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连续种植不同绿肥作物的耕层土壤团聚体中氮分布及其固持特征 下载:68 浏览:432

张钦1 张爱华1 姚单君1 吴兴洪2 冉斌2 陈正刚1 朱青1 曹卫东3 《土壤研究》 2019年5期

摘要:
为探讨连续种植绿肥对土壤团聚体中氮分布的影响以及其中氮的固持特征,以箭筈豌豆(Vicia sativa L.)、肥田萝卜(Raphanus sativus L.)、蓝花苕子(Vicia cracca L.)、毛叶苕子(Vicia villosa Roth)、光叶苕子(Vicia villosa var.)为对象开展研究。结果表明:光叶苕子能够显著提高土壤全氮含量。肥田萝卜、蓝花苕子提升耕层土壤团聚体各粒径中氮含量的效果较为明显,光叶苕子提升> 2 mm粒径土壤团聚体中氮含量的效果较为明显。随着粒径减小土壤团聚体氮含量也呈现下降的趋势,各粒径中氮的富集系数在1.24与0.89之间。在> 1 mm粒径中,几乎所有处理富集系数均大于1,处于积累状态,≥0.25 mm粒径的团聚体氮贡献率占了85%以上,其中> 5 mm粒径的氮贡献率最大,0.5~0.25 mm粒径的氮贡献率最小。连续种植绿肥,土壤全氮的积累随着各粒径土壤团聚体中氮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全氮与> 0.5 mm粒径的团聚体中氮含量显著正相关,且5~2 mm粒级土壤团聚体中氮的增加对土壤全氮的影响较为突出,连续种植绿肥促进了氮在大团聚体中的固持。

麦秸覆盖对土壤理化性质及夏花生生长发育的影响 下载:87 浏览:494

张俊 刘娟 臧秀旺 郝西 汤丰收 董文召 齐飞艳 刘华 《土壤研究》 2019年4期

摘要:
为研究麦秸覆盖与否对土壤理化性质、夏花生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采用随机区组试验,在花生夏直播平作模式下,调查麦秸覆盖与不覆盖处理的土壤物理性状、土壤酶活性、花生营养、生殖生长及产量、品质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麦秸覆盖后,产量、饱果率、出仁率比未覆盖分别降低5.2%、9.8%、0.66%。麦秸覆盖显著影响了土壤理化性状,使得土壤温度、张力、容重、脲酶活性下降,土壤湿度、孔隙度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增加;同时,覆盖还影响了花生的营养生长,麦秸覆盖后显著降低了花生的主茎高、侧枝长、叶面积和叶片SPAD值;与不覆盖相比,麦秸覆盖降低了花生的开花量、果针数和结果数,最终导致产量降低。麦秸覆盖可改善土壤不良的理化性状,但覆盖后地温降低,延缓了花生的生育进程,不利于当季花生的生长发育及结实。研究结果为麦茬夏花生高产栽培技术的集成提供了理论依据。

伊犁河谷栗钙土区不同产量雨养麦田土壤物理性质比较研究 下载:43 浏览:458

陈传信1 张永强1 薛丽华1 雷钧杰1 陈兴武1 刘云霄2 刘新艳2 夏麦丁·阿巴斯3 赛力汗·赛1 《土壤研究》 2019年1期

摘要:
以伊犁河谷栗钙土区雨养麦田为研究对象,采取田间调查、取样和实验室测定的方法,研究伊犁河谷不同产量水平栗钙土土壤物理指标变化特征,为该地区麦田土壤物理性质的改善和耕层构建提供理论支撑。结果表明:不同产量麦田土壤容重、紧实度从0~10 cm土层到20~40 cm土层均呈现增加的趋势;土壤总孔隙度、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变化趋势刚好与土壤容重、紧实度相反,即0~10 cm> 10~20 cm> 20~40 cm。高产田土壤容重、土壤总孔隙度、紧实度、土壤三相比R值、水稳性团聚体各项指标均优于中、低产田。因此,通过土壤培肥、改进耕作措施改善土壤物理性质十分必要。

秸秆机械集中沟埋还田对稻麦轮作作物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下载:53 浏览:343

宋广鹏 孙新素 何瑞银 卞新民 陈长青 《土壤研究》 2018年12期

摘要:
为探索秸秆还田新模式,研究设计了机器开沟、秸秆集中沟埋还田模式。通过研究秸秆沟埋还田下土壤理化特性和作物生长特征,为秸秆机械集中沟埋还田的推广提供理论支持。结果表明,秸秆沟埋还田较常规还田方式降低了小麦季土壤容重,对水稻季土壤容重影响不明显;无论水稻季还是小麦季,土壤有机质含量均表现为增加的趋势。土壤性质的改变,对稻麦生长发育产生影响,显著提高了小麦茎蘖数和水稻株高,水稻株高随着沟埋还田深度的提升而提高。水稻和小麦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结果表明,秸秆机械沟埋还田能显著提高小麦和水稻产量,以开沟深度20 cm秸秆还田产量增加最为明显,小麦产量较常规秸秆还田方式增加23%,水稻产量增加11%,增产效果较为显著。综合来看,秸秆机械集中沟埋还田较常规秸秆还田更具优势,开沟20 cm深度还田综合效益最高,具有推广价值。

利用几种不同材料制作物理模型的实践与反思 下载:73 浏览:478

​刘闻川1 丁晴2 《生物学报》 2018年10期

摘要:
以浙科版高中生物学必修1为研究材料,通过学生自选材料模型制作,问卷调查反馈学生和教师的意见及评价,介绍和比较了几种制作物理模型材料,讨论相关材料的特点,并对日后物理模型构建的教学给予建议。

绵阳市1985-2015年农田作物碳储量动态研究 下载:60 浏览:449

王艺积1,2 《地理研究进展》 2019年9期

摘要:
农田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四川省绵阳市为研究对象,根据统计年鉴资料,对该区农田生态系统主要农作物碳储量与碳密度进行研究分析。利用30年来(1985~2015年)绵阳市农业相关数据统计资料,对该区主要农作物碳储量与碳密度进行估算与动态变化分析。结果表明,30年来绵阳市耕地面积逐年减少,复种指数呈现上升趋势,粮经作物比例保持在80∶20水平。主要农作物碳储量从212.71×10~4 t增长到277.12×10~4 t,增幅达30.28%;碳密度从4.42 t/hm2增长到5.50 t/hm2,增幅达24.43%,总体呈现不稳定增长趋势。主要农作物碳储量以水稻和小麦为主,分别占总碳储量33.83%和26.55%;碳储量结构中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比在80∶20~70∶30,近几年经济作物占比呈现上升趋势。该地区今后可调整农田种植业产业结构,提高农田种植业作物单产与复种指数,发展低碳农业;加强农业生产管理,改进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农田植被碳储量和碳密度。

秸秆综合利用产业示范园区建设指标体系研究 下载:47 浏览:431

许克祥 王晓辉 彭书传 《可持续发展与创新》 2019年10期

摘要:
本文以安徽省为例,从经济发展、产业共生、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四个角度,以提高能源化、工业原料化利用量为重点,进行产业示范园区指标体系的构建,利用AHP法对产业示范园区指标权重进行分配,并围绕该指标体系提出针对性的意见。

粮食作物区域产量保险、天气指数保险定价的比较 下载:33 浏览:428

梁来存1 陆峰2 《金融研究杂志》 2020年1期

摘要:
分析比较粮食作物区域产量保险、天气指数保险的不同定价方法,对于提高财政保费补贴资金的使用效率,促进粮食作物保险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以长沙县早稻保险为例,区域产量保险以单产作为保险标的,采用非参数核密度法厘定的保险纯费率为1.8345%;天气指数保险以指定天气因素为保险标的,对于干旱天气指数保险,当保险公司赔付概率为40%时纯费率为1.5431%,赔付概率为60%时纯费率为1.5508%。区域产量保险因承保多重风险而费率较高,天气指数保险因承保指定风险而费率较低。

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在农作物栽培中的应用探究 下载:76 浏览:475

李秀娟 《中国农业》 2020年8期

摘要:
我国是人口大国,更是农业大国,农业作为第一产业,对促进我国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近年来,科技的进步带动了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显著调动了农民的工作积极性,我国的农作物栽种面积逐渐扩大,与此同时,农作物的栽培技术与高产途径也备受广大农民与科学家关注。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作为新兴的绿色栽培技术,在农作物的栽培中不仅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同时还具有极好的社会效益。基于此,探究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在农作物栽培中的应用。

肥料配比对鲜食甘薯产量及品质的作用 下载:74 浏览:465

郭小丁 谢一芝 贾赵东 马佩勇 边晓峰 《中国农业》 2018年11期

摘要:
利用苏薯16号和宁紫薯4号两个鲜食甘薯品种比较了不同肥料配比处理对薯块产量和食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N-P-K(16-8-18)复合肥600 kg·hm-2配施硫酸钾75 kg·hm-2,两个品种鲜薯产量最高,分别比对照相增产14.9%和23.5%。复合肥配施有机肥对提高苏薯16号的鲜薯产量没有明显效果,而宁紫薯4号的鲜薯产量增加显著。配施有机肥可改善苏薯16号的食用品质,而对宁紫薯4号没有效果。配施有机肥的处理,两个品种的薯块烘干率略有降低。建议鲜食甘薯生产时,正常条件下一次性施基肥即可,N-P-K(16-8-18)复合肥600 kg·hm-2、硫酸钾75 kg·hm-2、有机肥150 kg·hm-2。

瑞丽市秋冬鲜食甜玉米高产栽培措施 下载:72 浏览:444

宋玉芝1 赵霁2 董丽芳3 《中国农业》 2018年6期

摘要:
玉米为世界三大粮食作物之一,又是重要的饲料和工业原料,在世界粮食生产中一直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基于此,针对当地秋冬鲜食甜玉米生产情况及种植经验,总结出一套适合瑞丽市秋冬鲜食甜玉米高产栽培措施,起到促进瑞丽市秋冬鲜食甜玉米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浅议农作物栽培技术及高产途径 下载:60 浏览:421

钟万瑜 宋小敏 《中国农业》 2018年3期

摘要:
农业属于第一产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从相关研究来看,农业的发展水平,受农作物栽培技术的制约。基于此,在探讨农作物栽培技术应用范围的基础上,分析了农作物高产途径,希望能够为提升我国农业的发展水平提供借鉴。

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 下载:287 浏览:2996

王飞 《中国农业》 2022年6期

摘要:
玉米和大豆作物的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主要是针对两种作物之间距离科学合理的调整,同时针对两种作物特点利用,逐渐形成镶嵌结构,在提高农作物整体经济效益同时,加强土壤的使用效率。所以,需相关部门与工作人员提高重视程度,针对玉米和大豆作物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全面分析,明确其中的原理和优势以及操作流程,确保能够在作物种植中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因此,本文主要针对玉米和大豆作物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全面分析与研究,并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

粮食作物机收减损问题及应对措施浅析 下载:31 浏览:1885

付艳 《农业学报》 2025年1期

摘要:
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粮食作物机收已成为提高生产效率的重要手段。然而,机收过程中粮食作物的损失问题日益凸显,不仅影响粮食产量和农民收入,也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因此,深入分析粮食作物机收减损成因,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对于确保粮食安全、提升农业生产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农作物高产栽培技术及农业技术推广应用研究 下载:94 浏览:1663

张振华 《农业学报》 2025年1期

摘要:
随着我国农业的迅速发展,传统的种植技术已不足以满足现实农业生产需求。因此,本研究旨在深入研究和广泛推广作物高产栽培技术,以促进我国农业的高质量发展。本文阐述了作物增产的关键因素,并深入探讨了技术要点和推广措施,同时还就作物增产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以供进一步研究参考。

转录组测序及其在甜菜功能基因挖掘中的应用 下载:36 浏览:477

张自强 白晨 张惠忠 李晓东 付增娟 赵尚敏 鄂圆圆 张辉 王良 张必周 《农业学报》 2018年11期

摘要:
由于转录组测序技术具有检测费用低、检测通量高、不受遗传背景影响等优势,使其成为当前挖掘基因的主要手段之一。文章首先介绍了转录组测序技术的基本情况,接着阐述了该技术在甜菜功能基因研究方面的进展,文章最后展望转录组测序技术在甜菜基因挖掘中的应用前景。通过转录组测序可以构建甜菜丰富的基因表达数据库,尤其是挖掘与甜菜产量、含糖量调控、抗逆性相关的基因资源,为后续基因克隆、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以及转基因育种等提供理论支持与基因资源。

东华北中熟春玉米区33个试验品种丰产性比较分析 下载:64 浏览:506

王彧超1 李洪1 王瑞军1 郭妙2 《农业学报》 2018年8期

摘要:
通过对参加东华北中熟春玉米组区域试验的33个品种进行田间种植,观测玉米品种特性和生长状况,测定小区产量,运用SPSS软件与对照品种先玉335进行丰产性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诚信1609、诚信1613、华皖927三个试验品种较对照有产量优势,在33个试验品种中丰产性表现突出。

小麦赤霉病抗性与株高及穗部性状的相关性研究 下载:94 浏览:517

​陈士强1,2 张容1,2 王建华1,2 陈刚1 刘建凤1 陈秀兰1,2 何震天1,2 《农业学报》 2020年10期

摘要:
以苏麦3号、扬麦158、安农8455、扬辐麦4号等对小麦赤霉病抗性不同的20个小麦品种或种质为实验材料,研究了小麦赤霉病抗性与株高(用多效唑控制)及穗部性状(小穗数、病小穗数、退化小穗数、小穗密度等)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株高明显影响小麦对赤霉病的抗性,植株较高材料的病小穗率较低;麦穗较长、小穗数少、小穗密度低的小麦材料的赤霉病抗性更好。

种植绿肥作物对河套灌区盐碱土改良效果研究 下载:84 浏览:484

景宇鹏1,2 张建中1 李秀萍1 杜二小1 赵强3 白勇兴3 陈强3 刘梅3 伊风艳1,4 赵沛义1 《农业学报》 2019年12期

摘要:
为探求不同绿肥作物对盐碱土的改良效果,以内蒙古河套灌区盐碱土为研究对象,研究田菁、草木樨2种绿肥作物对盐碱土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连续种植2年绿肥作物均不同程度地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孔隙度和土壤养分含量,其中种植田菁对改善土壤物理性质较为显著,土壤容重下降4.08%、总孔隙度增加5.08%;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分别较对照(CK)提高49.0%~49.4%,36.8%~68.4%,40.7%~43.8%,36.7%~44.8%,26.2%~36.5%。因此,在河套灌区通过种植田菁、草木樨可改善土壤物理结构,降低盐碱危害,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其中种植田菁对土壤的改良效果优于种植草木樨。

江西番茄绵疫病的发生及种质资源的抗性鉴定 下载:91 浏览:507

​何烈干1 邹芬1 熊正葵2 涂玉琴1 马辉刚1 《农业学报》 2020年7期

摘要:
于番茄青果期在江西主产番茄的10个市(县)进行了番茄绵疫病发生程度的调查,结果显示,江西番茄绵疫病发生较为严重,病果率在10.8%~33.1%之间,病株率在32.7%~63.6%之间,病情指数在3.5~12.1之间。鉴定了82份番茄种质材料在室内和田间自然病圃对绵疫病的抗性,共筛选到16-96、16-36b和Y18三份抗性材料,为江西省番茄抗病育种材料的筛选及品种的推广种植奠定了基础。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