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制造知识:民国中小学历史教科书中的“辛亥革命”建构 下载:64 浏览:364

李培健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18年11期

摘要:
"辛亥革命"是民国中小学历史教科书中颇为重要的历史知识,但在北洋政府与南京政府时期,它却有着不同的知识呈现。按照结构分析法来考察历史知识的生成过程,这一问题似可解答。这类知识蕴含着叙事层、观念层和目的层三个层次。在共和观和革命观的指导下,这两个时期多数教科书分别采用了共和叙事与革命叙事,其结果为无论是在关注节点还是对革命以及民国建立的评价上,都存在较大差异。而之所以如此,与当政政权建构其政治合法性有关。为了达到自身的目的,政府通过制定教育宗旨(精神)、实施教材审查制度来规训教科书的内容,以便将其对辛亥革命的认识以知识的形式呈现,并成为一般国民的历史观,可见,"辛亥革命"这一历史知识是由政权、教育与编者共同"制造"而成的。

论民国《戏杂志》的时代特征与传播价值 下载:60 浏览:347

曾建辉 《当代艺术》 2020年10期

摘要:
诞生于1922年、由姚民哀主编的《戏杂志》是一本能够集中体现民国时代特征和具有重要戏曲传播价值的刊物。它在编辑风格上高度重视运用图像,图文并排,以图释文;在内容上凸显娱乐性、商业化的趋向;在主题思想上深刻反映了当时新旧思潮的交锋。作为期刊媒介,其承载的大量信息,特别是对当时的名伶活动的报道和形象的塑造以及对戏曲批评理论和实践的集中探讨,体现了重要而又独特的传播价值。

报刊体“文学话”与中国现代文学观念的普及 下载:59 浏览:395

黄念然 杨瑞峰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18年1期

摘要:
"文学话"是民国新兴的综论各体文学样式的话体文学批评,其兴起以传统文学观念的现代转型为背景,而其繁荣又促使新生的现代文学观念得以普及。"文学话"以报刊为主要载体,其之于现代文学观念的普及作用的生发也在"报刊"与"文学"的相互关系中展开。一方面,"文学话"与民国"谈话风"语体的结合加之民国报刊频繁的出刊率,使得这种新兴的文学批评具备了底层接受的先天优势;另一方面,语言改制(白话文兴起)与语体变异("谈话风"确立)的双重压力又激活了"文学话""全民批评"的巨大潜能,使得批评主体发生了身份位移现象,这种现象与民国报刊"民间化"倾向的天然化合进一步加速了现代文学观念进入大众话语体系的历史进程。

民国时期男性影星的审美性研究 下载:38 浏览:381

徐丛丛1 朱善智2 《当代艺术》 2018年9期

摘要:
男性影星作为明星群落的一大组成部分,在被看的视阈下多处于被动地位。民国时期,男影星的诞生比女影星要早,但其关注度不及女影星。男性影星的或显或隐凸显出特定时代的文化形态。透过众多银幕形象,可以观察大众审美观念的差异与变化,并剖析男星群落代表的审美文化符号、性别文化标签和社会意识之内涵。在民国影像的"秩序场"内,男星群落为中国早期明星制的完善奠定了基础,其审美辐射与审美价值更彰显出潜在的"美感"。

民国孔道的理解维度与儒学的发展理路 下载:22 浏览:407

徐庆文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18年2期

摘要:
民国时期是儒学发展的关键时期。科举废止、经学解体,使得知识分子对传统儒学的理解产生了较大的分歧。民国时期理解孔道出现了四种维度:孔道即孔教;孔道即孔经;孔道即纲常名教;孔道即孔家生活。"孔道"即孔教,一方面将孔道提升到宗教的高度;另一方面,重新建立儒学在下层社会的认可基础和认可机制,维护儒学的社会根基。孔道即孔经,体现了儒学传承中的学术化维度。孔子之道即纲常名教的维度是中西文化对峙情况下以"西"观"中"的一种对孔道的解读,是一种对孔道的误读。孔道即孔家生活旨在建立一种传统的孔道式生活方式。民国时期,对于孔道的不同理解维度,同样彰显出了儒学不同的发展向度,使儒家文化呈现了多元的发展态势,为儒学的现代转换提供了多种途径。民国时期对孔道的不同理解所开创的儒学发展的不同理路,虽然在其后此消彼长,起起伏伏,但这些理路仍然构成今天儒学发展的主流。

民国河北省职业教育与地方物产关系研究 下载:48 浏览:314

韩兵 《航空航天学报》 2018年11期

摘要:
民国时期开展生产教育是当时的社会热点,与之关系密切的职业教育因之受到了国家的普遍关注。在这种背景下,河北省不遗余力地开办职业学校、推广职业教育。尽管当时河北省的职业教育基础较为薄弱,推行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困难,但是河北省开展职业教育不盲目、不僵化,其下属各县在非常仔细地调查和研究了当地的自然资源、产业和产品基础上,有的放矢地开设职业学校、改办职业培训机构以及增添职业科目,经过一段时期的努力,河北省的职业教育取得了事半功倍之效。

民国建筑群热舒适性研究——以南师大外国语学院为例 下载:72 浏览:480

张军学 彭昌海 杜昕睿 《中国建筑》 2019年8期

摘要:
南京民国建筑群是一类具有极高研究价值的古建筑群,百年的历史对建筑本体造成了一定的破坏,对使用者的热舒适性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该文通过对古建筑一系列的标准热物理实验测试和分析,评估这类建筑的热舒适性指标。研究结果为PMV=1.99和PPD为76.2%,表明此类建筑指标偏高,需要进行优化设计或改造。

从“自治”到“共治”:民国时期私立高校经费政策研究 下载:46 浏览:506

李海萍 《教育研究与发展论坛》 2020年10期

摘要:
民国时期的私立高校经费政策,经历了北洋政府时期的从"自治"到"规范"、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从"规范"到"共治"的发展历程。民国时期私立高校经费政策的主要功能在于规范私立高校基本办学基金、助力私立高校开拓经费来源、补充私立高校日常资本不足,以促进私立高校在政府引导下良性发展。民国时期的私立高校常在学术、市场与政府之间博弈,亦在自立与妥协之间游走。

从“自治”到“共治”:民国时期私立高校经费政策研究 下载:46 浏览:503

李海萍 《教育研究与发展论坛》 2020年10期

摘要:
民国时期的私立高校经费政策,经历了北洋政府时期的从"自治"到"规范"、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从"规范"到"共治"的发展历程。民国时期私立高校经费政策的主要功能在于规范私立高校基本办学基金、助力私立高校开拓经费来源、补充私立高校日常资本不足,以促进私立高校在政府引导下良性发展。民国时期的私立高校常在学术、市场与政府之间博弈,亦在自立与妥协之间游走。

规约与自主:民国时期大学导师制的历史考察(1938-1946年) 下载:47 浏览:270

喻永庆1 周洪宇2 《教育研究与发展论坛》 2019年6期

摘要:
民国时期,教育部为了矫正教育偏于知识传授而忽于德育指导的弊端,在全国大学普遍施行导师制。但因制度设计上的缺陷、训育的加入以及对导师指导的干涉,导师制实施之初就受到抵制。后随着国民党"一党专政"与"党化教育"的加强,国民政府开始对导师制实施监管,导师制政治化意蕴与训育化倾向愈加明显,诸多大学迫于行政上的压力,逐渐改变先前导师制的探索方向。随后大学内部矛盾重重,学潮频发,导师制最终难以为继。民国时期大学导师制虽不是一个成功案例,但仍为我们当前本科导师制留下了诸多启迪。

民国政府对南海权益的维护与教训—以海军部筹设西沙永兴岛气象台的经过为中心 下载:30 浏览:357

郭渊 《中国海洋学报》 2020年4期

摘要:
自19世纪20年代中期起,民国政府海军部为固守南海疆域就筹设永兴岛气象台,在南海地缘形势持续恶化的背景下,建台应为中国维护南海权益的重要标志,然而因国家财政支绌而一再搁置。海军部后来虽再议建台,但引起法国的反对,最终因担心影响与法关系而被迫停止。执政者因海疆意识淡薄未能将南海问题放置国防战略层面进行考虑,是导致永兴岛建台被搁置的根本原因,并造成在与法交涉时优柔寡断而坐失良机,这对中国南海疆域的固守产生了严重的消极影响。近些年来某论者对这段历史混淆是非,为此有必要回溯相关历史事实予以批驳,以正国际舆论视听。

民国时期精神健康社会工作历程研究 下载:312 浏览:2980

张艺轩 《交叉科学研究》 2022年6期

摘要:
近年来,因为中国实力的快速崛起,导致人民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加之国际之间的竞争也频繁发生,伴随着社会多重压力,人们不堪重负,精神健康问题也悄然地浮出水面,并且各类精神疾病的人群基数也再不断扩大,精神健康问题己成为一个日益严重,阻碍社会发展的问题。无可非议的是,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都会有精神健康问题的出现。那么如何更好的解决预防精神健康疾病成为了我们关注的重点。在民国时期,北平精神病院,南京精神病防治院,成都儿童行为指导所都涉及了精神健康疾病的治疗,为我们展现出了精神社会工作的研究历程。

民国时期流行音乐的传播渠道研究 下载:369 浏览:4001

付俊雪 《中国新闻传播》 2021年6期

摘要:
民国时期虽然历时短暂,但却是文化思潮涌现的重要时期,也是时代交替更迭的重要节点。民国的流行音乐发源于上海,既反映了民国时期的时代风貌,也是供当时人民大众欣赏的一种艺术表达方式之一。受殖民与战争的影响民国时期的流行音乐传播与发展也几经波折。本文针对民国时期的几类流行音乐传播渠道进行了研究与探索,结合黎派音乐的产生与发展,感受民国时期的音乐文化魅力。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金融风险预测研究 下载:132 浏览:776

黎婷婷 《金融研究杂志》 2024年5期

摘要:
随着金融业的发展,金融风险事件正逐渐增多,对金融机构和整个金融市场出现的风险进行有效预测和控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大数据环境下展开的金融风险预测研究,利用互联网金融中的大数据进行金融风险预测,通过集成计算机技术、统计学和与金融市场相关的多种信息源进一步加强预测的精准度。研究成果显示,早期监测系统对于前期风险的检测效果显著,能够轻松地在风险初期进行有效预测和避免问题的发生。本文的研究结果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角度与方法,使得金融风险预测更加具有针对性与实时性,对于金融机构进行风险控制、投资者做出投资决策等均具有重大意义。

​基于“一带一路”政策下的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形势研究 下载:287 浏览:2979

​殷衡尧 《现代经济研究进展》 2021年7期

摘要: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一带一路”是以建设为重点,并兼顾走出去和引进来,秉承共商共享共建的原则,增加国际区域内部的经济交流和合作,实现贸易畅通、设施联通、政策沟通、民心相通、资金融通。在国际区域中,实现共同发展。本文主要论述了“一带一路”政策的背景、产生的影响,对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所带来的挑战,以及优化的措施。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