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录用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患者抗栓依从性的调查分析
下载:79 浏览:517
摘要:
目的调查分析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患者抗栓治疗的依从性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将接受抗栓治疗的166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根据CHA2DS2-VASc评分给予相应的抗栓治疗,记录患者基本信息并通过随访调查的形式对患者治疗过程中的抗栓依从性进行统计学分析,并探讨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166例患者出院后6个月抗栓治疗依从性良好者85例(51.20%),其受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居住地、是否参加过相关培训及家属认知度有关,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66例患者出院后12个月抗栓治疗依从性良好者61例(36.75%),其影响因素可能与年龄、文化程度、居住地、是否参加过培训及家属认知度有关,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患者院外抗栓治疗依从性低下,其可能影响因素有患者年龄、文化程度、居住地、疾病相关培训及家属认知度。提高患者和家属对疾病及应用药物的认知度能够增加患者院外治疗依从性。
鱼油预防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心房颤动疗效的Meta分析
下载:82 浏览:506
摘要:
目的采用Meta分析探讨鱼油在预防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心房颤动的有效性。方法在中国学术期刊网全文数据库、重庆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Pumbed、Springerlink、Medline、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中检索相关文献。采用Jadad量表对纳入文献所报道的RCT研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采用RevMan5.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比较两组的术后心房颤动发生率、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计算合并OR值及95%置信区间,画出森林图。结果最终纳入10篇文献,其中高质量文章共8篇(4~6分),低质量文章共2篇(3分);其中服用鱼油患者(观察组)1 724例,未服用鱼油患者(对照组)1 71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心房颤动总发生率和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OR=0.780,95%CI=0.670~0.910;OR=-0.580,95%CI=-1.020~-1.090;均P <0.05),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未见明显差异(OR=0.800,95%CI=-0.370~1.700;OR=0.610,95%CI=0.350~1.050;均P> 0.05)。亚组分析提示高剂量组术后心房颤动总发生率明显降低(OR=0.530,95%CI=0.350~0.810;P <0.05)。结论鱼油可以减少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心房颤动的发生率和住院时间,且未增加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
术前精神放松指导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患者心理因素的影响
下载:73 浏览:415
摘要:
分析术前精神放松指导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患者心理因素的影响。方法按照入选标准选择我院住院实施PCI术患者120例,其中1至6月患者为对照组,共58例,实施常规围手术期护理;7至12月患者为观察组,共62例,在常规围手术期护理基础上,加行术前精神放松指导。干预前后,采用焦虑、抑郁自评量表测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并分别监测患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体温和血氧饱和度(SPO2)。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血压、心率、体温、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焦虑及抑郁评分,SBP、DBP、HR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手术患者实施术前精神放松措施,可有效缓解和减少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尼克地尔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心肌的保护作用
下载:68 浏览:394
摘要:
分析尼克地尔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不稳定性心绞痛(UA)患者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将本院108例U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59例)给予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及他汀类药物等常规抗UA药物治疗;观察组(49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尼克地尔进行治疗,比较两组PCI术中心绞痛发生率及心电图的改变;比较两组PCI手术前后肌钙蛋白Ⅰ(c TnⅠ)、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结果观察组PCI术中心绞痛及缺血性心电图改变的发生率较对照组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c TnⅠ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K-MB水平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LVEF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尼克地尔能够有效降低UA患者PCI术中心绞痛及缺血性心电图改变的发生率,提高LVEF的水平,减少心肌损伤,有助于改善患者心脏功能。
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术前焦虑状况调查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下载:58 浏览:472
摘要:
分析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术前焦虑状况和相关影响因素,从而有针对性制定相关临床干预预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2月2016年10月临床收治的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144例,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术前焦虑状况的因素。结果:144例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术前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为(50.45±10.27)分;经Logistic回归方程验证性别、年龄、术前住院时间、在职情况、胸闷发作频次是影响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焦虑状况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我院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的焦虑状况较为严重,性别、年龄、术前住院时间、在职情况、胸闷发作频次是影响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焦虑状况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工作者要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和方法,从根源上解决焦虑问题,从而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冠状动脉非阻塞性心肌梗死25例临床分析
下载:71 浏览:423
摘要:
通过对25例冠状动脉非阻塞性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 with non-obstructive coronary arteries,MINOCA)的患者进行分析,探讨其潜在病因、治疗及预后特点。方法入选25例MINOCA患者,根据其病因学特点分为心肌炎组和非心肌炎组,比较两组间年龄、性别、辅助检查及转归情况的差异。结果与非心肌炎组比较,心肌炎组患者更年轻,血象更容易偏高,肌钙蛋白升高更明显,左心室射血分数更低,心包积液更多(P<0.05);而冠状动脉情况较非心肌炎组更好(P<0.05),但预后较差(P<0.05);血脂异常更易出现在非心肌炎患者中(P<0.05),两组在性别、发热者、血C反应蛋白(CRP)、血肌酐、心脏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心肌桥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肌炎引起的MINOCA,较其他病因发病更为凶险,更需要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
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胆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血小板活化因子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下载:82 浏览:539
摘要: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胆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REBP-1)、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青海省心脑血管病专科医院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的120例ACS患者作为ACS组、120例健康体检对象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血清SREBP-1、PAF水平;采用简单线性相关分析法分析血清SREBP-1、PAF与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ACS组的血清SREBP-1、PA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重度狭窄组患者的血清SREBP-1、PAF水平显著高于轻度、中度组(P <0.05)。中度狭窄组患者的血清SREBP-1、PAF水平显著高于轻度组(P <0.05)。ACS患者的血清SREBP-1、PAF水平与Gensini评分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539、0.557,P <0.05)。结论 ACS患者的血清SREBP-1、PAF水平增高,可能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有关。
高敏心肌肌钙蛋白T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特征的相关性
下载:91 浏览:522
摘要:
目的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评价高敏心肌肌钙蛋白(hs-cTn)T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436例初诊为疑似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并行冠状动脉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的患者,确诊CAD患者222例(CAD组)、非CAD患者214例(对照组)。检测所有对象的hs-cTnT、血糖(Glu)、尿素氮(BUN)、肌酐(Cr)、尿酸(UA)水平,同时计算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从病变支数、狭窄程度及斑块性质3个方面分析hs-cTnT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将所有对象按hs-cTnT四分位数(由低到高依次为Q1区、Q2区、Q3区、Q4区)分组,比较不同病变支数、狭窄程度或斑块性质各组患者在Q1~Q4区的分布比例。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Spearman相关分析评估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CAD患者hs-cTnT、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ACS)、Glu、UA随病变支数增多而升高(P<0.05),eGFR随病变支数增多而降低(P<0.05);hs-cTnT、CACS、Glu、UA、Cr、BUN随狭窄程度加重而升高(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hs-cTnT与BUN、Cr、UA、Glu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12、0.239、0.134、0.131,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hs-cTnT四分位分布与病变支数、狭窄程度、斑块性质均相关(rs值分别为0.249、0.252、0.239,P<0.01)。不同病变特征各组Q1~Q4区的患者比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病变支数的增多、狭窄程度的增加、斑块不稳定性的增大,位于Q4区的患者比例均增高,位于Q1区的患者比例均降低。校正传统风险因素(年龄、性别、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吸烟史、饮酒史)及肾功能指标(BUN、Cr、UA、eGFR)后,hs-cTnT不能作为冠状动脉存在病变的独立预测指标。结论 hs-cTnT虽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但也受性别、年龄、肾功能及基础疾病的影响,尚不能作为冠状动脉存在病变的独立预测指标。
止麻消痰活血汤对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行介入治疗无复流的作用
下载:79 浏览:512
摘要:
目的探讨止麻消痰活血汤对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无复流的作用。方法选择石家庄市中医院于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期间收治的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行PCI治疗患者134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67例与对照组67例。对照组患者入院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止麻消痰活血汤治疗。两组疗程均为7 d。比较两组行PCI术后冠状动脉无复流患者血流变化,PCI术后即刻和术后7 d心肌酶和心功能变化,及住院期间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TIM血流分级明显改善,治疗后10 min观察组TIMI 3级血流恢复明显高于对照组(χ2=4.573,P <0.05)。两组患者术后7 d心肌肌钙蛋白I(cTnI)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较术后即刻降低(t=55.516、28.461、91.206、55.790,P <0.05);观察组术后7d cTnI和CK-MB低于对照组(t=24.709、34.590,P <0.05)。两组患者术后7d LVEF较术后即刻升高(t=15.270、9.030,P <0.05);观察组术后7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对照组(t=4.221,P <0.05)。观察组住院期间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8.96%)低于对照组(23.88%)(χ2=5.438,P <0.05)。结论止麻消痰活血汤对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行PCI术患者,对改善TIMI 3级血流恢复有一定作用,可减轻心肌损伤及改善心功能。
氯沙坦与螺内酯联合治疗对冠状动脉微血管病变患者心室功能影响
下载:81 浏览:499
摘要: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微血管病变患者采用氯沙坦联合螺内酯治疗对左心室重构、左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安吉县人民医院2016年4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冠状动脉微血管病变患者9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患者采纳临床常规治疗,观察组45例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上氯沙坦+螺内酯,治疗3周期后,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左心室等容舒张时间(IVRT)、左心室短轴缩短率(FS)、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5.56%)显著高于对照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256,P <0.05),治疗3周期后观察组FS、LVEF均显著高于对照组,IVRT、LVPWT、LVMI、LVST、LVED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467、8.160、30.218、3.490、27.877、6.512、3.182,P <0.05)。结论氯沙坦与螺内酯联合可有效提升冠状动脉微血管病变患者左心室功能,防止心室重构。
HbA1c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心脏功能与MACE发生率及死亡率的影响
下载:74 浏览:441
摘要:
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术后心脏功能、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及死亡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行PCI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依据术前静脉HbA1c水平分为两组,其中A组患者HbA1c值<8%,而B组患者HbA1c值≥8%,每组各5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Killip心功能分级、NYHA心功能分级、左室舒张末期内经(LVDd)水平、左心房大小(LAd)水平、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随访MACE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 A组患者术后Killip心功能分级水平显著优于B组(P<0.05);A组患者术后NYHA心功能分级水平显著优于B组(P<0.05);A组患者LVDd、LAd及LVEF水平均显著优于B组(P<0.05);A组患者随访MACE总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P<0.05);A组患者随访死亡率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高HbA1c水平可能影响行PCI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术后心脏功能恢复,导致MACE和死亡风险上升。
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CI术后心肌损伤和炎性因子的影响
下载:86 浏览:469
摘要:
探讨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心肌损伤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0例,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n=40)和瑞舒伐他汀组(n=40)。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瑞舒伐他汀患者在PCI术前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1周,阿托伐他汀组患者在PCI术前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1周,对两组患者用药前、术前、术后24h心肌损伤标记物的变化以及炎性反应进行监测。结果术后24h时,与阿托伐他汀组比较,瑞舒伐他汀组的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肌酸激酶同工酶、心肌肌钙蛋白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IL10的水平则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PCI术前应用瑞舒伐他汀不仅可以减轻患者心肌的损伤,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炎性反应,效果优于同剂量阿托伐他汀。
地尔硫卓联合肾上腺素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无复流的作用
下载:82 浏览:462
摘要:
观察冠状动脉闭塞段近端注射地尔硫卓及肾上腺素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冠状动脉介入(PCI)中无复流的影响。方法 82例诊断为急性STEMI,行急诊PCI患者,随机分为地尔硫卓组、地尔硫卓+肾上腺素组,每组41例,两组患者均术中行血栓抽吸,分析两组患者冠状动脉支架植入前后分别于冠状动脉内注射地尔硫卓、地尔硫卓联合肾上腺素后,冠状动脉血流(TIMI)及心肌灌注(TMPG)情况。结果支架植入前造影(初次)与手术结束前(末次)盐酸地尔硫卓联合肾上腺素组达到TIMI 3级血流显著高于地尔硫卓组(P<0.05),其TMPG 3级比例也高于地尔硫卓组(P<0.05),发生低血压及心动过缓事件少于地尔硫卓组。结论盐酸地尔硫卓联合肾上腺素在预防、治疗冠状动脉无复流方面较单纯使用地尔硫卓更有效,其具有减少急诊PCI术中低血压及心动过速的趋势。
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行PCI+MIVS与CABG+MVS治疗临床效果比较
下载:51 浏览:503
摘要:
目的合并双支冠状动脉疾病(CAD)的中重度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IMR)的患者比较先行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后行微创二尖瓣手术(MIVS)与选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联合二尖瓣手术(CABG+MVS)临床效果比较。方法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心血管病外科住院患者3358例中,接受PCI+MIVS 18例,CABG+MVS 24例,两组患者进行手术效果比较。结果 PCI+MIVS组与CABG+MVS组二尖瓣修复率、术后并发症住院总时间、1月内死亡率、心力衰竭、1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体外循环时间[(141. 12±25. 39) min vs(202. 67±45. 94) min]和主动脉阻断时间[(78. 63±17. 85) mis vs (129. 44±33. 72) min]和呼吸机辅助时间[(17. 42±3. 88) h vs (24. 54±2. 63) h]和输注红细胞单位[3. 54(1-5) VS 1. 56(0-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中重度IMR合并双支CAD的患者选择PCI+MIVS治疗方式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
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对对比剂急性肾损伤的预测及早期诊断价值
下载:85 浏览:506
摘要:
探讨N末端脑钠肽原(NTproBNP)在对比剂肾病中的早期价值和预测价值。方法纳入我院疑似冠心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且基础肾功能正常的11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8例,女46例。冠状动脉造影术前检测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甘油三酯(TG)、血浆总胆固醇(TC)、空腹血糖(FBS),同时所有患者分别于造影前24h内,造影后12h、24h和48h抽血检测NTproBNP、B型脑钠肽(BNP)、胱抑素c(Cys C),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尿酸(UA),根据MDRD公式推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 GFR)。根据患者在造影后48h内是否发生对比剂肾病(CIN),分为CIN组18例和非CIN组96例。运用受试者工作曲线及回归方程,评价NTproBNP对CIN的早期诊断及预测价值。结果术前NTproBNP截断值为863ng/ml,+LR:3.94,-LR:0.07,仅NTproBNP为预测因子。截断值取1200ng/ml时多变量回归方程中高脂血症(OR=0.032)、LDL(OR=14.665)、年龄(OR=205.741)、NTproBNP(OR=3.716)均为预测因子。术后12h内Scr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OC曲线下面积<0.5即P>0.05,而NTproBNP曲线下面积0.719,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造影术前、术后NTproBNP对CIN具有预测价值,年龄和高脂血症,高密度脂蛋白下降是发生CIN的重要危险因素。另外术后12h内NTproBNP对CIN的早期诊断价值优于Scr。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即刻康复训练的效果研究
下载:12 浏览:260
摘要: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即刻康复训练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试验组给予术后即刻康复训练的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后康复训练的方法。比较两组干预前和干预后第7天的日常生活能力、左心室射血分数、住院时间的变化,两组干预后6个月的生活质量和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访谈患者的看法,进行全面的效果评价。结果干预1周后,试验组左心室射血分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日常生活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的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6个月时,试验组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0.01);心绞痛、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心力衰竭、冠状动脉再狭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均对术后即刻康复训练在提高舒适度方面给予了肯定并表示愿意积极配合。结论术后即刻康复训练可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的左心室射血分数,缩短住院时间,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心绞痛、心律失常的发生。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心肌酶谱升高的影响因素
下载:55 浏览:494
摘要: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不停跳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患者心肌酶谱升高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在我院完成OPCABG手术患者202例。所有患者术后测定12、24、48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根据CKMB水平分为A组(≤5. 31ng/m L,轻度升高组),B组(> 5. 31ng/m L,明显升高组)。分析不同性别、年龄、吸烟、体质量指数、高血压、2型糖尿病、脑血管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肾功能不全、陈旧性心肌梗死、既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史、左主干病变、病变支数、心功能分级等患者术后发生心肌酶升高的差异,再对筛选出的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多元回归分析发现,术前有心绞痛发作、前降支桥位置位于中远+远段、平均搭桥手术时间是OPCABG术后CK-MB明显升高的相关因素。结论 OPCABG手术时,应严格控制易引起心肌酶升高的影响因素,以最大程度上降低OPCABG手术对患者心脏的损伤及并发症的发生。
替格瑞洛对接受PCI手术NSTEMI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的临床研究
下载:59 浏览:503
摘要:
目的分析替格瑞洛应用于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中对患者心肌的保护及对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行PCI手术的NSTEMI患者78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氯吡格雷组和替格瑞洛组。分析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内皮素(ET-1)、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变化及6个月内MACE发生情况。结果术前,两组患者CK-MB、ET-1、SO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3d,替格瑞洛组患者SOD水平高于氯吡格雷组,CK-MB、ET-1水平低于氯吡格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随访6个月,替格瑞洛组患者MACE发生率为7. 69%,氯吡格雷组为25. 64%,替格瑞洛组患者MACE发生率低于氯吡格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替格瑞洛可以减少NSTEMI患者PCI术后MACE发生率,减轻氧化应激反应程度,保护心肌细胞。
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术前焦虑状况调查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下载:91 浏览:523
摘要: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术前焦虑状况和相关影响因素,从而有针对性制定相关临床干预预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2月2016年10月临床收治的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144例,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术前焦虑状况的因素。结果:144例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术前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为(50.45±10.27)分;经Logistic回归方程验证性别、年龄、术前住院时间、在职情况、胸闷发作频次是影响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焦虑状况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我院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的焦虑状况较为严重,性别、年龄、术前住院时间、在职情况、胸闷发作频次是影响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焦虑状况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工作者要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和方法,从根源上解决焦虑问题,从而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PCI术后血糖变化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下载:85 浏览:511
摘要:
目的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血糖变化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8年11月期间于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进行PCI手术治疗的226例冠心病患者(非糖尿病)为研究对象,根据PCI术后患者是否出现应激性血糖升高分为高血糖组(空腹血糖≥7 mmol/L)和非高血糖组(空腹血糖<7 mmol/L),对比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和术前(t0)、术后1 h(t1)、术后2 h(t2)的血糖水平,并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PCI术后血糖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 226例患者中有165例出现应激性血糖升高,发生率为73.01%;两组患者在性别、梗死类型、置入支架的血管数、高血压、高血脂等因素均无统计学差异(P> 0.05);但高血糖组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BMI)、支架数量、支架直径、支架长度高于非高血糖组,且高血糖组患者的心功能Killip分级、糖化血红蛋白水平≥6.5%的发生率高于非高血糖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χ2=6.105、15.641、19.116、13.015、5.294、15.180、46.443,P <0.05);两组患者t1、t2时血糖水平高于t0,t2时血糖水平高于t1,且高血糖组患者的血糖水平明显高于非高血糖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25 kg/m2、支架数量≥3个、Killip分级≥Ⅱ级、糖化血红蛋白水平≥6.5%为PCI术后血糖异常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13.411、2.894、9.202、11.699,P <0.01)。结论 PCI术后血糖异常与年龄、BMI、支架数量、Killip分级、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具有临床相关性,且BMI、支架数量、Killip分级、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是PCI术后血糖异常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