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云南省“三块”鼠疫疫源地不同季节鼠洞土壤金属元素含量分析 下载:62 浏览:456

周芸1,2 尹家祥1 魏兆飞1 赵秋芳3 王梦迪1 徐丹丹1 季守莲1 洪汝丹1 刘正祥4 洪梅4 《预防医学杂志》 2019年6期

摘要:
目的明确云南"三块"鼠疫疫源地不同季节鼠洞土壤金属元素含量,对比分析疫源地鼠洞土壤金属元素含量的差异。方法对玉龙县、剑川县和梁河县"三块"疫源地鼠洞土壤进行采样,检测土壤样品中钙、铁等八种金属元素的含量,使用Excel 2007录入、分析和整理数据,应用SPSS 20. 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描述、秩和检验、相关分析等统计分析。结果云南"三块"鼠疫疫源地钙、铁元素含量高,疫源地金属元素含量随季节而变化,不同季节三地钙、铁等元素含量有差异(P <0. 05),各金属元素间具有相关性,多呈正相关关系,铁元素与其余七种金属元素几乎都有相关关系。结论云南"三块"鼠疫疫源地富含钙、铁元素,不同季节疫源地金属元素含量不同,疫源地金属元素间具有相关性。

淡水池塘养殖尾水处理系统对氮磷的净化效果 下载:51 浏览:354

徐嘉波 施永海 刘永士 《中国水产学报》 2022年1期

摘要:
为开展池塘养殖尾水达标排放处理技术的研究,以湿地(芦苇、香蒲、菱角)、水生动物(梭鱼)净化塘、水生植物(凤眼莲、蕹菜)净化塘作为净化功能区,构建池塘养殖尾水处理系统,按照养殖池塘与尾水处理系统面积比为9.8∶1设置,在试验周期内,对13个养殖池塘(5hm2)排放养殖尾水中总氮(TN)、总磷(TP)进行尾水处理系统各级沿程监测。结果表明:2019—2020年,养殖尾水处理系统进水中TN、TP质量浓度分别为(2.025±1.031)、(0.627±0.734)mg/L,经处理后排放水中TN、TP质量浓度分别为(1.323±0.427)、(0.427±0.369)mg/L,两年间TN、TP平均去除率分别为34.67%、31.89%,系统整体对TN、TP的净化效果显著;系统各级沿程对TN、TP的去除均符合一级动力学,养殖尾水依次流经净化功能区,去除率逐级升高。研究表明:水生动物净化塘对TN的净化效果显著,多种水生植物组合的净化塘对TN、TP的净化效果均显著;随季节演变,养殖尾水处理系统对较高含量的TN、TP仍能保持良好的净化效果,水生植物净化塘在秋季对TN、TP净化发挥了关键作用。

山东近海口虾蛄单位补充量渔获量评估 下载:72 浏览:481

刘逸文1 张崇良1 刘淑德2 王四杰2 任一平1,3 《水产研究进展》 2020年4期

摘要:
为完善口虾蛄的基础生物学资料,并为口虾蛄资源的管理提供科学指导和理论依据,本研究根据2016至2017年山东近海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获得的口虾蛄体长、体质量数据,估算了口虾蛄的生长、死亡参数,构建了基于体长结构的单位补充量渔获量(YPR)模型,研究口虾蛄的资源动态和管理策略。采集调查口虾蛄样品共5 028尾,体长—体质量关系的表达式为W=0.014 5L2.88,为负异速生长;使用ELEFAN方法估算出口虾蛄的渐进体长L∞为19.87 cm,生长速率K为0.62 a-1。口虾蛄的生长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规律,生长参数的季节振幅C为0.76,10月份生长最快,4月份生长最慢。通过体长转换的渔获曲线估算出口虾蛄的总死亡系数Z为3.24 a-1,根据不同方法估算自然死亡系数M的范围为0.75~1.27 a-1,捕捞死亡系数F的估算范围为1.96~2.49 a-1,开发率的均值为0.67。YPR模型结果显示,随着F增大,YPR值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生物学参考点F0.1和Fmax的值分别为0.92a-1和1.88a-1。口虾蛄资源处于过度开发的状态,应降低捕捞压力,同时调整开捕体长,以维持口虾蛄渔业资源量和渔获量。

山东省荣成海区潮间带鼠尾藻生长及其化学组分的季节性变化 下载:40 浏览:469

詹冬梅1 吕芳1 栾青1,2 王翔宇1 丁刚1 郭文1 《中国水产学报》 2018年6期

摘要:
为研究山东省荣成海区野生鼠尾藻Sargassum thunbergii生长及化学组分的季节性变化,于2016年3、6、10、12月大潮期间采集鼠尾藻样品,并对其长度、生物量和化学组分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潮间带鼠尾藻在5—7月生长最快,同一时期中低潮位的鼠尾藻长度和生物量比较大;鼠尾藻蛋白质和灰分含量较高且随季节变化;鼠尾藻中褐藻胶含量变化范围为20.30%33.02%,在生长速度较快的6月其含量较高且显著高于3月和12月(P<0.05);而鼠尾藻中岩藻黄素含量变化趋势正好相反,6月其含量较低且显著低于12月(P<0.05);鼠尾藻中褐藻多酚含量变化范围为0.32%3.82%,3月褐藻多酚含量最高。研究表明,月份变化对鼠尾藻的褐藻胶、岩藻黄素、褐藻多酚含量的影响大于潮位的影响,本试验结果可为鼠尾藻活性成分制备提供参考。

冬夏两季五种经济鱼类组织脂肪酸含量及组成分析 下载:89 浏览:550

乔芳 李欢 李东亮 张美玲 杜震宇 《水产研究进展》 2018年2期

摘要:
为了解不同季节不同鱼类不同组织中的不同脂肪酸含量,科学地指导鱼类膳食消费,本实验研究了冬夏两季,采集自上海市场常见的5种经济鱼类:大黄鱼(海洋肉食性),银鲳(海洋杂食性),日本鳗鲡(淡水肉食性),莫桑比克罗非鱼(淡水杂食性),草鱼(淡水草食性),分别检测鱼背部肌肉、腹部肌肉、尾部肌肉、肝脏和腹腔脂肪组织的脂肪含量和脂肪酸绝对含量。结果显示,5种鱼肌肉脂肪酸谱存在显著差异,并与各自的生活环境及食性均有关系;在鱼的腹腔脂肪或肝脏中,饱和脂肪酸(SFAs)和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s)含量较高,且与组织脂肪含量密切相关;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s)、n-3系多不饱和脂肪酸(n-3 PUFAs)和n-6系多不饱和脂肪酸(n-6 PUFAs)含量较低,且与组织脂肪含量关系不大;大黄鱼和银鲳各肌肉组织中的n-3 PUFAs、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含量以及n-3/n-6值高于莫桑比克罗非鱼和草鱼,并与组织脂肪含量呈正相关;冬季草鱼腹部肌肉、莫桑比克罗非鱼尾部肌肉以及日本鳗鲡和银鲳的肝脏中的n-3 PUFAs含量较夏季高。研究表明,脂肪酸组成与物种、食性、水域环境以及季节温度和组织部位均有关系。从补充n-3 PUFAs摄入的角度分析,日本鳗鲡、大黄鱼和银鲳营养价值高于莫桑比克罗非鱼和草鱼,冬季鱼类的营养价值高于夏季。

南海中尺度涡上海面热通量异常的季节变化 下载:65 浏览:353

祖永灿1 孙双文1 赵玮1 李培良1 刘宝超2 方越2 《海洋研究》 2019年3期

摘要:
利用1999—2009年基于卫星观测反演的湍流热通量数据,并结合最新的涡旋数据集,通过合成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南海涡旋导致的湍流热通量异常的季节差异及形成机理.结果表明,涡旋引起的热通量异常的水平分布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差异,与涡旋导致的海表温度(SST)异常的分布特征相一致:在冬季表现为非中心对称(类似于偶极子)分布特征,而夏季则为中心对称(类似于单极子)分布特征.在涡旋内部旋转流场的作用下,因南海在不同季节其背景SST的分布不同,使得涡旋导致的热平流异常也显著不同,进而使得伴随涡旋的SST异常分布表现为单极型和偶极型.在SST异常的作用下,海面热通量异常分布也表现出相似的分布特征和季节差异.进一步分析发现,涡旋引起的热通量异常与SST异常呈线性关系,且两者的线性拟合斜率也表现出显著的季节变化:冬季的拟合斜率大于夏季.通过分析背景场的季节特征发现,背景风速和海气温差的季节差异是造成拟合斜率季节变化的主要原因.

基于数值模式的南海北部深层内潮季节变化特征分析 下载:73 浏览:478

张小将1 孙惠1 冀承振2 《海洋研究》 2018年5期

摘要:
本文基于MITgcm非静力数值模式,采用实际地形、层结和潮流强迫,开展南海北部内潮数值模拟敏感性试验,分析夏冬两个季节南海北部深层内潮的差异。结果显示在南海北部深层,冬季K1和M2内潮流速振幅比夏季强10.1%和44.7%。垂向模态分析结果进一步表明,尽管南海北部深层冬季第一模态内潮动能密度比夏季低15.5%,但第二和第三模态内潮则是冬季比夏季高约25.1%和33.2%,导致冬季深层流速的垂向剪切大于夏季,表明冬季较强的高模态内潮可能是冬季南海深层强混合的一个原因。

大便常规检验在季节性腹泻检验中的临床效果研究 下载:257 浏览:3010

杨明 《国际检验医学》 2022年10期

摘要:
分析在季节性腹泻患者检验中,应用大便常规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60例2022年1月~2023年1月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疑似季节性腹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大便常规对患者进行检查,对大便常规检验的诊断结果进行分析,并且对大便常规检验季节性腹泻的致病菌情况进行统计。结果 60例疑似患者中,经大便常规检验,夏季腹泻患者确诊18例,秋季腹泻患者40例,常规腹泻患者2例,秋季腹泻患者人数,明显超过夏季腹泻患者。检验发现,夏季腹泻主要由沙门菌所导致,秋季腹泻主要由副溶血弧菌所导致,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季节性腹泻患者检验中,应用大便常规检验,可以准确判断患者病情,对了解患者腹泻的致病菌也具有重要价值,从而能为患者的临床治疗工作,提供准确依据,值得临床推广。

基于弹性模型下的土工格室柔性加固沥青路面结构力学性能研究 下载:213 浏览:2269

刘苗 李铭 王瑞 吴佳鑫 齐钰龙 余瑞博 《交叉科学研究》 2023年10期

摘要:
西藏地区公路地处高原季节性冻土地区,易在复杂耦合因素作用下产生病害,导致使用性能和寿命受到严重影响,常用的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存在耐久性不足。本文采用土工格室对级配碎石基层加固,组成优化型路面结构——柔性加固基层长寿命路面。通过建立路面结构二维弹性数值模型,采用有限元软件计算分析土基不均匀变形状态下路面结构力学性能特征,计算结果表明该路面结构能够抵御季节性冻土地区的不均匀变形破坏。

园林工程反季节种植与养护管理的必要性及策略 下载:94 浏览:2227

黄国芳 《中国农业》 2024年2期

摘要:
对于园林工程而言,种植和养护极为重要。然而,由于季节性气候变化和市场需求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传统的季节性种植和养护管理模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园林工程的发展需求。因此,园林工程反季节种植与养护管理已经成为一种必要的选择。

日光温室黄瓜越冬长季节无公害种植技术分析 下载:134 浏览:2294

张艳红 李胜 《中国农业》 2023年11期

摘要:
黄瓜作为我国常见的蔬菜作物,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在我国天津等地区得到广泛种植,其供应链在现阶段市场环境中具备一定的完整性,但是要想实现能够充分满足未来发展趋势与需求,则应积极引进日光温室技术,同时将无公害种植技术与相关种植工作进行结合,以此为实现持续发展提供必要支持。基于此,本文就结合天津市温室构建特点,对黄瓜种植要求进行简要阐述,并针对日光温室黄瓜越冬长季节无公害种植技术开展深入分析,以供参考。

园林工程反季节种植与养护管理的必要性与策略 下载:165 浏览:2148

王津 庞琪 陈萌 李阳 吴泓洁 王俊人 《中国农业》 2023年11期

摘要:
园林工程中的反季节种植与养护管理是一种探索性的做法,旨在通过调整种植和养护时间,使植物在非正常的生长季节中获得理想的生长条件。本文探讨了反季节种植与养护管理的必要性及其策略。提出了一些策略和建议,包括选取适宜的植物品种、调整养护措施和利用科学技术手段等,以实现有效的反季节种植与养护管理。

反季节种植技术在市政园林绿化施工中的应用 下载:173 浏览:2670

隋忠奎 《中国农业》 2023年9期

摘要:
反季节种植技术是指在非传统的季节进行种植,通过控制环境条件和利用适当的技术手段,使植物在不适宜的季节快速生长和开花。该技术在市政园林绿化施工中的应用可以提供更长的花期和更多样化的植物景观,为城市居民带来更好的视觉享受和绿化环境。本文介绍了反季节种植技术的含义和特点,探讨了其在市政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园林绿化施工中苗木反季节种植技术要点分析 下载:157 浏览:2330

沈延勤 《中国农业》 2023年6期

摘要:
由于城市化发展逐步加速,使得房屋建筑的规模逐渐扩大,但与此同时,人们对于生活周边环境条件的要求在逐渐提高,并且想要在各个季节都能欣赏到绿色景观或稀有植物,以放松心情,这就给园林绿化工程的建设带来了难题。而“反季节栽培”技术恰好可以满足人们的需求。通过该技术可明显提高园林绿化的总体营造品质,从而推动园林建设行业更好发展。据此,本文对园林绿化施工中苗木反季节种植技术要点进行了简要分析。

园林绿化施工中的反季节种植技术应用探究 下载:287 浏览:3029

周娜 《中国农业》 2022年9期

摘要:
新世纪以来,在综合国力全面提升的背景下,我国城市的发展取得了飞跃式的进步,为了保证绿色环保体系的完整性以及适用性,园林绿化工程应景而出。现阶段,园林绿化工程已经成为了城市基础建设中无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系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平衡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然而,由于园林绿化工程中所应用的苗木等植被的生活习性以及自身特点较为特殊,极易受到气候条件以及周边环境的影响,因此,在非特性季节时期苗木整体的存活率明显降低,最终导致园林绿化工程的效果达不到预期标准,进而阻碍了城市中物质与文化的对外展现。本文阐述了园林绿化施工中的反季节种植技术所需遵循的原则,并分析了反季节种植技术的实际应用,为加强我国园林绿化项目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

反季节种植在园林绿化施工中的技术与管理分析 下载:276 浏览:2437

夏雨 《中国农业》 2022年8期

摘要:
园林施工中,反季节施工是我国园林技术发展的重要体现。反季节绿化可以更好地满足城市绿化的总体要求,有利于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园林建设和施工中,反季节绿化施工既有优势,也有不足,需要相关部门合理应用反季节种植技术。基于此,分析反季节种植的优势及具体的反季节种植技术,并通过实际案例讲解反季节种植技术在园林绿化施工中的具体应用。

反季节种植技术在园林绿化施工中的应用分析 下载:264 浏览:2780

于飞 《中国农业》 2022年8期

摘要:
近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升,生态城市、绿色城市逐渐成为城市发展的主要方向,各大城市均开始加快园林绿化建设。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国内城市绿地面积已经超过400万hm2,城市绿化覆盖率超过49%。尽管我国城市园林绿化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绿化建设是一项系统性的长期工程,需要长时间不懈坚持,加之在很多客观因素的影响下,市政园林绿化施工通常无法在正常季节进行,因此,反季节种植技术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反季节种植在园林绿化施工中的技术与管理分析 下载:271 浏览:2710

戚寅 《中国农业》 2022年7期

摘要:
这些年,我国园林绿化工程已成为城市规划建设中的重要内容。它是实现城市环境保护的主要工程项目,可以有效地缓解城市的环境问题,改善城市的市容市貌,实现净化空气降低噪声的作用。在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中,施工技术的应用会直接影响到工程的整体建设水平。因此,施工企业需要对施工技术要点进行合理掌控,提高工程的建设水平。保证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为城市的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园林绿化工程中会涉及反季节种植技术的应用,它可以有效地满足城市发展规划的要求,提高园林绿化工程的整体建设效率,为我国城市的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园林绿化施工中非适宜季节种植技术的应用分析 下载:267 浏览:2656

王新国 《中国农业》 2022年6期

摘要:
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促进了城市人口密集程度的加剧,在有限资源被大面积破坏的背景下,城市园林绿化项目的建设受到了各行各业的高度关注。园林绿化项目的开展能够有效的改善城市与自然环境的生态平衡,促进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关系。现阶段,园林绿化项目俨然成为了城市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组成环节,相关的建设水准能准确的将城市的综合竞争实力以及所具有的人文气息全面的展现出来。对于园林绿化的施工而言,苗木的种植技术所面临的挑战是非常艰巨的,其中,非适宜季节的苗木种植问题体现的最为明显,要想使园林景观四季如春,施工企业就必须要克服季节气候的约束与限制。本文阐明了园林绿化施工中非适宜季节种植的重要意义,分析了非适宜季节苗木种植初期的技术要求以及种植后的管理技术要求,为我国城市园林绿化施工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

园林绿化施工反季节种植技术 下载:279 浏览:3238

罗瑞 《中国农业》 2021年9期

摘要:
园林绿化在改善城市环境,提高空气质量,调节城市温湿度等方面有重要的作用。由于当前园林建设任务较重,因此在施工过程中会涉及反季节种植技术,以保证绿化植株的成活率。基于此,文章简单阐述园林绿化施工中的反季节种植技术,借以提升反季节种植成活率,提升园林绿化施工质量。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