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试栽羊肚菌分子系统分析 下载:76 浏览:502

兰阿峰1,2 李勃1 郭素芬1 彭浩1,2 刘璐1,2 邓百万1,2 《生物技术研究》 2019年2期

摘要:
为了弄清陕西汉中试栽羊肚菌的种类归属。[方法]收集到汉中地区试栽羊肚菌子实体19个样品,采用CTAB法提取其基因组DNA,使用通用引物PCR扩增5个基因序列(ITS、LSU、EF1-α、RPB1和RPB2)保守区片段,用1. 0%的琼脂糖凝胶电泳对PCR产物进行检测,并对PCR产物送样测序。依据测序结果构建系统发育树,结合系统发育树进行物种归属鉴定。[结果]获取了所有样品的5个基因序列保守区片段,通过测序比对19个样品5个基因序列保守区片段并进行序列联合,对总长度3 025 bp的保守区序列分析并构建系统发育树,依据系统发育树鉴定出汉中试栽羊肚菌分别为六妹羊肚菌(Morchella sextelata)、梯棱羊肚菌(M. importuna)、隐形羊肚菌(M. cryptica)和北方羊肚菌(M. septentrionalis)。[结论]采用多基因联合分析法弄清楚汉中试栽羊肚菌的种类归属。

LIN28A在GT1-7细胞中过表达对性发育相关基因的影响 下载:84 浏览:494

范雅婷 王欣 孙贤丽 肖君华 李凯 周宇荀 《生物技术研究》 2019年1期

摘要:
在GT1-7细胞过表达LIN28A,研究其与性发育相关基因表达是否存在调控关系; RNA-seq发现LIN28A参与调控性发育的信号通路和基因。[方法]构建LIN28A慢病毒过表达载体,转染GT1-7细胞,Real-Time PCR检测LIN28A和性发育相关基因在mRNA水平表达变化;将过表达LIN28A的GT1-7细胞进行RNA-seq、生物信息学分析、Real-Time PCR验证,找到影响性发育的信号通路和基因。[结果]与对照相比,LIN28A在GT1-7细胞过表达18倍(P <0. 001),KISS1在mRNA水平显著升高(P <0. 01); KEGG分析,LIN28A相关的差异基因在MAPK信号通路差异显著,MAPK通路筛选到多个性发育相关基因(Fgf21、JUN、Cyp1a1、Rasgrp2),Real-Time PCR验证它们在mRNA水平差异显著(P <0. 05)。[结论]成功构建LIN28A慢病毒过表达载体,LIN28A在GT1-7细胞中过表达会促进KISS1的表达,并且LIN28A可能通过MAPK通路调控性发育。

中国树花可培养内生真菌分离、鉴定及系统发育分析 下载:76 浏览:501

菲尔则娜·艾尔肯1 靳文婷2 帕孜来提·拜合提1 《生物技术研究》 2018年6期

摘要:
了解中国树花内生真菌的多样性及其系统发育关系。[方法]通过常规组织分离法,采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分离培养中国树花内生真菌,对内生真菌的菌落、菌丝和孢子进行观察并结合r DNA-ITS序列的PCR扩增测序,对获得的ITS序列通过Gen Bank数据库搜索同源序列并进行分析确定其分类地位并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从中国树花中分离得到可培养内生真菌51株,分属4纲、5目、7科、12属,其中青霉属(Penicillium sp.)和曲霉属(Aspergillus sp.)总相对分离率分别为47%、18%,为中国树花内生真菌优势属。[结论]首次对中国树花进行内生真菌的分离,并确定其分类地位,对分离得到的51株内生真菌进行合并相同菌落形态和显微结构,共获得18株内生真菌,通过系统发育分析发现这18株聚为5大类。

南方典型崩岗综合治理模式研究 下载:83 浏览:487

冯舒悦 文慧 倪世民 张德谦 王军光 蔡崇法 《水土保持与应用》 2019年5期

摘要:
崩岗侵蚀是我国南方花岗岩低山丘陵区特有的水土流失形式,具有发展迅速、侵蚀剧烈、危害严重和难以治理等特点,对农业生产安全和社会生态保护威胁严重,被称为当今的"生态溃疡"。崩岗的综合治理研究已日趋成为水土保持工作的重点,不同地区崩岗的地理信息、立地条件和发育程度各不相同,其治理的措施与模式也不尽相同。针对不同发育阶段崩岗的治理模式进行提取归类,分析总结出了生态防护型、产业经济型和修复完善型三大治理模式,以期为构建具有明显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且惠及民生的小流域综合治理和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崩岗区生态系统恢复及重建提供总体思路和技术策略。

以植物花器官发育机理研究为切入点进行发育生物学综合实验设计的教学探索 下载:74 浏览:484

李巧峡 王玉 黄永林 《生物学报》 2020年8期

摘要:
发育生物学实验是大多数本科院校的一门独立课程,在学生的知识结构与认知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从学科自身特点出发,在基础性实验课程的基础上,以植物花器官发育的机理研究为切入点,以模式植物本氏烟草(Nicotiana benthamiana)为材料,选取ABC模型中任何一类基因,运用VIGS的实验方法,设计3个单元的综合性实验,旨在提高发育生物学实验的教学质量与学习效果,使学生理解花器官发育的分子机理,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与科研创新能力。

高密度电法对地形起伏条件下的岩溶发育探测研究 下载:55 浏览:495

林士宝 吴荣新 胡富 彭欧 元超 《地球科学探索》 2020年12期

摘要:
为探究高密度电法对起伏地形条件下岩溶发育探测的可行性,通过基于有限元法与最小二乘法建立的起伏地形下正反演数值模拟,探究了该方法在起伏地区的进行岩溶发育探测的理论可行性,并对位于丘陵地区的工程场地进行了高密度电法探测。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探测出多处相对低阻封闭圈异常,解释为隧道灰岩层中存在多处溶洞且溶洞之间具有一定的连通性,在起伏地形下高密度电法可以应用于岩溶发育范围探测。

“甲状腺素促进蝌蚪变态”实验改进 下载:87 浏览:489

王颖 赵硕 翁婧宁 张志祥 《生物学报》 2020年8期

摘要:
"甲状腺素促进蝌蚪变态"实验对培养学生生命观念、科学探究、科学思维等生物学核心素养具有积极意义。为了进一步完善实验,增设甲状腺抑制剂处理的实验组,选择已生长至最大体长的蝌蚪进行实验。结果表明,低浓度甲状腺素促进蝌蚪变态发育,且在一定范围内甲状腺素浓度越高,蝌蚪体长缩短比例越大;而高浓度甲状腺素对蝌蚪具有致死作用;甲状腺抑制剂能延迟蝌蚪的正常发育。

丹麦养分管理农业养分管理政策和机制的创新及启示 下载:57 浏览:495

蒋伊童 李婷玉 马林 贾小红 张卫峰 张福锁 《土壤研究》 2020年11期

摘要:
丹麦是欧洲重要的农产品出口国,除了独特的自然优势如肥沃的土地、适宜的气候外,高效、环保和严格的农业管理体系是其成功的主要的原因。上世纪70年代开始,自遭受滥施化肥带来的环境污染后,丹麦便开始谋求农业转型。在建设养分管理体系时将强烈的环保意识体现在详细的法律法规中,其中有几个突出之处值得借鉴。一是建立了科学的养分管理标准体系。以氮素配额标准制定为例,丹麦的氮投入标准充分考虑了作物养分的动态需求和土壤质地及灌溉制度等要素,分类层次比其他欧盟国家更为细致;二建立了完善的监测和预警体系。在30多年的时间里,丹麦建设起了覆盖全国的监测网络。各个站点都经过了科学筛选,都具有较强的代表性。这些站点每年可获得大量且不同类型的数据,为政策评估、科学研究提供了分析依据。三多种类型政策互为补充,"组合拳"优势明显。前期出台多项限制型政策迅速搭起框架,后期推出经济类措施调控市场活动,调动农户积极性。本文旨在通过对丹麦主要相关政策及具体措施的梳理与效果评价,探寻我国可以学习借鉴的先进经验并提出建议。

综合地球物理方法探测地裂缝发育及展布 下载:64 浏览:451

曹朋军1 王天意2 侯征2 林星1 王佳奇1 《地球科学探索》 2020年6期

摘要:
基于探地雷达法与高密度电阻率法对地裂缝展布及发育特征进行探测的有效性进行了研究,以华北平原中西部某地裂缝发育区为研究对象,结合场地实测资料构造了研究区内典型地裂缝的地质-地球物理特征正演模型,分析了研究区内地裂缝的探地雷达及电阻率的理论响应特征,总结出了不同发育程度及空间展布的地裂缝在探地雷达及高密度电阻率法成果中的组合判识模式,即结合高密度电阻率法与地质雷达探测成果对地裂缝的平面展布进行定位,在此基础上利用高密度电阻率反演成果对地裂缝的发育程度及延深进行识别。理论及实验结果表明,利用上述两种方法组合探测地裂缝的展布及延展特征是高效、可行的,发挥了各自的优势,压制了单一地球物理方法的多解性。

乌石凹陷流沙港组二段有利储层发育控制因素 下载:88 浏览:443

吴仕玖 尤丽招 湛杰 代龙 钟佳 徐守立 《天然气进展》 2019年10期

摘要:
为了明确北部湾盆地乌石凹陷流沙港组二段有利储层发育主控因素,基于铸体薄片、常规物性、测井解释等资料,分析了流沙港组二段储层岩石组分、成岩强度、孔喉结构等特征,指出了有利储层分布与油气勘探方向。研究结果表明:①流沙港组二段北部缓坡—东北部中央反转构造带储层较南部陡坡带—凹陷中心储层压实弱、喉道粗、粒间孔发育,南部陡坡带西段储层较东段储层压实弱、不稳定组分含量高、次生孔发育;②流沙港组二段有利储层主要受沉积环境与沉积水动力造成的粒度及泥质杂基、古地温场造成的压实强度的控制,局部受岩石组分差异与通源断裂控制的有机酸溶解和相对早期油气充注保护的影响;③流沙港组二段三角洲沉积、中等压实区的北部缓坡—东北部中央反转构造带最有利,次为较低古地温场的南部陡坡带西段中等—强溶蚀扇体,W6构造和W8构造为两个有利勘探方向。结论认为,该研究成果为区带目标优选与评价提供了支撑,并得到了钻探证实。

河南山坡土壤中三种葡萄穗霉科真菌鉴定 下载:76 浏览:363

翟妮平 李光宇 徐超 李田田 耿月华 张猛 《土壤研究》 2019年9期

摘要:
葡萄穗霉属(Stachybotrys)及其近似属隶属于葡萄穗霉科(Stachybotryaceae)。此类真菌多为腐生,在土壤中普遍存在,潮湿的室内环境中也较为常见。有报道此类真菌为室内污染菌,可引发人类的多种疾病,也是多种植物的致病菌。然而,该属的一些真菌也可产生有益的次生代谢物质,具有很大的开发价值。本研究我们对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的32份土样进行分离纯化,获得了2株无色穗孢属(Achroiostachys)和1株葡萄穗霉属(Stachybotrys)真菌。通过对所分离到的葡萄穗霉科物种展开5个基因(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region,beta-tubulin,Translation elongation factor 1-alpha,Calmodulin,RNA polymeraseⅡlargest subunit 2)测序、比对,构建了分子系统树并对葡萄穗霉属及其近似属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在形态上,Achroiostachys属也以其透明、光滑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与Stachybotrys属区分。在系统发育树上Achroiostachys与Stachybotrys两属也明显的分为了两大分枝。结合形态描述和系统发育数据确定这三株真菌的分类地位,分别为:光亮无色穗孢(Achroiostachys levigata),桦树无色穗孢(Achroiostachys betulicola)和纸葡萄穗霉(Stachybotrys chartarum)。无色穗孢属(Achroiostachys)真菌在我国是首次报道。

减氮配施微生物菌剂对水稻根系发育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下载:41 浏览:413

李丽1 韩周2 张昀1 燕香梅3 张广才1 高晓丹1 张雅楠1 叶超1 李少博1 《土壤研究》 2019年7期

摘要:
为探明滨海盐渍型水稻土在氮肥减施条件下,微生物菌剂促进水稻根系发育和提高土壤酶活性的作用机制,本试验通过室内盆栽试验,探讨了减氮配施微生物菌剂对水稻根系发育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减氮配施微生物菌剂可增加水稻根长、根表面积、根平均直径、总根体积和根尖数,促进水稻根系生长;在施菌剂40~50天内,减氮30%配施菌剂处理较单施全量氮肥处理显著增加了根系生物量。(2)所有氮肥配施菌剂处理的土壤脲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提高;且在施菌剂50天时减氮30%配施菌剂处理的土壤脲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明显高于其他处理,与单施全量氮肥处理相比,分别提高了22.7%、16.67%和16.35%。以上结果表明,氮肥减量配施微生物菌剂能提高滨海盐渍型水稻土酶活性,促进水稻根系生长。施用微生物菌剂能减少化肥用量,达到提高农业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胞间联丝的结构、类型及其在植物发育中的作用(1) 下载:71 浏览:484

刘宁 《生物学报》 2020年4期

摘要:
胞间连丝是植物细胞质信息交流的通道。依据胞间连丝的来源不同,胞间连丝被分为初生胞间连丝和次生胞间连丝2种类型;依据形态结构的不同,胞间连丝又被分为简单的胞间连丝和分支的胞间连丝。本文介绍了胞间连丝的结构,不同类型胞间连丝的发生、修饰与其在植物体中存在的位置,同时介绍了胞间连丝的结构改变、数量与类型的变化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麦秸覆盖对土壤理化性质及夏花生生长发育的影响 下载:87 浏览:495

张俊 刘娟 臧秀旺 郝西 汤丰收 董文召 齐飞艳 刘华 《土壤研究》 2019年4期

摘要:
为研究麦秸覆盖与否对土壤理化性质、夏花生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采用随机区组试验,在花生夏直播平作模式下,调查麦秸覆盖与不覆盖处理的土壤物理性状、土壤酶活性、花生营养、生殖生长及产量、品质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麦秸覆盖后,产量、饱果率、出仁率比未覆盖分别降低5.2%、9.8%、0.66%。麦秸覆盖显著影响了土壤理化性状,使得土壤温度、张力、容重、脲酶活性下降,土壤湿度、孔隙度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增加;同时,覆盖还影响了花生的营养生长,麦秸覆盖后显著降低了花生的主茎高、侧枝长、叶面积和叶片SPAD值;与不覆盖相比,麦秸覆盖降低了花生的开花量、果针数和结果数,最终导致产量降低。麦秸覆盖可改善土壤不良的理化性状,但覆盖后地温降低,延缓了花生的生育进程,不利于当季花生的生长发育及结实。研究结果为麦茬夏花生高产栽培技术的集成提供了理论依据。

秸秆机械集中沟埋还田对稻麦轮作作物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下载:53 浏览:343

宋广鹏 孙新素 何瑞银 卞新民 陈长青 《土壤研究》 2018年12期

摘要:
为探索秸秆还田新模式,研究设计了机器开沟、秸秆集中沟埋还田模式。通过研究秸秆沟埋还田下土壤理化特性和作物生长特征,为秸秆机械集中沟埋还田的推广提供理论支持。结果表明,秸秆沟埋还田较常规还田方式降低了小麦季土壤容重,对水稻季土壤容重影响不明显;无论水稻季还是小麦季,土壤有机质含量均表现为增加的趋势。土壤性质的改变,对稻麦生长发育产生影响,显著提高了小麦茎蘖数和水稻株高,水稻株高随着沟埋还田深度的提升而提高。水稻和小麦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结果表明,秸秆机械沟埋还田能显著提高小麦和水稻产量,以开沟深度20 cm秸秆还田产量增加最为明显,小麦产量较常规秸秆还田方式增加23%,水稻产量增加11%,增产效果较为显著。综合来看,秸秆机械集中沟埋还田较常规秸秆还田更具优势,开沟20 cm深度还田综合效益最高,具有推广价值。

生物有机肥料对连作马铃薯根际营养及生长发育的影响 下载:60 浏览:491

王文丽 靳海波 李娟 赵旭 《土壤研究》 2018年1期

摘要:
为了确定生物有机肥料GSJ-1对连作马铃薯土壤养分、生长发育及病情指数的影响,本研究对连作马铃薯的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主要化学指标、马铃薯生长发育指标、块茎产量进行了测定,并且对收获连作马铃薯薯块疮痂病、黑痣病的病情进行了调查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不施生物有机肥料的处理,生物有机肥料GSJ-1能显著改善土壤肥力状况,提高马铃薯生理指标和产量,并有利于减轻马铃薯土传病害(疮痂病、黑痣病)的发生。

基于探究能力培养的“鸟的生殖和发育”教学设计 下载:74 浏览:494

毕可雷1 杨涌2 《生物学报》 2019年7期

摘要:
以"鸟的生殖和发育"为案例,在课内运用"问题引领,活动带动"的方式,使学生在活动中提升科学探究能力,培养理性思维能力;在课后通过"探究延伸,深入实践",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其社会责任,提升生物学核心素养。

新型封孔技术在瓦斯抽放钻孔中的应用 下载:57 浏览:369

孙博 《煤炭技术研究》 2018年7期

摘要:
通过对原有瓦斯抽放钻孔封孔技术进行研究,发现其存在一定的技术缺陷,在对原有封孔进行技术改进之后,提出了二次封孔技术,经过应用并对比分析发现,二次封孔技术在裂隙发育煤层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具有重要推广价值。

关于家蚕生活史一些相关问题的解析 下载:94 浏览:483

​徐昕欣 《生物学报》 2018年3期

摘要:
家蚕的个体发育过程属于完全变态发育。针对学生在家蚕生活史的学习过程中对家蚕幼虫食性、幼虫期与成虫期眼部及口器的区别、蜕皮次数及蜕皮方式、眠期及蛹期身体内部结构变化、吐丝期、茧与蛹的关系、破茧方式、蚕蛾生存时间等方面的一些常见疑问进行解析。

浅谈岩溶发育区深基坑长锚索施工技术 下载:20 浏览:400

许明军 《低碳研究》 2020年6期

摘要:
以徐州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中心医院站、淮塔东路站为背景介绍了吊脚桩地铁车站在深基坑长锚索施工过程中,因石灰岩岩溶发育而造成的锚索成孔及安装困难。对此,锚索成孔遇岩溶地质可通过工艺创新和改进,采用旋喷注浆加固原理加固地层并制作送锚装置实现钻机送锚从而有效解决上述困难,实现保证质量、经济高效、安全可靠的目标。其成果可为相关工程提供参考。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