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心理护理模块递进叠加法在脑血管狭窄病变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 下载:22 浏览:179

凌燕 冯林娟 《临床医学杂志》 2019年11期

摘要:
目的观察心理护理模块递进叠加法在脑血管狭窄病变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12月于我院接受介入治疗的脑血管狭窄病变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接受常规心理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心理护理模块递进叠加法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HAMA评分、五指疼痛评分、术后血压控制、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干预后HAMA评分、五指疼痛评分、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血压控制合格率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采用心理护理模块递进叠加法对脑血管狭窄病变介入治疗患者进行干预,可帮助其维持较为良好且平稳的身心状态,降低手术与康复风险。

心理护理对脑挫裂伤患者心理状态的效果影响 下载:81 浏览:811

林美玲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4年12期

摘要:
目的:探讨脑挫裂伤患者采取心理护理对心理状态的影响效果。方法:研究随机选取医院2023年1月-2024年1月接收的60例脑挫裂伤患者当作研究对象,并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组,共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及预后效果。结果:在护理实施前,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SAS、SDS)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护理实施后,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相比对照组均明显降低,且患者认知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预后生活质量比对照组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挫裂伤患者经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心理状态,有助于患者认知功能提高。

老年高血压伴急性脑梗死、抑郁症状患者的心理支持结合肢体功能训练护理作用 下载:63 浏览:772

包哈森高娃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4年11期

摘要:
目的 探索老年高血压伴急性脑梗死、抑郁症状患者接受心理支持联合肢体功能训练干预的临床作用。方法 选择2022年1月~2024年1月研究期间内收治的84例老年高血压伴急性脑梗死、抑郁症状患者进入试验,随机分组后,对照组(42例)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42例)心理支持联合肢体功能训练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运动功能以及心理状态。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5.24%,对照组76.19%(P<0.05);干预后,观察组上肢功能评分(54.18±4.79)分高于对照组(42.68±5.06)分,观察组下肢功能评分(28.39±3.21)分高于对照组(23.65±3.22)分(P<0.05);观察组SAS和SDS评分更低(P<0.05)。结论 老年高血压伴急性脑梗死、抑郁症状患者接受心理支持联合肢体功能训练干预护理效果显著,可积极推广。

强化心理护理对创伤性脑出血患者康复效果的作用分析 下载:118 浏览:1308

袁仕兰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4年11期

摘要:
目的:探讨创伤性脑出血患者中应用强化心理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以本院100例创伤性脑出血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双盲法分配,探讨组采用强化心理护理,参比组应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负性心理评分、ADL评分。结果:探讨组负性心理评分对比参比组较低,ADL评分更高,有意义(P<0.05)。结论:强化心理护理可促进创伤性脑出血患者改善不良心理,使患者提高康复效果。

心理护士岗位的设立及实践 下载:12 浏览:224

王玉秀 2019年1期

摘要:
为提供更好的住院患者心理健康服务,我院于2015年5月设立了心理护士岗位,制订心理护士工作指南,明确心理护士的管理考核制度和临床实践标准。2015年8月1日—2017年12月31日,心理护士对试点科室9 734例住院患者进行心理评估和筛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8 931例次,开展个体心理服务2 874例次,转介有严重心理问题的患者1 129例次,转诊145例次,团体心理治疗患者1 384例次,参与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及灾难事件的心理救援612例次,接听心理热线电话56例次,心理护理门诊接诊患者645例次。心理护士试点科室平均服务满意度为98.36%,高于其他科室(96.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32,P=0.004),心理护士岗位的设立对住院患者的心理健康管理起到积极作用。

延续心理护理干预对脑肿瘤患者及家属负性情绪护理效果观察 下载:73 浏览:673

贾彦楠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4年10期

摘要:
目的:探究延续心理护理干预对脑肿瘤患者及家属负性情绪护理效果。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本院接收的脑肿瘤患者80例分为参比组40例和试验组40例。予以参比组患者常规护理,予以试验组患者常规护理基础上的延续心理护理干预。将两组患者负性情绪、家属负性情绪以及患者治疗依从性、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比对。结果:出院3个月时,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均低于出院时,且试验组低于参比组(P<0.05)。出院3个月时,两组患者家属SAS、SDS评分均低于出院时,且试验组低于参比组(P<0.05)。相较于参比组,试验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予以脑肿瘤患者延续心理护理干预可减轻患者、家属负性情绪,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与护理满意度,可行临床应用。

心理护理模式对糖尿病并发脑卒中偏瘫患者干预的效果 下载:97 浏览:852

吴佳丽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4年10期

摘要:
目的 对糖尿病并发脑卒中偏瘫的患者进行护理指导,通过心理护理模式来提升患者的配合度,缓解负面情绪对日常生活的干扰。方法 筛选我院2021年10月至2023年10月期间神经内科收治的糖尿病合并脑卒中偏瘫患者80例,以随机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加强心理护理指导,对比干预效果。结果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焦虑情绪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健康知识掌握度及患者依从性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糖尿病合并脑卒中偏瘫患者心理护理指导,一方面加强了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并缓解其焦虑的负面情绪。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降低糖尿病并发症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心理护理与康复训练护理在脑卒中患者肢体康复中的应用价值 下载:125 浏览:1129

胡文 陆蓝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4年10期

摘要:
目的:研讨对脑卒中患者开展心理护理+康复训练护理对其肢体康复的影响。方法:抽选近期经我院确诊为脑卒中的患者88例,并以随机双盲模式设计组别,对照组44例仅开展基础性护理,观察组44例在对照组护理条件下开展心理护理+康复训练护理,对比评价两组不同干预阶段的肢体康复状况、生活质量以及护理评价。结果:干预后,观察组上、下肢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MA)得分相较于对照组均更高(P<0.05)。干预后,观察组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各评分项(总体健康、生命活力、躯体疼痛及生理功能等)得分相较于对照组均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护理评价(95.45%)相比对照组(81.82%)明显更好(P<0.05)。结论:将心理护理+康复训练护理计划应用到脑卒中患者的干预中,对促进患者肢体康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获得其高度的护理评价均有良好助益,值得推荐。

个性化心理护理在老年脑梗塞护理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下载:88 浏览:945

叶娜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4年9期

摘要:
目的:研究个性化心理护理在老年脑梗塞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本院老年脑梗塞患者70例,治疗时间为2019年7月~2020年7月。采用抽签法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n=35例)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方式,观察组(n=41例)采用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方式。分析并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与心理状态。结果: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心理状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性化心理护理在老年性脑梗塞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较高,护理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负性心理

个性化心理护理对老年脑梗塞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下载:122 浏览:1319

陈小容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4年9期

摘要:
目的:研究老年脑梗塞采取个性化心理护理的干预效果。方法:于2019年7月-2020年7月期间共挑选86例老年脑梗塞患者,分2组,对照组接受常规,观察组接受个性化心理护理,n=43。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SAS评分、SDS评分皆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老年脑梗塞疾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为其提供个性化心理护理,可对其各种负性情绪起到积极调控作用,有助于稳定患者治疗中的心态,提高治疗配合度。

个性化心理护理模式在老年脑梗塞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下载:130 浏览:1132

王义玲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4年9期

摘要:
目的:分析对于老年脑梗塞患者采用个性化心理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照组为常规护理,观察组则联合应用个性化心理护理。结果:护理前2组的SAS、SDS评分均较高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SAS、SDS评分均较对照组更低P<0.05;观察组护理依从性为97.37%,对照组为86.84%,P<0.05。护理前两组GQOLI-74评分相比,差异不大(P>0.05);护理后较之对照组,观察组评分显著提升(P<0.05)。结论:对于老年脑梗塞患者采用个性化心理护理模式可有效缓解其负性情绪并能够提升护理依从性,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1例围产期抑郁症患者中医心理护理个案 下载:36 浏览:375

寇静宜 《中医研究杂志》 2025年2期

摘要:
怀孕分娩导致女性承担了较大的身心压力,围产期郁抑症包含妊娠期以及产后两个阶段,妊娠期患者饱受睡眠困扰,生理性改变以及激素影响,患者容易陷入悲伤抑郁的情绪,产后因家庭关注重心转移、家属关怀不足、照护婴幼儿难以安睡等因素而容易诱发抑郁障碍。围产期神经内分泌系统发生明显改变,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相关的激素水平较妊娠前有明显差异。中医认为围产期抑郁症为哺乳期间体虚,虚热内扰。产后本阴血不足又加哺乳,使气血更虚,因虚生热,而扰胃乱心。肝主疏泄,围产期因患者肝气不舒而导致抑郁。配合中药,调理围产期产后抑郁的关键在于心态调整,中医将心理护理视为情志护理,重点在于帮助围产期患者放松心情、排遣不良情绪,进而疏肝理气,益气除烦。

情景模拟式的心理护理干预对重复人流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下载:25 浏览:761

徐玉华 徐英 《医学研究杂志》 2025年4期

摘要:
目的:探讨情景模拟式的心理护理干预对重复人流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我院计划生育科2017年3月—6月收治的重复人流1180例患者中,以随机数字选取24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入院宣教,人流术前、术后注意事项告知),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人文关怀和感观宣教、场景模拟等心理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焦虑、恐惧、疼痛程度等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接受情景模拟式的心理护理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疼痛数字评分法(NRS),得分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且护理质量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情景模拟式的心理护理对重复人流患者进行干预,能减轻患者焦虑、恐惧心理、缓解疼痛,减少人流综合征发生,有助于患者的康复及生活质量的提高。

生物反馈治疗联合心理护理对促进产后康复的效果观察 下载:48 浏览:226

郭晨霞 《临床医学杂志》 2018年3期

摘要: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治疗联合心理护理对促进产后康复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5月在我院自然分娩的产妇12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生物反馈治疗联合心理护理。比较两组产后并发症及心理状态。结果:观察组产后便秘、产后失眠、产褥感染、子宫复旧不全、尿失禁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妇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反馈治疗联合心理护理能有减少产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产妇负性情绪,提高产后康复效果。

心理护理干预对慢性丙肝抗病毒治疗中负性情绪的改善 下载:264 浏览:2572

田俊莹 《医学研究杂志》 2021年11期

摘要:
目的 探究针对接受慢性丙肝抗病毒治疗的患者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对其负性情绪的改善影响。方法 本次研究共计选定94例慢性抗病毒治疗患者,治疗时间为2020年1月~2020年12月,依据护理模式的差异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与观察组(心理护理干预)各47例患者。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负性情绪指标、生活质量指标、治疗依从性及护理服务质量评分。结果 观察组的负性情绪的指标评分明显低于护理前及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依从性方面观察组远高于对照组(P<0.05);相较对照组,观察组给予了本次护理服务更高的满意度评分(P<0.05),所有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针对接受慢性丙肝抗病毒治疗的患者给予心理护理干预,患者的负性情绪伴随其治疗依从性的提高得以明显改善,生活质量也明显大幅提升,同时有助于提升医院的护理服务质量,值得临床积极采纳并加以推广。

个体化心理护理在子宫肌瘤护理中的应用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下载:232 浏览:2433

王艳伟 《医学研究杂志》 2022年10期

摘要:
目的:探讨个体化心理护理在子宫肌瘤护理中的应用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方法:将本院2020年07月-2021年07月收治的94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7)和实验组(n=47),对照组予以常规基础护理,实验组予以常规基础护理上的个性化心理护理,比较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心理状态评分、并发症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干预后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提升且实验组提升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的焦虑、抑郁评分均明显降低且实验组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子宫肌瘤护理中应用个体化心理护理,可有效缓解患者消极情绪,减少并发症,进而促进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也会随之提升,值得推广。

个性化心理护理在老年脑梗塞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下载:109 浏览:2134

文颖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4年7期

摘要:
目的:研究个性化心理护理在老年脑梗塞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104例老年脑梗塞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n=52)个性化心理护理,对照组(n=52)常规护理,对比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S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性化心理护理在老年脑梗塞患者护理中有着良好的应用效果,可以改善患者情绪,提升患者心理健康水平,值得大力推广和引用。

心理护理在脑梗患者临床护理中的运用 下载:98 浏览:780

张笛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4年7期

摘要:
目的:评析脑梗患者临床护理中心理护理的运用效果。方法:选择的脑梗病例为2017年6月-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共有70例,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依据的是摸球法,每组有病人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的护理方式,研究组在对照组护理方式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需要展开比较的是2组干预前后SAS评分、SDS评分。结果:2组经过干预后的SAS评分、SDS评分要显著低于干预前,而干预后的组间比较上,研究组要显著低于对照组,存在着统计学上的差异(P<0.05)。结论:脑梗患者开展临床护理过程中运用心理护理对有效改善患者负性情绪,加快病情康复作用良好,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大力普及。

一例眼内炎患者的护理体会 下载:11 浏览:139

谷翠翠 《中国眼科杂志》 2025年4期

摘要:
总结一例眼内炎患者的护理体会。护理要点包括:评估患者病情,严格落实消毒隔离措施;制定个体化点眼药水规划;以叙事疗法为基础,采取多种形式的心理护理。经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患者经过15天治疗治愈后出院。

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用于特重度烧伤患者护理中的作用研究 下载:30 浏览:1304

安娟 张永梅 闫美欣 王丹阳 《医学研究杂志》 2025年1期

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用于特重度烧伤患者护理中的作用。方法 自我院2019年8月-2021年8月收治的特重度烧伤患者中选择76例作为研究样本,根据抛掷硬币等分为2组,参照组38例患者行常规护理干预,研讨组38例患者转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干预,对其护理效果进行研究。结果 经护理后研讨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评价分值低于参照组患者,而生活质量评价分值则高于参照组患者,P值<0.05,组间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 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用于特重度烧伤患者护理中的作用明显,可疏导患者的不良情绪,提升其生活质量。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