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影响铁核桃油低酸水化脱胶的因素及其流变学特性 下载:76 浏览:467

刘亚娜1,2 耿阳阳1,2 张彦雄2 王纪辉1,2 胡伯凯1,2 何佳丽1,2 杨小红1,2 赵玉雪1,2 《中国食品与营养》 2019年4期

摘要:
考察脱胶方式、添加百分比、脱胶时间以及脱胶温度对低酸水化脱胶效果的影响,并对脱胶后的铁核桃油进行流变学特性分析。以添加百分比、脱胶时间、脱胶温度为自变量,以磷脂含量为响应值,采用Central Composite Design响应面试验设计优化铁核桃油低酸水化脱胶工艺。通过分析各因素的显著性和交互作用,优化得到铁核桃油低酸水化脱胶最佳工艺条件为:添加百分比为8.5%(0.2%磷酸溶液)、脱胶时间为80 min、脱胶温度为60℃,此条件下得到脱胶铁核桃油磷脂含量为0.474 mg/g、酸价为4.35 KOHmg/g、过氧化值为7.126 mmol/kg、羰基价为13.344 meq/kg。流变性结果表明:低酸水化脱胶可显著降低铁核桃油的黏度,且铁核桃油温度越高(5℃50℃),黏度越低。

滨海芦苇湿地氮磷消减过程中浮游生物群落演替 下载:68 浏览:423

冷春梅 王亚楠 高云芳 朱士文 董贯仓 李秀启 《中国环境保护》 2020年1期

摘要:
在黄河三角洲神仙沟水域的一处封闭芦苇池塘中放养鲢鱼,对污染较重的神仙沟河道水进行净化试验。试验采集到浮游植物8门41种属,浮游动物4类28种。随着试验时间的延长,浮游植物优势种群、优势指数、ShannonWeaner和均匀度均有一定的变化;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随试验时间的推移发生缓慢的改变。浮游动、植物的丰度与氮、磷浓度分别呈显著对数关系和指数关系。试验结果表明水体中氮、磷的变化影响着水体中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的生长和分布,浮游生物种类和数量的变化受环境因子的影响较大,一定程度上能反映水质状况。

多酚协同磷酸化对鸡肉蛋白功能及货架期研究 下载:24 浏览:255

张典 陈金玉 张坤生 任云霞 尚坤 吴鹏 《中国食品与营养》 2020年2期

摘要:
采用多酚(绿原酸、没食子酸)协同三聚磷酸钠(STP)对鸡肉肌原纤维蛋白(MP)进行修饰,考查对蛋白功能特性的影响。同时,研究在不同贮藏温度下,多酚协同磷酸化后的熟制鸡肉丸色差、pH值、菌落总数和感官评价随贮藏时间的变化,对货架期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多酚的添加使乳化活性、乳化稳定性和浊度增大,表面疏水性减小;随多酚浓度的增大,乳化活性和乳化稳定性先增大后减小;低中浓度对表面疏水性、浊度影响不大;高浓度使表面疏水性显著减小,浊度显著增大。贮藏温度越高,鸡肉丸各指标变化速率越快;不同贮藏温度下鸡肉丸的菌落总数变化符合一级反应,反应速率常数符合Arrhenius方程,建立货架期动力学模型,对其验证发现模型拟合度良好,能预测鸡肉丸不同温度下的货架期寿命。

钛及钛合金表面羟基磷灰石涂层结合强度及稳定性 下载:38 浏览:304

林巧霞1 殷萌1 魏延1 杜晶晶1 陈维毅1,2 黄棣1,2 《应用化学学报》 2020年5期

摘要:
钛(Ti)及其合金凭借优异的机械性能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一直是骨和牙种植体的主要临床应用材料。由于钛及其合金自身的生物惰性,不易与周围骨组织进行快速的骨整合,因此其表面的生物活性有待进一步提高。羟基磷灰石(HA)是人体骨和牙齿的主要无机成分,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和生物相容性,受其力学性能的制约,常被作为涂层材料覆盖在钛基体表面,用以提高植入体的生物活性。但一直存在涂层与基体界面结合强度低和涂层力学稳定性差的问题,成为限制其临床广泛应用的主要因素。本文从涂层结构设计、成分设计及制备方法等方面,就国内外改善钛基底与HA涂层界面结合性能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作一综述,为高性能钛植入体的制备和应用提供参考。

酶处理磷酸化玉米粉的制备工艺研究 下载:54 浏览:384

王香丽1 刘洁1 卢二帅1 谢军红2 刘亚伟1 《中国食品与营养》 2018年12期

摘要:
将玉米粉作为研究对象,利用中性蛋白酶将其水解,再以正磷酸钠为酯化剂,研究干热处理磷酸化玉米粉的制备条件,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选取酯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磷酸盐混合比例为变量,以黏度曲线中的回升值为主要指标,峰值黏度为辅助指标,通过正交实验进行优化,得到最优条件为:反应温度140℃,反应时间3 h,正磷酸钠用量1.2%,磷酸混合盐(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钠)比例3:1。

浓香型白酒窖泥中3株厌氧菌的分离鉴定及代谢产物分析 下载:56 浏览:387

汪文鹏1 王艳丽2 吴树坤1 刘梅1 邓杰1 李永博1 黄治国1 《中国食品与营养》 2018年11期

摘要:
在厌氧条件下,从窖泥中分离厌氧菌,通过菌落形态观察、革兰染色、芽孢染色、生化试验、磷脂脂肪酸分析、16S r DNA鉴定,并采用GC-MS分析其代谢产物,共筛选出3株细菌,即菌株SJ-1、SJ-2、SJ-3。经分析鉴定后得出:SJ-1为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SJ-2为空气芽孢杆菌(Bacillus aerius)、SJ-3为丁酸梭菌亚种(Clostridium butyricum subsp.)。发酵产物分析结果表明,3株菌的主要产物如丁酸、正丁醇、乙酸、2,3-丁二醇等均为浓香型白酒微量成分中的骨架成分,其中菌株SJ-3表现较好,丁酸产量为202.56 mg/m L。表明这3株芽孢杆菌对浓香型白酒风味物质的产生起到了积极作用。

基于CRISPR的生物分析化学技术 下载:32 浏览:303

李悦 李景虹 《应用化学学报》 2020年3期

摘要:
CRISPR(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技术是一种革命性的基因编辑和调控工具,问世之后迅速成为了生物医学领域的前沿热点,广泛用于基因功能研究和治疗。CRISPR具有优异的序列识别性质,核酸切割能力,并且易于编程设计改造,在生物分析化学领域展示出独特的魅力,在病毒检测、临床诊断和单细胞成像分析等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目前基于CRISPR技术的检测方法种类繁多,本文综述了CRISPR-Cas分析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并且展望了该技术的发展趋势。

截短与修饰的β-淀粉样蛋白与阿尔茨海默病 下载:33 浏览:304

李高1 李艳梅2,3,4 《应用化学学报》 2020年3期

摘要:
淀粉样蛋白(Aβ)的聚集和沉积被认为是导致阿尔茨海默病的重要因素,早前的研究多集中在全长无修饰的Aβ1-40和Aβ1-42上。近些年研究发现,在AD患者大脑内存在着多种截短与修饰的Aβ蛋白,它们对AD的疾病进程有不可忽视的贡献。例如,焦谷氨酸Aβ、磷酸化Aβ被认为是AD患者出现症状的标志;截短的Aβ4-40/42在患者脑内的含量与Aβ1-40/42接近且具有类似的聚集性质和毒性;患者脑内氧化压力升高导致的酪氨酸硝基化、二聚化和甲硫氨酸氧化形式的Aβ也具有不同的性质。本文对这些截短与修饰的Aβ蛋白的产生、结构、毒性以及和AD的关联进行了综述。

胞浆接头蛋白Dok5的表达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下载:67 浏览:484

庞云丽 杨晶 杨云 张萌 赵思雯 鲁帅尧 《生物技术研究》 2020年6期

摘要:
构建携带小鼠Dok5基因及其PH、PTB结构域的原核表达载体,并表达对应GST融合蛋白。[方法]从小鼠脑组织提取总RNA,逆转录后经PCR扩增、酶切、连接及转化大肠杆菌DH5α,构建携带Dok5全长(FL)、PTB、PH结构域的原核表达质粒,经酶切及测序鉴定之后,转化大肠杆菌BL21,经IPTG诱导表达蛋白,再利用Glutathion Sepharose 4B亲和层析柱纯化得到融合蛋白,并通过Western Blotting检测其与相应抗体的反应性。利用生物信息学相关软件(ClustalW2、ProtParam、ProtScale、NetPhos 2.0 Server、SOPMA、Swissmodel)预测Dok5蛋白的理化性质和磷酸化位点以及二、三级结构。[结果]构建了小鼠Dok5 FL、PH、PTB的原核表达质粒,并得到了浓度分别为0.3 mg/ml、0.6 mg/mL、1 mg/mL的pGEX 6p-1-Dok5 FL、PH、PTB蛋白,其中Dok5 FL融合蛋白与相应抗体具有良好的反应性。Dok5长度为921 bp,编码306个氨基酸,在人、鼠、猴中高度保守。Dok5相对分子质量为35.453 kDa,理论pI为9.0,包含50个潜在磷酸化位点。[结论]分别得到了63 kDa、39 kDa、37 kDa的Dok5 FL、PH、PTB的GST融合蛋白,预测Dok5是一种亲水性的不稳定蛋白。

碱蓬对富营养化海水养殖水体中氮磷的去除研究 下载:54 浏览:478

潘军标1,2 王栋2 王趁义1 黄添浩1 李锡成1 《中国环境保护》 2018年9期

摘要:
采用人工模拟试验的方法,通过设置5种浓度梯度的富营养化水体净化实验,比较研究了盐生植物碱蓬对不同程度富营养化海水养殖水体中氮、磷的净化效果和去除能力。结果显示,碱蓬在低富营养化水体中均可生长,在高营养化水体中需要一定的适应期适应后才可以良好生长;且碱蓬对水中的氮、磷均表现出良好的净化效果,浓度分别由初始的0.68~8.02 mg/L和0.00~3.12 mg/L降至0.37~2.36 mg/L和0.00~1.70 mg/L;对水体盐度的降低也有一定的作用,由初始的3.2%降至2.6%2.9%;实验结果为利用盐生植物修复海水养殖富营养化水体的模式和机理的深入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组合填料对氮磷的吸附性能研究 下载:59 浏览:371

蒋豫1 刘新2 魏永军1 《中国环境保护》 2018年9期

摘要:
以凹凸棒土、稻壳炭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凹凸棒土与凹凸棒土、稻壳炭与稻壳炭、凹凸棒土与稻壳炭3种不同的填料组合进行对氮磷的吸附试验,对比不同组合对氮磷的吸附效率,研究其各自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凹凸棒土对磷的吸附效率比较高,且去除率随浓度的提高逐渐增加,稻壳炭对氮的吸附效果比较好,且去除率随浓度的提高逐渐减弱,凹凸棒土与稻壳炭的组合虽然与单一吸附剂相比,N、P去除率略有下降,但是氮磷同步去除率提高。在动态吸附实验中,稻壳碳凹凸棒土组合填料在低中高3种浓度下对氨氮的去除效果随着运行时间的增加稳步上升,对磷酸根的去除效果随着运行时间的增加逐渐下降,且在4 h后达到吸附平衡。

自养微生物CO2固定机理研究进展 下载:83 浏览:483

韩亚西1,2 张彦龙1,2 张多英3 曾伟民1,2 赵丹丹1,2 雷虹1,4 白也1,2 《生物技术研究》 2019年10期

摘要:
具有自养代谢能力的微生物将无机碳同化为有机碳,使其他生物无法获得的碳成为全球碳循环的核心组成部分。在现存生物圈中,卡尔文-本森循环是许多原核生物和所有植物将CO2固定到生物量中的主要代谢机制,然而却忽视了原核生物中的其它5种自养代谢途径。对其他自养代谢途径的研究发现,这5种途径均以乙酰-Co A为中心将CO2同化为生命所需的有机物。该文从分子水平上系统阐述了六种自养代谢途径的CO2固定机理并对CO2的固定对自然界的作用进行展望。

槐杞黄辅助治疗哮喘儿童疗效及外周血中Th1 Th2相关细胞因子 对氧磷酶1水平的影响 下载:25 浏览:256

贾春梅 王冬梅 宁立华 姜采荣 楚文英 曲艳杰 王俊卿 《中国儿科杂志》 2018年7期

摘要:
目的研究槐杞黄颗粒对哮喘患儿的辅助治疗作用,以及其对外周血中Th1、Th2相关细胞因子、对氧磷酶1(PON1)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第四医院收治的符合哮喘诊断标准的180例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96例)和常规组(84例),设定正常对照组(50例)。两组哮喘患儿均给予规范化哮喘基础治疗,研究组同时给予槐杞黄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哮喘患儿治疗前1个月、治疗后第1个月、第3个月及第6个月呼吸道感染次数、喘息发作次数、应用急救药物次数、因喘息住院次数,并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的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上呼吸道感染次数、支气管炎和肺炎、喘息发作次数、应用急救药物次数和因喘息住院次数较治疗前均明显减少(P<0.05)。治疗前、后白介素-4(IL-4)、白介素-13(IL-13)、白介素-12(IL-12)、干扰素-γ(IFN-γ)和PON1水平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槐杞黄颗粒辅助治疗哮喘,能够减少呼吸道感染及喘息发作的次数,帮助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可能通过降低外周血中Th2相关细胞因子(IL-4、IL-13)水平,提高Th1相关细胞因子(IL-12、IFN-γ)以及PON1水平,发挥治疗哮喘的作用。 还原

不同秸秆处理方式下春玉米N、P、有机质动态变化规律研究 下载:33 浏览:339

冀雅珍1 武海霞2 《水资源科学研究》 2020年9期

摘要:
为确定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N、P及有机质的影响,试验设置了长秸秆还田(处理一)、粉碎秸秆还田加土壤改良剂(处理二)及对照(处理三)的3种方式。试验结果表明:0~20cm土层的全氮、有效磷含量要比20~50cm土层的含量要高,说明全氮、有效磷的含量主要集中在作物的根系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在不同土层,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随着秸秆还田的逐渐腐化变质,其土壤养分在灌浆期达到峰值,而后,逐渐减少直至作物收获;不论是N、P含量还是有机质含量,在玉米全生育期均有处理二(FNT)>处理一(CN)>比处理三(CK);数据显示粉碎秸秆加土壤改良剂还田处理对土壤地力提升效果明显。

基于天然小分子化合物的超分子手性自组装 下载:89 浏览:510

高玉霞1,2 梁云1 胡君3 巨勇1 《应用化学学报》 2018年11期

摘要:
超分子手性普遍存在于自然界和生命体内,可通过分子在非共价键作用下有序排列形成,对生命科学、药物化学及材料科学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天然产物来源广泛,具有独特的立体结构和多手性中心,由于其分子手性可以在组装过程中随着分子的有序堆积得到传递和放大,形成超分子手性结构,因此是一类优良的超分子手性构筑基元。研究天然产物的手性自组装,不仅可以拓展其在超分子化学中的应用,还能深化人们对自然界和生命体中手性现象的理解。本文总结了近年来甾体、三萜、氨基酸、糖等天然产物小分子化合物在超分子手性自组装方面的研究进展及其未来的发展前景。

基于天然小分子化合物的超分子手性自组装 下载:86 浏览:499

高玉霞1,2 梁云1 胡君3 巨勇1 《应用化学学报》 2018年10期

摘要:
超分子手性普遍存在于自然界和生命体内,可通过分子在非共价键作用下有序排列形成,对生命科学、药物化学及材料科学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天然产物来源广泛,具有独特的立体结构和多手性中心,由于其分子手性可以在组装过程中随着分子的有序堆积得到传递和放大,形成超分子手性结构,因此是一类优良的超分子手性构筑基元。研究天然产物的手性自组装,不仅可以拓展其在超分子化学中的应用,还能深化人们对自然界和生命体中手性现象的理解。本文总结了近年来甾体、三萜、氨基酸、糖等天然产物小分子化合物在超分子手性自组装方面的研究进展及其未来的发展前景。

新型大环超分子化学:从杂杯芳烃到冠芳烃——纪念黄志镗先生诞辰90周年 下载:90 浏览:499

王梅祥 《应用化学学报》 2018年8期

摘要:
本文介绍了杂杯芳烃和冠芳烃的研究起源,总结了杂杯芳烃和冠芳烃的设计与合成、构象和大环空腔结构特征,展示了杂杯芳烃和冠芳烃的分子识别和组装性质,概述了杂杯芳烃和冠芳烃在功能材料的制备中的应用,展望了大环超分子化学未来的发展方向。

异甘草酸镁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60例分析 下载:68 浏览:267

李一 李少昊 《诊断医学》 2018年8期

摘要:
目的分析异甘草酸镁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收治的60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作为治疗组,给予异甘草酸镁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选择同期56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单纯异甘草酸镁治疗。治疗1个月后,观察记录两组治疗前、后ALT、AST、TG、TC、肝脏B超评分及疗效。结果治疗1个月后,两组ALT、AST、TG、TC、肝脏B超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其中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1.7%,对照组为64.3%,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异甘草酸镁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能有效减轻非酒精脂肪肝肝损伤,改善肝功能。

复吹转炉脱磷工艺的应用研究 下载:68 浏览:478

刘谦 《冶金学报》 2019年4期

摘要:
针对莱钢钢水中的硅元素、磷元素及温度对复吹转炉脱磷效果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根据分析结果针对性的提出了优化控制方案,为提升复吹转炉脱磷效果,提高钢铁制品的质量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刘大水库总磷污染特征分析与控制 下载:67 浏览:369

赵凯 《水资源研究进展》 2019年12期

摘要:
刘大水库库区于2015年8—12月出现总磷指标季节性异常波动和严重超标,接近暴发大面积蓝藻水华的边缘。据此突发现象,本文全面分析了近年刘大水库特征污染物水质指标变化情况,客观评价了富营养化指数发展趋势,评定了入库支流外源污染和底泥内源污染贡献,判断出入库支流外源污染是此次总磷异常波动的主因,库区底泥释磷促进现象形成。对此类存在季节性浅水层的库区,如何避免营养物指标季节性突增、防范富营养化危险提出了工程建设措施和管理对策,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库区防范此类风险提供借鉴。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