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一种TWS雷达的干扰源跟踪实现方法 下载:44 浏览:278

张彪 万亚淳 孙超军 《无线电研究》 2020年6期

摘要:
针对强干扰环境下,雷达不能进行正确的目标检测、不能稳定跟踪目标的问题,介绍了一种基于边扫描边跟踪(Track-While-Scan,TWS)系统的三坐标雷达的干扰源跟踪实现方法。根据雷达扇区分区处理原则,完成干扰航迹的跟踪处理,主要包括航迹预测、航点相关及航迹滤波处理;同时,根据主通道和辅助通道接收到的回波功率,进行自动增益控制(AGC),提高干扰源测角精度。经试验验证,该方法能稳定地跟踪干扰源且跟踪精度较高。

GFDM系统中基于扩展卡尔曼滤波的ICI消除 下载:46 浏览:279

冉超 方志军 张彦宇 《无线电研究》 2020年4期

摘要:
针对广义频分复用(GFDM)系统中由于载波频偏(CFO)的存在而产生的载波间干扰(ICI)效应,提出了一种基于扩展卡尔曼滤波的ICI消除算法。通过获取上一状态的频偏最优化估计值及其协方差,进行当前频偏状态预测,利用受到ICI影响的接收数据符号和频偏估计量计算出频偏校正值。通过仿真测试,在信噪比较大的情况下,改善了系统的误码率,最佳性能达到均方误差(MSE)为10-4的精度。将扩展卡尔曼滤波方法与标准GFDM、自消除方法相比较,在频谱较大的场景下,误码率性能具有明显的优势。

雾化吸入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和安全性 下载:58 浏览:343

徐雯 《诊断医学》 2019年8期

摘要:
目的探讨雾化吸入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收治的5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予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雾化吸入重组人干扰素α1b。比较两组临床疗效、退热时间、主要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不良反应;分别检测治疗前后炎性指标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PCT)水平。结果观察组退热时间及主要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PCT、CRP均降低,且观察组血清CRP、PCT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雾化吸人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较好,可明显缓解临床症状,减轻炎症反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雾化吸入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和安全性 下载:68 浏览:273

徐雯 《诊断医学》 2019年8期

摘要:
目的探讨雾化吸入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收治的5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予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雾化吸入重组人干扰素α1b。比较两组临床疗效、退热时间、主要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不良反应;分别检测治疗前后炎性指标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PCT)水平。结果观察组退热时间及主要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PCT、CRP均降低,且观察组血清CRP、PCT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雾化吸人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较好,可明显缓解临床症状,减轻炎症反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扩频增益与频域陷波性能关系分析 下载:41 浏览:287

张有志1 陈敬乔2 寇辰光2 《无线电研究》 2020年4期

摘要:
针对频域抗干扰算法影响CDMA信号误码率性能的问题,给出了一种频域陷波的干扰抑制模型,并基于该模型在Matlab仿真平台对不同扩频增益下的陷波处理算法和信号解调性能之间的关系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根据频谱置零比例合理选择扩频增益,可在满足有用信号解调性能的同时有效地抑制CDMA信号中的大功率窄带干扰。

码间多址干扰对三星上升段测控影响分析 下载:45 浏览:290

龙斌1 杨俊武2 王宏伟1 钱国俊1​ 《无线电研究》 2020年4期

摘要:
一箭多星发射上升段测控中,主要影响因素为扩频信号的码间多址干扰。开展码间多址干扰试验和实战分析,对地面高质量测控支持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基于直接序列扩频系统抗码间多址干扰原理,实施了双目标和三目标的码间干扰测试,并在三星上升段测控中码间多址干扰对测控影响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码间多址干扰会引起下行测量支路、遥测支路失锁,引起外测、遥测数据丢失;对测角随机差、测速测距随机差基本无影响,对上行遥控无直接影响,但对遥测的影响可以间接影响到遥控发令的完成。

Aicardi-Goutières综合征 下载:14 浏览:158

何庭艳 杨军 《中国儿科杂志》 2018年2期

摘要:
Aicardi-Goutières综合征(AGS)是一组罕见的以神经系统及皮肤受累为主的遗传性疾病,主要临床特征包括颅内多发钙化灶、脑白质病变、脑脊液(CSF)慢性淋巴细胞增多症和冻疮样皮损。至今已发现7个AGS致病基因,包括TREX1、RNASEH2B、RNASEH2C、RNASEH2A、SAMHD1、ADAR1和IFIH1基因。文章全面论述了AGS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进展及预后。

蛋白酶体相关自身炎症综合征研究进展 下载:14 浏览:153

徐莉 唐雪梅 《中国儿科杂志》 2018年2期

摘要:
随着对自身炎症性疾病研究的不断深入,近年来发现了由蛋白酶体基因突变所致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包括中条-西村综合征、伴脂肪代谢障碍的日本炎症综合征、关节挛缩-肌萎缩-小细胞贫血-脂膜炎相关脂营养不良综合征以及慢性非典型中性粒细胞性皮炎伴脂营养不良和发热。这类疾病统称为蛋白酶体相关自身炎症综合征或蛋白酶体病。与目前已知的由白细胞介素(IL)-1介导的自身炎症性疾病相比,蛋白酶体相关自身炎症综合征的基因突变导致蛋白酶体功能障碍、Ⅰ型干扰素(IFN)持续产生,且对IL-1抑制剂的治疗无反应。针对IFN途径的JAK1/JAK2抑制剂可望为这类患者带来疗效。

Aicardi-Goutières综合征 下载:31 浏览:323

何庭艳 杨军 《中国儿科杂志》 2019年1期

摘要:
Aicardi-Goutières综合征(AGS)是一组罕见的以神经系统及皮肤受累为主的遗传性疾病,主要临床特征包括颅内多发钙化灶、脑白质病变、脑脊液(CSF)慢性淋巴细胞增多症和冻疮样皮损。至今已发现7个AGS致病基因,包括TREX1、RNASEH2B、RNASEH2C、RNASEH2A、SAMHD1、ADAR1和IFIH1基因。文章全面论述了AGS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进展及预后。

蛋白酶体相关自身炎症综合征研究进展 下载:14 浏览:151

徐莉 唐雪梅 《中国儿科杂志》 2018年1期

摘要:
随着对自身炎症性疾病研究的不断深入,近年来发现了由蛋白酶体基因突变所致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包括中条-西村综合征、伴脂肪代谢障碍的日本炎症综合征、关节挛缩-肌萎缩-小细胞贫血-脂膜炎相关脂营养不良综合征以及慢性非典型中性粒细胞性皮炎伴脂营养不良和发热。这类疾病统称为蛋白酶体相关自身炎症综合征或蛋白酶体病。与目前已知的由白细胞介素(IL)-1介导的自身炎症性疾病相比,蛋白酶体相关自身炎症综合征的基因突变导致蛋白酶体功能障碍、Ⅰ型干扰素(IFN)持续产生,且对IL-1抑制剂的治疗无反应。针对IFN途径的JAK1/JAK2抑制剂可望为这类患者带来疗效。

宫颈环形电切术联合围术期干扰素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临床疗效观察 下载:74 浏览:381

宋新慧 《诊断医学》 2019年3期

摘要:
目的观察宫颈环形电切术联合围术期干扰素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96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行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宫颈环形电切术联合围术期干扰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免疫功能、临床疗效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免疫功能各指标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环形电切术联合围术期干扰素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可有效改善患者免疫功能,提高临床疗效,降低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复发率。

NF-κB1基因干扰质粒的构建及其对DEV增殖的影响 下载:76 浏览:487

贺欣薇1 郑敏2 胡安东1 杨颖3,4 周碧君3,4 程振涛3,4 文明3,4 《生物技术研究》 2019年6期

摘要:
探究NF-κB对DEV增殖是否有影响。[方法]以NF-κB1基因作为靶基因,设计并构建4个不同p GPU6/GFP/Neo shRNA表达载体,通过荧光显微镜法观察转染后细胞荧光密度和RT-PCR检测转染细胞NF-κB1基因转录水平以筛选最佳干扰质粒,分3种不同组别进行干扰实验后,以荧光定量PCR法检测DEV-NP基因表达变化。[结果]所构建的重组质粒p GPU6/GFP/Neo-NF-κB1-2对细胞NF-κB1基因的干扰效率最高,可达78. 77%;除先感染后干扰组对DEV增殖影响不大外,先干扰后感染组与同时感染和干扰组均对DEV增殖呈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先干扰后感染组在第72 h时的沉默效率最高,可达78%,而同时感染和干扰组于第48 h时的沉默效率最高,可达82%。[结论]RNA干扰下调NF-κB1基因会抑制DEV增殖。

一种X波段微波雷达传感器的设计与实现 下载:65 浏览:350

李振林1 陈琳琳2 曹卫平1 《无线电研究》 2019年9期

摘要:
目前红外感应传感器容易受到热源、热气流的干扰,尤其在室外高温环境下,误报现象时有发生,且被动红外穿透力弱,人体的红外辐射很容易被遮挡,使得红外传感器感应不灵敏。针对以上问题设计了一种低成本的X波段微波雷达传感器,采用串联反馈型介质振荡器的方法设计雷达前端频率源,选用噪声低的PHEMT晶体管作为振荡器的有源器件,采用高Q值、高介电常数的介质谐振器来确定振荡器的谐振频率,经过后端的信号处理电路输出变化的电平信号。测试结果表明,该微波雷达传感器能够准确检测到10 m远处移动的人,而且性能稳定,抗干扰能力强。

一种高动态双模抗干扰接收机设计方法 下载:61 浏览:353

王晓光 《无线电研究》 2019年8期

摘要:
针对抗干扰多阵元前端低功耗制约抗干扰能力的问题,为了减小功耗的同时提升抗干扰能力,提出一种新颖的BDII/GPS双通道4阵元抗干扰接收前端,在低噪声放大器中实现了一种三端口的双通带电路,具有小于0.1 dB的插损以及30 dB以上的隔离度。采用了一种频率流程设计方法,结合仿真选取频率从而减小了机内的组合干扰,同时简化了中频滤波器的种类;采用了无源混频与中频放大的下变频方案,提高通道线性度(IIP3)的同时降低功耗、优化通道噪声系数(NF),研究了采样钟fclk远端相位噪声折叠的效应,设计了一种窄带相位噪声滤波器,提高了中频采样的信噪比。该接收机包含一种形式简单的电源及晶振切换电路。测试结果表明,接收机同时实现了42 dB固定增益,4.37 W低功耗,超过29 dBm的OIP3线性度以及优于80 dB的抗三干扰能力。

中低频段5G系统兼容共存浅析及建议 下载:73 浏览:238

方箭 伉沛川 刘恩亚 丁家昕 《信息通信与技术》 2019年8期

摘要:
文章分析全球5G发展现状,指出中低频段对于发展5G的重要性,基于我国国内频率划分、规划和使用情况,分析5G系统与其他系统的兼容共存场景,梳理国内外主要的兼容性研究结论,并对不同的场景给出建议方案。

5G移动通信系统远端基站干扰解决方案研究 下载:30 浏览:352

柯颋1 吴丹1 张静文1 刘亮1 邵华2 《信息通信与技术》 2019年8期

摘要:
远端基站干扰指特定气象条件下,TDD系统远端基站的下行信号经远距离低损耗传输后,对近端基站上行链路造成的强干扰,具有干扰范围广、频次高、程度严重等特征。TD-LTE现网中发现的远端基站干扰问题通过私有方案得以解决。到了5G时代,由于全球使用统一的TDD网络,远端基站干扰问题将困扰全球运营商,迫切需要全球性解决方案。文章在TD-LTE私有方案基础上,针对5G新能力,提出一种更智能、更高效、更安全、更普适的远端干扰解决方案,通过自动化、智能化的手段,可有效提高网络利用效率、降低网络运维成本。

天基物联网中一种非正交多载波调制技术 下载:82 浏览:439

赵梦迪1 李洪星2 李屹1 方莉1 陈萍1 《无线电研究》 2018年9期

摘要:
物联网技术在海洋工程、航运和船舶跟踪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天基物联网是物联网技术在空间领域的延伸,是卫星通信与新兴物联网技术的融合,将大大促进空天地一体化网络的发展。针对天基物联网的应用需求,面向海上机器与机器(M2M)通信系统,设计了一种新型非正交多载波调制方案。该方案可提高传输速率,降低频偏的敏感度,适合大范围的数据通信环境。分析与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机制可有效抑制子载波间的非正交性导致的子载波间干扰(ICI),满足目标误比特率(BER)条件,获得与子载波正交时类似的性能,实现高速数据传输速率,保证了系统的可靠性。

从江香猪λ1干扰素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下载:86 浏览:515

万彪1 嵇辛勤1 段志强1,2 阮涌1,2 胡焱1 邓珊珊1 龙丹丹1 黄梦秋1 田宇杰1 《生物技术研究》 2018年4期

摘要:
对从江香猪λ1干扰素(interferon-λ1,IFN-λ1)基因进行扩增、克隆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根据Gen Bank登录的猪IFN-λ1基因序列(FJ455508)设计合成特异性引物,通过RT-PCR从淋巴细胞中扩增IFN-λ1基因CDS区并进行克隆和生物信息分析。[结果]从江香猪IFN-λ1基因CDS全长576 bp,共编码191个氨基酸,其分子式为C949H1543N277O270S7,相对分子质量21.38 k Da;该蛋白等电点为9.42,为亲水性蛋白。从江香猪IFN-λ1含有丰富的二级结构,以α-螺旋(64.40%)和无规卷曲(25.65%)为主,蛋白质三级结构中主要以α-螺旋为主,同源性及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从江香猪与野猪IFN-λ1核苷酸同源性最高(为100%),亲缘关系最近。[结论]从江香猪IFN-λ1基因的克隆和生物信息学分析为进一步研究其抗病毒功能奠定了基础。

中国电信NB_Iot异常接入问题分析研究 下载:76 浏览:424

吕军 《数据与科学》 2020年4期

摘要:
NB-IoT是IoT领域一个新兴的技术,支持低功耗设备在广域网的蜂窝数据连接,在政府、各大运营商以及各大芯片、模组厂商的全力推动下,基于NB-Io T技术的应用已经在全国落地。NB网络的窄带宽带来的广覆盖和低能耗优点明显,但缺点是对MT(被叫)业务响应不及时,主要应用于表类等对下行实时性要求不高的业务。其业务特点相应带来的异常问题主要为接入类问题,本文就衡水电信近年来发现的NB Iot网络问题进行了跟踪分析,从覆盖、干扰、负荷、特性以及终端性能等方面对衡水区域的集中性NB网络问题进行了逐项分析和排查,并进行了经验总结。

LCZ序列在多基地雷达中的应用研究 下载:92 浏览:496

王钊1,2 王鹏毅1 苏卫民2 《无线电研究》 2018年3期

摘要:
正交波形设计一直是多基地雷达中的研究热点。将低相关区间(LCZ)序列引入多基地雷达,以该序列作为发射信号的回波信号与多基地雷达的发射信号进行匹配滤波以后,其相关输出在主峰附近将保持近乎理想的自相关和互相关特性,因此对强多址干扰具有很好的抑制效果。采用交织方法构造低相关区间序列,并给出了LCZ序列在多基地雷达中的应用方法及检测和估计性能的Matlab仿真,仿真结果表明,LCZ序列可以有效地解决多址干扰问题。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