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伸缩缝病害与桥梁结构的相关性分析 下载:57 浏览:444

徐剑1 刘朵1 满孝卫2 江流声3 张建东1,3 《交通技术研究》 2019年7期

摘要:
伸缩缝是保证桥梁结构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健康状态不仅影响行车安全,而且直接关系到桥梁本身的结构安全和使用寿命。通过调研某省高速公路全线桥梁伸缩装置的结构类型及其典型病害的分部情况,系统分析了伸缩缝病害与桥梁结构形式、跨径、纵坡、受力形式及线性等主要参数的相关性,并随机抽取了某省800条伸缩缝,统计分析其病害出现的年限,研究其使用寿命规律,从而为伸缩缝的选型、养护及维修提供参考。

促进大学生宿舍用水行为转变的实验研究 下载:73 浏览:429

杨同宇 武冬双 《水资源科学研究》 2018年12期

摘要:
本文以大学生用水行为为研究对象,运用以社区为基础的社会营销理论和实践技巧,探索促进大学生宿舍节约用水的行为转变策略。选择某大学本科生宿舍10间,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通过沟通、承诺、示范、提示等对实验组施加一段时期的影响,并观察其用水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实验组人均用水量比对照组减少了15%比上年同期减少了42%。研究不仅为有关组织推广节水等活动探索适当的行为转变工具,也从行为转变途径探索实现可持续消费的可能性和潜力。

卷积神经网络在图像识别中的应用 下载:58 浏览:462

圣文顺 孙艳文 《软件工程研究》 2019年5期

摘要:
随着医学成像技术的不断发展,病理识别在医学诊断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人工智能领域的机器学习可以帮助完成医学图像诊断的自动识别,数字化地辅助医学诊断过程,同时降低医务工作者的工作量。卷积神经网络(CNN)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机器学习方法,属于深度学习的范畴,它能够完整地模拟人类的图像识别过程,并且已经在图像识别领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本文将卷积神经网络应用于病理图像的识别中,同时对病理图片进行了采集、整理和智能学习,完成并分析了算法对比实验,最终实现了对病理图像的优化识别,提高了病理图像的识别率,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低维钙钛矿:兼具高效率和稳定性的新型太阳能电池光吸收层候选材料 下载:89 浏览:467

陈皓然1 夏英东1 陈永华1 黄维1,2,3 《新材料》 2018年4期

摘要:
使用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材料作为光吸收层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自进入人们的视野以来,其制备工艺和器件结构不断得到优化,短短几年内效率取得了非常可观的增长。与此同时,这种基于三维钙钛矿材料的电池的缺点也越来越突出,尤其是材料的不稳定性,严重阻碍了其发展。低维钙钛矿材料具有有机胺层与无机层(金属卤化物钙钛矿晶体)之间相互交替的低维(层状)结构,其中被有机胺隔开的独立钙钛矿层中八面体的层数n越小,钙钛矿越接近二维结构。相比传统三维钙钛矿结构,低维钙钛矿材料应用于光伏器件具有两大优势:(1)耐湿性、光热稳定性大大增强;(2)可以通过改变n和插入的有机胺的种类来实现光学及电学性质的可调性。然而,低维钙钛矿具有较大的光学带隙,有机胺的引入降低了载流子迁移率,导致低维钙钛矿电池的效率明显低于三维钙钛矿电池。因此,近三年来除研究钙钛矿层数对材料性质和器件性能的影响外,研究者们主要从选择合适的有机胺和优化薄膜制备工艺方面不断尝试,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充分发挥低维钙钛矿稳定性优势的同时大幅提升了器件效率。目前,低维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已由2014年的4.37%跃升至13.7%。在较高效率的低维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已取得成功应用的有机胺类包括苯乙胺(PEA)、正丁胺(n-BA)、异丁胺(iso-BA)、聚乙烯亚胺(PEI)等。其中PEA应用得最早;n-BA是运用在目前为止最高效的低维钙钛矿电池中的有机胺;而PEI插层形成的低维钙钛矿拥有相对更小的光学带隙和更高的耐湿性,但载流子的传输会受到更大的限制。低维钙钛矿薄膜的制备起初主要采用简单的一步旋涂法,但此法所得的低维钙钛矿平行于基底生长,器件效率很低。近两年的研究工作将基底预热、浸泡、反溶剂滴加等手段引入到钙钛矿旋涂工艺中,实现了低维钙钛矿优先垂直基底生长,为突破低效率瓶颈提供了可能。此外,以三维钙钛矿为基础,以有机胺为添加剂,制得的二维和三维混合的钙钛矿结构,也可以实现器件效率和稳定性的双提升。本文归纳了低维钙钛矿光伏器件的研究进展,分别对低维钙钛矿的分子结构、插入的有机胺的选择、钙钛矿薄膜的制备方法等进行介绍,分析了低维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面临的问题并展望其前景,以期为制备稳定和环境友好的新型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提供参考。

大数据背景下人工智能发展对大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下载:76 浏览:398

鲁晓磊 吕学斌 《数学应用》 2020年10期

摘要:
大数据时代,以数据为载体的人工智能技术渗透到社会的各行各业,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越来越依赖应用数学学科的进步.在此背景下,大学数学教学改革成为必需,以适应社会新时代的发展.结合自身的教学改革实践,探讨如何从基本的大学数学内容出发,进行拓展,向学生介绍前沿的人工智能技术.从而,增加数学课程教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加深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在人工智能领域应用理解.

测绘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下的持续改进机制思考 下载:80 浏览:459

张云鹏 吉文来 苍桂华 《测绘科学与技术》 2019年7期

摘要:
通过持续改进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水平是工程教育认证的初衷。以南京工业大学为例对测绘工程专业的持续改进建设机制进行探讨,从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以及社会评价机制等方面探讨了测绘工程专业持续改进机制的建设思路。建立校、院、系三级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从教学准备、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毕业设计(论文)等环节全面监控教学过程质量,科学设计测绘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质量评价模式,构建毕业生跟踪反馈与社会评价机制以及培养目标达成评价机制,推进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高。

河网数据拓扑一致性简化方法 下载:65 浏览:439

操震洲1 姜林燕2 吴煜心1 《测绘科学与技术》 2018年10期

摘要:
河网数据简化包括河流选取、简化和拓扑一致性维护等过程,其时间性能尤为重要。目前的简化和拓扑一致性维护算法在时间效率上都不够理想。提出了一种河网多尺度组织结构并基于该结构实现了河网的多尺度简化。河网多尺度组织结构首先根据河流间的主支流关系和尺寸计算河流权重值,以河流权重值作为选取依据;然后执行Douglas-Peucker算法建立各河流的线性BLG树,以结点偏离量作为简化依据。基于该结构完成了河网数据多尺度简化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结构能快速生成保持拓扑一致性的河网数据,验证了该结构的有效性。

基于稳健加权总体最小二乘的点云数据圆柱面拟合 下载:62 浏览:443

刘支亮1 李明峰2 陆建华1 《测绘科学与技术》 2018年10期

摘要:
在测量中,为了对建(构)筑物的圆柱面点云数据进行建模或检测,需要精确拟合圆柱面并对拟合结果进行分析、表达。针对传统圆柱面点云数据拟合方法未考虑粗差存在和系数矩阵含有误差,导致圆柱面拟合结果不够精确的问题,提出了可自适应调整权阵的稳健加权总体最小二乘算法计算拟合参数。该算法在考虑全部观测值误差的基础上,通过激光点到圆柱面的距离确定各点的权重,以3倍标准差剔除粗差,经迭代计算最终得到稳健的拟合结果。经工程实例计算,证明该算法能有效克服粗差的影响,得到准确可靠的拟合参数估值,拟合效果优于传统拟合算法。

基于空间语义的地理编码在智慧城市信息系统中的应用 下载:70 浏览:476

康昆1 李明峰1 周醉2 蔡炜珩1 《测绘科学与技术》 2018年8期

摘要:
近年来智慧城市发展迅速,各级政府和相关企事业单位都建立了以空间信息为核心的信息管理系统,空间信息大部分利用地址描述。地址在系统数据库中以字符串形式存在,由于语言习惯和文化差异,地址描述普遍不符合数据规范化要求,甚至有些地址中出现了逻辑错误,难以在智慧城市信息系统中直接应用。通过分析地址要素的层级关系,提出了一种基于空间语义的中文地理编码方法,研究了空间语义地址模型,设计了基于分层级地址树模型的地址标准化过程。结合智慧街道实际应用,对比模糊匹配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地址匹配率。

从“两个文明”到“五位一体”: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升华和实践进展 下载:69 浏览:398

任铃 赵荣 《可持续发展与创新》 2020年9期

摘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丰富完善,社会主义文明经历了从"两个文明"协调发展期到"三位一体"持续发展期、"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期再到"五位一体"和谐共生期的系统化发展历程。在统筹兼顾思想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同发展,不断推进人与自然关系理论升华和实践进展。在整个推进中,我国不仅从"历史-理论-现实"三重维度上实现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全方位把握,而且推进了人与自然关系进化为文明的序列和范畴,不断彰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基于涡流传感器的柴油机主轴承磨损检测装置设计 下载:10 浏览:397

周鹏 方涛涛 《传感器研究》 2018年6期

摘要:
为了能够实时监测柴油机主轴承磨损的情况,提出了通过涡流传感器eddy NCDT300在一定范围内测量活塞上下运动距离是否有波动和温度传感器PT100测量轴瓦温度相结合的方案。设计的柴油机主轴承磨损监测装置以STM32单片机为核心芯片。涡流传感器实时监测活塞运动位置,并通过信号的处理电路和A/D转化芯片AD7606将数据传输到处理器。与此同时,温度传感器PT100检测柴油机轴瓦温度。测试和记录了柴油机在运行时活塞实时位置和不同负载下轴瓦实时温度。测试结果表明,设计的装置能够稳定、准确检测柴油机主轴承磨损的情况,性价比高。

网络通达、金融发展与企业融资费用研究 下载:52 浏览:413

庄雷1,2 王冀宁2 《经济与管理学报》 2020年11期

摘要:
鉴于"新基建"和"降成本"的现实背景,选取2000—2018年中国31个省级数据实证分析区域网络通达、金融发展与企业融资费用的影响关系。研究发现,区域交通网络通达与金融发展呈正相关,通信网络通达与金融发展呈负相关且通信网络硬件建设与金融发展存在倒U型关系,区域金融发展与企业融资费用呈负相关。在金融发展约束下,区域交通网络通达与企业融资费用呈负相关,通信网络通达对企业融资费用影响具有长短期不一致性,通信网络硬件建设短期内对企业融资具有挤出效应,通信网络软性使用长期对企业融资具有间接竞争加剧效应。网络通达下技术创新与企业融资费用呈负相关且存在倒U型关系。各地区推进新型基础建设投资和降成本中需注意"挤出效应"和"拐点效应"的长短期影响。

预制装配铝合金建筑的模块化建造技术及施工组织 下载:67 浏览:398

董凌1 王玉2 《建筑技术学报》 2019年2期

摘要:
预制装配铝合金建筑是一种高度集成化的轻型预制装配建造系统。以面积280 m2的铝合金临时办公建筑为对象,研究以模块化概念进行深化的设计方法与建造技术,讨论单元模块、基础模块和装配模块的关键施工技术、辅助施工机具和施工工序组织,结果表明采用模块化建造技术可有效提高预制装配建筑的建造效率和质量。

计及电转气技术的天然气–电力耦合系统运行研究综述 下载:81 浏览:480

窦迅1 赵文浩1 郎伊紫禾2 李扬2 高赐威2 《电网技术研究》 2019年3期

摘要:
电转气(power to gas,P2G)技术可实现电能以天然气的方式大规模存储,使电力系统与天然气系统间具备能量流动的能力,加深了电力系统和天然气系统的耦合程度。天然气-电力耦合系统的优化运行是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能源调度利用效率的基础,对提升系统综合效益具有重要意义。针对P2G技术的运行层面,首先介绍了P2G技术的特点,进而综述了基于P2G耦合的天然气-电力耦合系统建模方法以及不同场景下的运行优化模型及求解方法。最后在分析P2G技术的国内外应用现状的基础上,从不同应用场景总结了P2G技术应用的发展瓶颈及解决思路,并对P2G技术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内容型虚拟社区中的用户互动和融入:身份认同的中介效应 下载:56 浏览:450

姚山季1 王富家1 刘德文2 《经济与管理学报》 2018年3期

摘要:
文章将内容型虚拟社区中的用户互动划分为求助和人际互动两个关键维度,确定身份认同之自我认同、社会认同的重要维度构成,构建用户互动通过身份认同的中介效应间接影响用户融入的理论模型。运用知乎社区270位用户的调查数据对理论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求助对促进融入与协作融入均具有正向影响;人际互动仅对协作融入具有正向影响;求助仅对社会认同具有正向影响;人际互动对自我认同与社会认同均具有正向影响;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对促进/协作融入均具有正向影响;身份认同在用户互动影响融入的关系中具有中介效应。文章明确了内容型社区中用户融入的影响机制,从而为企业搭建和打造氛围良好的内容型社区提供了启示。

基于元胞自动机的自动驾驶技术对交通运行的影响研究 下载:36 浏览:372

王文1 汤文蕴2 庄宇1 万佳磊1 王兴璐3 《交通技术研究》 2018年1期

摘要:
自动驾驶汽车是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的一个新颖而有效的措施。为了研究自动驾驶车对交通系统的影响,文章建立了考虑了随机慢化现象的单车道元胞自动机模型和考虑了换道行为的多车道元胞自动机模型,逐步探求不同自动驾驶车比例对交通流三要素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当车辆密度适中时,自动驾驶车可以明显提高车流量和平均车速,且其比例越高,效果越明显;当车辆密度过大或过小时,自动驾驶车的效果不明显。文章的研究成果可作为进一步研究自动驾驶车对交通流影响的依据。

基于DNPE-SVDD的化工过程监控 下载:59 浏览:474

韩晓春 薄翠梅 易辉 《建模与系统仿真》 2018年7期

摘要:
针对化工过程中检测数据变量维数高、非线性与动态特性相结合的特点,而传统的线性降维算法不能提取局部结构信息和动态特性,提出了基于动态邻域保持嵌入–支持向量数据描述(DNPE-SVDD)算法的化工过程监控模型。结合DNPE在非线性降维和SVDD在异常点检测的优势,使用DNPE算法进行维数约减,对降维后的流形空间采用SVDD算法建立监控模型,通过Tennessee Eastman(TE)化工过程进行仿真研究,同时与DPCA、DNPE算法对比验证所提算法的性能,结果表明DNPE-SVDD能获得更高的故障检测准确率。

便携光学测量技术在西藏建筑遗产记录中的应用与讨论 下载:98 浏览:518

孙政1 曹永康2 张莹莹3 《中国建筑》 2019年1期

摘要:
近年来光学测量技术在国内外建筑遗产记录中有广泛应用,但设备便携性是制约其用于偏远地区的重要因素。首先总结了当前四种主要的便携光学测量技术,之后结合两处西藏建筑遗产的案例,介绍了摄影测量与全景相机视频测量的应用,并讨论了测量成果的质量和图学表达的问题。

西藏建筑遗产测绘中的技术适用性 下载:87 浏览:501

张莹莹1 孙政2 《中国建筑》 2018年3期

摘要:
建筑遗产测绘为建筑史研究提供史料、为建筑遗产保护采集数据,其重要性自不待言。然而,测绘技术的适用性在我国还没有引起广泛重视。比如,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建筑类型,西藏建筑遗产测绘中并不能照搬华北地区常用的激光扫描和CAD二维绘图。该文介绍了西藏建筑遗产的特殊性及其对测绘技术的影响,并通过江孜白居寺和年楚河流域的建筑遗产两组实例对测绘技术进行了对比,结论是低空摄影测量和GIS在西藏的建筑遗产测绘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顺应理论视角下通过特定自称语建构语用身份的策略分析 下载:85 浏览:313

王振环 《英语教学》 2018年9期

摘要:
语言交际者可以有意选择并建构特定的语用身份,进而影响会话对象的判断,从而实现个人想要达到的交际目的。本文基于一次旅游景点的工作人员虚构身份进行推销的案例,分析在这一过程中,如何通过特定自称语以及对自我身份的描述建构语用身份。特定的自称语容易强加给交际者一个固定的或者相对稳定的身份,对自我身份的描述继而创设情景化语境,顺利实现社交和心理上的顺应,具体为对权势的顺应,对亲疏关系的顺应和对社会规范的顺应。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