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CT与磁共振技术在股骨头坏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观察 下载:255 浏览:2748

马程 《诊断医学》 2023年6期

摘要:
目的 探讨CT与磁共振技术在股骨头坏死诊断中临床效果如何。方法 挑取2019年8月至2019年12月6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分别应用磁共振与CT实行诊断,并依据病理学诊断结果为参考,对患者应用磁共振与CT诊断的准确率予以对比。结果 60例患者经CT与磁共振诊断,CT确诊的有53例,占总数的88.33%,磁共振确诊59例,占总数98.33%,与CT诊断相较,磁共振准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种检查方式在判断ARCO分级Ⅰ期、Ⅱ期上无明显差异,P>0.05,但在Ⅲ期、Ⅳ期则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股骨头诊断中利用磁共振技术诊断率更高,患者能够尽早进行治疗,使致残的风险降低,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增强CT诊断腹部肿瘤腹腔转移的临床价值 下载:281 浏览:2661

黄怡 《诊断医学》 2023年6期

摘要:
目的 分析增强CT诊断腹部肿瘤腹腔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期间收治的60例腹部肿瘤腹腔转移患者,分别行增强CT、常规CT扫描,均以手术病理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检查技术诊断结果。结果 增强CT对腹部肿瘤腹腔转移部位的检出率95.0%高于常规CT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增强CT对最小种植灶面积、宽度及长度均低于常规CT(P<0.05)。结论 对腹部肿瘤腹腔转移患者行增强CT诊断,可发现微小种植病灶,诊断准确性高,临床价值明确,值得推广。

多层螺旋CT及MRI在隐匿性骨折中的诊断价值 下载:236 浏览:2581

黄文 《诊断医学》 2023年6期

摘要:
目的:观察多层螺旋CT及MRI在隐匿性骨折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抽取本院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隐匿性骨折患者76例作为观察样本,依照摸球法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每一组中的病例均为38例。对照组的诊断运用的是多层螺旋CT,实验组的诊断运用的是MRI,评定两组临床诊断结果的差异。结果:两组比例的隐性骨内骨折、隐性创伤骨折、衰竭骨折、疲劳骨折的检出率行比较,实验组比对照组高,组间数据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多层螺旋CT进行比较,MRI更有利于提高隐匿性骨折的确诊率,值得在临床中全面性推广。

PLC在电气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研究 下载:215 浏览:2200

吉亚平 《中国电气工程》 2022年6期

摘要:
PLC是高新信息技术发展的重要成果,是我国工程自动化、信息化的表现形式之一,该项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方面具有着良好的作用。文章以PLC技术为研究对象,分析了PLC在电气自动化控制中的技术应用和实践应用,希望能够对其他研究PLC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应用的学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急诊腹部创伤患者B超与CT诊断的临床价值研究 下载:261 浏览:2791

管然祺 吕霞 《诊断医学》 2023年6期

摘要:
目的:针对急诊腹部创伤患者行B超和CT进行诊断的临床实际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本院急诊部于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腹部创伤患者11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不同的诊断方式分为对比组和实验组,每组57例患者,对比组患者行B超诊断,实验组患者行CT检查诊断,以手术病理诊断为检查结果参照,对比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结果:经手术证实后涉及脾脏11例、肾脏11例、肝脏12例、胰脏13例、血肿10例。B超检出率与CT检出率对比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腹部创伤患者行B超和CT检查都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准确性较高,且具有快速物体等优点,在临床诊断时建议将两者诊断方法联合使用。

囊腔类周围型肺癌的CT诊断价值及特征分析 下载:261 浏览:2676

朱晓龙 张晓辰 邹殿俊 李传贵 耿鹤群 朱月香 《诊断医学》 2023年5期

摘要:
目的:探讨囊腔类周围型肺癌的CT诊断价值及其影像特征,以认识及提高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囊腔类周围型肺癌的患者,术前采用320排螺旋CT平扫,扫描后将图像传送至vitrea工作站,进行MPR、MIP及VR重建。结果:8例均为单发病灶,其中腺癌7例,腺鳞癌1例。CT共同征象:病灶中有囊腔 ,囊壁厚薄不均,不光滑。5例主要表现为囊腔;2例表现囊腔伴周围磨玻璃密度;1例见囊腔伴周围实性密度,6例伴分叶征,5例伴短毛刺征,5例伴胸膜凹陷征,4例伴血管集束征。动态随访1例囊腔内出现壁结节;1例合并周围磨玻璃密度的囊腔逐渐增大,囊壁不规则增厚并实性成分增多。结论 :囊腔类肺癌以腺癌最多见,多排螺旋CT检查具有一定的影像特征。主要表现为囊壁厚度不均、囊内壁不光滑、壁结节形成、部分合并短毛刺征、分叶征、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等,结合动态随访有助于诊断。

基于PLC控制系统在智能电网中应用的研究 下载:227 浏览:1806

​颜恒 《电网技术研究》 2023年10期

摘要:
智能电网作为电力系统现代化发展的必然结果,需要依托PLC控制系统的广泛应用,找到更合理、更科学的发展契机和模式。现阶段,该系统主要应用在电网的数据采集与监控,电力系统自愈和线路电流保护等领域,也在积极探索依托PLC的电网并网远程监测和电网供需互动优化。为保证系统应用质量,需要高标准选择硬件,合理设计结构,并大胆进行创新转化。

肺部孤立性球形病变诊断中胸部X线与CT检查的应用对比分析 下载:261 浏览:2580

覃莹 《诊断医学》 2023年4期

摘要:
目的 分析肺部孤立性球形病变诊断中胸部X线与CT检查价值。 方法 选取本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86例肺部孤立性球形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检查诊断肺部孤立性球形病变的检出率及准确率。 结果 CT检查较X线检查检出率高(P<0.05),X线、CT诊断肺部孤立性球形病变准确率分别为73.25%、98.83%,CT明显高于X线检查(P<0.05) 结论 CT及X线检查均可有效诊断肺部孤立性球形病变的影像学特点,其中CT检查诊断检出率及准确率更佳。

CT和MRI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临床价值分析 下载:269 浏览:2589

张鸣燕 《诊断医学》 2023年4期

摘要:
目的 研究不同诊断方式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的影响。方法 抽选来自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88例),按照抽签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44例),对照组采用CT实施诊断,观察组则使用MRI实施诊断,比较两组患者诊断准确率、诊断时间以及诊断费用。结果 观察组的疾病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诊断费用、诊断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原发性肝癌患者使用MRI实施诊断,可有效提升诊断准确率,避免不良情况出现,为临床治疗提供宝贵依据,帮助患者延长生命周期,在临床上成效显著。

城市轨道交通隧道盾构施工技术特点分析与应用 下载:265 浏览:2255

盛凯 《交通技术研究》 2022年4期

摘要:
近年来在城市化发展速度加快的背景下,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逐渐向地下空间拓展,进而会应用盾构技术,展开隧道建设工作。为此,本文围绕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过程中盾构施工技术的特点及应用展开分析。

基于MACD指标的程序化交易策略优化研究 下载:235 浏览:2439

张启徽 《交通技术研究》 2022年4期

摘要:
交易程序在趋势性行情中更容易捕捉到交易信号,因此只有在趋势性行情中才能体现出程序化交易的优势,在为数不多的趋势性指标中,适用于研判中长期趋势的MACD指标在交易化程序中得到了最广泛的应用。然而由于震荡行情的存在和MACD指标自身的缺点,在实际应用中总有不尽人意之处,文章提出了三种改进措施以弥补MACD指标在实际应用中的不足。

基于MOOC的职业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实践 下载:210 浏览:2248

朱新涛 《计算机研究与应用》 2023年7期

摘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及科技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各界对职业院校教育教学质量及人才培养标准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培养出对祖国建设、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有用的新型人才,职业院校要从根本上打破定势、创新思路,以MOOC为指导创新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内容及方法。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反思不足,丰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内容及形式,充分发挥MOOC在教学改革、教学资源、课堂互动等方面的优势及价值。促使学生在扎实掌握理论知识、提升专业技能的基础上树立积极思想态度和价值观念,为其今后走进社会、参加工作提供保障。

非标机械设备产品设计标准研究 下载:169 浏览:1347

颜克成 《设计研究》 2023年6期

摘要:
本文将围绕非标机械设备的基本定义进行分析讨论,提出积木式设计手段、CAD技术、3D打印技术、非标自动化装置等一系列非标机械设备产品设计标准,以此满足不断提高的个性化市场需求,确保非标机械设备产品能够在实际工程中得到有效运用。

公路筑养路机械设备上RCM维修管理模式应用 下载:254 浏览:2581

周艳军 《中国设备》 2022年8期

摘要:
随着机电设备的升级与优化,企业生产模式逐渐发生变化,对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可知,在机电设备维修管理方面仍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机制不完善、沟通效率低下等。要想使相关工作发挥出应有价值,关键是要明确现存问题及其成因,并提出切实可行的优化策略。

颈椎病患者康复中放射诊断的临床应用探讨 下载:275 浏览:2813

张兴1 范晓娥2 梁建伟3 《诊断医学》 2023年3期

摘要:
目的:研究和分析对于患有颈椎病这一疾病的患者来说,在其康复过程当中使用放射诊断这一技术所能够取得的效果。方法:在本院2019年2月20日到2020年2月20日这段时间内收治的患有颈椎病这一疾病的患者当中,采用电脑小程序这一手段以随机的方式抽取108例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在此基础上,将其中50%的患者根据抽签法的原则分配到对照组当中,使用常规手段来为其进行康复护理。而将剩下50%的患者分配到研究组当中,使用放射诊断的方式来为其进行康复护理。每组患者的人数都为54例。对两组患者康复效果的有效性以及症状消失时间进行综合的观察和对比。结果:在对照组的54例患者当中,治疗无效的人数高达10例,总体的治疗有效率只有81.48%。而在研究组的54例患者当中,无效治疗的人数只有2例,总体的治疗有效率为96.3%。显著高于前者,其中p小于0.05。在治疗结束之后,研究组患者出现颈椎异常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小于0.05。结论:如果能够在为颈椎病患者进行康复治疗的过程当中,使用放射诊断这一技术,那么不仅能够诊断过程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有所提升,大大改善治疗效果,与此同时,还能够使得患者出现颈椎异常的概率大大降低。

AI人工智能技术在工业内窥镜领域中的应用 下载:138 浏览:1835

宋雄毅 《人工智能研究》 2023年1期

摘要:
工业内窥镜在无损检测技术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它可以把人们的视距延长,并且能任意改变视线方向,准确地观察物体内表面的真实状况。可直接观察运行后内部的真实状况或设备零部件内部表面状况;对比较隐蔽或狭窄部位的表面状况进行有效的检测,而无需将设备或部件分解做破坏性检查。其方法既简便又可靠,非常直观有效。无论是在航空航天、机械制造还是电子工业以及其他行业,使用内窥镜作NDT检测均获得很好效果,解决了很多疑难问题,确保了整套设备正常运行,避免了一些事故的发生。当前,在工业零部件质量检测日益严格的今天,更对工业产品的质量检测,特征分析,反馈追溯提出更高要求。随着机器学习及AI人工智能概念的扩展,依靠内窥镜视觉的智能算法深度学习机制,出现了新一代的智能化内窥镜,集成了机器视觉图像采集;目标图像素材分析;机器算法深度学习;检测手段实时优化等多种技术手段,将图像检测与人工智能紧密的结合起来,极大的扩展了检测部门的效率及作用,AI人工智能技术的智能内窥镜作为一种集合了人工智能检测理念的新一代创新检测设备,在航空、汽车、船舶、电气、化学、电力、煤气、原子能、土木建筑等现代核心工业的各个部门显示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前景。本论文通过讨论AI人工智能和工业内窥镜的有效结合,通过类似AI在医疗影像辅助方面的应用打造工业生产中内窥镜检验的实时辅助系统。从而提高一线检测人员的生产效率。

CRP联合PCT联合检测在小儿细菌性感染疾病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下载:264 浏览:2838

胡维波 《诊断医学》 2023年3期

摘要:
目的 分析CRP联合PCT联合检测在小儿细菌性感染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46例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儿为研究组,46例同时期体检的健康患儿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中CRP、PCT水平。结果 研究组患儿PCT、CRP水平明显均高于对照组患儿,两组患儿PCT、CR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RP联合PCT联合检测在小儿细菌性感染疾病中诊断价值较高,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血清人附睾蛋白4、CA125联合CA199对早期卵巢癌的诊断价值 下载:291 浏览:2600

宋晓锋 《诊断医学》 2023年3期

摘要:
目的探讨人附睾蛋白4、糖类抗原125和糖类抗原199联合检测在卵巢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9年6月某医院38例卵巢癌患者、22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及22例健康对照。检测三组研究对象血清中HE4、CA125和CA199的水平;分析卵巢癌组中各指标间的相关性;比较三项指标在单项检测、两项检测及三项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结果卵巢癌组HE4、CA125和CA199水平高于卵巢良性肿瘤组及健康对照组,且卵巢良性肿瘤组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随疾病严重程度增加血清水平逐渐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卵巢癌组中,HE4与CA125和CA199呈明显正相关(r=0.652,0.701,0.689,P<0.01)。三项联合检测的灵敏度(89.25%)明显高于各单项、两项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E4、CA125和CA199联合检测有利于卵巢癌的早期诊断,为临床患者提供诊疗依据,从而做到早诊断、早治疗,降低患者病死率。

基于人工智能(AI)模型的保险反欺诈案例的应用研究 下载:124 浏览:1637

彭程 刘张思农 陈默 《人工智能研究》 2023年1期

摘要:
保险欺诈对于保险行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严重的威胁。不利于保险市场规范,影响保险企业正常生产经营。保险企业的业务涉及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保险风险无处不在,使得保险市场拥有广阔的前景。但是保险公司不能完整获取被保人信息,信息不对称使得保险公司在赔付中往往处于弱势地位,给保险保险公司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欺诈行为经常出现。本文采用国内财险公司截至2020 年 4 月发生的车险理赔案件作为研究数据,并结合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对其进行研究,利用WDL模型对各项数据进行分析,并制定研究指标实现量化分析,分析人工智能模型在保险反欺诈业务中的作用。此外,本文还进行了保险反欺诈业务需求的分析,对提调率和模型反应速度也进行了测试。本文利用保险公司往期保险理赔数据,依据大数据分析、互联网技术、深入学习等充分挖掘数据内在价值,及时识别保险业务开展中的风险因素,提升人工智能在保险行业上的作用,对于规范保险市场,维护保险企业合法权益发挥重要作用。

DSCT低剂量冠状动脉成像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 下载:263 浏览:2810

侯锦路 《诊断医学》 2023年3期

摘要:
目的 探讨DSCT低剂量冠状动脉成像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11月本院收治的70例行DSCT检查的冠心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剂量DSCT检查,观察组采用低剂量DSCT检查。比较两组患者心肌桥检出率及检出长度、检查时接受的电离辐射、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结果 观察组心肌桥检出率为4例(11.43%)、心肌桥检出长度为(2.34±1.20)cm,对照组分别为3例(8.57%)、(2.03±1.16)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电离辐射为(6.89±2.01)mSv、对照组为(5.54±1.43)m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可用于临床诊断的冠状动脉成像质量为31例,对照组为33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SCT低剂量具有较高的成像质量及检出率,可为临床判定及治疗冠心病提供可靠依据。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