任务优化 下载:75 浏览:422

刘翔1 雷明佳2 陈韬亦1 陈金勇1 冯小恩2 《无线电研究》 2019年2期

摘要:
针对多星观测任务优化这一复杂度高的问题,在构建观测任务模型和任务规划模型的基础上,较为全面地考虑了观测窗口时间约束、姿态调整约束、观测过渡时间约束、光照条件及能量平衡约束和存储资源约束等条件,并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针对一般遗传算法在观测任务规划中应用时收敛速度慢的问题,设计了基于贪婪策略的遗传算法,采用STK生成多星观测任务列表,并在Matlab中编程求解观测任务规划方案,通过对比基于贪婪策略的遗传算法和一般遗传算法的性能,说明该方法在保证遗传算法收敛精度的前提下能提高算法的收敛速度,有效解决多星观测任务优化问题。

航天器在轨运行可视化中姿态数据的处理方法 下载:73 浏览:420

淡鹏1,2 王丹1,2 李力1,2 李代伟1,2 《无线电研究》 2019年1期

摘要:
针对航天器在轨运行三维可视化显示中姿态数据使用时的野值剔除、插值及平滑等问题,对欧拉角和四元数2类常见姿态表达形式下的姿态数据处理方法进行了探讨。基于工程实际情况分别给出了未采用卡尔曼滤波的解决方法,并采用某实测数据进行了效果检验,实验结果及可视化原型软件的应用表明该方法可行。研究结果对航天器姿态计算、可视化使用时的数据处理等均有一定参考意义。

星载同步NANDFlash的研究与应用 下载:79 浏览:426

张俊杰 沈霞宏 徐瑞瑞 王盛 王冠雄 《无线电研究》 2019年1期

摘要:
针对新型星载存储系统的超高速读写需求,基于XILINX FPGA平台对Micron公司的同步NANDFlash存储芯片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该NANDFlash芯片硬件设计的信号完整性,对NANDFlash操作时序进行了分析,并设计了一种支持ONFI2. 2标准源同步模式的NANDFlash控制器,通过Modelsim对所设计的控制器进行了仿真并在存储板上进行了验证。仿真与测试结果表明,设计的控制器工作稳定,其单芯片读写速率可达1 598/1 340 Mbps,能够满足新一代星载高速存储系统的需求。

高雷诺数双螺旋涡尾迹演化特性分析 下载:56 浏览:429

李高华 王福新 《现代物理学报》 2019年5期

摘要:
螺旋状尾迹涡是直升机悬停旋翼流场的主导特征之一,其时空演化特性对旋翼气动性能具有重要影响.为了揭示悬停状态下旋翼尾迹涡的演化特征,对两桨叶刚性旋翼在高雷诺数悬停状态下的双螺旋状尾迹涡开展数值研究,采用基于流场特征的网格自适应技术,结合低耗散迎风/中心混合格式以及延迟脱体涡模拟方法对Caradonna-Tung旋翼在桨尖马赫数为0.439、桨尖雷诺数为1.92×10~6的悬停流场进行了高分辨率计算.基于欧拉和拉格朗日两种描述方法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双螺旋尾涡系统的演化特性:后缘尾涡面在桨尖附近的反向卷起及其与下游桨尖涡的相互作用是影响涡系稳定性以及涡-涡相互作用的重要因素;涡龄小于720°时,在固连于桨叶上的旋转坐标系中观察,涡系具有时空稳定性,涡管中心处轴向涡量随涡龄按照幂函数规律衰减.在固连于漩涡中心的局部极坐标系中,周向速度分布以及涡核半径随涡龄的变化与理论涡模型相符合,环量随涡龄的变化显示了漩涡的生长、平衡及耗散等演化阶段;模态分析结果表明,除点涡模态外,来流与点涡的复合模态在漩涡演化过程中对流动特征的转变有重要影响;涡系轴截面速度场的拉格朗日拟序结构直观地显示了漩涡场的时空演化过程,揭示了漩涡配对和共旋穿越等流动特征,同时也展示了后缘尾涡面卷起现象在漩涡演化过程中的作用.

高雷诺数双螺旋涡尾迹演化特性分析 下载:53 浏览:444

李高华 王福新 《现代物理学报》 2018年5期

摘要:
螺旋状尾迹涡是直升机悬停旋翼流场的主导特征之一,其时空演化特性对旋翼气动性能具有重要影响.为了揭示悬停状态下旋翼尾迹涡的演化特征,对两桨叶刚性旋翼在高雷诺数悬停状态下的双螺旋状尾迹涡开展数值研究,采用基于流场特征的网格自适应技术,结合低耗散迎风/中心混合格式以及延迟脱体涡模拟方法对Caradonna-Tung旋翼在桨尖马赫数为0.439、桨尖雷诺数为1.92×10~6的悬停流场进行了高分辨率计算.基于欧拉和拉格朗日两种描述方法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双螺旋尾涡系统的演化特性:后缘尾涡面在桨尖附近的反向卷起及其与下游桨尖涡的相互作用是影响涡系稳定性以及涡-涡相互作用的重要因素;涡龄小于720°时,在固连于桨叶上的旋转坐标系中观察,涡系具有时空稳定性,涡管中心处轴向涡量随涡龄按照幂函数规律衰减.在固连于漩涡中心的局部极坐标系中,周向速度分布以及涡核半径随涡龄的变化与理论涡模型相符合,环量随涡龄的变化显示了漩涡的生长、平衡及耗散等演化阶段;模态分析结果表明,除点涡模态外,来流与点涡的复合模态在漩涡演化过程中对流动特征的转变有重要影响;涡系轴截面速度场的拉格朗日拟序结构直观地显示了漩涡场的时空演化过程,揭示了漩涡配对和共旋穿越等流动特征,同时也展示了后缘尾涡面卷起现象在漩涡演化过程中的作用.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