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从开放格局到开创新域——改革开放40年以来的中国舞剧 下载:65 浏览:410

于平1,2 《中国艺术研究》 2019年1期

摘要:
改革开放40年以来的中国舞剧,首个焦点出现在1979年"新古典舞派"舞剧一马当先,在讴歌民族和睦和畅想文化融通的同时,创新着民族舞剧的表意语言和表意方式,体现出民族舞剧"开放格局"的全新气象。20世纪80年代初,上海歌剧院舞剧团和中国歌剧舞剧院共襄"新古典舞派"舞剧盛举;中国芭蕾舞剧"告别样板",关注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聚焦"精神创伤""芭蕾民族化"和"心理描写",表现出一种更接近现代人的情愫;而"少数民族舞剧"运用各少数民族舞蹈语言,主要表现"民间传说",后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向两个方面深化,发挥了"舞蹈本体的优势";至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舞剧的"新古典舞派"出现了"新新古典舞派"或"后新古典舞派",并且这类舞剧创作强化"地域色彩"和"交响构成"。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强化"地域色彩"的"在地化"追求和认同"交响构成"的"本体化"探索,成为中国舞剧创作题材选择和形态构建的总体趋向。跨入新世纪,中国芭蕾舞剧对题材"现实性"的开掘回到"反抗",而中国民族舞剧的"在地化"追求成为"新常态"。自2014年"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实施以来,中国当代舞剧更是实现了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中国舞剧发展格局正步入充满"新想象"的"新时代"。

基于协同价值创造的商贸物流生态系统重构 下载:16 浏览:218

陈丽娜 《中国经济》 2019年6期

摘要: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在不断的进行,加之当今互联网经济不断创新,我国商贸物流生态系统面临着重新构建的发展局面。在此背景下,文章立足于协同价值的基础,并在互联网经济视阈下对商贸物流生态系统的重构展开了深入的研究。文章分析了城乡物流网络资源配置的现状以及存在的症结,通过研究大数据对城乡物流网络所带来的影响,以此明确了城乡物流网络重构的逻辑结构。最后文章为促进商贸物流生态系统的建设、保障经济的快速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领导批示:行政运作中的特征、价值取向与实践反思 下载:57 浏览:260

张新文 张国磊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20年6期

摘要:
行政事务运行中的领导批示是解读以及执行公共政策的常见方式,它能够明晰目标、细化任务与确立权责。基于科层制视角对批示的研究认为:纵向层面的批示在回应上级政令的同时,还能突破科层的僵化运作体系向下传递政策要求;横向层面的批示重在表明政治立场,也突显对政策运作的默许。指令性批示具有权威性、强制性与时效性特征,能够督促各执行者落实主体责任并在既定节点完成相应任务。自下而上的请求性批示则具有民主性、协商性与指导性特征,是下级向上级征求意见的行政沟通过程,凸显了"命令型"科层特色下的基层反控制逻辑。当然,批示主体的自由裁量权也可能将批示演变为权力寻租、责任推诿与充满"人治"色彩的工具,因此应将批示纳入法治化轨道,在构建问责机制的基础上,推动批示走向程序化、合法化与规范化轨道。

在传承中坚守 在变迁中践行——第三届“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周”活动侧记 下载:68 浏览:409

龙婧 《中国艺术研究》 2019年1期

摘要:
第三届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周以"传承与变迁"为主题,以传承和发扬民族民间音乐,保护、品鉴、探讨最为鲜活的民族民间案例和音乐内容为主旨,为我国民族民间音乐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变迁、发展与创新、坚守与实践中树立共同的理念和价值认同。该音乐周内容版块主要由学术展演、讲释坊和辨析场三个部分组成。学术展演使我们直观地感受到传统音乐在新时代音乐变迁过程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变和冲击,音乐家们在将其搬上舞台后应平衡好传统与创新的关系;讲释坊为大家介绍了应该从社会中的不同角度看待民间音乐发展和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与创新的发展关系;辨析场为我们展现了各民族专家们在当代民族民间音乐教育以及当代民族民间音乐创作在当下的实践与创新。本次音乐周内容设计精密广泛,学术思潮高峰迭起,学术辨析前沿创新,为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交流与合作搭建了沟通的桥梁。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管理创新 下载:65 浏览:331

张莹 《中国经济》 2019年5期

摘要:
本文从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业发展现状出发,深入剖析了电子商务环境下我国物流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重点围绕如何营造有利于物流管理创新发展的政策体系,如何构建现代化信息化的物流管理体系,如何深化物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如何加快信息技术在物流业的推广应用,如何融入"一带一路"构建跨境电商物流发展格局,提出了电子商务环境下创新物流管理、推动物流高质量发展的对策措施。

流通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时空动因、时空契合与创新路径 下载:15 浏览:205

冯高飞 《中国经济》 2019年5期

摘要:
文章立足于时空契合与商业模式的相关理论,分析了流通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时空动因,并从价值创造、收入和要素支撑系统模式三方面出发,具体探讨了商业模式创新过程中的时空契合状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商业模式的具体创新路径,以期促进我国流通企业与商业业态协同发展。

共享经济背景下农产品供应链模式创新研究 下载:11 浏览:173

陈梦 夏淑雅 周清凌 《中国经济》 2019年4期

摘要:
本文就我国农产品供应链存在信息化程度低、流通成本高、供应链观念不强、农业精加工技术落后等问题,通过对比分析国内和美国、日本、荷兰等国不同的农产品供应链发展模式,总结其农产品供应链资源共享的优秀经验,提出适宜的共享型农产品供应链模式,该模式借鉴共享经济的思想和方法,可有效提升农产品供应链效率。

在传统的基础上创新——《传统舞蹈的现代性编创》序 下载:95 浏览:513

吕艺生 《中国艺术研究》 2018年12期

摘要:
王玫是中国当代著名的舞蹈编导,她的作品很重要,但传统思维的评论、现成的理论模式都无法应对。王玫很孤独,因为她的意会思维超众,创作实践超前,教学方式"格路"。研究王玫编创实践与编导教学实践中的"后现代"特性,其富有个性且自成体系的编导教学,既是编创技法,也是教学方法,更是思维方法,是"渔法"。王玫对她这一编创的每一个步骤、每一种技法、每一类动作都创造出自己的词语概念,以使教学科学化、系统化、理性化。

游离股前外穿支皮瓣在原发体表恶性肿瘤术后创面修复中的应用 下载:23 浏览:432

夏李明 吴昊 贾东东 李涛 《肿瘤研究》 2018年7期

摘要:
[目的]探讨游离股前外穿支皮瓣在原发体表恶性肿瘤术后创面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5~2017年完成游离股前外穿支皮瓣原发体表恶性肿瘤术后复杂创面修复15例,其中足底皮肤黑色素瘤5例,皮肤鳞癌3例,复发软组织肉瘤7例。皮肤缺损面积5cm×6cm20cm×30cm。[结果 ]肿瘤达R0根治,皮瓣均成活。3例术后血管危象,二次探查后成活。随访3~33月,未见肿瘤复发。供区愈合良好,无下肢活动障碍。[结论]游离股前外穿支皮瓣应用于体表恶性肿瘤术后创面缺损修复安全有效,值得进一步推广。

互联网经济下流通创新推动产业集群发展的运行机制 下载:21 浏览:218

兰吉颖1 张宝建2 《中国经济》 2019年2期

摘要:
本文着眼于互联网经济时代背景,着重分析通过创新流通过程最终促进产业集群平稳运行的机制。首先介绍了互联网经济对当前产业集群发展状况产生的影响,接着分析流通创新在促进产业集群方面所涉及的内在原理,最后根据产业集群实际情况提出未来转型升级路径。

从热情到方法:话剧初创期专业化追求对演出水平的提升 下载:89 浏览:498

徐煜 《中国艺术研究》 2018年8期

摘要:
爱美剧运动提倡以业余演剧挽救早期话剧的危机,原因在于其认为文明戏的衰落,是源于话剧职业化构成了话剧发展的障碍。然而文明戏的衰落并非由于职业化,而在很大程度上源于从事者对方法、技术和演剧规范的生疏,以至于无所顾忌地胡乱发挥而致。而在新兴话剧立足未稳,专业规范、创作观念尚未完整之时,孤立地反对职业化,也模糊了掌握话剧创作所必需的技术方法的难度。业余演剧本身也不足以自发地产生演剧的创造力,相反还可能把演剧活动带入没有约束的散漫状态。后来话剧的发展表明,真正使得中国建立起本土的话剧体系的,正是职业化的作风和对专业方法的探索钻研精神。

物流业发展、消费金融促进对我国网络消费的影响 下载:22 浏览:217

李琳 《中国经济》 2019年1期

摘要:
研究基于2011-2015年蚂蚁网络消费水平指数的省际面板数据,以熵值法和突变级数法构建的物流业水平指数作为发展的代理变量,以人均其他消费信贷规模作为消费金融的代理变量,实证检验了物流业发展、消费金融对我国网络消费的影响。研究表明,物流业发展、消费金融均显著促进了网络消费水平的提升,且促进作用的强弱存在地区差异。

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美术创作中的中国画创作研究 下载:92 浏览:500

罗江1,2,3 《中国艺术研究》 2018年8期

摘要:
新时期以来,从2013年2月中国美术家协会民族美术艺委会成立,到2018年"七彩云南""天山南北——中国美术作品展""中国民族美术双年展"等展览的成功举办,围绕"少数民族题材美术创作"这一命题,中国美术家协会展开并推进民族美术发展新面貌和新特点的多项工作,"少数民族题材美术创作"也成为新时代以来美术发展的关键词。云南是拥有少数民族最多的边疆省份,但一直以来关注少数民族题材美术创作的理论研究者较少。中国画作为云南的代表绘画表现形式之一,是云南美术创作的重要体现。基于此,文章以"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美术创作"中的中国画创作作为对象,以新中国成立至今的发展为时间顺序,对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美术创作中的中国画创作进行历史梳理和呈现。

从新时期到新时代:中国现实题材舞蹈演进启示 下载:90 浏览:502

慕羽1,2 《中国艺术研究》 2018年8期

摘要:
"现实题材"一般来说指的是展现当代社会现实生活的作品,尤指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现实语境中的作品。在中国舞蹈界,所谓现实题材舞蹈却有更为宽泛的含义,它既包括了当代现实生活题材,也把具有"现实性"的题材囊括其中。因此,"现实题材"舞蹈就有了三方面内容:即当代现实生活题材、"现实性"的革命军旅题材、民族题材。虽然上述创作是中国舞蹈艺术的主流,而且在现代性的价值观和多元化艺术手法的表达上都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在实际效果上,始终缺乏中国文艺界的学术认知度,对老百姓的吸引力也不够,更谈不上国际影响力和知名度,顶多能实现"圈内效益"。通过梳理"现实题材"舞蹈创作的基本演进,尝试归纳改革开放四十年间取得的历史经验和成就,从中窥见中国现实题材舞蹈创作中存在的问题。

新力量、跨媒介与新主流——2013年以来中国电影创作生态扫描 下载:89 浏览:509

李宁 《中国艺术研究》 2018年6期

摘要:
从2012年底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中国电影场域原有的行动格局与权力关系发生显著改变,电影创作呈现出诸多新变。随着媒介融合与网络文化的全面渗透,"网生代"电影崛起,以"IP电影"为代表的跨媒介叙事风行。创作主体方面,更为多元化的电影创作新力量崛起。既注重主导意识形态表述又积极寻求商业化与艺术化表达的新主流电影涌现,构成了对以往主旋律电影的反思与超越。青春片与警匪片成为类型电影创作中最为显著的两副面孔。艺术电影则在主导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夹缝中砥砺前行,创作与发行机制渐趋完善。

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中的实践创新 下载:70 浏览:399

徐赟 《国际科技论坛》 2019年11期

摘要:
为突破以往技术的限制,优化信息处理速度与安全性,实现经济转型发展,需将各种先进的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应用到电子信息工程中,以加快电子信息的处理速度以及安全性。计算机网络技术并不仅是指一种技术,而是关于计算机与网络的多种技术的简称,包含计算机安全技术、互联网技术以及计算机防护技术等,这些技术能有效优化电子信息工程的设备以及运行机制,实现电子信息工程的结构优化与系统革新。

2017年中国纪录片创作年度报告 下载:89 浏览:504

李姝1 欧阳宏生2 《中国艺术研究》 2018年5期

摘要:
在国家政策扶持之下,2016―2017年中国纪录片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势态。我们欣喜地看到:纪录片题材内容的多元化、纪实手法的创新、跨界合作与国际化传播、新媒体短视频与新收视人群递增、现象级纪录电影及其在国际舞台的绽放。与此同时,纪录片作为代言历史、记录时代、讲述中国故事的重要载体,对国家精神的塑造、对人民现实生活中矛盾与复杂性的考察、对影视产业化进程中重市场轻文化的难题,应当起到鸣锣开道式的先锋文艺作用,从而满足国家、社会、行业等对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多重需求。

IP电影热的理性审视 下载:91 浏览:505

史可扬 史之辰 《中国艺术研究》 2018年5期

摘要:
近两年IP电影大热,IP要持续成为中国电影的丰富矿藏,需要解决IP素材本身足够优质,提升投资人的认识和判断能力,坚持美学情怀,突破陈旧模式,抬高中国电影门槛等问题;而已经出现的IP电影远离现实、偏离传统、艺术创新乏力、重形式轻内容、重技术轻艺术等现象,需要及时总结和认真反思。中国电影有着优良的传统,中国传统文化也为中国电影提供了丰厚的精神滋养。100多年的中国电影史,留下了太多的优秀之作,也创造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十七年"、80年代等几个中国电影的高峰,而人道主义情怀、入世精神、美善并举、忧患意识等等艺术原则,是中国电影取得这些成就的基础。所以,电影还须重内功,回归本体,勿忘初心。

“地方化”语境中的“象脚鼓”乐器家族释义 下载:95 浏览:502

申波 冯国蕊 《中国艺术研究》 2018年5期

摘要:
南传佛教区域的象脚鼓乐器家族作为同一文化圈内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共有的文化记忆,以富有象征意味的形制和音响表达,折射出人们与神灵沟通、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心理寄托。其在现实中沟通人际、在信仰领域沟通人神的音响逻辑,为同一信仰、不同族群的人们提供了同一性的"形式"表达。象脚鼓具有传播文化学"他感宣示"性质,共同的信仰、仪式、声音行为三位一体,构成南传佛教文化圈信仰特征。象脚鼓作为一种"地方化"的身体文化,信仰成为其传播与传承的内在张力,认同成为人们通过象脚鼓音乐实现价值取向与审美创造的外在标识。

conbercept眼内注射联合23G微创玻璃体手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观察 下载:52 浏览:355

高自清 戴青 王爱莲 蒋胜群 赵思婕 《中国眼科杂志》 2018年5期

摘要:
目的观察conbercept眼内注射后再行23G微创玻璃体切除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效果。方法 PDR患者共24例(24只眼),观察组12只眼,玻璃体腔注射conbercept 0.5 mg(0.05ml)3~7 d后行23G微创玻璃体切除术,对照组12只眼,行常规20G玻璃体切除术。对比两组术后最佳矫正视力log MAR BCVA、手术时间、医源性裂孔发生率、电凝使用次数、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随访两组术后6个月平均log MAR BCVA分别为观察组(0.47±0.17)和对照组(0.33±0.16)(P<0.05).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为(46.35±18.37)min,而对照组为(66.12±23.63)min(P<0.05).医源性裂孔在观察组中有1例,占8.33%,而对照组中有3例,占25.0%(P<0.05).在观察组术中有4例使用电凝,占33.33%,对照组为8例,占66.67%(P<0.05),观察组有1例出现术后复发玻璃体积血,占8.33%,对照组为3例,占25.0%(P<0.05).观察组有2例出现术后高眼压,占16.67%,对照组为4例,占33.33%观察组3例术后角膜水肿,占25.0%,对照组为7例,占58.33%.结论术前眼内注射conbercept联合23G微创玻璃体切除治疗PDR可以显著提高术后视力,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医源性裂孔发生、降低手术难度、提高手术质量。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