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文化创意产业视域下的高校艺术教育发展探究 下载:103 浏览:2077

上官明洁 《当代艺术》 2024年11期

摘要:
现阶段部分高校将艺术教育作为了后续的教育教学体系建设主要目标,并推动教育体制逐渐走向了完善化的发展以及建设进程。然而,由于在转型阶段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问题与不足,所以为了保障学生未来发展阶段的稳定性,需要制定健全的教育方针,并在文化创意产业革新理念的指导下,打造多样化的教育形式,同时加强高校教育与艺术教育之间的紧密联系,在新型的文化产业的支撑下,为高校的艺术教育发展提供明确的指导方向,加强了高校艺术教育与文化创意活动的适应性,发挥出了艺术教育在文化产业当中的实用价值。

对我国反垄断法中行政垄断的研究 下载:83 浏览:1043

谭浪 《争议解决研究》 2024年3期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经济活动对日常生活的影响日益加深,我国《反垄断法》对行政垄断有所规制,但仍存在缺陷。当前,我国行政垄断现象普遍,这些行为不仅损害了市场公平和资源配置,还导致市场调节机制受行政权力干预而失效。因此,本文从行政垄断的概念出发,深入研究反垄断法中的政府垄断问题,分析行政垄断的成因,进而提出了规制政府行政垄断实施路径。

预防原则在海洋环境保护中的适用 下载:78 浏览:782

张海博 《中国海洋学报》 2024年3期

摘要: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科学和技术的飞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生活的方式。与此同时,高科技对人类社会造成的危害也越来越明显,具体表现为:大气污染、全球气候变化、水体污染、土地的沙漠化和生物资源危机等。然而,受科技进步的限制,许多时候,我们无法判断人为因素和环境破坏之间的因果关系。但是,在人与环境之间,当科学发展到能够确凿地证实某种人类行为与环境的损害有因果关系时,这种环境的损害往往是不可避免的,甚至是不可逆转的。基于此,提出了预防原则。

地方立法中的公众参与问题研究 下载:117 浏览:1532

徐小雨 《中国法学研究》 2023年5期

摘要: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过程中,社会公众出现在地方立法动中的身影愈发频繁,立法要求具有科学性、民主性等特点。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民主立法”,为立法民主化提出了更高要求,深入研究地方立法中的公众参与问题,有助于厘清公众参与地方立法的法理基础,为公众有序、有力地参与地方立法提供方法论指导,解决当下实践中面临的问题。细化相关规定形成完善的公众参与制度,在现有规范基础上进一步切实保障公众实际参与地方立法,能更好促进地方立法充分体现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实现“法为民所立”的理想效果。

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智力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研究 下载:89 浏览:1366

潘悦 《争议解决研究》 2023年7期

摘要: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在世代相传的过程中,传承人的智力成果是非遗传承的核心要素,其中传承人是非遗成果的创造者,传承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创新性的智力成果也为新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注入灵魂。随着2023年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会议的召开,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智力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几乎没有提及。因此,本文根据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智力成果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提出对非遗传承人智力成果知识产权保护的完善建议,保障非遗传承人的合法权益,不能让传承人“寒了心”。以充分发挥非遗传承人的创造性精神,使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

行政调解:困境掣肘与优化路径 下载:98 浏览:1302

李言 《争议解决研究》 2023年6期

摘要:
随着社会矛盾纠纷呈多元化趋势发展及“诉讼中心主义”理念影响,导致案多人少,法院系统诉讼爆炸。此时,在厘清行政调解制度发展现状的前提下,作为多元化解纷机制的关键途径之一,其地位应该予以重视。但实践中,行政调解制度的运行存在诸多问题,主要包括缺失统一的规范体系、行政调解主体瑕疵以及行政调解范围不明。为了使行政调解发挥实效性,应该统一行政调解制度的规范体系、优化行政调解主体资格以及明晰行政调解范围。

营商法治环境评价的有效性之我见 下载:127 浏览:1789

冯铄 《争议解决研究》 2022年7期

摘要:
在大力推广优化营商环境的大氛围下,法治因素必不可少。随着我国各类评价体系的不断建立,推动社会各行各业蓬勃发展的营商法治环境评价也在逐步的推广。而评价结果的可接受度,也成为评价工作的关键性问题。本文试从营商法治环境评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角度出发,来思考营商法治环境评价的有效性问题。

数字法学的本土化研究 下载:190 浏览:2539

李飞蝶 《中国法学研究》 2021年3期

摘要:
新文科背景下数字时代的兴起给法学领域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一系列数字概念的出现刺激了法学领域的变革。数字法学概念的提出引起无数学者讨论。数字法学不是现代法学的理论增补,也不是现代法学的新兴分支,而是现代法学适应数字时代变革发展的转型升级,是对现代法学的理论重建。其本身的特征与局限确定了数字法学的发展必然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数字法学发展的定位以及研究路径引起广泛学者的探讨,而如何在中国法治现状以及现代法学基础上探索出适合中国特色的数字法治模式更是研究的重中之重。

浅析经济法下专利侵权保护制度 下载:123 浏览:1278

宋一晨 《中国经济》 2024年3期

摘要:
创新是我国的新发展战略内容之一,而知识产权的发展又是创新战略的要求之一。在对于我们国家的知识产权司法案件进行分析后,发现存在较多专利侵权案件,存在取证困难、权属不明确、专利权侵权依法不正当竞争现象频发等问题,亟待解决。研究我国关于专利权侵权保护制度立法现状后,同时对于美国和德国的专利侵权保护制度的内容进行了分析借鉴。鉴于此,有必要通过充分发挥立法和司法保护功能、利用数字信息技术明确权利主体、健全专利权大数据管理机制、司法解释完善专利侵权惩罚性赔偿适用标准和明确专利权侵权损害赔偿的数额限度的措施来对专利侵权行为进行制约,保障合法权利人的利益,维护社会公平秩序,激发创新活力,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引入结构主义对经营者集中反垄断进行规制——以互联网平台经济为例 下载:187 浏览:1902

李彤 《中国经济》 2023年4期

摘要:
平台经济模式是企业依托网络数字技术而开展新型商业活动创造的一个新的经济模式,间接导致了市场相对集中化的经济后果且将无法真正纳入政府现有经济的价格反垄断行政规制中。为了全面解决我国平台经济企业反垄断的规制方面所必须面临到的一些难题,从市场竞争组织结构方面的理论视角入手来全面准确系统地把握制度创新、企业规模优势与企业市场势力等之间微妙的竞争关系,故认为应当强调在反垄断规则分析领域中很有必要地引入基于哈佛学派结构主义框架的"促进有效竞争"准则,使得传统反垄断规制范式重新转型,进而真正实现有效激励有效竞争者与有效避免被抑制的创新的双重目的。

毛泽东妇女观产生的思想来源研究 下载:180 浏览:2423

孙婧 《哲学研究进展》 2021年8期

摘要:
毛泽东生活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里。这个时代,中国人民外受侵略者的残害,内受军阀混战、地主剥削,封建势力的压迫。而生活在这个时代的妇女,则受到了更为严重的封建专制制度和封建伦理道德的欺辱,毛泽东对妇女的遭遇感同身受。毛泽东在学生时期,就萌发了要解放中国妇女的愿望,在以后的革命战争、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关于妇女解放的理论与中国妇女的实际状况相结合,运用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总结全党智慧、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一套科学完整的毛泽东妇女观。

大学数学课程思政案例研究——以《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为例 下载:142 浏览:860

孙李红 焦艳会 徐新荣 隋如宾 谭慧莉 《课程教育研究》 2024年5期

摘要: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大学教育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重要举措,新时代的高等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教育局面,各大学要坚定高校教育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以学生为主体,着眼于重点培养学生的优良品德、丰富知识、过硬本领,才能够持续为国家输出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本文尝试以大学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为例,就课程思政展开分析,以期为新时期的大学数学课程思政教学提供参考。

浅析新行政处罚法对社会生活产生的影响 下载:235 浏览:2482

麻慧颖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22年10期

摘要:
行政处罚是我国法律责任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而新《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以下简称新法)作为行政处罚的基础性法律,其颁布施行将对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带来重大影响。本文选取《行政处罚法(修订草案)》对当前生态环境、旅游行业两大方面的行政处罚有着重大影响的新修订法律进行分析,谋求探索出立法者立法的真正内在含义,使社会生活的这三大方面的行政处罚能够正常有效地施行,在社会各行各业的生活工作中能够高度重视、贯彻落实。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监管的问题及优化路径 下载:182 浏览:2130

王殿元 孙鑫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22年11期

摘要: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是今后人口老龄化高峰时期的重要社会保障战略储备。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全国社会保障基金能否保值增值,实现收益最大化,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通过研究2001-2020年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发布的《社保基金年度报告》,分析当前我国社保基金监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全国社保基金监管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优化路径。

浅析环境法是否是传统部门法 下载:72 浏览:906

黄心悦 《环境科学研究》 2024年10期

摘要:
以调节范围和调节方式的法律部门法定位为准则,提出了“行政法说”“经济法说”“社会法说”“独立法律部门法说”等关于社会环境法性质定位的系统理论,这些混乱的性质定位造成了环境法的性质定位认知焦虑。学术界又基于对传统部门法理论这种混乱的法律属性定位,导致了对环境法的性质定位认知焦虑。学术界也通过对以往的法论对我国环境法属性确定困局的重新反思,也产生出“边缘法说”“交叉法说”等关于我国环境法属性确定问题的新型理论,这些理论的涌现让传统环境法的性质划分造成了今天的定位焦虑。本文关注“领域法说”提出的“领域法”这一概念,通过讨论环境法的学界定位,为缓解环境法性质划分的地位焦虑提供了一些个人的解决办法,尽可能让环境法的性质划分有了一种理性合适的定位的方法。

我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侵权认定路径研究 下载:154 浏览:1314

孙玲 《地理研究进展》 2023年11期

摘要: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加深,人们越来越重视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作为商标的一种,因其特有的品质特性在商品销售市场中受到消费者的普遍信赖,但商品侵权现象也随之而来。本文作者通过检索我国近六年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侵权纠纷案件,分析法院在此类案件中侵权认定路径的适用方式,并通过具体判例对法院在各侵权认定路径的适用过程进行详细分析,进一步探讨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侵权认定路径中存在的不足,进而提出可行性的完善建议,为我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侵权认定路径研究提供借鉴。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权实现困境及反思 下载:127 浏览:1289

王琦 《中国环境保护》 2023年9期

摘要:
2019年实施的《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规定了保护公众环境保护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这极大地推动了公众环境保护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维护了公众环境权益,但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在具体到公众参与环评的过程中,立法上对于公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的规定相对模糊,导致实践中公众参与环评的积极性不高、意见表达得不到重视、意见反馈流于形式、缺少对于环评事后的监督。深入刨析这些问题,分析其背后的成因,将有利于保障公众参与权和提高环境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

我国环境税收体系完善研究 下载:193 浏览:2188

张天昊 《中国环境保护》 2022年12期

摘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扩张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行政命令式的环境治理手段在环境保护的实践中无法取得新突破。在极其严峻的环境保护形势下,寻求一条高效的环境保护路径迫在眉睫。西方国家的经验表明,建立系统完善的环境税收体系是各环境税种实现个体价值与整体目标的必要选择,是能够真正实现环境保护与提高经济效率的新途径。我国环境税收体系的建设处于起步阶段,尚无法充分发挥其环境治理与资源保护的积极作用。本文从环境税收的基础理论出发,对环境税收体系的概念予以界定,并详细分析了环境税收的税法理论与“庇古税”、科斯定理等经济学理论基础,为环境税收体系的内部构建做了充足的准备。

论社会保障的财政责任 下载:276 浏览:2485

王殿元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21年9期

摘要:
我国参与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和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的进程尚处于起步阶段,虽然颁布了一系列管理政策,也建设了相关的管理机构与体系,但目前我国社保财政管理还不够完善。因此,加强和改善社会保障财政管理的具体方法及长远策略十分有必要。文章结合国外优秀社会保障财政管理的经验,分析我国社会保障管理现状及财政管理在社保基金中的作用,并提出加强社会保障财政管理的相关对策,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人工智能生成内容著作权保护研究 下载:137 浏览:1325

李同 《人工智能研究》 2024年6期

摘要: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著作权问题也引发了学界的激烈讨论,对于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是否构成作品,是否具有著作权法所要求的独创性等问题学界观点不一。著作权保护的是人类所创作的作品在各国已经形成了基本共识,人工智能很长一段时间里无法成为著作权法上的作者,但是人工智能作为自然人创作中使用的工具,其所生成的内容理应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本文从我国现行有效的著作权制度出发,结合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特点,对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相关著作权保护问题进行研究,认为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属于著作权法上的作品应当受著作权法保护、作者身份属于人工智能的用户,应该以人工智能的用户为版权人为原则,对法人作品、委托作品、职务作品等特别条款进行补充,并考虑到双方的意思自治。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