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桁架跨越结构使用阶段的力学性能计算 下载:80 浏览:409

王晓阳1 刘杏培2 《航空航天学报》 2020年7期

摘要:
为了解决桁架跨越结构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强度问题,本文在理论计算的基础上,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桁架跨越结构做了各种常见载荷下的强度分析。本文充分考虑了桁架桥自重、地震、洪水等复杂情况,采用理论计算和有限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保持了足够的精确度,从而为桁架跨越结构的设计及使用阶段的维护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基础。

复合材料机翼结构力学性能仿真与验证研究 下载:75 浏览:446

钟成行1 孙艳杰2 苏泽盛3 《航空航天学报》 2020年3期

摘要:
随着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和轻量化要求,复合材料在机翼上的应用比重日益增大。为研究复合材料机翼结构的力学性能,本文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某型复合材料机翼的有限元模型,结合实际工况对机翼工艺结构进行仿真模拟。研究表明,仿真手段可极大提高研制效率,是机翼研制的有效工具;共固化工艺能够有效减少紧固件数量,进而降低由应力集中带来失效的风险。

交流潮流约束机组组合的交替方向乘子法 下载:71 浏览:432

程颖 刘明波 陈鸿琳 郑佳滨 《电网技术研究》 2019年4期

摘要:
求交流潮流约束机组组合(AC power flow constrained unitcommitment,ACUC)问题的最优解具有复杂性,不仅需要考虑问题中的多个整数变量,问题本身也具有NP-hard特点。该文提出了ACUC问题的一种新求解方法,采用交替方向乘子法(alternatingdirectionmethodofmultipliers,ADMM)分解和协调ACUC数学模型。通过对0/1整数变量的复制,并令其中一个复制变量可连续变化,原问题可转换为一个具有可分结构的混合整数非线性规划(mixedinteger nonlinear programming,MINLP)问题,应用ADMM方法可将该问题的求解转化为两个子问题的交替求解。通过对IEEE39节点和118节点系统的验证计算,以结果说明了所举方法能有效地处理整数变量,在ACUC问题中具有可行性。在与其他算法的对比中,也体现出ADMM算法的目标费用更低、计算时间更短的特点。

航空煤油裂解产物燃烧机理构建与动力学模拟 下载:42 浏览:448

刘明 夏谈 宁馨 王静波 《化学研究前沿》 2019年8期

摘要:
针对航空煤油典型裂解工况的裂解产物,本文提出了以2.99%氢气、45.05%甲烷、36.96%乙烯、0.76%环己烯、8.89%甲苯和5.35%正十二烷(摩尔分数)的六组分煤油裂解产物替代模型,构建了包含323个物种,1544步反应的化学动力学机理。使用Chemkin-pro程序进行宽温度范围裂解产物的动力学模拟,点火延迟模拟结果与实验值吻合较好;点火延迟敏感性分析的结果表明HO2+OH=H2O+O2是机理中的关键反应,同时燃烧中间产物与氧气、HO2和OH自由基的反应也对点火影响较大。该机理模拟精度较高,能够较好的再现航空煤油裂解产物的燃烧特性。

大跨度钢桁架-钢骨混凝土柱组合结构施工过程模拟 下载:11 浏览:411

姚久纲1 易兴中2 《低碳研究》 2020年7期

摘要:
基于慢速时变力学依据实际工程的设计和施工过程,对大跨度钢桁架-钢骨混凝土柱组合结构的无锡某商务中心间裙房进行了分阶段的过程施工模拟,分析了基于等效桁架设计方法的该结构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结果表明基于等效桁架设计方法总体满足设计要求,但可能会存在少数杆件承载能力不足、变形过大或者安全储备过低的情况,全过程施工追踪模拟有助于进一步完善和弥补设计的不足之处,提高结构安全度,优化施工工序,对于复杂施工条件下的大跨度工程施工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考虑损伤时变特性的大跨斜拉桥抗震性能研究 下载:63 浏览:371

郑宇倩 王莹 《交通技术研究》 2018年7期

摘要:
目前,大跨斜拉桥的抗震性能设计尚未考虑桥梁服役期内由于疲劳损伤累积对结构力学性能劣化的影响。文章依据连续介质损伤力学,研究了桥梁的疲劳损伤时变特性,基于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法获得桥梁在不同服役年限遭遇多遇和罕遇地震时的响应,依据其性能对照标准和地震损伤模型,研究桥梁抗震性能的时变特性,并以润扬长江大桥北汊斜拉桥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地震作用下考虑损伤时变特性的桥梁抗震性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该桥在服役期内由于损伤累积导致了材料力学性能的劣化,结构的抗震性能呈现显著的时变特性。在遭遇多遇地震时,部分构件可能进入塑性,导致结构的地震损伤值可能超出规定限值;在遭遇罕遇地震时,结构的地震损伤不断增大,有发生倒塌的可能。结构在设计时均满足抗震设防目标,但随着性能的逐渐劣化,在一些工况下结构地震损伤值超过了抗震设防目标的损伤指标限值,这对结构的安全服役构成了潜在的威胁,因此对于服役期长且重要的大跨桥梁有必要进行考虑损伤时变特性的桥梁抗震分析,研究成果对类似桥梁的抗震设防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基于多进程的多微网分层控制仿真平台 下载:82 浏览:517

许志荣1 杨苹2 黄梓健1 刘泽健1 张育嘉1 《电网技术研究》 2018年11期

摘要:
随着微网工程的推广应用,多个微电网因互联互需而成为多微网系统。针对多微网分层多主体控制架构的仿真模拟,设计一种考虑个体独立性和进程间信息交互的多进程仿真平台。所提多进程模拟仿真平台考虑当前主流多微网系统的分层控制架构,通过以"一控制器一进程"为设计原则,进程间数据交互通过特定文件传输协议完成,从而实现各子微网相对独立的控制算法,并考虑整体多微网系统的全局性以实现对多微网系统的场景化仿真模拟。通过算例测试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有利于通过模拟复杂工况场景运行以降低算法开发难度。

大型吊车梁结构计算对比分析 下载:73 浏览:394

陈文洁1 李方慧1 赵杰2 苏云飞1 《建筑技术学报》 2018年7期

摘要:
通过3D3S及PKPM两种结构分析软件对吊车梁进行设计,主要考察这两种吊车梁设计软件功能及计算过程。通过对比研究,3D3S软件对吊车梁设计过程中参数的选用较为系统、直观;PKPM菜单中对起重机的选用需要进一步明确吊车梁结构荷载值。两种软件计算的起重机梁结构在轮压等荷载作用计算中引起的弯矩和剪力的增大系数对比分析,有助于吊车梁结构设计受力与实际受力更加相符。

基于动态RBF神经网络的广义电力负荷建模 下载:84 浏览:515

黄俊铭 朱建全 庄远灿 《电网技术研究》 2018年9期

摘要:
针对新形势下分布式电源对综合负荷特性的影响,提出一种基于动态径向基函数(radical basis function,RBF)神经网络的广义电力负荷建模新方法。利用动态RBF神经网络描述综合负荷功率的动态微分变化过程,可以深度揭示广义电力负荷的动态特性。利用状态估计误差对神经网络的权值进行动态更新,并对不满足持续性激励条件的神经元的权值进行限制,使所建立的动态RBF神经网络模型参数理论上可以收敛至最优值。分别应用仿真平台和实际系统数据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阜平县跑马滩滑坡成因机制及稳定性分析 下载:76 浏览:493

刘贺军1 李晓乐2 吴玉涛2 于鸿坤3 杨为民4 《地球科学探索》 2018年10期

摘要:
跑马滩滑坡位于阜平县跑马滩村北坡,属薄皮式松散堆积层滑坡。2016年7月19日,阜平县普降暴雨,该滑坡发生失稳下滑,对滑坡前缘跑马滩村居民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基于野外调查、勘查测绘和室内测试,剖析了跑马滩滑坡形成的影响因素,探讨了滑坡的形成机制,对其进行了稳定分析并提出防治建议。

席夫碱自组装膜对铜的缓蚀性能研究 下载:46 浏览:481

苏红玉1 刘琳1 张强1,2 钱建华1 《化学研究前沿》 2018年12期

摘要:
采用分子自组装技术在铜表面制备2-氨基-5-巯基-1,3,4-噻二唑缩4-甲酰苯甲酸(A)缓蚀膜。通过电化学测试技术研究了该席夫碱膜在3wt.%Na Cl溶液中对金属铜的缓蚀性能。结果表明,自组装分子膜能有效抑制铜片的腐蚀,当浓度为15 mmol·L-1,组装时间为6 h时缓蚀效果最佳,高达97.11%。量化计算和分子动力学模拟得到了缓蚀剂分子的活性位点和在Cu(111)面的吸附形态。缓蚀剂的缓蚀效率的理论评价与电化学测试结果相一致。

曲梁悬索人行桥的力学分析及应用研究 下载:74 浏览:370

潘宇杰 王立彬 李立斌 孙菲霞 《交通技术研究》 2018年6期

摘要:
曲梁悬索桥兼有曲线梁桥和悬索桥的特征,结构新颖,造型优美,是一种新型桥梁结构形式。针对单索面悬吊引发的主梁偏转这一关键问题,提出了增设刚臂法、调整截面重心法和联合方法等3套方案,并揭示了其力学机理,为单索面悬索桥的设计和新型单索面悬索桥的进一步研发奠定了理论基础;给出了若干单索面曲梁悬索桥的建设实例,并阐述了曲梁悬索桥有待研究的问题,明确了该类桥梁的应用发展途径。

抑制虚拟同步发电机低频振荡的自适应阻尼控制算法策略 下载:23 浏览:213

马成松1 赵耀1,2 刘庆飞3 杨帆1,2 《电气学报》 2020年6期

摘要:
随着电力系统电力电子化的发展,以虚拟同步发电机(Virtual Synchronous Generator, VSG)控制策略为主的逆变器在电网中渗透率将越来越大。然而,传统电力系统中出现的低频振荡现象在虚拟同步发电机系统中未得到相应的研究。为了研究低频振荡对虚拟同步发电机系统的影响,在详细分析VSG控制策略的基础上,对虚拟同步发电机系统中出现低频振荡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分析低频振荡时功角特性的关系,提出一种自适应阻尼控制算法,能够自适应控制系统阻尼系数,抑制低频振荡。最后,以Matlab/Simulink为仿真实验平台,验证了VSG系统中低频振荡现象和所提算法的有效性。

基于风火网非合作博弈的电力市场均衡模型 下载:81 浏览:466

赵文会1 闫豪楠1 何威2 《电网技术研究》 2018年6期

摘要:
以市场的手段调整能源结构,从供给侧寻求风电消纳的有效解决方案,已经成为国内外学者的共识,而保障各参与方的合法利益,提高风电消纳积极性,是方案能否落实的关键。构建了基于纳什均衡的风火网三方非合作博弈模型,详细分析了影响各博弈方效用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分散的点模式和链聚的网模式两种交易状态。分析结果表明,电网公司收取风火交易的服务费用、风电场对富余电量的报价和电网公司对火电厂的协议罚金均会对交易模式产生影响;而政府对风电的补贴、风电场的发电成本和电网公司的平均电成本仅会影响风、火电厂和电网公司的效用值,并不会影响三方博弈纳什均衡点的分布。

路用环氧沥青固化反应动力学研究 下载:75 浏览:21

刘爱华 李豪 丁武洋 刘晨东 《交通技术研究》 2018年4期

摘要:
利用非等温式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方法(FTIR)对路用环氧沥青的固化机理进行了研究。根据不同升温速率下路用环氧沥青固化反应的DSC曲线,基于热分析动力学的方法,确定固化反应动力学参数,利用非线性回归建立了路用环氧沥青固化反应方程,进一步通过红外光谱分析方法验证固化反应方程的合理性和准确性。根据上述反应方程推算出不同温度条件下路用环氧沥青的固化程度和固化时间,从而为基于环氧沥青的长寿命沥青路面施工工艺及交通开放时间的确定提供参考依据。

一种适用于孤岛运行的逆变器控制方法 下载:70 浏览:478

程启明1 高杰1 程尹曼2 张宇1 余德清1 谭冯忍1 《电网技术研究》 2018年4期

摘要:
分布式电源主要通过逆变器接入微电网,逆变器控制技术在微电网中具有重要地位。下垂控制可以自动调节功率且灵活性强,在微网协调控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提出了一种新型下垂控制方法,该方法对传统下垂控制的电压电流控制环、功率控制环2个环节进行改进,即:对电压电流控制环,加入了动态虚拟阻抗反馈,实现了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解耦,从而保证了逆变器输出阻抗与线路阻抗相匹配;对功率控制环,除了构造了积分环节以提高系统稳态性外,还将频率差值、电压差值通过PI控制来修正下垂系数,以使系统能随着系统运行情况而做自适应的调整,从而增强了频率和电压的动态稳定性。最后通过软件仿真和硬件实验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主动配电网分布式无功优化控制方法 下载:86 浏览:517

梁俊文 林舜江 刘明波 《电网技术研究》 2018年3期

摘要:
随着配电网中分布式电源的渗透率不断提高,配电网运行和控制面临诸多新挑战。集中式控制的成本高、通信要求高、可靠性差,不适应主动配电网的实际需求。基于分区协调控制和凸优化的思想,提出了一种主动配电网分布式无功优化控制方法。此方法以网络有功损耗为目标函数,考虑配电网潮流方程约束、各节点电压上下限约束和分布式电源无功出力上下限约束。以简化的支路潮流方程将非凸的无功优化控制问题转化成凸二次规划问题,以物理分区的形式对凸二次规划问题进行分布式计算求解。每个控制区域都配有一个独立的控制器,每个控制器仅对所控制区域数据进行测量,并且只收集相邻控制器的边界协调信息,采用同步型交替方向乘子法进行分布式优化计算,得到各区域分布式电源的无功优化控制策略。最后以IEEE 33和IEEE 69系统为例,仿真计算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毒品违法犯罪防治建模与仿真 下载:62 浏览:457

刘风1,2 《建模与系统仿真》 2020年11期

摘要:
现有毒品滥用动力学模型假设吸毒者康复后对毒品拥有永久"免疫"力,而忽视了其再次成为毒品易感者的可能性。采用系统动力学(System Dynamics, SD)方法,分析了毒品违法犯罪人群的演化过程,构建了基于暂时"免疫"力的毒品违法犯罪防治模型,仿真实验预测了毒品违法犯罪趋势,灵敏度分析表明接触涉毒率是对毒品违法犯罪最敏感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毒品违法犯罪形势不容乐观,应采取系统防治策略,事前积极预防为主,并辅以必要的矫治和严惩措施。

自适应巡航系统车辆跟驰控制策略仿真 下载:47 浏览:451

翟志强1,2 许进亮1 袁皓1 周永明1 赵龙飞1 王世谦1 《建模与系统仿真》 2020年11期

摘要:
为提高自适应巡航系统对行车环境的适应性,提出一种基于可变间距的车辆跟驰控制策略。建立基于无迹卡尔曼滤波的车辆运动模型,近似估计本车质心轨迹的曲率半径。建立前车目标辨识模型,根据前车与本车的相对运动状态判定前车跟踪目标。设计车间距离控制策略,通过调节车速控制本车与前车保持安全车距行驶。开展本车换道、曲线路径的复合工况仿真试验,结果表明,本车能够快速、平稳地跟踪前车目标。

BPO@Ppy微胶囊的制备及其缓释性能的研究 下载:31 浏览:334

周培1 王元有1 陈锁金1 金党琴1 周国强2 刘天晴2 《化学研究前沿》 2018年6期

摘要:
采用悬浮-分散聚合法可成功制备出粒径分布在600~800 nm,包裹率高达83%,能在5~17 h之间可控制缓慢释放的以过氧化苯甲酰(BPO)为芯材,聚吡咯(Ppy)为壳材的微胶囊。所制备出的微胶囊储藏稳定性能较好,通过对微胶囊的释放过程进行动力学模型的构建,其研究结果表明,60°C时微胶囊的缓慢释放过程接近于Higuchi动力学模型。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