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人工智能、机器人的就业效应及对策建议 下载:54 浏览:389

张于喆 《中国科学与管理》 2019年4期

摘要:
从影响的领域、受众和整体评估等3个角度,探索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技术对就业的影响,总体而言,技术进步所带来的改变并不是线性的。技术发展的最大受益者是智力和实物资本提供者,潜在受损者将是从事中低技能工作的人群。对我国而言,短期内,更多负面影响将来自于机器人对从事中低技能工作人群的冲击;长期看,当人工智能技术进入应用扩散阶段,很有可能会引发链式反应并导致我们无法预测和控制的复杂困局。

公平之眼——俄罗斯世界杯视频裁判 下载:67 浏览:476

胡巍 张程焜 《中国体育科学》 2019年7期

摘要:
北京时间3月3日,国际足协理事会一致投票决定在今夏俄罗斯世界杯比赛中使用视频助理裁判技术。国际足球协会理事会(IFAB)星期六在苏黎世举行了一次会议,批准使用技术,视频助理裁判技术将在今年夏天的俄罗斯世界杯上亮相。这项技术已经在本赛季的一些英格兰杯赛上,以及在德国和意大利使用。这将是世界杯第一次使用视频助理裁判技术,去年的俱乐部杯也使用了视频助理裁判技术。据调查,2016—2017赛季,超过一千场比赛使用了视频裁判技术。

人工智能的刑事风险及刑法应对 下载:71 浏览:448

陈文1 姜督2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20年1期

摘要:
弱人工智能技术尚未摆脱其工具化的实践属性,有关人工智能风险的刑法学论证应充分考量研究的现实语境。在此技术有待推广的背景下,亟需正确评估人工智能技术认知风险与应用风险,理清智能风险与刑事规范博弈的内在法治路径,为有关人工智能之刑事立法与司法实践提供路径支持。对此,人工智能刑事风险的应对研究应以明确的问题与合理的目标为导向,以刑法释义学为基本方法,实现技术价值向法律价值的回归,为涉及人工智能刑事责任的准确落位提供理论依据与规范支撑。

哲学视域下的人工智能假设探析 下载:59 浏览:397

闫坤如 2019年10期

摘要:
人工智能与哲学紧密联系,人工智能中的算法与逻辑学密切相关,智能机器的意向性问题与心灵哲学相关等等。但人工智能发展之初学者关心的是技术问题,对哲学思考略显薄弱,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澄清其哲学基础,扫清人工智能发展的技术障碍都需要深入思考其哲学问题,才能有利于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同时推动哲学研究的进步。

基于成分共享的英汉小句对齐语料库标注体系研究 下载:30 浏览:331

葛诗利1 宋柔2 《当代中文学刊》 2020年11期

摘要:
英汉小句对齐语料库服务于英语和汉语小句的语法结构对应关系研究和应用,对于语言理论和语言翻译(包括人的翻译和机器翻译)有重要意义。前人的语法理论和相关语料库的工作对于小句复合体和小句的界定缺乏充分研究,在理论上有缺陷,难以支持自然语言处理的应用。该文首先为英汉小句对齐语料库的建设做理论准备。从近年提出的汉语小句复合体的理论出发,该文界定了成分共享的概念,基于话头共享和引语共享来界定英语的小句和小句复合体,使小句和小句复合体具有功能的完整性和单一性。在此基础上,该文设计了英汉小句对齐的标注体系,包括英语NT小句标注和汉语译文生成及组合。语料库的标注表明,在小句复合体层面上英汉翻译涉及到的结构变换,其部件可以限制为英语小句和话头、话体,无须涉及话头和话体内部的结构。基于这些工作的英汉小句对齐语料库为语言本体研究和英汉语言对比、英汉机器翻译等应用提供了结构化的标注样本。

当代人工智能中计算主义面临的双重反驳——兼评认知计算主义发展的前景与问题 下载:32 浏览:425

贾向桐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19年3期

摘要:
计算主义一直构成人工智能科学的核心研究范式,它将认知问题置于"计算"的解释机制之中,进而探求人类思维和意识的本质问题。计算主义以符号计算或数据处理为手段的努力获得了巨大成功,极大推动了人工智能和认知科学的发展,但在处理人工物智能化和解释人类思维本质问题上,它仍遇到了巨大障碍。这是反计算主义产生的主要背景,在人工智能领域中反计算主义表现为两种基本进路:即所谓的"不充足性反驳"和认知心理过程与计算物理过程二分的反驳。这两条路径揭示出了计算主义存在的一系列现实和理论难题,但从根本上看,计算主义与反计算主义的双方争论在整体上还是停留在个体认知范畴内,它们理解的人类思维和认知仍限于对大脑自然层面的理解,而进一步对大脑与心灵二分的全面反思意义重大。

用于文本分类的均值原型网络 下载:34 浏览:361

线岩团1 相艳2 余正涛1 文永华1王红斌2 张亚飞1 《当代中文学刊》 2020年10期

摘要:
文本分类是自然语言处理的基本任务之一。该文在原型网络基础上,提出了按时序移动平均方式集成历史原型向量的均值原型网络,并将均值原型网络与循环神经网络相结合,提出了一种新的文本分类模型。该模型利用单层循环神经网络学习文本的向量表示,通过均值原型网络学习文本类别的向量表示,并利用文本向量与原型向量的距离训练模型并预测文本类别。与己有的神经网络文本分类方法相比,模型在训练和预测过程中有效利用了样本间的特征相似关系,并具有网络深度浅、参数少的特点。该方法在多个公开的文本分类数据集上取得了最好的分类准确率。

基于局部语义相关性的定义文本义原预测 下载:42 浏览:319

杜家驹1 岂凡超1 孙茂松2 刘知远3 《当代中文学刊》 2020年9期

摘要:
作为人类语言的最小语义单位,义原已被成功应用于许多自然语言处理任务。人工构造和更新义原知识库成本较大,因此义原预测被用来辅助义原标注。该文探索了利用定义文本为词语自动预测义原的方法。词语的各个义原通常都与定义文本中的不同词语的语义有相关关系,这种现象被称为局部语义相关性。与之对应,该文提出了义原相关池化(SCorP)模型,该模型能够利用局部语义相关性来预测义原。在HowNet上的评测结果表明,SCorP取得了当前最好的义原预测性能。大量的定量分析进一步证明了SCorP模型能够正确地学习义原与定义文本之间的局部语义相关性。

基于案件要素指导的涉案舆情新闻文本摘要方法 下载:34 浏览:313

韩鹏宇1 高盛祥2 余正涛1 黄于欣2 郭军军1 《当代中文学刊》 2020年8期

摘要:
涉案舆情新闻文本摘要任务是从涉及特定案件的舆情新闻文本中,获取重要信息作为其简短摘要,因此对于相关人员快速掌控舆情态势具有重要作用。涉案舆情新闻文本摘要相比开放域文本摘要任务,通常涉及特定的案件要素,这些要素对摘要生成过程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该文结合深度学习框架,提出了一种融入案件要素的涉案舆情新闻文本摘要方法。首先构建涉案舆情新闻摘要数据集并定义相关案件要素,然后通过注意力机制将案件要素信息融入新闻文本的词、句子双层编码过程中,生成带有案件要素信息的新闻文本表征,最后利用多特征分类层对句子进行分类。为了验证算法有效性,在构造的涉案舆情新闻摘要数据集上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相比基准模型取得了更好的效果,具有有效性和先进性。

基于非对称孪生网络的新闻与案件相关性分析 下载:32 浏览:324

赵承鼎1 郭军军2 余正涛2 黄于欣2 刘权1 宋燃2 《当代中文学刊》 2020年5期

摘要:
新闻与案件的相关性分析是法律领域新闻舆情分析的重要环节,可转化为新闻文本与案件文本的相似度计算任务。借助孪生网络计算文本相似度是一种有效途径,其对平衡样本具有良好的学习能力,但在新闻与案件的相关性计算中面临文本不平衡和新闻文本冗余的问题,因此,该文提出了基于非对称孪生网络的新闻与案件相关性计算方法。通过计算文本中句子与标题的相似度选取与新闻标题最相关的句子表征文档,去除新闻文本中的冗余句子,利用非对称孪生网络建模,考虑到案件要素蕴含案件的关键语义信息,将案件要素作为监督信息融入到非对称孪生网络中对新闻文档和案件描述进行编码,解决新闻和案件在结构和语义上不平衡的问题,最终实现新闻与案件的相关性判断。实验表明该模型相比基线模型准确率提升了2.52%。

公理化真与说谎者悖论 下载:89 浏览:430

刘大为 《哲学研究进展》 2018年10期

摘要:
公理化真理论把真看作一个原始谓词,并用一组公理和规则给出真谓词的意义,真首先是语形概念。在公理化真理论的标准模型中,一个定理可解释为真。因此模型真和语形真在概念上需要作出区分。通过不同的技术手段大部分公理化真理论都能较好地处理悖论,但DT和KF系统同时证明"说谎者语句λ"与"λ不是真的",此时语形真和模型真产生了冲突。莫德林和费弗曼等国外学者从哲学解释或技术上对此进行的辩护都存在不足之处,本文通过从语义视角入手建立起一种真对应关系后指出,这一受到质疑的结论既不应归结为形式技术问题,不是一个意外的推论,也不必从其他哲学角度进行辩护,问题是由克里普克语义真理论自身在处理强化说谎者悖论时失效所导致的。KF系统两种真的冲突,反而以形式方法揭示了当内、外逻辑不一致时,真理论所具有的性质。

模仿排序学习模型 下载:52 浏览:396

曾玮1 俞蔚捷2 徐君3 兰艳艳3 程学旗1 《当代中文学刊》 2020年1期

摘要:
文档排序一直是信息检索(IR)领域的关键任务之一。受益于马尔科夫决策过程强大的建模能力,以及强化学习方法强大的求解能力,近年来基于强化学习的排序模型被提出并取得了良好效果。然而,由于候选文档中会包含大量的不相关文档,导致基于"试错"的强化学习方法存在效率低下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模仿学习的排序学习算法IR-DAGGER,其基于文档标注信息构建专家策略,在保证文档排序精度的同时提高了算法的学习效率。为了测试IR-DAGGER的性能,该文基于面向相关性排序任务的OHSUMED数据集和面向多样化排序的TREC数据集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表明IR-DAGGER在上述两个数据集上均提升了文档排序的精度和效率。

基于GoogLeNet Inception V3的迁移学习研究 下载:41 浏览:269

薛晨兴 张军 邢家源 《无线电研究》 2020年5期

摘要:
随着人工智能的再度崛起,使用深度学习模型进行图像分类的方法得到了广泛关注。针对典型深度卷积神经网络模型是在大型数据库和大算力的基础上进行训练得到的,但普通机器学习工作者很难拿到如此规模的数据集和算力现象,本文在GoogLeNet Inception V3深度学习模型的基础上,对GoogLeNet的特征提取模块进行迁移学习来训练特定的模型进行图像分类。实验结果表明,在硬件和数据集相对不足的条件下,采用迁移学习的策略可以高效地实现目标检测。

人工智能与数据挖掘技术在金融市场中的应用 下载:55 浏览:368

王娟1.2 姚雪筠2.3 《电子商务进展》 2020年4期

摘要:
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是为了寻找能够适应环境变化的机制,例如能够排除不合理解决方案的机制。如今,人工智能技术在医学,游戏,运输和重工业等领域已有了广泛应用。本文主要研究的是一个跨学科问题——人工智能与金融的融合。通过简要介绍数据挖掘技术,专家系统和基于主体的计算智能,并指定用这些技术来解决金融方面的问题,以便更深入地了解智能系统在金融市场上的潜在用途。

全球智能制造业发展现状、趋势与启示 下载:67 浏览:455

郭进1,2 《现代经济研究进展》 2020年7期

摘要:
智能制造作为未来制造的主要形态,是全球制造业新一轮竞争的高地,将从根本上改变人类自工业革命以来形成的生产制造方式和技术经济范式。当前,智能制造产业仍处于发展初期,表现为"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各国政府强力推进和竞争主体多元"三个典型特征。未来全球智能制造业将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引领下向新一代的智能体系升级,传统制造业也将加速智能化转型升级的步伐。把握全球智能制造产业的升级机遇,中国制造需要从研发核心智能技术、掌握智能产业发展主动权、鼓励企业跨界创新、培育智能产业链领导企业等方面,加快推进智能经济的发展。

人工智能时代的刑事责任演变:昨天、今天、明天 下载:63 浏览:419

刘宪权 《法学学报》 2019年2期

摘要:
普通机器人、弱智能机器人、强智能机器人分别是普通机器人时代、弱人工智能时代、强人工智能时代的产物。从非智能到智能、从弱智能到强智能的"进化"史,其实是一部机器人的辨认能力与控制能力逐步增强、人之意识与意志对"行为"的作用逐渐减弱的历史。人与机器人在辨认能力与控制能力上的此消彼长的变化,从根本上影响着刑事风险的样态与刑事责任的分配。在普通机器人时代,经电脑编程后的普通机器人可以成为诈骗类犯罪的对象;在弱人工智能时代,应为弱智能机器人的研发者和使用者设定相应义务,明晰二者的刑事责任承担路径;在强人工智能时代,强智能机器人能够在自主意识和意志的支配下独立作出决策并实施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应将其作为刑事责任主体,并针对其特点设立特殊的刑罚处罚方式。人类社会正处于承旧时代在前、启新时代于后的弱人工智能时代,回顾、梳理、展望人工智能与刑事责任的昨天、今天与明天,不仅可能,且意义重大。

用于电阻式柔性应变传感器的导电聚合物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下载:80 浏览:428

任秦博1 王景平1 杨立2 李翔3 王学川4 《新材料》 2020年2期

摘要:
作为物联网的触角,传感器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而随着可穿戴行业的发展,电阻式柔性应变传感器在人体穿戴实时监测、机器人仿生皮肤、医学健康跟踪、运动肢体捕捉以及生产振动检测等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聚合物导电复合材料是电阻式柔性应变传感器最常用的应变传感核心材料,具有柔性好、应变检测范围大以及成本低的优势。但现有的基于聚合物导电复合材料的传感器普遍存在迟滞明显、线性度低、导电网络稳定性差的缺点,此外对于某些复合材料在应变过程中的导电机理阐释也存在缺陷。因此,近年来诸多学者从聚合物导电复合材料导电机理、不同导电填料的特性、聚合物本身特性以及不同的制备工艺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在解释聚合物导电复合材料的导电机理方面,目前多采用渗流理论解释其导电过程。目前聚合物导电复合材料所用的导电填料主要分为碳系导电填料和金属系导电填料两大类,由于碳系导电填料的导电稳定性好、价格低,是目前使用的主流。而目前使用的聚合物基体主要分为硅橡胶、天然橡胶以及聚氨酯三大类,硅橡胶主要用于小应变、高灵敏度传感器,天然橡胶主要用于大应变传感器。而聚合物导电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主要分为填充式、夹心式、吸附式三种,填充式的传感器应变范围较大,而夹心式和吸附式传感器应变范围相对较小。本文对聚合物导电复合材料的导电机理、导电填料、聚合物基体以及不同制备工艺进行了归纳和分析,并展望了柔性应变传感用聚合物导电复合材料今后可能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

5G赋能智慧医疗 下载:43 浏览:477

王常玲 蔡庆宇 《信息通信与技术》 2020年11期

摘要:
文章在阐述MIMO、毫米波通信、D2D技术、超密集组网等关键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5G网络的高速率、低延时、大容量等特性,并指出传统4G医疗机构的不足,从诊前、诊中、诊后三个环节来探讨5G将会为医疗场景带来的变革。同时简述5G急救车、AI挂号、电子病历、AI诊断、远程手术、远程会诊等应用,提出目前5G医疗应用中仍存在的网络安全、网络运维、基站选址等问题。

寒冷地区高铁隧道冬期衬砌施工智能台车技术 下载:44 浏览:425

秦明成 《工程与技术研究》 2019年1期

摘要:
京张高铁东花园隧道位于张家口市,所在地区冬季寒冷而漫长。目前,我国寒冷地区修建高速铁路工程的案例较少。东花园隧道通过对衬砌模板台车进行智能化技术升级、增加加热保温养护措施及信息化管理手段,有效避免了衬砌混凝土冻害的发生,实现了施工全程的质量控制。为我国今后承建类似隧道工程积累了技术经验。

基于MEC边缘云的智能AR系统 下载:50 浏览:425

贾智宇 毋涛 徐雷 《信息通信与技术》 2020年8期

摘要:
随着5G技术的不断成熟,5G+MEC+智能应用为各个行业的提质升级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5G的低时延、高带宽特性和MEC对业务的就近处理的特点,结合AR技术为实现远程协助/指导、预测性维护、视频分析处理等应用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文章结合MEC边缘云和智能AR技术的应用,针对医疗、工业制造/维修、社区安防等行业提出了基于MEC边缘云的智能AR平台的解决方案,并提出边缘智能AR系统的部署组网架构和通过CDN加速的平台优化模式,实现了平台计算能力和AR辅助类应用效率的提升和处理时延的降低。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