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基于改进FastICA及偏最小二乘法的系统谐波阻抗估计 下载:91 浏览:463

林顺富 李扬 汤波 符杨 李东东 《电网技术研究》 2018年1期

摘要:
系统谐波阻抗的精确估计可用于合理区分系统与用户的谐波污染责任。提出一种基于改进快速独立成分分析(Fast ICA)及偏最小二乘法的系统谐波阻抗估计方法。基于公共连接点处的谐波电压和谐波电流数据,采用基于修正的三阶收敛牛顿迭代的Fast ICA算法实现混合信号的分离,相比传统二阶牛顿迭代提高了算法收敛速度;其次,基于解混出的变量,采用偏最小二乘法进行主成分分析求得混合系数,降低了解混变量之间的弱相关性带来的计算误差。最后依据系数间的线性关系计算系统谐波阻抗。仿真和实际案例分析表明,所提方法的系统谐波阻抗估计结果相比现有方法精度更高。

巴塘河段梯级电站联合调度对水温的影响 下载:65 浏览:481

张鹏 梁瑞峰 李永 李克锋 《环境科学研究》 2018年8期

摘要:
定量研究金沙江上游巴塘河段梯级电站的水温累积影响,掌握河段的水温变化规律对工程的生态管理和环境修复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宽度平均的立面二维水温模型对巴塘、拉哇及叶巴滩电站单独运行及不同联合运行条件下的水温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梯级电站联合运行使得下游巴塘库区最低水温出现延迟效应,库区水体同温化效应随梯级电站增加而放大;两级联合运行促使4月双温跃层结构和1月的逆温分布现象消失,三级联合运行造成4、5月双温跃层结构和12~翌年1月的逆温分布现象消失。下泄水温的年变幅随梯级电站增加而减小;两级联合运行时,变幅为13.0℃;三级联合运行时,变幅为10.2℃。下泄水温随着梯级电站的增加,延迟效应更加明显。将计算结果和天然水温相比,结果表明,上游电站联合运行对下游水温过程存在较大影响,其中不同联合运行情况下巴塘电站对水温累积影响的贡献率都极小。

加气混凝土墙板节点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下载:75 浏览:486

张国伟1 张品2 陈博珊1 《建筑技术学报》 2018年4期

摘要:
为研究加气混凝土(ALC)墙板的预埋件节点在风荷载作用下的工作性能,对9块ALC板材进行节点平面外拉拔试验。分析ALC板材的配筋和受拉螺栓杆直径对预埋件节点平面外承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预埋件节点基本满足北京地区90 m高层建筑围护体系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对风荷载的要求,预埋件节点表现出比钩头螺栓节点更好的延性。

绿色环保型联四唑铋盐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下载:41 浏览:435

李萍1 范杰2 《化学研究前沿》 2018年3期

摘要:
本文以二氯乙二肟、二甲基甲酰胺(DMF)、叠氮化钠、盐酸羟胺和硝酸铋等为原料,合成了绿色环保型联四唑铋盐(Bi-BHT)。并且用Ozawa法和Kissinger法研究了其热分解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Bi-BHT热分解峰温度为532.57 K,说明其热稳定性良好。此外,还得到了热分解的机理函数。并且通过GJB772A-97标准方法,研究了Bi-BHT的机械感度性能,研究表明Bi-BHT摩擦爆炸概率为20%,特性落高为125.9 cm,这表明其对机械撞击不敏感。

煤-溶剂相互作用参数测定及在溶胀剂选择中的应用 下载:47 浏览:492

潘薪羽1,2 赵丽1,2 马空军2 王强1,2 《化学研究前沿》 2018年2期

摘要:
通过反气相色谱(IGC)技术,在160~200℃的温度区间范围,测定了原煤与44种有机溶剂间相互作用参数。通过煤-溶剂相互作用参数判据进一步判定煤在丙酮、戊酮、乙醚、异丙醇、仲丁醇、异丁醇、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化碳、1,4-二氧六环、环氧丙烷、甲醇、乙醇、丙醇、丁醇、乙腈、甲酸甲酯、乙酸甲酯、乙酸乙酯及丙酸甲酯中溶胀显著;在丁酮、噻吩、四氢呋喃溶剂中溶胀效果一般;煤在正构烷烃、芳烃、丁醚、叔丁醇、丙酸乙酯、环己酮、己烯、辛烯中溶胀不显著。采用体积法研究了煤在所选溶剂中的溶胀行为,总体呈现煤在极性溶剂中的溶胀度较大,而在非极性溶剂中溶胀度较小规律。结果表明,煤在有机溶剂中的实际溶胀效果与煤-溶剂相互作用参数判据得出结论基本一致。

特高压输电铁塔动力特性分析 下载:62 浏览:489

卢银均1 刘闯1 陈磊1 赵帅达2 《电力技术学报》 2019年12期

摘要:
为分析特高压铁塔的自振动力特性,运用ANSYS建立SZ301型1000 kV交流同塔双回输电铁塔三维梁杆混合模型,运用Block Lanczos方法提取前10阶频率和12阶振型。研究结果表明,有限元计算自振频率符合工程计算要求,建立的三维模型正确;特高压单塔振型主要集中在塔身横隔面塔材,应注意进行塔颈和塔身主材补强设计;低阶模态为塔头振动,塔高增加使得整塔结构刚度降低,为进一步研究特高压塔线体系在动态荷载下的动态特性提供参考。

Ti-62A合金动态软化速率异常的热力学解释及其应变补偿本构方程 下载:72 浏览:469

王敬忠1,2 丁凯伦1 杨西荣1,2 刘晓燕1,2 《材料科学研究》 2020年8期

摘要:
使用Gleeble-3800热模拟试验机研究了Ti-62A合金在变形温度为800~950℃、应变速率为0.001~10 s-1条件下的热压缩变形行为。结果表明,随着变形温度的提高出现Ti-62A合金的动态软化率降低的反常现象。(α+β)双相钛合金中Mo、Cr等β稳定元素的原子活性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逐渐降低和β相比例增大,Jmatpro软件的热力学计算表明(α+β)双相钛合金的这一现象与此有密切关系。而α钛合金和β钛合金出现动态软化速率降低,与加工温度升高β相比例增大的关系更密切。从800℃升高到950℃,Ti-62A合金中β相的比例由32.1%提高到84.3%,Mo、Cr活性的降幅均达到64%。这些因素使变形过程中Ti-62A合金的晶界迁移速度和动态软化速率均随变形温度升高而降低,其950℃的真应力-应变曲线多为典型的动态回复型。α相的含量随着变形温度的提高而降低,且在较高的变形温度下β相的晶粒尺寸也较为粗大。构建的基于应变补偿的Ti-62A合金Arrhenius变形抗力模型,能较好地预测合金的流变应力行为,其相关系数R达到0.990,预测值与实测值的平均相对误差为8.983%。

非组合夹芯保温外墙板用非金属连接件的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下载:79 浏览:439

蒋勤俭1 吴焕娟1 祁成财1 刘昊2 《建筑技术学报》 2018年2期

摘要:
为提高夹芯保温外墙板的性能指标,研发了一种新型非金属连接件产品,并系统研究了产品的规格及性能要求,标准化定型,连接构造及受力变形性能等设计参数。同时,对非金属连接件的拉拔性能与抗剪切性能开展试验研究,得出连接件的抗拔承载力,抗剪承载力及非金属连接件的拉拔与剪切破坏模式,为采用非金属连接件设计非组合夹心保温外墙板提供了技术支撑。

复合工况下基于接地性态的轮胎减磨优化设计 下载:75 浏览:497

余旭东 黄海波 张涛 董家楠 《动力技术研究》 2020年7期

摘要:
针对单一变量法易忽略参变量的耦合特性及单一工况法忽视复杂驾驶工况的问题,提出了基于二维环模型的轮胎磨损模型,以接地性态指标为优化对象,在3种复合工况下,使用粒子群算法对轮胎进行减磨优化,获得了轮胎接地性态指标的最优解.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基于接地性态快速有效的预测轮胎磨损.在一定范围内,轮胎接地印迹和非对称指数减小以及轮胎滚动阻力矩增大是轮胎减磨的优化方向.接地印迹长度和滚动阻力将对轮胎磨损产生较大影响,非对称指数对轮胎胎面磨损的影响则要小得多.

含硅苯并噁嗪的制备及其对双马来酰亚胺树脂固化反应动力学的影响 下载:67 浏览:463

贾园1 张黎英1 马明阳1 师瑞峰2 《材料科学研究》 2020年8期

摘要:
通过溶剂法设计合成出了结构中含有硅元素的新型苯并噁嗪单体(Si-BOZ),以其作为改性体系对双马来酰亚胺树脂(BMI)进行共混改性,在降低BMI预聚物粘度的同时优化其固化工艺,改善其综合性能。选用平板小刀法测定了Si-BOZ、BMI、Si-BOZ/BMI等树脂体系的凝胶时间,红外光谱(FTIR)跟踪研究了Si-BOZ和BMI在固化过程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非等温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Si-BOZ/BMI树脂体系的固化反应动力学特征,并通过Kissinger法和Ozawa法对两者固化过程中的各参数进行了讨论。

长期时效对20Cr1Mo1VTiB螺栓钢的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下载:70 浏览:479

赵孟雅1 彭涛1 赵吉庆2 杨钢2 杨滨1 《材料科学研究》 2020年7期

摘要:
对20Cr1Mo1VTiB螺栓钢进行拉伸和冲击实验、TEM和SEM观测并测量其XRD谱,研究了其在500℃进行0~2000 h时效处理后的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随着时效时间的增加原板条状贝氏体分成若干个包体,其平均尺寸由时效前的14μm减小到时效2000 h后的9μm。在0~2000 h时效过程中碳化物尺寸没有明显增大,主要析出相VC和Ti C弥散分布在晶内、板条界和板条内。VC相呈椭球状,随时效时间的延长TiC相由长条状变为方形。随着时效时间的延长贝氏体板条的边界逐渐模糊,时效2000 h后板条的宽度明显增加。在长时间时效过程中20Cr1Mo1VTiB螺栓钢的力学性能没有大幅度的变化而保持着较高的值,表明其可在高温下长期使用。

淬火冷却速率对6082铝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 下载:74 浏览:492

王静1 徐国富1,2 李耀1 李芳芳1 黄继武1,2 彭小燕1 《材料科学研究》 2020年7期

摘要:
采用末端淬火(JEQ)实验、使用JMatpro7.0模拟软件并结合硬度、拉伸性能测试以及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测,研究了轨道交通用6082铝合金的淬火敏感性。结果表明:(1)由JMatpro7.0模拟得到的TTT曲线表明,6082铝合金的淬火敏感温度区间为220~425℃,β和β''相的鼻尖温度为375℃。合金的CCT曲线表明,为了抑制淬火过程中β'(亚稳相)的析出,合金的淬火冷却速率必须大于6℃/s;(2)随着末端淬火距离D的增大6082铝合金的时效态硬度和强度下降,淬透深度为23 mm;(3)随着淬火冷却速率的降低淬火诱导析出相β在异质形核点α-(AlMnFeSi)相上优先析出,在后续的时效过程中β相长大并吸收周围的溶质原子,晶内时效析出强化相β''减少;(4)慢冷过程中,晶界附近的空位浓度降低,晶界的无沉淀析出带(PFZ)变宽。

基于卡尔曼粒子滤波算法的锂电池SOC估计 下载:47 浏览:430

夏飞1 王志成2 郝硕涛3 彭道刚1 余贝丽4 黄毅敏1 《建模与系统仿真》 2020年2期

摘要:
基于UTS分容柜所测得的实验数据,建立了18650锂电池的三阶Thevenin模型。将扩展卡尔曼滤波算法(Extened Kalman Filter,EKF)作为粒子滤波算法(Particle Filter,PF)的重要密度函数形成了扩展卡尔曼粒子滤波算法(Extened Kalman Particle Filter,EKPF)。对于EKPF算法在重采样过程中存在的样本退化、多样性丧失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通过权值排序的优胜劣汰粒子选择算法。采用通过该方法改进的EKPF算法对所建立的三阶Thevenin模型进行电池荷电状态(State of Charge,SOC)估计,实验结果表明,改进EKPF算法的SOC估计精度优于EKF算法和PF算法的SOC估计精度。

履带车辆履带预张紧力对平顺性的影响与仿真 下载:74 浏览:482

卞美卉 张洋 杜志岐 《动力技术研究》 2020年5期

摘要:
为了分析履带预张紧力对车辆平顺性的影响,以某型高速履带车辆为例,在多体动力学仿真软件RecurDyn中建立了整车动力学模型,在不同车速下对履带预张紧力的不同取值对车辆平顺性的影响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从平顺性最优的角度出发,该型履带车辆履带预张紧力取车重的10%左右较为合适.

Mg-13Gd-1Zn合金的组织与力学性能 下载:82 浏览:477

甄睿1,2 吴震1 许恒源1 谈淑咏1,2 《材料科学研究》 2020年4期

摘要:
研究了铸态、退火态、挤压态和T5时效态Mg-13Gd-1Zn三元合金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合金的铸态组织由α-Mg、(Mg,Zn)3Gd和14H-LPSO长周期相组成。合金在均匀化退火和热挤压后的直接时效(T5)过程中都发生了晶内14H-LPSO相的沉淀析出,表明合金中14H-LPSO的沉淀相变发生在一个很宽的温度范围(200~510℃)。在挤压后合金的直接时效(T5)过程中发生了β'及β1相的沉淀析出。在沉淀强化和LPSO强化的共同作用下,合金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分别为197 MPa、397 MPa和2.56%。在200℃/80 MPa和200℃/120 MPa两种实验条件下,Mg-13Gd-1Zn合金的抗蠕变性能均优于WE54合金。

神经动力学研究进展 下载:73 浏览:454

王如彬 《动力技术研究》 2020年3期

摘要:
本文着重介绍了神经动力学理论在脑科学领域中的地位与作用,它的现状和我国的原始创新,存在的问题以及它的历史使命.强调了力学在神经科学与生命科学中的内在联系、重要性和它的影响力,特别指出了脑科学领域中的原始创新离不开力学的作用、导向与贡献.本文还重点概述了这期专刊的主要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的作者分别从不同的视角阐述了他们是如何应用神经动力学理论来揭示神经系统中的一些独特的、在实验中不可能被发现的某些新的现象和规律,以及在探索退行性神经疾病和认知障碍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独特威力.

神经动力学与力学 下载:88 浏览:477

陆启韶 《动力技术研究》 2020年3期

摘要:
本文回顾力学研究体系的发展,简要介绍神经动力学的主要内容及其作用,探讨神经动力学与力学的密切关系,并提出一些研究展望.

皮层GABA受体诱导的失神发作 下载:79 浏览:500

王智慧1 郑艳红2 王青云1 《动力技术研究》 2020年3期

摘要:
利用生物物理平均场模型,通过在皮层引入慢抑制性中间神经元集群,发现抑制性受体GABAA和GABAB在通路抑制性中间神经元集群(IIN)-兴奋性锥体神经元集群(EPN)中均参与了失神发作的调控.特别地,棘慢波放电(SWDs)的出现与一个尺度因子K有关,其被定义为受体GABAA和GABAB的相对强度;由于GABAB受体的慢动力学也是一个致痫因子,因此通过尺度因子K和GABAB时滞τ2的状态分析,发现它们可以共同诱导失神发作.这些结果对GABA受体如何诱导失神发作提供了理论指导,并可能为这种脑部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见解.

神经元膜电位对信息的编码 下载:72 浏览:474

彭俊 王如彬 《动力技术研究》 2020年3期

摘要:
神经元膜电位的放电活动是神经编码的基础.然而,目前对于神经元电活动对神经信息的编码方式,至今尚未形成一个完整的认识.传统的编码理论认为神经系统以离散的动作电位放电序列进行信息的表达和传递,主要研究动作电位的发放频率和放电活动的时间模式.基于该理论,对神经元放电序列所携带的信息已经出现了一些定量的计算方法,但这些方法还很难应用到大规模神经元网络的计算当中.本研究以神经元的膜电位为研究对象,展示了如何量化膜电位序列所携带的信息,并将该计算结果与传统放电序列方法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其结果取得了很好的一致性.本研究为神经活动信息量的定量计算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含时滞的忆阻耦合HR神经元的复杂放电行为 下载:73 浏览:474

王松 茅晓晨 《动力技术研究》 2020年2期

摘要:
本文研究具有忆阻的两耦合Hindmarsh-Rose神经元系统,考虑了神经元间信号传输过程中的时滞效应.借助平衡点的稳定性分析,获得与时滞相关的稳定条件.通过数值算例验证理论结果,揭示各类丰富而有趣的动力学现象,如多种簇放电行为等.搭建相应的耦合神经元电路实验平台,取得与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相吻合的结果.研究结果表明,时滞是影响系统稳定性和放电模式的重要因素.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