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分析中国古典诗词翻译 —以许渊冲译本《定风波》为例 下载:255 浏览:2393

王伯晟 翟蕾 《中文研究》 2022年1期

摘要:
认知语言学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在反对主流语言学的基础上诞生,以认知科学和体验哲学为理论背景,注重于揭示语言事实背后的认知机制。认知语言学认为翻译的本质是认知活动,认为翻译应该兼顾原作者、文本与读者三者的关系,充分考虑三者的协调性。本文通过分析鉴赏许渊冲英译版宋词《定风波》,着重以诗歌翻译实践鉴赏来介绍认知语言学理论在翻译领域的应用。

“诗教精神”指导下的德育资源建设——谈古典诗词作业的奇妙设计 下载:196 浏览:1972

孙灵成 《当代中文学刊》 2022年3期

摘要:
“双减”政策引发社会热议,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教材的热潮,笔者结合近年来对古诗词教学的喜爱和探索,探求提高课堂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作业设计管理水平的途径,立足教学实际,通过课题研究,积极创新实践,力求使古诗词教学呈现出新变化、新气象、新面貌,实现课程育人目的,实现德育目标。

刍议高中古典诗词教学中文化的理解与传承策略 下载:130 浏览:1324

袁春芳 《中国文学》 2023年5期

摘要:
高中生应当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与传播者。我们可以借助古典诗词,让文化传统真正地滋养学生的心灵, “立德树人”,培养民族文化接班人。本文从文化传承角度,分析了高中语文古诗词有效教学策略,希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浅析高中语文古典诗词阅读教学中的文化渗透 下载:119 浏览:1525

杨芳 《中国文学》 2023年4期

摘要: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是新课程改革对于语言教学的要求,也是国家长远健康发展的要求。本文立足于高中语文古典诗词阅读教学角度,分析了高中语文古典诗词阅读教学中的文化渗透,希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小学语文古典诗词教学之我见 下载:121 浏览:1312

刘征超 《中国文学》 2023年3期

摘要:
古典诗词是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不断被洗礼的灿烂文化瑰宝,是我们了解历史、了解先人的重要资料,也是提升人文素养的关键途径。在小学这一启蒙阶段,进行古典诗词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为将来的语文学习打下基础。发挥古典诗词教学的积极作用,引导学生形成文化认同感,这是当下小学语文古典诗词教学的重要发展方向。

初中古典诗词教学之我见 下载:282 浏览:1768

​黄小波 《文学研究》 2023年5期

摘要:
中国古典诗词以其卓绝的文学手法、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成为我国文学史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它们充满着中国文字的魅力,包含着古人的智慧和情感。它们如同一条源远流长的大河,熏陶和感染了一代又一代读者。那么,作为语文老师,我们该如何有效地进行古诗词教学呢?

高中语文情境创设助力古典诗词教学的探究——以李煜《虞美人》为例 下载:266 浏览:2669

郭立坤 《当代中文学刊》 2021年5期

摘要:
古典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璀璨明珠,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传统的高中古典诗词教学常陷入单调乏味的困境,难以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情境创设作为一种新颖有效的教学策略应运而生。它能够通过构建生动具体的场景,引领学生穿越时空,身临其境地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

高中语文教学中提升古诗词鉴赏教学策略研究 下载:276 浏览:2783

杨倩男 《当代中文学刊》 2021年3期

摘要: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远的文化价值。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古诗词鉴赏教学不仅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文学素养和人文精神的关键环节。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传统古诗词鉴赏教学模式已难以满足当前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学方法和手段亟需创新。因此本文聚焦于高中古诗词鉴赏教学策略的研究,旨在通过探索和实践,找到一种更加高效、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古诗词鉴赏能力。

高中语文古典诗词鉴赏教学的路径 下载:280 浏览:2810

陈智勇 《当代中文学刊》 2021年3期

摘要:
古典诗词鉴赏教学是一种通过重视学生主体地位、整合知识积累和拓展审美思维,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词情感主旨的教育方法。在提升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的过程中,教学不仅关注学生主动参与、深度体验,还通过多维度的对比与体验引导学生系统化地理解诗词的艺术价值。针对学生在鉴赏中缺乏情感共鸣、对诗词内涵把握不足等问题,通过审美思维的拓展,帮助学生在丰富文化视角下培养独立的审美与鉴赏能力。

高中语文古典诗词含蓄美表现及教学策略研究 下载:410 浏览:3143

​张善青 《文学研究》 2021年12期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人们受教育程度的不断提升,加之我国古典文化的魅力,在教育环节当中,如何做好对古典诗词的教学工作,引导学生去领会其真正的魅力,也成为了当下教育的重点内容之一。这一点其实通过对相关书籍作品的研读当中我们便可以深深的感受到,一直以来我国许多学者专家对于诗词的写作都主张用简短的词语表达丰富的诗意内涵,比如明谢杉在其相关的研究当中指出,对于诗的创作我们应该讲究妙在含糊,让读者读了诗句之后,对于诗句给其感受应该是让其难以名说的,从这一点其实我们可以看出在古诗词之中的妙处,非“含蓄”二字可言。

古筝演奏与中国古典诗词有效融合的教学实践研究 下载:273 浏览:2743

崔筵皎 《当代中文学刊》 2021年2期

摘要:
在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长河中,古筝演奏以其悠扬的旋律和独特的韵味,成为了艺术领域的一颗璀璨明珠。而中国古典诗词,更是承载着千年的智慧与情感。本文旨在探讨古筝演奏与中国古典诗词有效融合的教学实践。通过分析两者融合的可行性以及具体的教学方法和实践案例,阐述了这种融合教学对于提升学生艺术素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期望为古筝教学与古典诗词教学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高中古典诗词教学——以年谱在高中古典诗词教学中的运用为例 下载:410 浏览:3085

宗茜 吕美仙 《文学研究》 2021年12期

摘要:
古诗词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值得关注的是,教师在解读诗文时不注重文本的外在背景,会出现“诗意直观”的不良倾向,基于古诗词教学的这一问题,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可以承继古代学者“以史证诗”的传统,用年谱来解诗,从而做到知人论世,以意逆志,准确地解读和教授古典诗词,进而更好地传承古典诗词。

在古诗之“美”中邂逅哲学之“魅”——例谈经典古诗词在高中政治《哲学与文化》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下载:141 浏览:1651

袁富碧 《哲学研究进展》 2022年8期

摘要:
自古以来,诗词与哲学就有不可分割的血缘关系,通过经典古诗词在《哲学与文化》课堂中的运用,以抒情方式来反映客观存在的诗词和以言理方式来反映客观存在的哲学“联姻”,师生一起品读诗词之“美”,领悟哲理之“魅”,必然可以催生出别具风采的诗意课堂,这将大大有利于提升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生动性和有效性。同时,能够增强广大高中生对本民族文化的自信和强烈认同,增强其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进而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布迪厄社会翻译学“场域”理论 视角下分析许渊冲英译中国古典诗词 下载:235 浏览:2478

王伯晟 翟蕾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22年6期

摘要:
西方翻译领域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学者纷纷开始借鉴各种社会学理论与方法开展翻译研究,促使翻译研究走向“社会学转向”。本文借用布迪厄的“场域”理论,以许渊冲译本中元稹《离思》为研究对象,通过诗歌翻译鉴赏发现许渊冲老先生倾向于使用意译策略; 分析 “惯习”“资本”“场域”对译者行为的影响,指出许渊冲的意译策略和韵文风格可归因于其对诗歌翻译“三美”的追求和在场域中积累的象征资本。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