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基于小波分析的特征提取文本分类方法研究 下载:43 浏览:270

朱晋1 怀丽波1 崔荣一1 尹慧2 《当代中文学刊》 2018年12期

摘要:
该文提出了基于小波分析的文本特征提取方法,对传统TF-IDF向量空间模型下的特征向量进行了该文的小波变换、逆小波变换。使用KNN分类方法检验这两空间下的文本分类准确率。实验结果表明,该文的小波变换方法在减少了TF-IDF向量空间模型近一半的维度下在各种实验条件中都能和向量空间模型保持一致的分类准确率;该文的逆小波变换方法在大幅度降低TF-IDF向量空间模型维度的基础上,同实验中其他特征提取方法相比,在特定条件下有着卓越的特定文本类别分类优势,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检验了压缩感知理论的正确合理性。

精神运动警觉性任务在不同知觉负荷下的疲劳状态监测 下载:46 浏览:335

张英 陈晨 刘振华 胡思源 《心理学研究》 2018年9期

摘要:
精神疲劳是由于长时间的认知活动引起的一种疲劳形式,不同任务水平可能造成不同的疲劳状态。本研究采用双任务范式,利用精神运动警觉性任务(Psychomotor Vigilance Task,PVT)的不同指标,考察了不同任务水平下的视觉搜索任务引起的不同精神疲劳状态。结果发现:PVT任务的最快10%反应时指标与自评疲劳程度结果一致,随着任务持续时间的增加而增加,最快10%反应时能够反映不同任务水平条件下的疲劳状态变化。注意忽视频次指标能够反映简单任务条件下的疲劳状态变化。平均反应时指标的时间主效应和任务主效应都显著,可能是反映精神疲劳状态和任务负荷情况的综合指标。PVT任务的最慢10%反应时指标,仅仅存在显著的任务效应,可能主要体现了任务负荷状态的变化。这些结果表明,PVT任务各指标能够反映不同任务水平引起的疲劳状态的不同变化,是研究和监测不同状态下精神疲劳程度较好的任务选择。

移动电子商务中的用户体验研究 下载:57 浏览:382

陈氢1 陈静2 《电子商务进展》 2020年11期

摘要:
随着人们对移动电子商务的使用越来越频繁,移动平台越来越关注对其生存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的用户体验,希望给用户更优质的用户体验来维系老用户,吸引新用户。本文在界定移动电子商务中用户体验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移动电子商务中的用户体验影响因素进而探讨了用户体验提升策略。

怎样利用语言知识资源进行语义理解和常识推理 下载:72 浏览:289

袁毓林1 卢达威2 《当代中文学刊》 2018年11期

摘要:
该文讨论怎样利用语言知识资源来帮助机器进行语义理解和常识推理。首先,指出人类生活在常识和意义世界中,人工智能机器人必须理解自然语言的意义,能够在此基础上进行常识推理。接着,简单梳理了基于知识和基于统计两种自然语言处理路线各自的优长和短缺。然后,说明完全绕开知识的统计方法和深度学习,都不能真正理解概念和语言。该文通过具体案例说明,《实词信息词典》已经配备了有关词项的语义角色关系及其句法配置信息;把这种语言知识加入知识图谱和内容计算中,可以为人工智能提供理解和解释从而造就一种可解释的人工智能。由于"物性角色"描述了名词所指事物的百科知识,可用以回答相关事物是什么(形式角色)、有哪些部件(构成角色)、用什么做的(材料)、怎么形成的(施成)、有什么用途(功用)等常识性问题。

理性认知 风韵交错——重构民歌视唱教学之本 下载:63 浏览:438

肖楠楠 《当代艺术》 2018年7期

摘要:
视唱练耳在我国专业音乐教学的发展历程中,扮演着重要的基础性角色。然而,中国传统民歌视唱教学大多仅停留在将孤立的要素训练作为教学主干内容的层面,始终没有上升到对完整音乐要素架构下形成的音乐作品风格的理性认知层面,以实现由理性读谱指导视唱实践的高级目标。民歌视唱应警惕教学本质的偏离现象,以准确的音乐要素表达为基础,以民歌理性风格认知为高级目标,选编优秀教材,通过各种风格民歌中具有代表性的视唱曲目、改编曲目和准确的表现形式,实现风韵交错的民歌视唱演绎,实现民歌视唱教学本质的回归。

隐没在《戏杂志》中的新剧人物考 下载:65 浏览:381

赵骥 《当代艺术》 2018年6期

摘要:
《戏杂志》刊行于1922年至1923年间,前后共发行九期,设有"京剧""昆剧""新剧""戏剧新闻""游艺附录""时事小曲"等栏目。其中包含大量关于新剧变迁发展的重要文献和新剧人物的轶闻趣事,这些文献资料所记述的内容,与同时期的新剧文献相比,史料价值极高,多为其他文献所罕见。对《戏杂志》中任公、任天知、王钟声三人的史料梳理后,得出如下结论:任公为《戏杂志》主要编辑者之一的任退庵;进化团领导人任天知生于1870年,卒于1927年;春阳社领导人王钟声投身新剧运动之前曾积极参与上海的光复运动等。

航空术语语义知识库辅助构建方法 下载:46 浏览:274

王思博 王裴岩 张桂平 《当代中文学刊》 2018年10期

摘要:
语义知识库是自然语言处理任务的基础性资源,广泛应用于语义计算和语义推理等任务。现有的大规模语义知识库基本都是通用型知识库,缺乏特定领域的语义知识。为了弥补这种不足,该文基于HowNet的语义理论体系,提出了一种辅助构建航空术语语义知识库的方法。该方法根据航空术语的特点将辅助构建分成四个关键过程,构建了2 000条术语概念描述(DEF)。最后通过对人工标注的术语间相似度与根据术语DEF计算的术语间相似度结果的对比,验证了该构建方法的有效性。

基于多译文的中文转述语料库建设及转述评价方案 下载:46 浏览:456

阮翀1,2 施文娴1,2 李岩昊2 翁伊嘉2 胡俊峰1,2 《当代中文学刊》 2018年9期

摘要:
转述语料是转述现象研究的基础。针对目前学术界中文转述语料稀缺的现状,该文以《简爱》的多个中文译本为基础,通过句对齐得到五万句级别的平行转述语料(1)。使用无监督的小句对齐和词对齐算法,从语料中挖掘到九千多对词汇转述知识。同时,还复现和改进了机器翻译测评指标Meteor,使得该指标更适合于中文转述句子的测评,并构造了一个中文句子转述测评数据集,以便对不同的转述知识和评价指标进行比较。实验表明,该文算法挖掘到的词汇转述知识在封闭测试中不逊于《同义词词林》。

施行主义、视角主义与尼采 下载:87 浏览:438

梁家荣 《哲学研究进展》 2018年5期

摘要:
瓦雷拉等人在1991年出版《寓体心智》一书,开启了认知科学领域内新的解释路径。书中提出把认知理解为寓体行动,引发了认知科学中称为"施行主义"的研究潮流。瓦雷拉等人对传统认知科学的批判,集中在"内在表象"概念和连带的形而上学实在论,他们主张生物在其与环境的共同规定中创造其自己的世界。不少欧陆哲学家对表象主义其实也早有批判,尼采是这一批判的早期代表,他寻求以适用于一切生物之原则来说明人的认知能力,可以视为施行进路之先驱。

经济社会地位、户籍类型与区域发展差距:民众环境公平认知的影响因素 下载:21 浏览:418

麻宝斌1 杜平2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18年3期

摘要:
社会公平现状测评的内容包括社会资源的实际分配状况和民众的公平认知状况。在现代社会,环境逐渐成为社会公平的重要分配客体之一,因此社会公平认知状况的研究应当对民众的环境公平认知给予充分重视。近年来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民众的环境认知状况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但从社会公平视角对民众的环境认知问题进行的研究仍显不足。本文基于问卷调查数据,从对环境优美重要性的认识以及对环境公平的感受两个方面对当前民众环境公平认知状况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户籍类型对于环境重要性的认知影响显著,与农村户籍人口相比,城镇户籍人口更加看重环境优美的重要性。受教育程度和所在地区对民众的环境公平感受也有显著影响,受教育程度越高,越认为一些人居住在环境污染地区是不公平的;从所在地区看,与西部地区相比,中部和东部地区的居民更倾向于认为一些人居住在环境污染地区是不公平的。因此,相关研究发现对于进一步促进环境公平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中间状态:知青精神空间的流变与文化姿态——以韩少功的《归去来》与《日夜书》为例 下载:89 浏览:507

项静 《文学研究》 2018年4期

摘要:
本文以韩少功两部知青题材的作品《归去来》和《日夜书》为例,知青一代作为城市和乡村的空间沟通者,穿越了共和国历史的前"三十年"和后"三十年",他们的生活经验和文学上所呈现的精神空间,激发了文学叙事中空间和时间层面上的中间状态。韩少功的知青叙事把知青从表现对象转变成认识中国的方法论,显示了一代人的文化姿态,也留下未完成的空间。

社会支持的利用度与流动儿童心理韧性的关系:自尊的中介作用 下载:66 浏览:447

宋潮1 邢怡伦1 董舒阳2 王建平1 《心理学研究》 2018年7期

摘要:
采用社会支持量表、自尊量表和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对石河子市450名流动儿童进行调查,来探讨流动儿童社会支持与心理韧性的关系,并检验自尊的中介作用,其中社会支持由社会支持的利用度表征。结果表明:(1)社会支持的利用度与流动儿童的心理韧性呈正相关。(2)自尊在社会支持的利用度与心理韧性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社会支持的利用度通过自尊对流动儿童的心理韧性产生更积极的效果。

知识产权法的形式理性 下载:23 浏览:416

胡波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18年2期

摘要:
知识产权法的形式理性命题基于法律之内的教义学视角,着眼于法的安定性价值,强调合逻辑性的约束。形式理性化程度较低为知识产权法比较于传统民法的主要差距所在。实现知识产权法的形式理性化,路径在于法典化、回归民法和单行法的结构合理化。

基于CiteSpace的我国顾客参与研究可视化分析 下载:55 浏览:376

李文元 王平 《电子商务进展》 2020年6期

摘要:
本研究以CNKI数据库收录的发表于2003-2019年的363篇顾客参与领域的文献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计量方法分析了我国顾客参与领域文献的总体发展趋势、研究热点和研究前沿。研究发现,虽然近两年该领域的发文量略有下降,但是文献被引频次逐年增加。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顾客参与的理论基础、顾客参与的研究方法和顾客参与的前因变量、结果变量及中介变量三个方面;最后本研究提出对虚拟品牌社区顾客参与结果和绩效的评估将是顾客参与领域未来需要深入研究的一个方面。

压力对大学生抑郁的影响机制:领悟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 下载:62 浏览:335

沈友田 胡笑羽 叶宝娟 《心理学研究》 2018年7期

摘要:
基于心理应激理论、素质-压力三模式以及社会支持主效果模型考察领悟社会支持、积极应对方式和消极应对方式在压力与抑郁关系中的链式中介效应,使用压力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应对方式量表和抑郁量表对抽取的641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显示:(1)领悟社会支持中介了压力对大学生抑郁的影响;(2)积极应对方式、消极应对方式中介了领悟社会支持对大学生抑郁的影响。因此,领悟社会支持以及应对方式在压力与大学生抑郁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

关于“变化”的观念碰撞和知识生产——全球史视域下的汉译《斯宾塞尔文集》 下载:82 浏览:510

彭春凌 《文学研究》 2018年3期

摘要:
汉译《斯宾塞尔文集》关涉着译者章太炎早期整个知识图景的建构。作为跨语际实践的结果,《斯宾塞尔文集》原文与译文的差异,能体现在19世纪中后期,同时被"进步"的现代经验所裹挟的英、中两国的代表性知识人,跨越四十年的观念碰撞和心态抵牾。而作为全球知识生产的一个环节,《斯宾塞尔文集》位于自马戛尔尼使团访华以来英国认知中国,与鸦片战争后中国通过接触英国来认知世界,这两条接触线的交汇点上。此外,《时务报》"东文报译"的日译新词及其传播的世界知识,也影响《斯宾塞尔文集》的汉译。章太炎1902年东渡日本后,更经受了日译斯宾塞著作或反思斯宾塞浪潮的洗礼。全球史视域——这里具体指从18世纪末到20世纪初,英、中、日三地及它们所辐射的三种语言圈交叉和互动的历史,乃是观察《斯宾塞尔文集》及其后续知识效应时必要的方法论视域。

父母冲突对青少年抑郁的影响:认知反应性的中介作用 下载:47 浏览:90

王娟娟1 王宏伟1 潘娣1 宋广文2 《心理学研究》 2018年6期

摘要:
采用父母冲突儿童知觉量表(CPIC)、抑郁体验问卷(DEQ)、莱顿抑郁敏感指数量表(LEIDS)测量753名高中生,以便分析认知反应性在父母冲突与抑郁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1)父母冲突显著正向预测认知反应性;认知反应性显著正向预测青少年抑郁;(2)认知反应性在父母冲突与青少年抑郁之间具有完全中介作用。因此,认知反应性作为中介变量,父母冲突通过认知反应性对青少年抑郁具有稳定的间接作用。

政治意识形态与学院知识分子话语的互动——《文艺月刊》(1930—1937)汉译文学研究 下载:95 浏览:502

熊婧 《文学研究》 2018年3期

摘要:
1930年南京国民政府中宣部创办的《文艺月刊》,是1930年代刊载汉译文学数量最多且质量精良的刊物之一。这一方面缘于南京国民政府提倡"民族主义文艺"、以欧美文学对抗苏俄文学的诉求;另一方面也得益于以国立中央大学师生为主的学院知识分子的合作。政党借助学院的文化资本树立权威、宣传"民族主义"意识形态,使《文艺月刊》具有学院化的文化立场和审美取向。同时,学院知识分子也在"文化民族主义"的共识下践行"学术救国"的理想。《文艺月刊》呈现了文学场内意识形态、美学观念、象征资本的互动,考察其汉译文学的面貌,更可呈现政党意识形态与学院知识分子的复杂关联。

阳明心学的定性及良知的公共性与无善无恶 下载:59 浏览:435

董平 《哲学研究进展》 2018年3期

摘要:
本文主要论述了三个问题:1.否定学术界长期存在的关于阳明心学为"主观唯心主义"的基本定性,认为阳明心学的"心外无物"有其本身的独特义域,与主观唯心主义实有本质不同;2.强调良知作为人的本原性实在,实际指向人的类本质共性,是必然具有"公共性"的;3.关于良知或心体本身的"无善无恶"问题,自"天泉证道"之后即争讼不已,作者基于儒学传统的"中道"之义,就"价值"与"存在"的二重维度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以之处理"无善无恶"与"至善"的内在关系。

固定人物的限知视角与限制叙事——以《呼兰河传》小团圆媳妇婆婆形象为例证 下载:53 浏览:474

刘艳 《当代中文学刊》 2018年7期

摘要:
在萧红整部《呼兰河传》普遍缺乏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因果链的小说叙事里,第五章却是别具一格,独具一种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整个事件的反讽意味和悲剧性并存,让人在对人物的理解之同情当中,又对小团圆媳妇的被虐待致死和施虐者不失朴拙但又愚昧并且兼具人性恶与各种人性复杂性之外还对自己所犯平庸之恶毫不自知,而感到一种让人无法释怀的纠结与无力感,纠结与无力当中还对美好生命的被虐杀而备感痛入心髓之痛,审美意蕴可谓繁富无尽。人物塑造的真实感和艺术性丰沛,不止在《呼兰河传》里排首位,甚至可以说,小团圆媳妇的婆婆这个人物身上所显示的艺术性和文学性,同类人物几无人能出其右者,可以说是萧红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乃至整个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所奉献的一个极为经典的人物形象。这一章,几乎是《呼兰河传》隐含作者在叙述行为方面所展现才华最为充分的一个叙事段落。能如此,与隐含作者对小团圆媳妇婆婆这一固定人物的限知视角和限制叙事炉火纯青般地运用是分不开的。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